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2022.11注意事项:1 .考试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代表作。上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 茅盾为其作序。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 “缺 乏有感情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犀利 者,并不多见。在再版后的地泉一书
2、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它几篇 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中,得到些宝贵的 教训”。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他认 为,即使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也得不偿失。所言理性中 肯,并不怕驳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 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 甄别的作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
3、,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 求。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 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 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 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 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知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且楚攻南阳,魏攻 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今秦人
4、下兵,魏不 敢东面,横秦之势合,则楚之形危。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 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见于天下矣。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 SZKZSZ/KZSZZKZSZZKZSZZKZZZZSZ/Kz*y*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 不能立荣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钩,篡也;遗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身也。此三行 者,乡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
5、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惭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 人贱行矣。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 照邻国。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 世功业可明矣B.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 世/功业可明矣C.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
6、/交游攘臂而议于 世/功业可明矣D.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 世功业可明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面,是“面朝南”的意思,古代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文中该词意指“称帝”;现在用来 表示方位。B. “亡南阳之害”的“亡”是“失去”的意思,与贾谊六国论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的 “亡”意思不同。C.横秦,此处指齐与秦“连横”。战国时代六国分别与秦国结为东西向的联合,称之为“连横”。D.桎梏,古代 一种刑具。戴在脚上的为“桎”,戴在手上的为“梏”,类似于现代的脚镣和手 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
7、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将领田单进攻先前被燕国占领的聊城,耗时一年多仍未能攻下,鲁仲连就写信绑在箭上射 给城中的燕国将领。B.鲁仲连起初单刀直入,抓住燕将死守聊城不敢回国的根本原因,告知对方不要因为谗言一时激 愤从而失去更多。C.鲁仲连指出齐国对聊城势在必得、楚国形势已告急的事实,以此打消燕将的侥幸心理,并威胁 燕将必须放弃守城。D.鲁仲连最后用管仲的非凡事迹和英雄壮举,再次说明忍小辱、成大功的必要性,使得燕将自愧 不如,答应休战撤军。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公又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2)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1
8、4 .鲁仲连在信中提及墨翟、孙膑、吴起之人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答案】10.C11. A 12. D13 . (1)现在你指挥早已疲惫的聊城子民,抗拒整个齐国的兵马,一年了聊城现今仍安如磬石, 将军确如墨翟一般善于攻守。(2)这两种考虑可以显扬名声,获得丰厚的财富,希望您认真考虑并审慎选择一种。14 .夸奖燕将如同墨翟、孙膑、吴起一般善于防守和用兵,才能已经为诸侯所共见。借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消燕将休战回国 顾虑。为下文指出燕将回国后的美好前景作铺垫。【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我替你打算,不如罢兵休斗,保全车仗甲胃,回国向燕王复命,他一定会很高兴
9、。燕 国的百姓见到你,如同见到父母一般,朋友会捋起袖子赞扬将军的战功,功勋和事业就明确了。 “罢兵休士”的“罢”与“休”意思相近,意思是停战休兵,并列做句子的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士民”作主语,“见”作谓语,“公”作宾语,其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错误。文中的“南面”意思为“指向南反攻楚国”。句意:齐国压根就没有分兵拒击的意思。B.正确。失去。/灭亡。句意:认为失去南阳之害。/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C.正确。D.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使得燕将自
10、愧不如错误。鲁仲连在陈述完管仲的非凡事迹和英雄壮举之后,又说“然而 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故业与 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分析可知,鲁仲连说的话意在激起燕将成大业、立大 功的雄心壮志,故“使得燕将自愧不如错误。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弊”,疲惫;“距”,抵抗;“期年”,满一年;“是墨翟之守也”,判断句,这是像 墨翟一样防守。(2) “厚实”,使财富丰厚;“熟”,仔细;“审处”,审慎处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今公又以弊聊之民是墨翟之守也”
11、“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 能以见于天下矣”,这是以墨翟、孙膑、吴起比燕将,夸奖燕将如同墨翟、孙膑、吴起一般,善 于防守和用兵。根据“初,燕将攻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可知燕将固守聊城的原 因,从而借说墨翟、孙膑、吴起之功来打消燕将的顾虑。根据“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 这是进一步描述了燕将回国后的美好景象,可知鲁仲连在信中提及墨翟、孙膑、吴起之人是为下 文这一情节作铺垫。参考译文:燕国攻打齐国,夺取了七十多座城,只有莒和即墨两地没被攻下。齐将田单就凭借即墨为据 点打败燕军,杀死燕将骑劫。当初,有位燕
12、国大将攻占了聊城,可是却被人在燕王那里进了谗言, 这位燕将害怕会被处死,就死守在聊城不敢回国。齐将田单为收复聊城,打了一年多,将士死伤 累累,可聊城仍然居然不动。齐国谋臣鲁仲连就写了一封信,绑在箭杆上,射到城内,将信送给燕将说:“我听说,智者 不违背时势而去做有损利益的事,勇士不会因为害怕死亡就做毁掉名声的事,忠臣总是处处为君 王着想而后才想到自己。现在将军竟因一时的激愤,而不顾燕王将失去一位大臣,这不是忠臣所 做的事情;城破身死,威名不会在齐国传播,这不是勇士的举动;战功废弃,英名埋没,后人不 会称道,这不是聪明人的举动。因此,明智的人不会踌躇不决,勇敢的人也不会贪生怕死,希望 将军能够三思
13、而行,不要同世俗之人持一样的想法。而且楚国进攻南阳、魏国进逼平陆,齐国压 根就没有分兵拒击的意思,认为失去南阳之害,不及攻取聊城之利,所以一心一意攻打聊城。如 今秦王出兵助齐,魏国再不敢出兵平陆;秦齐连横之势已定,楚国此刻岌岌可危。而你却能指挥 早已疲惫不堪的聊城子民,抗拒整个齐国的兵马,已历一年,聊城现今仍安如磐石,将军确如墨 翟一般善于攻守;士兵们饥饿到食人肉炊人骨的地步,而始终没有背弃你的想法,你确如孙膑、 吴起一样善于用兵。就凭这两条,将军足可成名于天下!因此,我为您考虑,不如罢兵休斗,保全车仗和甲胄,回国向燕王复命,他一定会很高兴。 燕国的官吏和子民见到您,就如同见到父母一样,交游的
14、人会抓着您的胳膊赞扬将军的赫赫战功, 您的功业就建立了。(如果将军不愿回去),是否能考虑一下舍弃燕国,投奔齐国呢?我会让齐王 赐您封地,与陶朱公、商鞅一样富有,代代相袭,和齐国并存,这是另一条出路。这两者,要么 扬名当世,要么富贵安逸,希望您能慎重考虑,选择其中的一个。我还听说过于看重小节,难以 建立大功;不堪忍受小辱,难以成就威名。从前管仲弯弓射中桓公的带钩,这是篡逆作乱;舍弃 公子纠不能为公子纠赴死,这是贪生惜命;身陷囚笼,这是奇耻大辱。有了这三种行径,即使乡 民野老也不会与之交往,君主也不会以之为臣。如果管仲最终困窘抑制自己的志向,不再出仕, 惭愧羞耻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才能,那么终其一生,
15、也不免行为卑贱使人格受辱。可是他却在身兼 三种恶行的情况下,执掌齐国政事,扶正天下,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使桓公得以成为春秋五霸之 首,他自己也名满天下,光耀邻邦。他们的功业可与三王争高低,声名可与天地共短长,愿将军 三思而后行! ”燕国答复鲁仲连说:“谨遵先生之命。”于是就撤军回国了。所以说,解除齐兵对聊城的围 困,使百姓免遭战祸,全是鲁仲连的功劳呀!(二)古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
16、,因革新事件被贬多年,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 水心亭,均在和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与刘禹锡的离别之久,暗指他贬谪之久,“犹”字饱含诗人复杂的情绪。B.颔联写了刘禹锡在诗人故乡和州的日常生活,足见其对被贬的境遇毫不在意。C.尾联以问句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D.本诗清新雅致,行文活泼自然,诗人匠心独运,将复杂的情感寄寓在美景之中。16.请简要概括诗中表达的复杂情感。【答案】15. B16.长时间离别的思念、慨叹与无奈;看似闲适实则不得志的愤懑;沉醉于美景但又很孤寂、落寞。【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和赏
17、析的能力。B.“不在意”错,应是愤懑不平而去排解。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意思是:与君离别已经很久了,您依然在郡州里供职。清 闲的日子里您定当临春风连连举杯,直到倾尽瓶中之酒。首联开头一句,既叙述与刘禹锡的离别 之情,也惊叹于他的谪贬宦途。张籍时任主客郎中,而此时刘禹锡还在和州任刺史。一个“犹” 字,既是惊叹,也有几分无奈。毕竟,自永贞革新失败以后,“二王八司马”被贬,刘禹锡就开 始了谪贬生涯。元和九年虽奉诏回京,两年后,因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 子一诗得罪执政,再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所以,第二句写出了正因为仕途
18、蹭蹬,刘禹锡只能寄 情于和州的山水,在这大好春光中,赋诗饮酒。“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意思是:每当送客之时,您都会特意地绕道沙口堰,因为 那儿风光独绝。欣赏繁花则大多漫步登上水心亭。这是作者想象的情景。张籍会想到,刘禹锡会 在沙口堰送别客人,在水心亭看花赏景。沙口堰与水心亭都在和州,和州又是张籍的故乡,所以, 如此情景诗人便不难想象。刘禹锡身为刺史,为什么如此闲适?这只不过是他借以来排遣仕途坎 坷、怀才不遇的寂寞与无奈。诗中用曲笔写出了刘禹锡谪贬后怀才不遇的无奈。饮酒赋诗,送客 看花,虽然看似闲适,但这实是逃避残酷的现实,转而寄情于当地的山山水水。“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19、”意思是:面对山光水色,您一定沉迷诗情画意之中浮浮 想联翩,寄情遥远,只是酣醉之中高吟一首之时有谁像我一样能够侧耳倾听?醉中高咏究竟谁来 听?深处和州偏远地区,纵有满腔抱负也难以施展,对刘禹锡的境况,作者不免有几番怀才不遇 的同情和慨叹。另一方面,醉中高吟只有作者知道,表达了沉醉于美景但又很孤寂、落寞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两句,表明了诗人清高孤傲、 与世不合的性格,也交代了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2)姚鼐的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奇幻无比的景色并衬托下文所写壮观的日出景 色的两句是“,。(3)王安石桂枝
20、香金陵怀古中“, 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 之幽情寄寓流水、小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答案】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彩.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韵”“丘”“异”“须”“臾”“衰”“凝”。三、语言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据消息,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被确认为西汉汉文帝刘恒的陵寝霸陵。汉文帝统治时期,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一改汉初积贫积弱的局面,汉朝也逐渐走向 (1)的鼎盛时期。但 多年来,汉文帝霸陵所在地却一直 (2)。霸陵的不确定,原因是汉文帝
21、爱惜百姓,修建 时未建造封土等明显标志。汉文帝霸陵的确定,是在考古学参与引领之下,传统文化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的大好契机, 对于全社会鹿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近年来,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和不过度 开发名人墓葬已是 (3)的规则。现在不发掘霸陵,当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不急躁,不“乱” 挖,恰是学术良知和学科价值的体现。保护好、利用好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才能更好展示中华 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永续”利用。18 .根据文意,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19 .请根据上文信息,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答案】18. (1)欣欣向荣/彪炳史册(2)悬而未决/众说纷纭(3
22、)约定俗成/相沿成习20 .汉文帝霸陵确认,再迎俄续传统文化新契机。【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一改汉初积贫积弱的局面”推断汉初社会逐步走向繁荣发展;成语修饰“鼎盛时 期”,强调其在历史上很有名气,故可填写“欣欣向荣/彪炳史册”。“欣欣向荣”:指草木长 的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后用于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的景象。“彪炳史册”:形容伟 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第二空:依据“霸陵的不确定”推断霸陵的位置一直没有定论,人们对此有各种说法,故可填写 “悬而未决/众说纷纭”。“悬而未决”: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众说纷纭”:意为 人多嘴杂,议论纷纷。第三空:
23、依据“不急躁,不乱挖推断这个规则成为大家都恪守的行业规矩,故可填写“约 定俗成/相沿成习”。“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 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相沿成习”: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主要是说“西安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被确认为西汉汉文帝刘恒的陵寝霸陵”可知,主要内 容是确认了汉武帝霸陵的具体位置。第二段主要是说“汉文帝霸陵的确定,是在考古学参与引领之下,传统文化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的大好契机,对于全社会康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保护好、利用好考古 遗迹和历史文物,才能更好展示中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青岛市 即墨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