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一中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翻译往往不是一“本”定音,好的意译与直译各擅胜场。传统文学经典是一个国家和 民族精神创造的结晶,也是文学译介备受瞩目的内容之一。由于文学经典的文化内涵深 厚,对翻译要求极高,同时,读者对译本的接受也有一个动态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不 同接受需求,凸显不同时代的精神诉求与审美期待。因此,文学经典的翻译往往不是一 “本”定音,而要经过不同译本的持续推进,以不同的侧重来丰富和完善对原作的转化。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目前最著名的是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和英国人 大卫霍克
2、斯的译本。如果根据印刷数目、再版数目、被引用率这些指标来看,霍克斯 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影响要远胜于前者。究其原因,霍译本立足英语读者的认知与 审美观念,考量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翻译中挪用了英语文学文化中丰厚的典故、风 俗与语言特征去替代汉语原文中特有的修辞、文化与审美意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萍 踪浪迹”,在霍译本中成了“滚石无苔”;“凤翥龙翔”的中华传统意象也被译成更具西方 文化特色的“神鸟在天某种程度上说,霍克斯通过向目的语靠拢的归化式的翻译方法 重构了红楼梦。相比之下,杨戴译本则以原著为中心,立足于原著的汉语文化传统、审美习惯和修 辞特色,试图让西方读者尽量靠近原著所呈现的文化世界。
3、因此不难预料,外国读者会 在杨戴译本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解困难,接受效果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渐浓厚、了 解日渐深入,杨戴译本的优势日渐凸显出来:它从内容到文体风格更为忠实完整她呈现 原著,较好地保留并传递出汉语文化独有的文学魅力,展示文学和文化的本真面貌和深 刻意义。翻译始于语言,成于思想,目的是沟通心灵,引发共鸣。傅雷的翻译是中国翻译史 上的一座里程碑。他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影响了几代人。其翻译成功的重要因 素之一,就在于找到了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英雄主义主题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精神 契合点。傅雷的选择出于他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出于他希望
4、将激情和光明带给读者的拳 能多方面多角度灵活表现婶娘的人物形象;第一人称叙述使内容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且 抒情性强,能直接表达出“我”对婶娘的怀念之情,富有感染力。叙述顺序上看:本文开头交代婶娘之死,再转入回忆,通过倒叙方式追忆婶娘的生平, 中间写婶娘为叔父收骨灰的情节是插叙,这种叙述方式打乱了时空顺序了,使内容丰富 而转换自然。叙述语言上看:“婶娘天生对人好,进了敬老院就争着给别人做好事,后来越闹越大, 拿了自己当大伙的母亲了、这类语言使本文平实中显生动;“一心一意往别人那里送母 爱。但没有人领她的情,她的爱也就无处落实,她就是这么疯掉的 这类语言悲伤中 见冷峻。“记忆力越来越硬”,“好心肠能
5、钻到人的心里去“,生动形象;“温良慈祥的人 活不出什么滋味,一生只不过在为悲剧做铺垫”,生命之旅这样漫长,至少有一半用做 了逃跑”,令人深思。叙述节奏上看:“婶娘死于这种病”“送进敬老院之前婶娘就有病兆了”“婶娘曾是一位好 老师”“婶娘走进敬老院不久就出现异态了”“一闲下来我就会想起那个午后“,点滴回忆 婶娘的生前身后,娓娓道来,节奏缓慢,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她体面了一辈子,却死 得那么脏。她的死法比死亡本身更叫人揪心”“婶娘的话叫我心堵,我把目光移向她的身 后去,没有太阳,地上也就没有她的身影”“叔父彻底湮灭了,生存与死亡里头都没有他。 他的一生把他自己的一生全弄丢了”“这是一个错误,是上帝
6、才犯得起来的错误,当事人 无能为力,当事人只有掉过头去,把一切留给上帝”,讲述时加入了大量的个人情感、 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死的思考。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多重意蕴的能力。结合文中“只盯着大处,你的小说将失去生动,失去深入,失去最能体现小说魅力的那 些部分;只盯着小,我们又会失去小说的涵盖,小说的格局,小说的辐射,最主要的是, 小说的功能。好的读者一定会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看大局,一只眼盯局部”可知,“大” 指小说的涵盖、格局、辐射,小说的“大”负责关照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主旨功能,往往 隐含在作品背后,而小说的“小则往往直接体现在小说内部人物、情节、语言等局部或 细节上,显得生动、深入而富有魅力,
7、一篇小说应当兼顾“大”与“小”。文本一中“大”的问题包括:由文中“婶娘天生对人好,进了敬老院就争着给别人做好事, 后来越闹越大,拿了自己当大伙的母亲了一心一意往别人那里送母爱。但没有人领 她的情,她的爱也就无处落实,她就是这么疯掉的”可看出,关于“母性”的探究,渴望 爱的付出与回馈之间矛盾的思考:全文旨在表现这种矛盾,婶娘渴望爱的付出和落实, 但是却得不到回馈,在敬老院时不被理解,引人深思;由“她体面了一辈子,却死得那么脏。她的死法比死亡本身更叫人揪心。父亲说,婶娘 死的时候胳膊腿没有一样放得齐,连死的样子都没有婶娘曾是一位好老师家长 们都说得出婶娘的好孩子们都懂,人前人后用大拇指头夸她”可看
8、出,对人的尊严 问题的思考:婶娘生平是令人尊敬受人喜欢的教师,但是却“死得那么脏”,“连死的样 子都没有“,令人思考人死亡时尊严的问题;由“她的死法比死亡本身更叫人揪心看见她老人家笑,我就忍不住难受没有人 听得懂她的话,人们都说,那个疯婆子又在装神弄鬼了她批评这个手脏,批评那个 耳根不爽洁,闹得人人都不喜欢她了没有人领她的情,她的爱也就无处落实”可看 出,对亲情的关注,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关注:“我”的悲痛贯穿全文,面对婶娘在敬老 院不受欢迎的状态有叙述,有思索;由“我只能匆匆逸脱。我悄悄离开了敬老院,悄悄离开了老家,当天夜里我就赶往南京 去了。一路上我很悲伤,生命之旅这样漫长,至少有一半用做了
9、逃跑。这个比例相对于 动物来说,人类已经是相当进化的了”可看出,对生与死问题的思考:面对婶娘的死亡, “我”选择了逃避,但是将人类与动物进行比较,也可看出我在进行反思;文章写婶娘的死,婶娘死在了敬老院,死得很不体面。每个人都会老,都会死,由此辐 射到整个老龄化的社会环境,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又将如何自处。文本一中“小,的问题包括:从人物上看,“她总是那样笑。她当了一辈子聋哑教师,对 那些失聪失语的孩子微笑了一辈子,笑得总是那样和善慈爱”,“婶娘胖胖的,双眼皮双 得很宽,笑起来她的好心肠总能钻到人的心里去”,婶娘温和善良;“婶娘的下巴抵在骨 灰盒上,样子像抱着一个婴孩婶娘在殡仪馆走了长
10、长一段路,身后就是没有身影相 随,婶娘走过的地方空空荡荡,不留任何痕迹”,婶娘抱着叔父骨灰盒时没有身影相随, 空空荡荡,不留任何痕迹的细节,表现出婶娘的伤感与孤寂;“她整天拿着小塑料盆、 肥皂、小剪刀,逼着人家,要给人家洗手,剪指甲”,“一清早拿着一只砖头,挨户地敲, 叫大伙起来,活动活动”,拿“砖头”敲门、剪指甲等细节,既写出了婶娘的职业,又写 出了“痴呆”,有力刻画了人物;从情节上看,“记忆力衰退后,婶娘再也不关心自己是谁了婶娘天生对人好,进了 敬老院就争着给别人做好事,后来越闹越大,拿了自己当大伙的母亲了”,“家长们都说 得出婶娘的好。其实家长们不懂得婶娘,婶娘不是给孩子们当老师,是当妈
11、妈婶娘在 敬老院里忘记事情,热衷当母亲,和她当教师时也是“当妈妈形成对照,更突出了婶娘 在敬老院的悲哀。“婶娘一心想着关心别人,这不是她的记忆,是母性的天质。她得了 痴呆症,再也不会掩饰了,一心一意往别人那里送母爱。但没有人领她的情,她的爱也 就无处落实,她就是这么疯掉的“,“我想我也快疯了。婶娘已经开始将我遗忘,而我想 不出能为我的婶娘做点什么”,写到两次“疯”,一次是说婶娘,一次是说自己。前者表 现婶娘在敬老院生活无人理解的痛苦,后者表现了对婶娘将我忘记的痛楚;从语言上看,文中一些用语极具特色,或生动形象或颇为深刻。如“记忆力越来越硬, 黏不住东西”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婶娘记忆力
12、的僵化与退化。或“这很像某 种谶语,生和死,说到底就是记忆与遗忘当记忆不能再记住记忆的时候,遗忘也只 能遗忘一切遗忘。”则对记忆和遗忘、生与死进行探讨,发人深省。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注】、左监门卫大将军兼神策军使、内侍监鱼朝恩专典禁兵,宠 任无比,上常与议军国事,势倾朝野。朝恩好于广座恣谈时政,陵侮宰相,元载虽强辩, 亦拱默不敢应。神策都虞侯刘希暹,都知兵马使王驾鹤,皆有宠于朝恩。希暹说朝恩于北军置狱使 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系地牢讯掠取服籍没其家黄入军并分赏告捕者。地在禁 密,人莫敢言。朝恩每奏事,以必允为期,朝廷政事有不豫者,辄怒日
13、:“天下事有不 由我者邪! ”上闻之,由是不怪。朝恩养子令徽尚幼,为内给使,衣绿,与同列忿争,归告朝恩。朝恩明日见上日: “臣子官卑,为侪辈所陵,乞赐之紫衣。”上未应,有司已执紫衣于前,令徽服之,拜谢。 上强笑日:“儿服紫,大宜称。心愈不平。元载测知上指,乘间奏朝恩专恣不轨,请除 之。上亦知天下共怨怒,遂令载为方略。朝恩每入殿,常使射生将周皓将百人自卫,又 使其党陕州节度使皇甫温提兵于外以为援。载皆以重赂结之,故朝恩阴谋密语,上一一 闻之,而朝恩不之觉也。刘希暹颇觉上意异,以告鱼朝恩,朝恩始疑惧。然上每见之,恩礼益隆,朝恩亦以 此自安。皇甫温至京师,元载留之未遣,因与温及周皓密谋诛朝恩。既定计
14、,载白上。 上日:“善图之,勿反受祸!三月癸酉,寒食,上置酒宴贵近于禁中,载守中书省。宴 罢,朝恩将还营,上留之议事,因责其异图。朝恩自辩,语颇悖慢,皓与左右擒而缢杀 之,外无知者。上下诏,罢朝恩观军容等使,内侍监如故。诈云“朝恩受诏乃自缢“,以 尸还其家,赐钱六百万以葬。(资治通鉴唐纪四十)文本二:李德裕日:“宦者监军政于外而封疆危,宦者统禁兵于内而天子危。“监军之危封疆, 李德裕言之至悉矣。乃天子之危,非宦者之统禁兵遽能胁之而死生废立之也。天子之兵,散布于天下,将皆其臣,卒皆其民也。其在内而为禁兵,如唐神策军者,但百之一耳, 又非百战立功能为天下雄者也。宦者虽握固之以为己有,而势不能与天下
15、争衡。胁君自 迭,乃至弑刃横加,岂能无畏于四方之问罪乎?其无所惮而居功定策者,实恃有在外监 军之使,深结将帅而制其荣辱生死之命,指麾吏土而市以宴犒之恩也。(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六)【注】唐代军事上的实际统帅。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希暹说朝恩于北军置狱/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系地牢/讯掠取服/ 籍没其家费入军/并分赏告捕者B.希暹说/朝恩于北军置狱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系地牢/讯掠取服/ 籍没其家/赞入军/并分赏告捕者C.希暹说朝恩于北军置狱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系地牢/讯掠取服/籍没其家/赞入军/并分赏告捕者D.希暹说/
16、朝恩于北军置狱/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系地牢/讯掠取服/ 籍没其家费入军/并分赏告捕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列,同一班列,指位次相同或同僚。贾谊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歹中同 列”即此义。B.紫衣,贵官公服。古代官服颜色与尊卑有关,曹操短歌行的“青青子衿”即 此例OC.赂,文中指财物,与“弊在赂秦”的“赂”不同。古代表示“财物”的常用词还有贿、 货、币、费等。D.神策军,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负责保卫京师和戍卫宫廷,领导权 多归宦官。12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朝恩掌管禁军,受皇帝倚重,尊显无比,
17、恃宠而骄,宰相元载虽受其辱也只 能忍气吞声。B.元载买通了鱼朝恩身边的周皓、皇甫温,皇帝因此可以严密监视,而鱼朝恩一 度毫无察觉。C.皇帝于寒食节大宴群臣,宴罢,假托商议政事留请鱼朝恩,借机发难,一举消 除了政治隐患。D.在宦官的把持下,士兵要转到神策军,几率很小,神策军少有身经百战建有战功的豪杰之士。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恩每奏事,以必允为期,朝廷政事有不豫者,辄怒曰:“天下事有不由我者邪!”(2)既定计,载白上。上日:“善图之,勿反受祸!”14 .王夫之论述了唐代宦官为祸的具体原因。请运用文本二的观点,结合文本一概括鱼 朝恩为什么能干政擅权。【答案】10.A 1
18、1. B 12. D 13. (1)鱼朝恩每次上奏政事,总是期待朝廷 必然应允,朝廷政事有他没参与的(或:让他不高兴的),(他)往往大怒说:“天下的 事情有不由我的吗!”(2)已经确定了计划,元载禀告皇上。皇上说:“好好谋划,不要反而招致灾祸! ”14.鱼朝恩有监军之权,被任命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拉拢将帅,与刘希暹、周皓、皇甫温等军中要员结为党羽。【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希暹劝鱼朝恩在北军设置牢狱,让坊间恶少罗织豪室罪名,捏造罪名诬陷他们, 逮捕囚禁在地牢中,严刑拷打使他们认罪,罚没其家财入军队府库,并且拿一部分赏赐 告发逮捕的人。“希暹说朝恩、主谓宾结构,“说”是劝
19、说,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置狱”,动宾结构,设置牢狱,中间不能断开;“家宽”,家财,共同作“籍没”的宾语,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o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与同僚发生争执/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B.“即此例”错误,青衿指学子之服,句中指青色的领子。句意:祈求圣上赐给他紫衣/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C.正确。“弊在赂秦”的“赂”是贿赂。句意:元载用重金买通两人/弊病就在于割地贿赂秦 国。D.正确。故选B。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士兵要转到神策军,几率很小”错误,错误理解“百之一耳,又非百战立功能为天下 雄者
20、也:该句意思是神策军,只是在外军队的百分之一,而且(其构成)又不是身经 百战屡立战功能作为天下的英雄豪杰之士,指神策军战斗力弱。故选D。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奏事”,上奏政事;期 期待;“豫、参与。(2) “既力已经;“白”,禀告;“图5谋划;“受二 招致。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左监门卫大将军兼神策军使、内侍监鱼朝恩专典禁兵”“宦者 统禁兵于内而天子危”可概括出,鱼朝恩有监军之权,被任命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结合“其无所惮而居功定策者,实恃有在外监军之使,深结将帅而制其荣辱生死之命, 指麾吏土而市以宴犒之恩也”“神策
21、都虞侯刘希暹,都知兵马使王驾鹤,皆有宠于朝 恩朝恩每入殿,常使射生将周皓将百人自卫,又使其党陕州节度使皇甫温握兵于外 以为援”可概括出,拉拢将帅,与刘希暹、周皓、皇甫温等军中要员结为党羽。参考译文:文本一: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左监门卫大将军兼神策军使、内侍监鱼朝恩专门掌管禁军,被 皇帝无比宠幸、委以重任。皇帝常与他商议军政大事,鱼朝恩权倾朝野。鱼朝恩喜欢在 大庭广众妄谈时政,侮辱宰相,元载虽然敏于言,也沉默不敢回应。神策都虞侯刘希暹,都知兵马使王驾鹤,都被鱼朝恩宠幸。希暹劝鱼朝恩在北军设 置牢狱,让坊间恶少罗织豪室罪名,捏造罪名诬陷他们,逮捕囚禁在地牢中,严刑拷打 使他们认罪,罚没其家财入军队府
22、库,并且拿一部分赏赐告发逮捕的人。牢狱设在秘密 处,人们没有谁敢说。鱼朝恩每次上奏政事,总是期待朝廷必然应允,朝廷政事有他没 参与的(让他不高兴的),(他)往往大怒说:“天下的事情有不由我的吗! “皇帝听了, 因此不快。鱼朝恩养子令徽还年幼。为内给使,着绿衣,与同僚发生争执,回家后告诉朝恩。 鱼朝恩第二天面圣说:“小儿官卑,被同辈欺凌,祈求圣上赐给他紫衣。皇帝还没答 应,掌事官员就已经拿着紫衣到了跟前,令徽穿上,叩拜谢恩。皇帝强笑说:“小儿穿 紫衣,很合适。”心里却大为不平。元载猜到了圣意,乘机弹劾鱼朝恩擅权违背礼制, 请求除此大患。皇帝也知道鱼朝恩乃万夫所指,于是暗令元载谋划此事。朝恩每次进
23、入 大殿,常使射生将周皓率领几百人护卫自己,又派他的同党陕州节度使皇甫温按兵于外 作为支援。元载用重金买通两人,所以朝恩阴谋密语,皇帝都一清二楚,而鱼朝恩却毫 无觉察。刘希暹觉得皇帝态度不同往常,把这禀告了鱼朝恩,朝恩开始忧惧。然而皇帝每次 见他,恩礼愈加隆盛,鱼朝恩因此慢慢安心。皇甫温到京城,元载羁留他没有遣还,于 是和皇甫温及周皓一起密谋诛杀朝恩。已经确定了计划,元载禀告皇上。皇上说:“好 好谋划,不要反而招致灾祸! ”三月癸酉,寒食节,皇帝在禁中设酒宴请宠贵,元载 留守中书省。宴会结束,朝恩将回大营,皇帝留他商议国事,乘机责难他有异心。朝恩 辩驳,措辞无礼,周皓和侍从擒住朝恩将其绞死,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重庆市 一中 月月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