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虽然光伏板已安装完成,但还未能并网发电,产生预期收益;村级光伏电站自筹资金20万元还未着落。 2.预算100万元的平安饮水工程,是区招标工程,已完成建设方案,目前正在等待招标结果,项目还未落地施工。 3.部分“三无”户原先是支配光伏发电受益户和部分贫困户因家庭特别缘由,难以有较好的帮扶措施和明显的帮扶成效,脱贫难度大。 四、下一步工作准备 1.结合当前领导干部大走访活动和信息采集工作,逐户摸清贫困户目前生产生活现状,帮扶措施落实状况,帮贫困户算好账,做到心中有底;进一步完善扶贫手册更新和一户一档资料整理工作;做好信息采集动态调
2、整和国办扶贫系统更新维护工作; 2.针对无帮扶措施、有措施无成效的贫困户,进一步梳理症结,逐户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强化帮扶成效; 3.加大村级道路畅通工程、“八小”水利、平安饮水工程、危房改造施工进度;加大与农电公司对接,尽快完成光伏电站并网,尽早产生效益; 4.比照“户脱贫、村出列”目标要求,根据“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仔细梳理,补差补缺,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国家扶贫办办、省扶贫办办第三方评估工作。 关于贫困村调研报告篇2 一、“十三五”扶贫工作 20XX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扶贫工作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仔细实行十六大及国家、省、市扶贫开发工
3、作战略思路,紧紧围绕全省扶贫开发纲要、全县“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突出以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动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新思路,实行主动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扶贫工作完成状况 “十三五”以来,我县扶贫开发仔细实行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方针政策,外争项目、内抓管理,根据“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思路,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使我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贫困现象得到了缓解,有力地推动了脱贫致富的进程。三年来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667.5万元,其中省级投入8
4、372.5万元,市级投入104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达3564.2万元。 1、整村推动。“十三五”期间,安排完成省级整村推动285个。目前,省下达234个,已实施完成163个,正在实施71个;市级配套和市级部门挂钩实施完成33个。196个整村推动,共投入财政资金2900万元,完成群众投劳折资1245万元。 2、易地扶贫开发。根据“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的原则,共实施完成易地搬迁安置685户3050人,其中财政易地搬迁安置560户2500人,国债易地集中安置123户550人,共投入财政资金152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275万元。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导,大力推动农村劳
5、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200人,其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短期引导性培训2000人,共投入培训资金110万元。 4、科技产业扶贫。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大力发展旅游、矿产、水电、畜牧、生物资源开发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科学选择项目。完成战河乡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县高原牦牛特色资源开发项目,烂泥箐乡2000亩脱毒洋芋种植示范基地和西川乡4000亩核桃标准化种植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 5、农村民居、安居项目。完成安居工程1436户,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2500户。共投入扶贫资金1200万元。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 6、信贷扶贫。主动与金融部
6、门合作,利用信贷资金扶持发展种养殖业,促进群众增收。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650万元。 7、社会扶贫。主动动员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参加扶贫工作,争取在人才资金技术方面赐予大力支持。同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挂钩到乡,科级领导联系挂钩到村委会,部门联系挂钩到村民小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挂钩帮扶制度。共累计投入各级各类帮扶项目50个,帮扶资金1450万元。 (二)主要做法 1、高强重视,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仔细贯彻中心、省、市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不断充溢和完善扶贫工作领导班子,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
7、、县长为副组长、县四套班子及各涉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各乡村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2、细心组织,落实目标责任。为把各类扶贫项目落到实处,县与乡签订了项目实施目标管理责任状,乡与村、村与农户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对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县对乡综合考评重要内容。把扶贫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作为考核提拔运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明确任务,责任落实,细心组织,确保扶贫工作件件有人抓、有人管。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根据中心、省、市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当完成和资金的平安运行。 (1)项目管理。一是瞄准对象,科学规划。依据先
8、难后易的原则,深化乡村调查探讨,召开村民大会征求群众看法,依据缺什么补什么优先解决群众最须要、最迫切、最困难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筛选项目,自下而上制定规划项目。二是严格公示公告制。省、市项目批复后,县乡两级通过电视、网站、政府公示栏等形式对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8个工作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投资状况、工程质量、资金到位状况进行公示。项目竣工后,设立标记碑进行公示。做到了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公示,使项目资金接受社会及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格项目监督检查。项目实施中,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多次到各项目点督促检查项目实施状况。县扶贫办班子按南中北三个片区,定
9、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四是加强项目后续管理。项目完成验收后,刚好进行移交,制定项目后续管理方法,明确详细管护人,做到谁受益谁管护谁修理,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五是严格验收制度。项目实施完成后,先由乡村自查自验,再由县扶贫领导小组逐一对扶贫项目进行县级验收,最终报请市级验收。要求县乡两级验收覆盖率达100%。 (2)严格资金管理。一是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拨款程序。依据项目实施进度按4:4:2进行拨付。资金拨付实行四级联签制(提出用款申请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纪委书记)。三是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全部扶贫资金全部在财政干脆支付,到户资金一律实行一折通支付。
10、乡村不设扶贫项目资金户。四是结合县情,制定出台了*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方法(暂行),确保资金到村到户,规范平安。五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完善了资金县级报账回补制,每批次资金报账由用款乡提出申请,经县扶贫办审批后,由县报账中心按批复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审核,报账再回补剩余资金。六是大宗物资进行招投标统一选购,严格管理。七是严格审计制度,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看法书。八是每年组织纪委、监察、财政等部门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一至二次的检查监督。 4、扶贫先扶智。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项目区群众户均有1人驾驭12项农村适用技术。 5、发挥群众的主体
11、作用。始终把农夫群众作为扶贫开发投入主体,广泛动员群众参加扶贫工作,主动动员投工投劳。“十三五”以来共累计投劳折资3564.2万元,占总投资的14%。 6、部门协作,整合资金。以整村推动为平台,根据“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金。一是整合扶贫内部各项扶贫资金;二是整合外部门投入。 7、动员全社会力气参加扶贫。在发挥群众主动参加扶贫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气参加扶贫工作,实行社会帮扶和挂钩扶贫相结合的方法,形成合力推动扶贫工作。 8、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化,增加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细化职责,落实责任。树
12、立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主要工作成效 扶贫开发投入资金明显增加。2022年至2022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667.5万元,其中省级投入8372.5万元,市级投入104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达3564.2万元。投入逐年增加。 贫困人口明显削减。全县贫困人口从2022年20.9万人削减到2022年的18.4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削减2.42万人,低收入人口削减0.5万人。 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农夫人均纯收入从2022年782元增加到2022年1614元,增加106.39%。 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实施整村推动扶贫开发为载体,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
13、件,在整村推动项目中完成农田建设2769亩;通电89件,345.12km,解决用电困难56个村1265户4535人;通路49件,23.34km,解决了34个村1947户8627人通路困难;水利工程完成193个件,659.8km,个水池(窖)1199个,解决22050人23708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新增浇灌面积5003亩,改善浇灌面积5222亩;1436户6892人告辞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茅草房、杈杈房,2500户居民住上平安抗震民房;易地安置685户3050人达到了“搬得出,安得稳,能发展”的目标。 产业扶贫取得明显进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村情、乡情主动扶持特色种
14、养业发展,共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20792亩,引进推广优良畜种7290头(匹、只)。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2022年以来实施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就学难、就医难等得到明显缓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全县培训8250人次,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3200 人,已转移输出3232人。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仔细做好扶贫工作与生态环境爱护相结合,新建沼气池105口,节柴灶605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完成种植经济林果20792亩,进一步增加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县是一个集山、少、边、贫为一体的国家扶贫
15、工作重点县。解放前,*尚处于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原始共耕制等多种社会形态。1956年自治县成立后,特殊是改革开放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扶贫政策的光辉照射下,在中心、省、市的深切关怀下,通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扶贫工作不断推动,全县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改变。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发展慢,至今仍是一个全省特殊贫困的县份,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的县情没有得到根本变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工作面临很多困难问题。 一是自然环境差,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山区面积占97%,海拔高差达3160米,山高坡陡,生态环境恶劣,多种自
16、然灾难频繁,不少地方已丢失生存发展条件,须要易地搬迁的有13455户43550人。*县脱胎于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原始共耕制等式多种社会形态,落后的生产关系长期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发展基础极其薄弱,加之劳动者素养普遍低下,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生产技能弱。从纵向比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横向比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到2022年底全县生产总值19.3亿元,财政收入5271万元,农夫人均纯收入1614元。 二是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长期以来用电难、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住房难始终困围着贫困群众。到目前,28645户11.45万人、22.42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21242户贫困群众
17、仍居住杈杈房、黄板房、高危房(部分为无房户);468个村民小组未通路;有610个村民小组未通电;70个村委会630个村民小组无自来水饮用;13个乡无农贸集市;1048个村民小组无卫生室,420个村小组未通广播电视,527个村小组未建文化活动场所;村小危房230间共18400m2。 三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特殊是“十三五”以来,由于上级关切支持,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贫困群众参加扶贫热忱高涨,投工投劳主动性高,扶贫效益非常显著,每年削减贫困人口4500人左右。但由于返贫现象突出,贫困人口基数居高不下。到2022年底,按农夫人均纯收入1067元标准,全县仍有18.14万人贫困人口,
18、占全县农业人口的78%。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在高寒山区和干热河谷地区。这些地区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收入水平低下,生活质量极差,过着吃粮靠老天、穿衣靠救济的贫寒生活,很多贫困家庭家产不足千元。 四是投入与需求冲突加剧,扶贫难度大。全县有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社区)、1152个村民小组。1065个贫困村民小组中,被省列为整村推动范围的有285个,仅占贫困村民小组总数的26.7%;已实施整村推动项目的贫困村民小组,因投入太少,15万元的财政资金投入解决不了村民的更多实际困难,难以实现实施一个村、脱贫一个村的目标,很多已实施项目的村仍用电难、行路难;因原居住地丢失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无
19、望而搬迁的人口达5200人,但因易地开发指标少,实际享受补助政策的仅占搬迁总数的25%;未实施整村推动的贫困村,大多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居住分散,项目实施难度大,投入效益明显降低。 五是产业发展基础弱,贫困群众增收难度大。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单一,结构不合理,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扶持发展了一批特色种养业,但因投入不足、不成规模、销售难度大、商品率低等缘由,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自去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农产品出现滞销、价跌,使好的收成变不成好的收入。另外,随着农夫工进城务工人数的急剧增加,很多贫困村已无青壮年劳动力,这对于培植贫困地区的产业和提高
20、生产技能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近期扶贫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 依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根据中心、省、市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调整扶贫工作思路,确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瞄准贫困群体和贫困对象,突出抓好扶贫整村推动,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化劳动力培训转移,落实多项扶贫措施,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皱褶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实力,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快推动社会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到2022年的扶贫工作目标和任务是: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投入,扩大扶持范围,基本消退无电村、无路村,基本实现乡乡有特色产业、村村有增收项目,基本完成易地搬迁任务,解决贫
21、困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贫困农户住房困难问题,实现贫困地区农夫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依据扶贫工作思路,围绕上述工作目标,今后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一)提高相识,加强领导 根据中心、省、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扶贫工作长期性、艰难性、困难性的相识,切实把扶贫工作作为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全局的中心工作重抓,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加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进一步充溢加强县乡扶贫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不断理清工作思路,实行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抓好各项扶贫工作,主动探究符合县情、具有特色的*扶贫工作模式。进一步落实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
22、责任书,完善工作方法措施,分解工作目标任务,整合各类资源,发挥群众参加主动性,把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实施“一体两翼”战略,突出抓好重点工作 一是整村推动。主动争取将全县未列入“十三五”省级整村推动规划的780个贫困村和因灾返贫的85个贫困村列入近三年内整村推动实施范围科学制定规划,合理选择项目,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优先解决与脱贫关系最大、群众最关切、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以县级整合为主,以整村推动为平台,根据“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整村推动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等结合起
23、来,努力实现实施一个村、变更一个村、发展一个村。主动争取整乡推动项目,根据政府引导、农夫主体、州市县自筹、省级补助、多方投入、合力攻坚的原则,每年选择一至二个乡镇开展整乡推动扶贫。 二是产业扶贫。依据*县情,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选择优势特色产业赐予重点扶持,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路子。主动争取项目资金,用好用足用活信贷扶贫政策,扶持发展一批优势特色产业,把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建立在产业支撑的基础上,扶持发展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企业与贫困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努力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突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启动实施“双百”工程(每年扶持发
24、展100户种植大户、100户养殖大户),努力提高生产水平和增收效益,确保每户至少有一名驾驭12门好用技术,每户年均销售一头商品畜,户均有一项牢靠的增收产业。力争3年内扶持重点龙头企业10个,实施畜牧品种改良3万头(只),种植核桃100万亩、木瓜10万亩。 三是劳动力转移培训。进一步提高对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要性的相识,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多层次、宽领域转移就业,最大限度地增加农夫务工收入。实施分类指导,实行对外输出与就地转移相结合、引导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追求型向质量效益的转变
25、,由追求单纯增收型向追求培植产业提高素养型转变。3年内完成劳动力培训转移1万人以上,确保培训后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不低于80%,培训后稳定转移就业率不低于85%。 (三)落实扶贫措施,做好各项扶贫工作 一是易地搬迁。深化开展调查探讨,做好分类建档立卡工作,坚持政策标准,严把扶持对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管理措施,充分敬重安置农户意愿,实行多种安置方式,实施好易地开发扶贫项目,解决好特困群众生存发展问题。力争每年实施5000人易地扶贫项目。 二是安居工程。我县贫困农户住房特殊困难,黄板房的简陋程度决不亚于茅草房,且三五年需重建一次,生态破坏力强。实施对黄板房的改造,不仅是贫困群众的迫切须要,是民心工
26、程,而且是贫困地区爱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须要,是德政工程,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须要,是和谐工程。目前我县尚有2.1万户贫困户居住在极其简陋的黄板房内,有3.5万户农户的住房存在严峻的平安隐患。力争每年实施7000户安居工程,3年内基本消退黄板房,实现贫困户户户有平安牢靠的住房。 三是社会帮扶。接着抓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气参加扶贫工作,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加主动性,努力构建“大扶贫”的工作格局。主动争取,协调服务,争取外部力气对*扶贫地区的更大扶持,扎实做好与中心、省、市挂钩单位的协调联系,协作服务。 (四)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资金平安 严
27、格执行*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方法,制定和完善更加扎实有效的管理方法措施,切实做到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仔细执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仔细执行项目报批审查制,严格按批复实施项目;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落实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落实大宗物质询价选购,统一管理制,并逐步把它纳入政府选购范围,严把物质价格质量;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分期拨付和回补报账制,加强项目资金审计工作,确保扶贫资金平安;加强内业工作,完善后续管理,探究产业滚动发展,按要求设立标记碑,签定廉政合同,强化项目验收。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以学习实
28、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扶贫系统内部自身建设。深化调查探讨,适时开展专题调研,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探究新方法措施,创建性地开展好工作。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实施项目工程全过程的管理监督,严把重点环节,确保不出问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和业务分工,加强协调联系,增加责随意识,发扬敬业精神,树立团牢固干的工作形象。加强业务培训,改善工作条件,缓解公用经费困难,使扶贫办的自身建设逐步适应扶贫工作的须要。 四、看法建议和恳求事项 1、恳求复原我县藏彝地区待遇,赐予特别政策扶持,或针对小凉山地区特别状况,制定特别政策,赐予重点扶持。 2、恳求将未列
29、入“十三五”省级整村推动安排的贫困村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村共865个村,列入三年内省级整村推动安排范围,每村投入的财政资金增加到30万元。 3、恳求支配专项资金,分三年度基本消退无电村、无路村,每年支配不低于7000户的安居工程项目。 4、恳求对原搬迁未享受补助的搬迁户,在3年内赐予落实补助政策;每年支配不低于5000人的易地开发扶贫项目。 5、恳求每年支配5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畜种改良和发展特色养殖业;每年支配5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核桃、木瓜等经济林果和特色种植业。 6、恳求每年支配小额信贷扶贫资金5000万元以上。 7、恳求将我县列入互助资金扶持对象,每年支配2-3个互助资金扶持项目。 8、恳求每年支配基地职业技能培训1000-1500人,支配指导性转移培训5000人。 9、恳求把我县列入县级整村推动范围或每年支配2个乡实施整乡推动项目。 10、恳求加大中心、省级部门挂钩扶持力度,增加挂钩部门数量。 11、恳求支配资金支持特困县扶贫办自身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单列项目工作经费,加强业务培训。 第17页 共17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第 17 页 共 1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