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docx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案【学习提示】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述说自己的人生遭际。学习时, 注意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 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单元学习任务】1、古诗词中常常寄寓着诗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阅读本单元诗作,可以 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2、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 关注,细加品味。比如,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教学目标】1、感受琵琶女的形象及诗人寄寓的思想情感。2、赏析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2、。【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歌曲入境:播放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2、 “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个文 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近白居易的琵琶行,其感受音乐的精妙绝伦。二、知人论世1、解题琵琶行并序歌、行、弓I,还有曲、吟、谣等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行”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它的典型特点是婉 转流动、纵横多姿。“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其内容与诗文密切相 关。2、作者白居易(772-846),字
3、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部(今陕西渭南),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曾官居太 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 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他一生作诗很多,其中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著有白 氏长庆集。主要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 等。3、写作背景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 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
4、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 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 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 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 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潺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 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三、整体感知要求: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理清结构,概括各段内容。(1)小序有什么作用?交代了时
5、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 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2)结构梳理第1段:江头送客闻琵琶第2段:江上聆听琵琶曲第3段:歌女倾诉身世苦第4段:同病相怜伤迁谪第5段:重闻琵琶青衫湿四、探究品味1、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 “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与琵琶女有何相似遭遇?各自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形 象特征?提示:找出文中原句结合诗人生平【预设】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我从去年辞帝京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6、。谪居卧病:寻阳城遭遇相似: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才华出众:名满京都女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谏贬江州琵琶女:容貌出众、技艺高超、沦落天涯、落魄失意白居易:出自京都、才华横溢、谪居潺阳、落魄失意“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转“衰”(沦落天 涯、境况凄凉)。【小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 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诗人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遭遇,抒 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才子之悲,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扼杀。3、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
7、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 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浮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伤。找出诗歌中的景物 描写的句子,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精妙。【预设】(1)渭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分析:点明时令、地点、时间和事件,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 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萧瑟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 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奠定了诗歌感伤的基调。(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分析:叙述别时的情景。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 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烘托 了悲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悲凉感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2023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琵琶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