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韩愈(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韩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韩愈(含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韩愈专练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小题。(甲)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 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泊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 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 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 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寻移江陵府腺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挨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 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
2、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遮其 耳塞J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装均馆之颇厚,均子铐凡鄙,近者铐还省父, 愈为序饯铐,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想功第一,想不平之。想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 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 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
3、之隙则相 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 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 近十人。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 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 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乙)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 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 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谓“
4、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 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 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 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 去之,乃徐有得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节选自韩愈答李翊书)1.下列句子中,标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泊举进士 泊:等到B.颇能诱厉后进 厉:严肃、严厉C.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勒:雕刻D.操行坚
5、正,拙于世务拙:笨拙,不擅长土人奔走膜呗(边膜拜边歌颂佛的功德),至(甚至)为夷法,灼体肤,委(施舍)珍贝,腾 沓(姬ng ta,意思是纷至沓来)系路(xi lu,意思是相继于路,络绎不绝)。愈闻恶之,乃 上表(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请谢贺。例句:陈情表)。帝大怒,持示(拿给看)宰相, 将抵(抵偿、抵罪)以死。裴度、崔群日:罪之诚宜(确实,实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稍微原谅他些。例句:少假借之), 以来(以:目的连词,用来招致)谏争。”帝日:狂妄敢尔(尔,这样),固不可敏(通达 聪慧。常用成语: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
6、。多作推辞做某 事的婉辞。于是中外(朝廷内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介词,替,给)愈言,乃 贬潮州刺史。既(副词,已经)至潮,以表哀谢(上表哀痛谢罪)。帝得表,欲复用之,持 示宰相。皇甫镇b6素(向来,一向,平日)忌愈直,乃改袁州刺史(刺史是官名,起初为 中央派往地方巡行郡县的监察官,后为州级最高行政长官)。袁人以男女(拿儿女抵押)为 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悉:尽,全。计:计算。庸:古同佣。 得:获得。赎:用财物换回人或抵押品。没入:谓没收财物、人口等入官归之父母七 百余人。因(趁机。例句: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与约,禁其为隶。长庆四年 卒(卒,在中国古代指大
7、夫去世,后为死亡的统称。其他表死亡”的词语还有崩”薨不 禄等),年五十七,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礼部(礼部是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 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尚书,谥日文(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 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曾广泛通行于汉字文化圈。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后来增加,另外还有私谥。上谥,即表 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愈性明锐,不诡随(妄随他人,曲意 附和,假意迎合)。与人交,始终不少(稍微)变。成就后进(
8、后辈)土(读书人、年轻人 的统称),往往知名(使动用法)。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定 语后置),为嫁遣孤女而恤(使动,使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期,满一年。服丧 一年)以报。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不是每代都 有;世所稀有),故愈深探本元(源),卓然树立(建树),成一家言。其原道师说等 数十篇,皆奥衍(台。丫和,汉语词语,谓文章内容精深博大。指地势深回广衍。)因深(意 思是广博深远;博大精深)。自愈没,其言大行(广为流传),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
9、之/既御史覆问/得润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 土/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B.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润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 /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C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润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 /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D.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洞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 土/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参考答案:C (正确标点为: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涧 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
10、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2.下列对文中标红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宫市本指宫中市场,此处指中唐时宦官在民间市场以宫市名义贱价强买的弊政。 B.刺史是官名,起初为中央派往地方巡行郡县的监察官,后为州级最高行政长官。 C卒,在中国古代指高官去世,其他表“死亡”的词语还有“崩”“薨”“不禄”等。D.礼部是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参考答案:C (“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而非只指“高官去世”。)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知恩图报,又能抚恤孤弱。他三岁丧父,由嫂郑氏抚养成人,后为嫂服
11、丧报恩; 凡亡故的内外亲友,如果无后,他就资助嫁其孤女,救助其家人。B.韩愈忠言直谏,屡次触怒皇帝。他曾因上疏论事被贬阳山令,又因反对迎取佛骨而激 怒皇帝,惊动朝廷内外,外戚权贵也说他的坏话,最终被贬潮州。C.韩愈仁厚爱民,能解百姓疾苦。他任阳山令时,因爱民而受敬重;任袁州刺史时,替 七百多沦为奴隶的当地人赎身,并与当地人立约,禁止抵押儿女为奴。D.韩愈崇文重教,终成文章泰斗。他幼时好学,及长通晓典籍,后广授弟子,影响甚大; 他推崇汉代文章,自成大家,其文博大精深,深受后世学者景仰。参考答案:B (曲解文意。原文为“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 刺史”,意思是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
12、情,才使韩愈免于死罪,被贬为潮州刺史。)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2)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参考答案:(1)治他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如果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 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借此招来敢于直言进谏的人(答“使人们敢于进谏”也可)。 5分;“罪”(惩处,治罪,判罪)、“安”(怎么)、“宽假”(宽容,宽恕)三处各1分,大 意2分。(2)韩愈天性聪明敏锐,不曲意附和他人。与人交往,自始至终没有一点改变。成全 后辈读书人,使他们常常能够成名。5分;“诡随”(妄
13、随他人,曲意附和,假意迎合)、“少” (稍微,一点儿)、“后进”(后辈)三处各1分,大意2分。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2.下列各句中标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诉碑辞不实B.乃徐有得也C.谁不欲告生以其道D.3.A.问于愈者多矣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秦亦不以城予赵 不拘于时,学于余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B.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C.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
14、/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D.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4 .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的一项是()政多出门,宰相不专机务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其辞多叙裴度事与人交,荣悴不易愈不避寒暑,称荐与公卿间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A.B.C.D.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韩愈刻苦好学。他从小寄养在叔父家长大,他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要别人的奖励督促,他的文章在当时知名,后考中进士科。8 .韩愈有文学修养。宰相认为韩愈有修史才能,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他感激 裴度推荐之恩,借机歌颂裴度,后李想之
15、妻进宫诉说碑文失实,碑文被磨掉。C.韩愈为官敢于直谏。他曾上言几千言的奏章揭露宫市的弊端,皇上不仅不听,反 而大为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做县令,后来调任江陵府掾曹。D.韩愈因李翊来信文辞立意高,提问态度谦卑恭敬,还考虑到他的意图不在于功利, 所以回复了他的来信。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愈自以才高,累拣黜,作进学解以自喻。(2)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3)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10 结合乙文,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谈谈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经历给你的启示,用自 己的话加以表述。1. B2. C3. D4. A5. B6. (1)韩愈自认为才气很高,但屡次被排挤
16、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来表明自 己的心志。(2)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拾取)他以前的事。(3)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7. (1)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读书要读经典之作。(2)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一一树立高远的志向。学习,要品味咀嚼,勤于思考(3)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体会。(4)陈言务去一一强调学习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要学习文中的思想以及为文的方 法。反对一味模仿,提倡创新。(5)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一一坚持自己的主见。【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B项,“厉”,勉励。句子译为:(韩愈)很能引导勉励后进之士。故选Bo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
17、,介词,趁机/介词,因为,通过,意义不同。B项,副词,才/副词,竟然,意义不同。C项,均为介词,把,意义和用法相同。D项,介词,向/介词,被,意义不同。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退公”,指公馀休息;“每退公之隙”,则指在办完公事空闲的时候,中间不可断开, 排除C项。“谈宴”,即“谈谯”,意思是宴饮谈笑;“相与谈宴”与“论文赋诗”说的是两 种行为,是各自独立的两个句子,排除A项。“权门豪土”指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与后文 “仆隶”相对,所以“权门豪土”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项。画线句子的大意是:常常在办完公事空闲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 诗,和过去一样。但是(韩愈)
18、对待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着 眼睛不予以理睬。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注意审清题干,题干要求选出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的一项,可用排除法。是叙说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朝中势力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能专心于政务,这与韩 愈品行无关;写韩愈向皇上上书,写了几千字的奏章极力批判,这属于直接表现韩愈“操 行坚正”;是说韩愈借机称赞裴度,而实际情况是“李想功第一”,所以这不能表现韩愈 “操行坚正”;只是说了韩愈和他人交往的态度;说韩愈推荐人才孟郊和张籍,“不避 寒暑”,这属于直接表现韩愈“操行坚正”;说韩愈总是把振兴礼教、弘扬仁义作为自己 的职责,这也直接表现了韩愈的“操
19、行坚正二故选A。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B项,宰相“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理解错误;原文说“仍诏愈撰平淮西碑:T, 可见让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的是皇上,宰相只是曾经“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 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累”,多次;“推黜”,被排挤贬黜,动词本身包含被动;“喻”,说明、表明。 (2)“俄”,不久;“悦”,喜欢;“摭”,搜集、拾取。(3)“生”,你,指代“李翊”;“期”,期望;“几”,动词,接近。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在乙文中找出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的学习方法。答李翊书中, 韩愈“学之二十余
20、年”的方法非常明显:“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 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 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 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从这段文字中, 我们可以看出韩愈对于求学的严谨与痴迷,同时,也可以得知他不易被旁人影响,能够一 心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中。明白这些之后,考生从韩愈“学之二十余年”的学习方法中选取 几句自己有较深感触的,说说它们给自己的启示,如:从“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中得 知读书要读经典之作,因为读经典是我们永远需要的,因
21、为对经典的了解,会让我们人文 的价值、人文的精神不断地升华提高,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 优雅的为人处世观。再如,从“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得出人应该树立高远的志向,因为一 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 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注意要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译文:(甲)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地位名望。韩愈三岁的时 候成了孤儿,被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就很刻苦地学习儒家经典,不(需 要)等待奖励(来督促)。等到考进士的时候,(韩愈)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 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愿意替他传布声誉,
22、因此他在当时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 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召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幕府被清除后,徐州的张建封 又请韩愈去做他的宾佐。韩愈说话真诚坦率,没有什么害怕和躲避的,他的操守品行专一 而正派,不擅长人情应酬。(朝廷)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后来)转调他任监察御史。德宗 晚年,朝中势力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能专心于政务。宫市的弊端(很明显),谏官们提意 见但皇帝不采纳。韩愈曾经向皇上上书,写了几千字的奏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 从,很生气地把他贬为连州阳山县县令,后来朝廷(又)酌情调任他为江陵府椽曹。韩愈自认为才气很高,但屡次被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来表明自己的心 志。掌管
23、政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认为韩愈有史学才能,就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 史馆修撰。过了一年,又调任他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授职为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 愈的人,搜集他以前的事,说韩愈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椽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很优厚, 裴均的儿子裴铐平庸鄙陋,近日裴铐回家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给裴铐送行,(文中) 仍然称呼他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中传播开来,因为这事(韩愈)又改任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 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州这两个地方被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回朝,凭借功劳 被授予刑部侍郎一职,(宪宗)于是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高考 文言文 阅读 韩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