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知识点归纳预习必备.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知识点归纳预习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知识点归纳预习必备.doc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字词梳理】高中语文(id : gzywll )编辑整理沁春长沙峥蛛岁月:不平凡的日子。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哦,香雪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喜怒哀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窸窸窣窣: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百合花讷讷:形容说话迟钝。 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
2、 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 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宰相蔡京掌权 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 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 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2 .苏辙评价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 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 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 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主 要成就编辑政治
3、苏辙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认为青苗法以钱 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 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 鞭梗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王安石听后,亦颇觉有理。宋哲宗初年元 祐更化,苏辙在京师,多所论议。当时司马光变熙宁之法,废除雇役法,恢 复差役法,苏辙极言不可。他的这类政治主张,与其兄苏轼基本相同。宋 史称其论事精确,修辞简严,未必劣于其兄。3 .作品评价(1 )政论。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他在历代论引中说:予少而 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 议论之要。他虽
4、自称其学出于孟子,而实则”遍观乎百家。在历代 论中多论古今得失成败,又撰有古史,用意亦在于此。苏辙对于前辈学 人,亦尊韩、欧,政治思想,亦近于欧。但韩、欧辟佛道,而苏辙不然。苏辙 的文章,与父兄并称当代大家。与父兄相比,虽有所不及,但亦自有特点。他 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三篇,纵谈天下大事, 论断相当确切。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禁。史 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苏辙史论的代表作品是历代论,有 些篇章是写得很有特点的。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 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2)诗赋。苏辙写诗力图追步
5、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 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 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早年的作品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 首,写得洒脱自然,颇见个性特点。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 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 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 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又如晚年所作游 西湖云: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 亦惊猜。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O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
6、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 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 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宋史称其性情沉静简洁,写文 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 可掩饰,认为他的高超大致和苏轼相近。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 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4 .后人评价王辟之: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 小苏也。杨庆远: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 河行大地;天心厚有属,任凭他干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
7、风雨共名山。 张鹏翻: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朱轼:辙自熙宁以前,滞于小 官。及元祐之朝,耆旧居职,未及有所施用。至绍圣,而世变不胜言矣,其斥 调停、论绍述之非,有味乎其言之也。平居澹然无营,至引当否、商是非,直 言抗论,无所回挠,斯可尚也已。高中语文(id : gzywll )编辑整理朱德: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三、内容详解(-)整体感知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 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 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早年的作品写得洒脱自然,颇见个性特点。晚年退居 颍川后,对农民
8、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 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 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即写于这一时期,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 活的关注。苏辙晚年仕途坎坷,自宋哲宗亲政起用元丰新党后,他连年遭贬,远至岭南雷 州、循州。远谪岭南之前,苏辙曾在颖川买田安顿家小,其和迟田舍杂诗并 引中云:吾家本眉山,田庐之多寡,与扬子云等。仕宦流落,不复能归。 中窜岭南,诸子不能尽从,留之颖川,买田筑室,赊饥寒之患。”徽宗即位 后,苏辙从岭南量移岳州等地,不久被命奉祠,便还归颖川居住,与子孙治田 营
9、生。从和迟田舍杂诗的表述“麦生置不视,麦熟为一来。我懒客亦惰, 田荒谁使开”来看,苏辙是把田地租给客户耕种的主家。但即便如此,他与家 人也要亲自操持农事,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即是这类作品。(二)诗意梳理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三夜阴霆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酷劳苦辛。 闭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诗的首联点明,在农忙时分外孙赶来帮助收割;颔联描写天气状况,淫雨停 止,日头晴朗,正是抢收的大好时机;颈联从做饼沽酒饷田这一侧面,反映了 劳动的繁忙程度;尾联对操劳农事后仍舞文弄墨的外孙表达了无限的怜爱之 情。作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表现了宋代士子亲历农桑的行
10、为,很有典型意义。(三)诗歌精析一一本诗“朴素自然”的诗风“朴素自然是中华民族经过了时代文明的陶冶而逐渐形成的最主要的审美观 念。从字面上来看,自然是事物本来或原来的样子。朴素即为质朴 纯素”,保存事物原有的本来面目。在诗文中,朴素自然实现了内容与美 的高度融合和和谐统一。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中,朴素自然将诗歌的形势与内容 高度融合,表现出生活的本来面目和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体现为一种至高的 审美理想。1 .苏辙朴素自然的诗风首先表现为诗歌情感上的朴实自然,摒弃矫情,不饰雕 琢,全然出自本心,合乎本性。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完全就是一幅农村农 事图景的刻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没有雕琢之感觉。2 .苏辙
11、朴素自然的诗风还与其朴实无华和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有关。如文氏 外孙入村收麦:再如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酷劳苦辛。闭归来真了 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诗中大饼入诗或为苏辙 首创。生活之语的大量入诗,增添了苏辙闲居颖昌时期诗歌语言的诙谐之趣,同时也体现出宋代文学通俗化的转变趋势。3 .其次苏辙朴素自然的诗风还体现在其诗歌艺术表现上的信手拈来,无雕琢巧 饰,明白如话,自然天成。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三夜阴霾败场圃,一竿晴 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酷劳苦辛。诗句明白如话,天然自成。小结:在苏辙闲居时期的诗歌中,描写的大多是生活中最平常的日常琐事,在整体的 诗歌内容上,通达晓畅,既无矫
12、情也无矫饰,朴素坦率自然。虽然没有奇特的 意象和华丽的辞藻,却依然很美,是他经历多重磨难之后内心所归的自然状 态,以及对个体内蕴的丰富追求。插秧歌【文化常识积累】1.了解诗人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 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 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 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 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
13、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理解与鉴赏】1 .解释词语,明确诗意。兜整:古代战士戴的头盔。胛: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渠:他,代词。朝餐:早饭;吃早饭。半霎:极短的时间。前:移植。匝:遍;满。照管:照料,照看。2 .这首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是如何体现的?明确重复用词,叠相呼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联两 句,各出现两个田两个儿,相映成趣。一韵到底,富有韵律。整首诗,除首句不押韵,其余7句皆押韵,以平声韵 为主,音律和谐。通俗晓畅,节奏轻快。整首诗歌,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绘劳作的场 景,自然轻快,朴实畅达。巧用动词,富于跳跃。全诗在描写劳作场景的时候运用到大量的动词,抛
14、接拔插唤歇低头折腰不答等词,不 断的切换着画面与场景,富于变化之美,流畅轻快。3 .诗人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请尝 试赏析。明确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 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 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 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 秧、全神贯注的神态。4 .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明确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 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
15、白的语 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从感情来看,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从形式上来看,巧用问答,更加真实自然。5 .明晰主旨: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 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 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 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叁第三单元【内容梳理】短歌行 憨憨:傻气,难为情。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虔诚:恭敬而有诚意。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的样子。第二单元【字词梳理】喜看稻菽干重浪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比喻某
16、种气势。鹤立鸡群: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 里显得很突出。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 人。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无可辩驳: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文化常识积累】1.了解诗人魏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 徽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 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
17、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 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获 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H一年(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 王之上。【理解与鉴赏】1 .解释词语:对酒当歌:当,对着。几何:指岁月有多少。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苦,患。慨当以慷:即慷慨,这里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沉吟:沉思吟味,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呦呦鹿鸣,食
18、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掇:拾取,摘取。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契阔谈:久别重逢,欢饮畅谈。:通宴。三匝:三周。匝,周,圈。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周公吐哺:用典,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2 .诵读诗歌,划分层次明确 第一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渴望贤才,礼遇嘉宾第三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第四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虚心纳士,竭尽诚心3 .
19、探讨诗歌的感情发展脉络明确忧思迎归(1 )第一节表达了什么感情?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明确忧一一人生短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 是消极的。但联系全诗以及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 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更能看出他对生命的思 考。(2)第二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思一一求贤若渴。作者运用起兴、用典的手法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如果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3)第三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迎一一仰慕贤才。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 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
20、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 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为己用时的欢快场面。(4)第四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盼一一天下归心。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 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 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4 .分析用典(1)何为用典?有何作用?定义: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 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类型:事典;言典作用:品评历史,借古论今;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引发联想,创新 意境;
21、简洁精练,内涵丰富。(2)找到文章中的用典句,并分析其作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确诗人借用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用来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 情,提醒人才主动投靠自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确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雄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想尽 办法招揽人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 愁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确 曹操借用鲁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忱,充满 自信地向人才
22、表明自己是当今明主,表达出立志平定河山的雄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确 诗人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天子宴请宾客的句子表明自己将人才视若珍宝,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明确 诗人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表明自己就像谦虚的山一样不满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样不满足于深,希望自己拥有的人才越多越好。(3 )有何作用?明确 用典来倾诉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自己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留 余力的真诚态度。5 .分析比兴手法(1)何为比兴?明确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 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知识点 归纳 预习 必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