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六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南省郑州市六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六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六校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国家间的语言障碍和经 验障碍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造成传播路径不畅。 将本土表达与精准送达相结合,是拓展中国故事传播路径的有效手段。本土表达就是在了解国际受众思维方式、接受习惯和理解框架的 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适时适地地调整传播路径,通过采 取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构建起中国故事的国内外对话体系, 增强传播的针对
2、性。一方面,要深入目标传播国的文化背景,准确把 握其接受特点,以寻求中国故事传播的突破点,为调整传播路径做好 准备;另一方面,针对国别差异,用目标国听得懂、易理解的故事话 语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双方在互通的基础上开展互动交流。精准送达就是运用以数据为核心的算法技术,将中国故事融入高 效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分析受众的个性需要、喜好和习惯,有选择性、 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推送和个性化传播,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 度。一方面,要开发运用国内外受众使用率高、表现力强的载体,以 高效的载体助推中国故事的精准送达;另一方面,用适宜的表达方式 推送故事内容,以个性推送实现精准送达,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需求。
3、(摘编自吴倩倩、张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精彩的三大着 力点)材料二: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其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特别是 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内容融合是媒体融合中最直观的层面。在国际传播中,媒体可以 利用自身特点,对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从多角度满足国际受众的分众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D.会河决/王陵端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讽分别疆畔/ 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 考试的人,被称为进士。B.博士,指古代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后为 从事教
4、授生徒的官职。C.谥,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 号,如武帝、哀帝、炀帝。D.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 假、摄、兼、行”等。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讽才能出众。黄河决口后,他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他办事 有主见,下属官吏不敢欺骗他;他用严厉的法令来治理强横的富豪。B.范讽体恤百姓。百姓为躲避水灾住在堤上,他让在官府服徭 役的人都回去护家;山东饥荒时,他从家中拿出几千斛的粮食来救济 灾民。C.范讽敢于担当。他在淄州任职,发生蝗灾,百姓想种蝗虫不 吃的豆类,却没有种子,他不顾县令反对,打开官仓借粮食给百
5、姓。D.范讽不畏权贵。他请求罢免钱惟演,皇帝不同意,他以不任 御史中丞迫使皇帝接受他的意见;他还敢于弹劾不守规矩的权臣。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即出贷三万斛;比秋,民皆先期而输。(2)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15 .治理黄河水灾时,官府向民众征集草把、竹木土石等物,城 镇居民和农民缴纳的数量相同,范讽为什么反对?请简要说明。(3 分)(二)古诗词阅读(本题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6、17题。水龙吟西湖怀古(宋)陈德武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 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
6、,都忘 却、平生志。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 英气。力士推山,天吴(1)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 尽,岳将军泪。注释:(1)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16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由杭州在中国东南部的历 史地位,引出与杭州紧密相关的西湖,同时引出了怀古思绪。于大处 落笔扣题,气势十足。B. “临堤台榭”承开头“多佳丽”三字而来,至“四山睛翠” 一气直贯,从人为与自然两个角度展开对西湖风光的铺叙,寥寥几笔, 写尽西湖之美。C. “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三句将上片的怀古与下片
7、的伤今联成一气,对后文进一步抒发感伤今古之情起到了过渡作用。D.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三句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写 出了为百姓造福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将作者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 得委婉深刻。17 .“十里荷花”与“三秋桂子”在柳永的望海潮和本词中 都有出现,它们在这两首词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 意简要分析。(6分)18 .理解性默写(8分)(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 路的两句是“, J(2)李白蜀道难中,诗人想象自己在星星中间穿行,心惊 胆寒,徒然长叹的诗句是“,(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的残酷和破坏之严重,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痛恨厌恶的
8、词句是:“V(4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两句写出诗人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消磨时光的生 活状态。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任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在外漂泊的游子,若与故乡人,欢喜之外又会勾起几分落寞,这便是乡愁。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 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 乡愁始终是个庞大的文学命题,由此留下的乡愁文字。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几乎 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人都是恋家的,故乡是生命的根。然 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人们背井离乡,为开辟新的 美丽家园而 ,成为了
9、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在今天奔小 康的宽阔道路上,大多数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 漫长路上的圆梦,但一旦远离家乡,乡愁也就来了。很多人已经在城 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 草木仍然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3分)A.B.C.D.萍水相逢不期而遇萍水相逢不期而遇浩如烟海 浩如烟海 灿若繁星 灿若繁星宵衣阡食 废寝忘食 宵衣阡食 废寝忘食20.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19 .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尽管人们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美 好B.不管人们的小日子是否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已经成了大众 喜爱的味道C.乡味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人们的小日子也越来越红火美好D.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2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 它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B.故乡是人类建造并寻找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 它几乎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C.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 它几乎孕
11、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D.故乡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人们在此繁衍生息, 几乎培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任务二:22 .在不同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同一内容的表达方式往往不同。 假如由你负责策划一场讲座,为了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场,需要将“欢 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按下面的限制条件表述出来,每句不超过 10个字。(4分)(1)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中:(2)在给下级的通知中:(3)在给专家的邀请函中:(4)在邀请朋友捧场的口头约定中: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自强不息,厚
12、德载物,这是儒家的担起。(2)法句经“胜者生怨,负则自鄙。去胜负心,无逢自安J 鼓励摆脱外物的束缚,所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这是佛家的放To(3)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莪,因其固然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依道而行,顺应规律,这是道家的看 开。担起,放下,看开,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对于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任意结合两家的观点,或综合三家的观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 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1 (A “不能够表现”表述错误,原文信息“还可以改变以往单 一媒体、单一形态的传播局限”;
13、B “诉诸文化符号”表述错误,原文 信息“不能停留在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输出上“;C “针对我国现实” 表述错误,原文信息”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3分)1.8 (“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的最终落脚点”表述错误)(3分)1.9 (侧重“修辞叙事”不属于材料二的观点)(3分)4 .论证层次清晰。采用总分总结构,从内容、渠道和平台三个 方面,论证了媒体融合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作用。论证方法 多样。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渠道融合、平台 融合的发展不断深入的特点。(4分。每点2分,总括1分,具体阐 释1分。如果只答总的特点仅给1分;如果只答具体阐释,可给2分)5 .案例呈现了中国
14、自然风光,增强了观众对中国风景名胜的兴趣 (1分);中国式亲情、友情等元素,唤起了中外观众的情感共鸣(1 分);通过视觉图像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 是国际传播的优秀案例(2分)。6 .C (A项”缺少安全感”推论错误,他们只是急切地想知道接 下来的行程而已,B项从后文得知,阿张看书,不是内心的紧张和焦 虑的表现。D项“太过散漫错,应该是“容易暴露目标7 .B “都有”有误,文中没有阿张和那大孩子的心理描写。8.大孩子(1分),在残酷的战争中快速成长的革命战士,代 表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身份界定1分)。阿张(1分),在广州沦陷后毅然参加革命的南洋华侨,代表有召必回、
15、赤诚肝胆的爱国侨胞(身份界定1分)。五位客人(1分),需要被保护、善于观察反思的外江佬,是 身兼特殊任务的知识分子,也是革命的重要力量(身份界定1分)。群像特征:文中人物都没有具体姓名(1分),但都有沉着冷 静、聪明机智、细心体贴、勇敢无畏、丰富的作战经验、强烈的家国 情怀、保家卫国的志向等特点(只要答到其中一个形容词都给1分), 他们是无数普通革命战士的缩影。(评分细则:第至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得4分;第 四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 .节奏紧凑,层层推进。从出发前的全副武装、周全部署, 到行军过程的快慢行止,最后一道封锁线的严阵以待,叙事节奏加快
16、。突出人物形象。封锁线上,遍布敌人哨位,战士们步步为营, 小心谨慎,可见训练有素,能力出色。突显主题。护送任务困难重重,更能突出队伍久经历练强大, 表达了作者的崇高敬意。紧张的氛围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带给读者惊心刺激的阅读 体验。(评分细则:第点:答出情节节奏紧凑,层层推进、情节 张弛有致”等给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第点:答突出人物形 象”给1分,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给1分,除参考答案外,答到勇 敢机智、富有斗争经验等都可给分;第点:答出凸显主题得1分, 结合文本分析1分;第点:答“紧张的氛围更容易调动读者的情绪, 带给读者惊心刺激的阅读体验”给2分,其他跟读者阅读体验有关的 答案也可酌情
17、给分。每点2分,答到任意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 . B前句是去掉,革除,后句是距离。11 . C原文:会河决王陵墉,水去而土肥,失阡陌,田讼不能决, 讽分别疆畔,著为券,民持去不复争。12 .D兼:兼任;署、假、摄、行指代理官职。13 . B原文“时山东饥,宰相王曾,家积粟多”,范讽是调宰相王 曾家的粮食救济百姓。14 .【答案】(10分)(1)(范讽)立即借出三万斛粮食。到了秋天,百姓都提前偿还。(2)如果对内整顿各项制度,亲自做到节俭(厉行节约),按照 祖宗的旧例,就不用担心边患了。(1) “出贷”,借出。“比”,到了。“输”,偿还(交出)。句意
18、2分。(2) “百度”,各种法度。“如”,按照。“故事”,旧例。句意2分。)15 .贫富不同而负担相同,农民会非常困难。(1分)朝廷是 让官府衡量百姓的承受能力,等同征收是懒政,是主管官员的失误。(2分)【参考译文】范讽,字补之,因先辈功劳补任将作监主薄,任平阴县知县。恰 逢黄河在王陵瑞决口,大水退去后田地肥沃,原有的田界消夫,田地 诉讼无法裁决,范讽划分田界,写在地契上,百姓拿去不再争执。范 讽辩才出众,爱出风头,但是处理问题能自己做主,属吏不敢欺骗他, 任知县时照顾贫弱的人,至于强横的大户人家,则用严厉的法令来治 理。考中进士,升任大理评事、淄州通判,当年发生干旱,蝗灾严重, 别的作物都不
19、能成活,百姓认为蝗虫不吃豆类,还可以种植,却担心 没有种子,范讽巡视到邹平,打开官仓借粮食给百姓。县令争论说不 可以(这样做),范讽说:“有责任,与县令无关。”立即借出三万斛 粮食;到了秋天,百姓都提前偿还。调任梁山军知军,因母亲年老没 有赴任,获任郭州通判。朝廷下诏将黄河决口处填堵,州中征集百姓 上缴(堵塞决口用的)草把和竹木土石,而城镇居民与农户(数量) 相同,范讽说:“贫富不同而负担相同,农民会非常困难。况且诏书 让官府衡量百姓的承受能力,现在却等同征收,这是主管官员的失误。” 立即改动布告,让富人交纳三分之二,并请朝廷下令各州以郛师为表 率,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调任广济军主管,百姓躲避
20、水灾,住在堤 上,凡是在官府服徭役的,范讽都让他们回去保护自己的家,并上奏 朝廷免除他们的租赋。连续升迁至太常博士,出任青州知府,两次提 升担任了户部郎中。当时山东闹饥荒,宰相王曾,家中存粮很多,范 讽从他家拿出几千斛救济饥民,并奏请朝廷派出使者安抚京东。进入 京城任右谏议大夫,暂代御史中丞。钱惟演提议献、懿二位太后应树 祭祀真宗庙中,范讽上书弹劾钱惟演,请求将他罢免。宋仁宗不听, 范讽拿着委任状对皇帝说:“陛下不听我的话,希望交还奏任状,不 敢再担任御史中丞了。”皇帝不得已同意他的提议,范讽才告辞出宫, 于是将钱惟演贬到随州。当时拟定章懿皇后谥号,宰相张士逊、枢密 使杨崇勋中午时分仍不肯到场
21、,范讽弹劾张士逊和杨崇勋,二人都被 撤职。调任保信军,允许他在舒州居住为母亲守丧,又允许他回到齐 州。服丧期满,升任光禄卿、陕州知州。进京见皇帝说:“元昊不可 攻打,只派兵守住要害之处,抵抗侵犯、掠夺,时间长了(元昊)自 会臣服。如果整顿内政,厉行节约,按照祖宗的旧例,就不用担心边 患了。”又任给事中,去世。16 . C【解析】“登临形胜”三句,一方面将上片的怀古与下片的 伤今联成一气;另一方面又用“发挥英气”将“感伤今古”之情陡然 刹住,为后面拓展新的词境留下余地。下文的颂扬与抨击政治态度明 朗,气势磅礴,激荡人心,主要是“发挥英气”的内容,故而“进一 步抒发感伤今古之情”说法有误。17 .
22、参考答案:不一样(1分)。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 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2分);而本词中在突出湖 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1分),更以乐衬哀,表达了 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2分)(1)他郁邑余伟僚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2)扪参历井仰胁 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4)矮纸斜行闲作 草,晴窗细乳戏分茶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第一处,萍水相逢: 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不期而遇:指意外碰见,没有指定的时 间、地点,让人感觉突如其来。此处是说在他乡与故乡的人意外碰见, 选用成语“不期而遇”更合适。第二处,浩如
23、烟海:形容文献、资料、 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灿若繁星: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很多。此处用来 形容表达乡愁的文字之多,选用成语“浩如烟海二第三处,宵衣阡 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废寝 忘食:形容非常勤奋专心。此处和“处理国事”没有关系,选用成语“废寝忘食”。第四处,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 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 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根据语境确定对象 是景物,应该搭配成语“历历在目”。故选B。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本题 应注意前后文衔接,结合括号前”成为地道的城里
24、人,过着富裕的日 子”“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括号后“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 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可知,括号之前的 内容讲人们生活变好,括号之后的内容讲乡味,据此推出所填写的内 容的第一句要与生活相关,讲人们生活怎么样,第二句讲乡味。据此 排除A、C两项。根据前文“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地 道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可故乡的山川草木仍然历历在目。更 让人想不通的是”推断此处应该是转折关系。B项的关联词是“不 管”,是条件关系。还有根据前文可知,此处“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 应该是向好的方向发展,B项是“小日子是否越来越红火美好”,不 确定人们日子是否向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郑州市 联盟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