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教学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教学教案一、情景导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同学们,你们知道 这几句话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吗?是的,是关于学习。青少年好学,像太阳初升,光芒四射壮年好学,像中午的阳光,明媚而艳丽;老年好学,像燃着了蜡烛,也会放出一缕光明。类似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自由发言)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 . 了解荀子思想主张及荀子。2 .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明确荀子为何如此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3 .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4 .背诵全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诗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
2、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学习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和对 比论证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荀子所论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学习对于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了解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把握 其现实意义。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思考问题:1 .劝学的主旨是什么?2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的?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学生齐读第一段,找出劝学的主旨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解释句意: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四、质疑问难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2-4段,思考: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论述的?
3、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标画出相关句子,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学习的意义?(有待解决)学不可以己(1) 学习的作用?(有待解决)学习的方法?(有待解决)学习的态度? (4)2 .学生精读课文第2段,翻译内容。筛选信息,概括总结出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呢?(1)相关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 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析:作者并没有直接来论述,而是通过青、冰、木来说理。由蓝到青,由水到冰,由木直到弯曲,金就砺则利,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条件可以改变,得到提高, 由此
4、作者得出什么结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通过学习也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得到提高,成为一个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 的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这正是学习的意义。论证方法:正面设喻3 .知识点补充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物或问题的方法,是从已知事物出发,说明对新的事物的认识,或阐明深刻而精 微的道理。通常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设喻和比喻不同。一般地说,设喻用于论事说理,而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状物写景。4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第2段,尝试背诵。5学生范读课文第3段,其他学生自由翻译内容,教师强化文言知识要点。(1)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总结出学
5、习的作用,并绘制思维导图,小组间比赛,看谁画的准确。(2)背诵重点句子。(3)学生展示思维导图。教师质疑:第3段与第2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仍然是用设喻来说理。反复设喻,类比论证。相关句子:(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译略)(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略)(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略)(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略)连用四个比喻句又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翻译)借助外物,可以使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声音更强,走的更远。人的本性没什么不同,君子之所 以称为君子,就在于能借助外物来弥补不足,取长补短
6、,改变恶的性情,达到另一种境界。6.学生自读课文第4段,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谈一谈荀子告诉了我们哪些学习的方法。(1)概括:学习的方法:积累、坚持、专心(2)课文第4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小组同学结合具体内容,尝试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强化 “劝学”观点。相关句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分析方法:积累一一正面设喻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分析方法:积累一一反面设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分析方法:坚持一一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分析方法:坚持一一对比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7、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分析方法:专心一一对比(3)学生整合思维导图,全面把握内容,背诵课文第4段,小组互相检查。五、写作特点总结一一通篇设喻1 .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喻体。2 .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正反设喻,反复设喻3 .设喻与说理紧密结合。道理隐寓在比喻之中,先比喻再引道理。先设喻再引道理再设喻论证。4 .语言上,短句排比,正反对比。六、合作探究1 .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与荀子“学不可以已”有什么区别?荀子把“学而时习之”改为“学不可以已,且通过“君子 之口说出来,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 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由此可以看出,荀子
8、抓住关键,解决了根本问题。就强调的程度 来看,孔子虽然也“劝学,但“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他对学习目的及其重要性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荀子则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认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 能获得,这就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七、课堂练习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作者用“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B.第一段用“糅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C.第二段用“践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
9、”的重要性。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八、拓展提升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1、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O2、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o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 之以恒,并在 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J3、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4、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 .学不可以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 .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九、课堂总结荀子主张学习圣贤之道,要在思想上扎根,要落实到行动上,一言一行要能成为人们的法则,从而 修养自己的思想品德;。荀子认为,学习圣贤之道最方便的办法是接近贤人,即借助外物。以贤人为榜样,处处向贤人学习。 荀子说,如果一个人不愿接近贤人,爱慕贤人,向贤人学习,又不能学习礼法,以礼法约束自己,那么他 不过是学了些杂乱的知识,这种人一辈子不过是“陋儒”而已。十、板书设计一应该学(观点)劝学-为什么(意义)怎样学(方法、态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