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样本.doc





《施工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样本.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步骤图技 术 设 计 踏勘、选点、建标、埋石 仪器设备检校外业观察(测角、测距、水准、GPS)观察原始统计检验数据预处理、平差计算整理结果资料编写技术总结汇报检验验收(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按业关键求实施。一、准备工作1搜集资料1.1广泛搜集测区及其周围已经有控制测量结果和地
2、形图资料。(1)控制测量资料包含结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搜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结果精度评定。结果精度指三角网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高程中误差等。(2)搜集地形图资料包含测区范围内及周围地域多种百分比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关键查明地图百分比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3)假如搜集到控制资料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搜集、整理这些不一样系统间换算关系。1.2搜集协议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相关测量专业技术要求和要求。
3、1.3准备对应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1.4了解测区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给、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比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作业月份。2.现场踏勘携带搜集到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关键了解以下内容:2.1原有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现实状况,其造标埋石质量,方便决定有没有利用价值。2.2原有地形图是否和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
4、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实状况,方便确定合理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交通工具。2.4现场踏勘应作好统计,并编写踏勘汇报。3.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依据工程建设项目标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及协议、业主和监理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特征,选择最好布网方案和观察方案,确保在要求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3.1技术设计必需包含下列关键内容: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标名称、工程规模、起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内容和特点、工作量和采取技术依据。3.1.2测区概况:说明测区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并划分测区困难类别。
5、3.1.3已经有资料分析、评价和利用:说明已经有资料作业单位、施测年代、采取技术依据和选择基准;分析已经有资料质量情况,并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可能性。3.1.4平面控制:说明控制网采取平面基准、等级划分和各网点或导线点点号、位置、图形、点密度、已知点利用和联测方案;初步确定觇标高度和类型、标石类型和埋设要求;观察方法及使用仪器。3.1.5高程控制:说明采取高程基准及高程控制网等级,附合路线长度及其构网图形,高程点或标志类型和埋设要求;确定观察和连测方案,观察方法及技术要求等。3.1.6内业计算:外业结果资料分析和评价,选定起算数据及其评价,选择计算数学模型,计算和检校方法及其精度要求,结果资料要
6、求等。3.2控制测量技术设计过程以下:3.2.1已经有控制网结果精度分析,必需时实测部分角度和边长,掌握起算数据精度情况。3.2.2依据控制网用途、工程规模、类型及建筑部署、精度要求来确定控制网等级;依据测区地形、起算点情况及使用仪器设备来确定控制网类型。平面控制可采取三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导线测量和GPS测量。高程控制可采取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线路或结点网。 3.3控制网图上设计依据工程设计意图及其对控制网精度要求,确定合理布网方案,利用测区地形地物特点在图上设计出一个图形结构强网。3.3.1三角网(或边角网)对点位要求:(1)图形结构好,边长适中,传距角大于20。
7、(2)是制高点,山尖上或高建筑物上,视野开阔,便于加密。(3)视线高出或旁离障碍物1.5米。(4)能埋建牢靠测量标志,且能长久保留。(5)充足利用测区内原有旧点,以节省开支。(6)为了安全,点位要离开公路、铁路、高压线等危险源。3.3.2图上设计步骤:(1)利用工程整体平面部署图展绘已经有控制测量网点。(2)根据确保精度,方便施工和测量标准布设施工控制测量网点。(3)判定和检验点间通视情况。(4)估算控制网精度。(5)确定三角高程起算点及水准联测路线。3.4控制网优化设计 先提出多个布网方案,测角网、测边网、导线网、边角组合网和测哪些边、测哪些角等,依据网形和各点近似坐标,利用计算程序进行精度
8、估算,优选出点位中误差最小,相对点位中误差在关键方向上分量最小,而观察工作量最小方案。 3.5依据对测区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结果,写出文字说明,整理多种数据、图表,并确定作业计划。3.6上报相关领导部门审核4.检校仪器 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仪器和配套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二、埋建测量标志1.选点选点是把图上设计点位落实到实地,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边角网点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久保留地方。视线要避开障碍物。对于能够长久保留、离施工区较远点要考虑到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直接用于施工放样控制点要便于放样。GPS网选点不要求相连边全部通视,但为了使用常规仪器测量时能够后视
9、和检核,每点最少有两个点和它通视。同时要求地势开阔,能够接收到足够卫星信号。2.建标2.1施工测量首级控制点和要长久保留各级控制点应埋设含有强制归心装置砼标墩或钢架标墩;其它平面控制点可埋设地面标石或地面标志。2.2砼标墩埋标过程:实地标定点位;挖基坑及浇筑标墩基础平台;立模板,树钢筋,浇混凝土,固定不锈钢标盘;外观整饰编号;加保护装置。2.3钢架标墩埋设过程:实地标定点位;挖基坑及浇筑坑底水平层;树立加工好钢架标;浇筑混凝土;刷防锈柒;加保护装置。2.4埋设地面标石是将灌制好嵌有金属中心标志标石浇筑埋设于地面,其过程是:挖基坑,坑底要整平扎实,再填砂石捣固,浇底层混凝土树标石并浇筑混凝土。在
10、基岩层上或坚硬混凝土路面上,能够直接钻孔,将刻有中心标志胀锚螺栓打入孔内。2.5标墩埋好后要稳定最少15天才能开始观察。三、经纬仪角度观察1.观察注意事项1.1角度观察应遵守下列要求:观察应在成象清楚、稳定条件下进行。晴天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假如成象模糊或跳动猛烈,不应进行观察;1.2观察前应凉置仪器30分钟,让仪器温度和外界温度基础一致后才能开始观察。观察过程中仪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1.3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应尽可能使用中间部位。正确照目标时,微动螺旋最终应为旋进方向。1.4观察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离值不得超出一格。当偏移值靠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
11、间重新整置仪器。1.5观察必需按规范要求进行,观察结果应做到统计真实,字迹工整,注记明确,观察要求及各项限差均应符合规范要求。1.6观察完后,应立即检验统计,计算各项观察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内,确定全部符合要求限差方可离去,以免造成无须要返工和重测。1.7用电子手簿统计时,软件必需是经过判定且经总工程师同意使用。2角度观察前准备工作(1)资料准备:观察计划、人员分工、作业技术规范。(2)观察设备:经纬仪、连接螺丝、脚架(有强制对中观察墩不要脚架)(3)照准设备:照准杆或觇牌、基座、脚架(有强制对中观察墩不要脚架)。(4)通讯及交通工具:对讲机或无线电话、车辆。(5)辅助工具:小钢尺、温度计、气压
12、表、计算器、测伞。(6)统计工具:统计本、电子手簿、笔等 3.一个测站上观察工作次序3.1安置经纬仪(1)先将脚架安放在测站上,使脚架头大致水平,脚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中心;把仪器固定在脚架上,移动脚架两个脚,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和对中器中心大致重合;(2)经过升降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松开仪器连接螺丝,移动仪器,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和对中器中心正确重合,拧紧连接螺丝。(3)用仪器脚螺旋正确整平仪器:先将长水准管和两脚螺旋平行,调整这两个脚螺旋使水泡居中;再使长水准管垂直于这两个脚螺旋连线方向,调整第三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以上对中、整平过程可能要反复进行,直到正确对中,且旋转照准部在各个方向上,
13、长水准管气泡居中。在强制对中观察墩上安置仪器时,没有(1)、(2)步骤。3.2依据观察方案,利用技术设计或选点略图寻求并识别各观察目标; 3.3量取仪器高度、觇标高度(注意量取位置)、温度、气压。3.4观察 角度观察通常采取方向观察法进行,方向观察法一测回操作步骤以下:(1)将仪器照准零方向(第一方向),按观察度盘表配置好度盘和测微器位置;(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正确照准零方向,读定度、分和光学测微器读数两次(重合两次、读两次数);(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正确照准1方向,读定度、分和光学测微器读数两次。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观察2、3、4N方向,最终闭合至零方向。 以上观察
14、为上半测回。(4)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正确照准零方向,读数(重合两次、读数两次)。(5)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察相反次序N3、2、1观察至零方向。 以上操作为一测回,当方向数小于四个时,可不闭合至零方向。3.5统计检验,如有需要重测(或补测),应立即重(补)测。重测注意事项以下:(1)重测通常应在基础测回(即要求全部测回)完成以后,对全部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取舍,并尽可能分析出影响质量原因后再进行。切忌不加分析,片面地、盲目地追求观察结果表面上合格,以致最终得不到良好结果。(2)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错记错、碰动仪器、气泡偏离过大、上半测回归零差超限和
15、其它原因未测完测回,全部能够立即重测,并不算重测测回数。(3)一测回中2C互差超限或化归同一起始方向后,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超限时,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起始方向度盘位置和原测回相同)。因测回互差超限重测时,除显著孤值外,标准上应重测观察结果中2C值最大和最小测回。(4)一测回中超限方向数大于测站方向总数1/3时,应重测整个测回。(5)若零方向2C互差超限或下半测回归零差超限,则应重测整个测回。(6)在一个测站上重测方向测回数超出测站上方向测回总数1/3时,应重测全部测回。(7)基础测回结果和重测结果全部要汇总于记簿中,每一测回只取一份合格结果。3.6通知镜站,仪器装箱,清点物品,搬站。4
16、. 内业4.1检验统计:水平角观察原始统计除统计员现场100%检验外,内业必需由第二检验者100%检验。4.2测站平差:(1)计算每个方向各个测回方向值平差值,即各测回观察值算术平均值;(2)计算一测回观察方向中误差:u =(3)计算测站平差值中误差:M=四、测距仪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有测距仪配经纬仪、全站仪两种情况。测距原理、方法和要求是一样。1. 测距注意事项(1)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以减小折光影响。(2)测线避免经过发烧体(如散热塔、烟窗等)和较宽水面上空。(3)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地方,应离开高压线5m以外。(4)测距时避免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5)在大气稳定和成
17、像清楚条件下观察,雾、雨、雪天气不宜观察。(6)避免爆晒、淋湿仪器,严禁照准头对向太阳。(7)测站、镜站不准离人;手机、对讲机应远离测线使用。(8)同时测量干湿温度、气压。(9)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位置一定要正确。仪器高是标面至测距仪示高点高度;棱镜高是标面和棱镜中心(镜框上有标志线)高度,不是测垂直角(或天顶距)照准觇牌标志线高度。2测距仪测量距离(经纬仪同时测垂直角或天顶距)操作(1)将经纬仪安置于测站上,对中、整平;将测距头安置在经纬仪上;连接电源;(2)将反射镜置于镜站上,对中、整平;(3)分别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并记入手簿。(4)分别读记测站、镜站测前温度、气压;(5)测距仪瞄准反射镜
18、,开启测距仪电源,使仪器达成正常工作状态,按测距键,测量、读数、统计斜距2个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最好同时测记平距和高差,用于检核计算)(6)关闭测距仪,把测距仪从经纬仪上取下(注意不要碰动经纬仪)。(7) 分别读记测站、镜站测后温度、气压。(8)经纬仪照准觇牌标志线,盘左(或盘右)位置用中丝法测记4个上半测回垂直角(或天顶距)。(9)经纬仪盘右(或盘左)照准觇牌标志线,测记垂直角4个下半测回。(10)假如有多个方向需要测距、测垂直角、或水平角,应先测完全部方向、全部测回盘左、盘右水平角、垂直角,再装上测距仪进行测距。先测距再测角也是能够,只是不能在测角过程中装卸测距仪。(11)检验统计,本
19、站结束。3边长改算(1)检验外业统计,摘抄计算数据。(2)气象更正:不一样厂家仪器因波长不一样而气象更正公式略有不一样,计算时应注意查阅仪器说明书。如DI测距仪气象更正系数为:K=281.8- (ppm)(3)加常数、乘常数更正:经过气象、加、乘常数更正后斜距为:S =S测(1+K气+R乘)+C加(4)倾斜更正:用天顶距和更正后斜距计算平距: D =Ssin(-f), 是天顶距;用立角和更正后斜距计算平距:D =Scos(+f), 是立角;f=S;f是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更正系数;=206265;K是大气垂直折光系数;R是地球曲率半径;用高差和更正后斜距计算平距D=(5)投影更正:按设计文件要求
20、进行投影,通常是投影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投影后平距为:D0=D(1-(HM-H0)/R);式中:HM是测站、镜站平均高程;R=6367940.31米(地球曲率半径);H0投影面高程。(6)平均平距:计算出往、返测改后距离中数。五全站仪测量 全站仪用于控制测量,能够将测水平角、立角、斜距一次进行。同时还能够测量平距、高差用来检核计算,在已知点上还能够测量各观察点坐标作为平差中近似坐标。全站仪测角除读数外,和经纬仪测量操作程序和限差要求一样,全站仪测距和测距仪相同。不过全站仪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1)用于控制测量全站仪精度要达成对应等级控制测量要求。(2)测量前要对
21、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验仪器电池电量。(3)必需使用和仪器配套反射棱镜测距。(4)在等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倾斜、常数自动更正功效,应把这些功效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更正。(5)测量前要检验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更正等。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6)手工统计方便检核各项限差,内存统计用作对照检验。2测量操作 (1)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激光对中、电子整平时要先开启仪器),量记仪器高。(2)在各镜站上安置棱镜,对中、整平,量记棱镜高,镜面对向测站。(3)打开全站仪
22、电源,上下转动望远镜、水平旋转仪器进行初始化,设置为角度测量状态。(4)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前气压、温度。(5)盘左望远镜十字丝照准1号方向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水平方向设置为000,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6)盘左依次照准2N号方向,同法测记。(7)盘右望远镜十字丝照准N号方向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8) 盘右依次照准N-11号方向,同法测记。(9) 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后气压、温度。(10)上面(4)(9)为第一个测回观察,照准第1方向,设置水平度盘,同法测完全部测回。(11)量测仪器高、棱镜高作为检核(12)检验统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控制 测量 作业 指导书 样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