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作文指导教案作文号称中考中的半壁河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是学 生综合能力的表达。要想在中考作文中取胜,平时的训练一定要科 学,临场发挥时的运用一定要灵便。我今年教毕业班,对语文中招试卷的三大版块之一的作文发展 了重点的探索和写作指导尝试。我发现在全国28个省市中考大作文 题目中,有85%以上考的是“话题作文”。我向来在思量:为什么 话题式作文题引起各地命题者的重视?为什么它倍受各级领导、专 家的欣赏?通过钻研、分析我明白了,这是因为它符合教育部关 于中考语文改革考试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精神,它严密联系考生 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它能使考生有事可写、有物可记、有理可 评、有情可抒,能
2、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考生的特长优势,为中学生 作文写作翻开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单元的话题作文专项指导写作训练。我搜集、挑选、打印了近几年中招语文话题作文中的总分 值、高分作文,并一一作了点评。特别是同一话题的不同角度、不 同文体的文章作为重点辨析、探索的对象。1结合话题作文,我潜心学习了有关教学新理念,即把问题教 学引入课堂。因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 就无法发展,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什么样的思量;思量决定行 为。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质疑、探索、发现,让学生在质 疑、探索、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历。因此在作文课上我不是简单的 让学生写作文,而是先让他们去发现问题
3、,讨论问题,在讨论中辨 析、提高写作能力。如话题作文教学时,我先把自己搜集的近几年 中招话题作文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和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 拟,找出并归纳话题作文的特点。2要鲜明地表达出安康的人生观。“人生”即人生的意义,人 生的目标,人生的奋斗。热爱生活,就是热爱人生。热爱人生就会 使人充满活力,并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所以只 有表达出正确的安康的人生观,才干得到改卷老师的青睐。3要突出自己的鲜明个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就像找 不到两片彻底相同的叶子一样。但这不是简单的语言上的标新立 异,也并非说选取的内容越神奇越好,而是在追求理想的人生的 过程 中对于不同的生命本质的
4、诠释。1 .培养学生积极参预和有效参预的意识。2 .养成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3 .归纳出话题作文的特点。4 .学会审读话题作文中的材料。近几年来,话题作文备受专家、出卷老师的青睐,它已在高 考、中招中早已占了主导地位。话题作文如此受宠,一定有它自身 的、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话题作文的特 点。由于学生手中有资料,我提出的问题又很详细明确,学生的积 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我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把我对话题作 文的认识、归纳、特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打破常规,让学生在 体验、比照、辨析的过程中实现对话题作文的深入理解和感性认 识。我把问题给了学生,他们便从问题出发,调
5、动己有的知识和经 历去解决问题。很快答案就出来了。与传统的命题作文比拟,话题 作文具有以下特点:1规定话题或者主题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都已经明确地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出了这 个范围,就偏离了题意。如要求以“假设生命可以轮回,你将选择 怎么的生命方式”为话题作文,虽然是假定,但仍是一个规定,不 可以违背。如果学生在文章中大谈生命轮回不科学,生命不能轮回 等,这就脱离了题目的范围,造成文不对题的失误。2设置特定情境如:“爱心,与生命相伴;爱心,与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爱心如阳光似春风;有人说,爱心是压力是动力;有 人说,爱心如良药似神丹有的渴望拥有;有的默默回报;有的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 会、为自然
6、”这组材料里透出的信息、设置的情境,应该是歌颂有爱心的人 和事,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歌颂社会中阳光的积极的一面。如果 学生写的阴暗面,就有悖情境设置,难得高分。3立意自由话题中文只提供了一个写作的由头,思路的源头,留给了我们 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我们只要敢于变换角度,从传统的思维中“跳”出来,勇于另辟蹊径,在同中求异,在“旧”中求新,突破 常规,就能求异创新,就能写出一些新颖别致的文章。4选材广泛话题作文惟独“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具有全开放的内 容。它便于我们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题材写。尽可能 写身边人,议身边事,绘身边物。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不感到陌 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5
7、文体不限话题作文大多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有的对文体不作 任何限制。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自如写作。或者根 据自己掌握的材料,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文体来写,以表现自己的 实际写作水平。6写法灵便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只要与话题相关便符合要求,因此,作 文时写作方法可以灵便运用,多种多样。可记人叙事,可议论抒 情,可作理性思量,也可展开联想和想象发展扩写、续写、补写等承接第一步我又把第二个问题抛给学生。我们知道了话题作文 的特点,那末怎样写好话题作文呢?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怎么给 话题作文命名呢?同时我出了如下的话题作文:“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到达某种目的。努力学习
8、是 追求,积极工作是追求,匡助他人是追求,争取入团是追求有 的追求知识,有的追求事业,有的追求远大的理想追求,会演 绎出大大小小的感人故事;追求,会碰撞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花。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文 中不得浮现真正的人命、校名、地名。”这下学生的积极性、参预意识又被调动起来了。我认为积极参 与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人际关系智力。学生从情感上 愿意参预教学,是衡量他们自主学习的标准,因为在积极的情绪状 态下学习的效果最正确。在积极参预的根抵上,进一步上升的有效 参预。因为有效参预旨在开辟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 实践能力。而有效参预首先是思维的参预,思维
9、活动是认知的核 心,思维的真正参预,就能开辟智力,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出来,离 开学生的参预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效果。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在上 述理论指导下循序渐进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索,证明了积极参 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有效参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很高,思维被击活。有纵向思维的:思 维纵向发散,以寻求事物的变化、开展和因果关系;有横向构思 的:思维横向发散,对那些相关的事物发展横向比拟;有逆向思维 的:思维逆向发散,用求异思维方法,从事物的相反方向立意作文 早。学生归纳说:其实上述话题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几种写作的可 能,或者谈看法,或者谈经历,或者编故事假设谈看法,还有多
10、种选择,用议论的方式论证不免落入俗 套,还不如采用哲理散文的方式发展诗意的描写,用材料中的话作 每一段文字的起首,充实内容,有机地连接,一篇佳作便会脱颖而 出。假设谈经历或者编故事,最好有经典的生活事例能点到“追求” 这一话题要求,切不可脱离话题而沉迷于表达的过程中,形本钱末 倒置,反而得不偿失。常见的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少那末一两句,多到十来句, 但无论长短,审题时都要子细审读揣摩,抓住中心词或者中心句。 如:贾占标是我的学生,他非常喜欢阅读课外书。文学名著、科普 读物、报刊杂志都读得不少。因此,他知识广博,学习成绩优异, 被同学们誉为“小博士”。但有人向他讨教学习成功的秘诀时,他 却说:
11、“我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书读得多。”书犹药也,善读者能医愚。安康的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开展 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人增长才干,修养性情,提高素质。你有 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请你以“课外阅读”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 文章,文体不限。这一话题中的人物语言“我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书读得多”以 及“安康的课外阅读能使人增长才干,修养性情,提高素质”,这 两句是必须重点把握的中心句。也就是说一是要多读。二是要读 “安康的课外书”而审读时惟独抓住这一点构思作文,才干不偏离 题目,从而写出符合话题要求的佳作。“过渡语” 一头连着“材料” 一头连着“话题语”,昭示着 “材料”的倾向,隐含着题目的话
12、题,表达着命题人布设“材料” 的用意和“材料”本身固有的思想性,是审读“材料”的可靠参 照,是审题时最不应该无视的。如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中的话题作 文“阳光”中,“阳光给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勃勃生机,阳光还 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阳光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阳光 鼓励我们去追求夸姣的事物”这些过渡语就有很好的提示作 用。应该说,话题作文写作的空间较大,但需要扣住内涵结合实际 选择切如角度。这一话题作文最后一句运用了疑问句。“你有这样 的经历和感受吗? ”这就要求必须在紧扣话题内涵的同时,结合自 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有人以为,写话题作文就像拉家常似的,其实不然,话题作文 也是不能漫无边际地
13、东拉西扯的。它要求突出主题,环绕主题选 材,力求深刻,写出新意。学生不是缺少生活,而是少了一些观察 与思量;学生不是不能创新,而是少了一些思量和探索。创新源于观察、积累、思量,身边很寻常的事情,其中都蕴含 着深刻的道理。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思量的角度不同,背景不 同,目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观点、认识,就会产生有创 意的想法。上述几个话题已经分析讨论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任 选一个话题写作文。八佳作欣赏,提高审美能力略(将上节课学生的优秀作文展示出来,并评析)1通过上个学期的段考实践,学生写话题作文的能力确有提 高,三次话题作文,没有一人写跑题的,没有低于32分的作文;而 且学生给话题作文拟的题目有深意、有思想,或者点明文章中心, 或者 概括故事,这比拟难得。2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更富有个性,更有创意;如何让学生能针对一个话题写出不同思量角度的文章;如何让学生组织好过渡 句,从而提高学生将已熟悉的题材去适应不同的话题;如何使学生 的语言有文彩、有特色。这是今后的作文教学中需要探索的课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