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22 文言文二则 第1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六上22 文言文二则 第1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22 文言文二则 第1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上22文言文二则第1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22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弦” 三个字。2.积累重点文言实词,了解文章内容。3.明确本文的主要 内容,关注反复出现的人物表现,分析人物表现背后的情感。4.理 解伯牙子期的志趣相投,领悟文中寄寓的“知音难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关注反复出现的人物表现,分析人物表现背后的情感。教 学难点:理解伯牙子期的志趣相投,领悟文中寄寓的“知音难觅” 的思想感情。环节一:导入新课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荡气回肠、 流传千古,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言短文伯牙鼓琴。环节二: 了解文学常识预设:这篇课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环节三:整 体感知1.理解
2、教材上的注释。2.听老师把这篇短文读一遍,关注“哉” “巍”“弦”三个字的书写,理解本文的大意。环节四:梳理文章思 路请同学们速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本文的主体事件是什么?整篇 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预设:这个故事中出现了伯牙和锤子期 两个人。课文主要记叙了伯牙鼓琴,子期听琴,两人形成了心灵的共 鸣。这个故事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第主要写了伯牙鼓琴,锤子期表述听琴的感受。第二部分是写了事件 的结局,锤子期去世,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环节五:研 读第一部分1.本文的题目是“伯牙鼓琴”,“鼓”解释为“弹”,那么, 我们不禁好奇,伯牙弹琴的水平如何呢?预设:先重点分
3、析锤子期 说的“善哉乎鼓琴”这句话。1.这句话是一句倒装句,起到了强调的 作用,表明此时子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赞美伯牙。2.这句话中的“哉” “乎”,都是表示感叹的文言虚词,突显了子期听到琴音之后内心的 赞叹之情。3.这句“善哉乎鼓琴”出现了两次,通过子期的连连赞叹, 足以证明伯牙琴技的高超。4.子期先说“善哉乎鼓琴”这样一句极具 赞叹意味的话,后用“巍巍乎若太山”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这样 安排前后顺序,其实更强烈地表达出了锤子期对伯牙琴艺的赞美,强 调了子期内心的赞美、惊叹。过渡:作为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并 不是简简单单地弹奏一首曲子而已,在弹奏时他是有所寄托的,他寄 托了什么呢?这又意味着
4、什么呢?预设:“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少 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伯牙弹琴时表达的是志在巍巍高山,是志在流 水,我们会理解伯牙在琴声中寄托的是自己的心志。古人眼中“高山” “流水”往往象征着高远的志向,伯牙“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意 味他有着高远的志向。2.那么,子期是否听懂了伯牙在琴声中寄托 的高远心志呢?这会不会是一种巧合呢?预设:当伯牙“志在太山” 时,钟子期说“巍巍乎若太山”;当伯牙”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时, 钟子期说“汤汤乎若流水”。这不仅表明了伯牙善于鼓琴,也表现出 子期在听琴时,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水这样的 画面,品味出了乐曲中的高山之志、流水之情,可见,子期完全领
5、悟 了伯牙的心志。从“少选之间”从中看出,伯牙前后两次曲风变化 的时间间隔是很短的,尽管如此,锤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 伯牙的志向。这表明子期理解伯牙的志向不是偶然得之。3.为什么 子期会如此快速、准确地听懂琴声中的志向并表达出赞扬之情?预 设:1.因为子期本身精通音律,具有极高的音乐鉴赏力。2.子期和伯 牙是相同的人,他们都怀有高远的志向,所以才会互相理解和欣赏。 可见,伯牙和子期,两人彼此志趣相投、志同道合,这才是真正意义 上的“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 这个词的本义是通晓音律,引申为“志同道合、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环节六:研读第二部分1.伯牙与子期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上22 文言文二则 第1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案 22 文言文 课时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