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历史期末试题附答案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 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 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 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取代了宗法制2 .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
2、, 昨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实 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 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 相容隐”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 .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
3、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 .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誉录而考 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 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 员文化素质项中“官员无所事事”与材料意思不符,故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 除。8 .【答案】D9 .【答案】C【解析】AB两项是干扰选项,属于改革的措施,D项不符
4、合材料意思,根据材料意 思可得出C答案。10 .【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不禁街”“夜归”反映了坊市制的时间开始打破。H.【答案】D12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材料的意思是说,时代有了发展而统 治方式一成不变的社会必然危乱,能治众而禁令一成不变的国家必被削弱,所以明智 的统治者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制定法律制度,这样才能够治理好国家。体现的是与时 俱进的思想,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13 .【答案】C14 .【答案】B【解析】题干提供的信息是“理学”的创新,这里应该理解为南宋朱熹融合了儒家 思想以外的思想;A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形成因素不是理学,故排除;C项理
5、学 的作用应该也是儒家思想的15 .【答案】B【解析】题中没有反映八股取士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中“儒者”和“书生”, “徒以文字华藻”和“徒讲义理,不揣时势”,体现了要主张“经世致用,学以济 世”,故B项正确;“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并不是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故C项错误;题中主要针对的是“儒者”和“书生”,故D项错误。16 .【答案】A【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水 排、大纺车、木活字转轮排紫盘”以及徐光启“吸收最新实践”可知,中国古代的科 技发明是对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因而排除B、C项,同时又可以判断出中国古代科技 注重实用科学技术的发明创
6、造。故答案为A。17 .【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科技发达,但都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为生产、生活服 务,属于实用科技。我国古代处于农耕经济时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正是为了适应我 国农业发展的需要。18 .【答案】C【解析】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高且形象改观,这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 会观念,选择C项。但并没有改变农本商末的主流价值观,故A项错误;也未造成社会 阶层地位的频繁变动,故D项错误;商业活动自古即有,但直到明清才出现材料中的现 象,可见B项与题干并无关系。19 .【答案】D【解析】本题材料提到,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 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
7、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 “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雅典审案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故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20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是在B、D之间进行选择,是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还是 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导致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从材料信息看,应该是前者,公民 政治给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权利,使他们发自内心的爱这个国家。可知B项符合题意, 强调公民的爱国热情和公识。21 .【答案】B【解析】罗马法具有自然法精神,即公正、理性和人道。中国古代法律不仅严酷, 还表现为公开的不平等性和基于人伦的滥刑。具有
8、自然法精神的罗马法具有普遍适用 性,罗马法讲求证据而非宽松灵活,严刑酷法并不能防范谋反叛逆事件发生。所以本 题选B。22 .【答案】D【解析】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思想核心,它受到了古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影响,认 为自然法凌驾于人定法之上,人定法是自然法的精密化。故D项叙述错误,符合题 屈、O【解析】材料信息“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 “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 间约定的产物”反映对自然、人性的推崇。该观点是智者学派学者安提丰的主张。智 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选C。24 .【答案】D【解析】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他们主张人性,但是忽视道德,故A项
9、错误;“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莎士比亚的观点,故B项错误;“私有制是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卢梭的观点,故C项错误;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德国的代表人 物,强调理性、强调人的自由,故D项正确。25 .【答案】C【解析】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意大利出现了以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 为旗号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文艺复兴运动,故该学说“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根源 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故C项正确。26 .【答案】D【解析】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它的核心 是人文主义。从时间可以排除A、B和C。27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
10、只要内心信仰即 可得到上帝的拯救。故B项符合题意。28 .【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第一个是指教会和教皇的第二个是指信仰上帝 的马丁路德仍然坚持宗教信仰,故D表述错误。29 .【答案】D【解析】题干中伏尔泰认为孔子的思想观点“是超越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 但并不能体现出伏尔泰反对教神学,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对西方现实社会 的批判,故B项错误;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故C项错误; 题干中法国思想家赞扬孔子思想中与平等相关的主张,并进行宣传,体现出了宣传平 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的观点,故D项正确。30 .【答案】C【解析】启蒙思想是反映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B项排
11、除;题干中认为“国家是 必不可少的恶”,D项与题干观点相对立,排除;A、C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题 干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强制工具,显然,A项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31 .(1)异:韩非子主张用法律惩罚人民;亚里士多德主张用法律限制执政者。(或: 韩非子认为法律是的工具;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2分)同:二者都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其理论体系均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2 分)(2)差异:中华法系礼刑结合(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利益;古罗马法私法发达,保护个 人权利。(2分)中华法系法自君出,权尊于法,人治;古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法治。(2分) 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
12、的价值取向;古罗马法追求正义。(2分) 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中国:宗法制度,统治;古罗马:城邦政治,帝国时代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 杂。中国:法家,儒家思想(重视道德);古罗马:自然法思想,平等、公正、正义。 (6分)32 . (12 分)【试题解析】第一小问时间,根据弹性体制的特征之一,即纵向和横向上社会流动 都可以进行,可以判断出与科举制有关,再结合其他特征可以判断出唐朝。第二小问 理由,唐代以前,刚性体制表现为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普遍存在,以及九品中正制所 造成的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社会阶层流动性差;唐代及以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 系减弱,科举制的确立与发展打破世家大
13、族对仕途的垄断,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再 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等级制和身份制进一步削弱,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加 强。【答案】转变的时间为唐朝。(2分)理由: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是刚性体制,表现为寺院经济与庄园经济的出现与发 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普遍存在;人才选拔由军功行赏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推 行,导致累世公卿局面的出现。(每点2分,共4分)唐以后,农村中租佃关系的发展,使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科举制的创立 与完善打击了门阀士族,使得人才流动性加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繁荣使等级制和 身份制进一步削弱,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每点2分,共6分)33 . (15 分)(1)原因
14、:元代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 化生活需求的增强。(4分)思想内涵:突破封建道德中的“义”和“理”对人性的压抑;引导人们追求功利和 现世生活的自由与幸福,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3分)(2)历史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推崇,影响到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种适应英国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而当时英国人 的生活状况,又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分)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不仅使人文精神在英国得到传播,而且深深影响了英国的 戏剧创作和文学创作,促进英国文化走向辉煌。(3分)共同特点: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
15、破原有文化对人性的压制;(1分)源于现实生活 又高于生活,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在一起。(1分)34 . (12分)观点一:文化进步通过各地区或民族间相互的文化交流而实现。(2分)宋元时期,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等传入欧洲,促进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和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欧洲科技文化向近代转型。(4分,答出其他内容,符合要 求,同等给分)观点二:各地区或民族内部由于缺乏沟通交流导致自身发展的落后(2分)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文化交流,抑制了社会发展活力,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4分,答出其他内容,符合要求,同等给分)高中如何提高历史成绩高中历史知识都是按照一定时间顺序有
16、规律的编写的,把高中的历史知识分为几个 模块,每个模块都整理一个知识框架,每次针对模块进行复习,慢慢积累,循序渐 进,把模块的内容都背完了,再根据高考考纲整理考试知识点。有些历史年份和事件比较难记,可以通过看小故事、图片等方式帮助理解加深记 忆,在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能记住知识点。不要把笔记整理在笔记本上,要直接整理在课本上相应的位置,复习的时候便于查 找还不会丢。记笔记的时候不要太复杂,尽量言简意赅,条理清晰,抓住关键内容,比如历史意 义之类的,记住重点词汇,考试的时候围绕重点词汇去扩展。平时可以看一些课外的历史故事书籍,结合历史故事掌握历史走向,通过历史故事 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历史每个朝代发生的
17、重要事件。制定学习计划,对每个阶段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进行规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 任务,明确学习目标,盲目复习只会浪费时间。高中历史的学习指导的方法学习升华,培养能力。有的同学认为:我们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历史,而且,初中、高中的历史课 本的内容大体相似,其实,大家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它 们是点、线、面的关系。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线索和时代特征以及一定的历史理 论。因此,要学好高中历史,决非简单的背背就能顺利过关。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分为 章节知识、专题知识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 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形成一
18、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 系。比如说,中国近代史有三条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中国 人民探索史。像这样的线索和时代特征,就需要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及时予以总结。注 重知识的整体性、阶段性、理论性,因此,在学完每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内容时,一 定要及时将每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的知识由点到线构建成一完整知识体系框架,注重 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和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以高屋建甑,拓展 思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注意分析归纳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阶段面貌、 历史趋势、经验教训,使繁杂的知识条理清晰,并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要学好高中历史,还需要一定历史理论的学习。高中历
19、史比初中历史的难度提高了 一个层次,注重历史的前因后果,加强了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而在这其中就蕴藏着历 史理论。与高中历史联系比较密切的历史理论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观点。它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内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便是历史 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规律。生产力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 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主要因素。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 产劳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包括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 费三个主
20、要环节,含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主要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 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历史唯物主 义的又一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社会上层建筑指的 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的 复杂体系。具体说,它指的就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 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经 济基础要求相应的社会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反 作用。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
21、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落后的或超前的社会上 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第三、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个人在社会中是比较渺小的,只有当个人结合成群体,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主体的 重大作用。即使是杰出人物,他们的作用再伟大,也只反映群众要求,依靠群众力量 的基础上,才能对社会历史发挥一定的影响。第四、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任何历史人物、政党、团体、历史活动、制度、措施等 都必须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将灭亡。第五.掌握一定的评价方法。我们学习历史,决不能“为历史而历史”,而是要有一 定目性的。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能够将
22、在历史课上学到的东 西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就要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1)坚持正确的立场。人民的立场、进步的立场、爱国的立场、全球利益的立场等 等,就是正确的立场。比如说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拉历史的倒车,他违背了人 性,企图从根本上抹煞人类文明。因此,是整个人类的公敌,为人不耻,遭人唾 弃。(2)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这条原则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人 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作用来进行评价,不能用道德来 衡量一个历史人物。(3)评价历史应坚持阶级分析方法。一般而言,历史人物生活在阶级社会,客观上都 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因此,只有运用阶
23、级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动的本 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时,应给历史人物以阶级 定位,注意确定阶级属性的标准不是观其出身而是观其言行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如 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一生从未当过资本家,但其思想主 张和行为却符合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 其次,对一定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应该用其阶级属性来解释其言行。如太平天国之 所以失败,从主观原因来讲,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另外,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 时,注意不要简单化、一刀切,如认为只要是地主阶级就一定反动、腐朽,只要是农 民阶级就当然肯定。(4)评价
24、历史事物应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历史是复杂和矛盾的。在历史文明的 进程中,主观上的善良愿望未必都能得到善的效果,恶的动机又常常成全了善的效 果,以至以往文明处处交织着这种善与恶的二律背反。在评价历史时,应将效果与动 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可偏废,同时应将对效果的评价放在首位,因为对历史起作 用较大的是结果而不是动机,同时动机对效果的实现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也要兼顾 动机。高中历史基本学习方法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 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 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
25、“人如果没有记忆力, 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 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 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 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2)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 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 特征。(3)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4)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
26、起,加以记忆。(5)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7)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 子,使之便于记忆。(8)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9)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 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10) 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
27、验, 增强记忆效果。(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 忆。(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
28、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 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 以背诵14. 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 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 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 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6 .元代中央“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 所职,其余不
29、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 这说明元代时A.中书省的权力比较集中B.中书省兼掌军事、民族、监察等事务C.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D.行省制维持了元朝的稳定7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 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 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官员唯命是从8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 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
30、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大规模南迁9 .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 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 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该盐法改革的目的是A.盐业商运商销B.减轻盐商税负C.官商共利D.盐铁官营10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11 .下表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清代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
31、易税收统计康熙后期雍正年间乾隆中期嘉庆道光年间山东船税786两0. 8万一0. 9万两10793两2万一3万两天津关税海税较少1万一 2万两5万一 6万两8万一 10万两山海关关税较少1万一 2万两3万一4万两10万一 11万两合计数千一 1万两3万一 5万两9万一 11万两20万一 24万两A.交通运输业大发展,贸易交通条件改善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产品商品化程度高C.现代海禁政策松弛,对外贸易不受限制D.清代社会秩序稳定,商品经济发展12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 能变。”此语蕴含A.变革进取的精神B.公平公正的理念C,自由平等的思想D.推行
32、刑罚的原则13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 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 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1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 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 指A.融合
33、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统治15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 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 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土之害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C.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D.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16 .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详细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 “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既注意吸收
34、当时最新实 践成果又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实验。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极为强调实用科学技术B.注重社会科学理论研究C.重视理论的概括和抽象D.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7 .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A.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殊智慧C.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D.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8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 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 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社会
35、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19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 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 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可以看 出古代雅典A.陪审法庭是雅典人行使权力的机关B.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C.雅典律师完全主导了法庭审判D.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20 .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 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 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36、,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 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A,雅典盛行人文主义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21 .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斩”。罗马法 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A.唐律能有效的防范谋反叛逆事件发生22 罗马法的规定更具有理性色彩C.法律不具备普遍适用性D.罗马的法律比中国法律显得更加灵活22.古罗马法学家认为: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因为这种法律不是人 类特有的,而是一切动物都具有的,不论是天空、地上或海里的动物。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
37、.自然法是全人类平等遵守的自然理性B.自然法是自然存在的、永恒不变的规律C.人定法是根植于自然的理性D.自然法是人定法精密化的表现23 .历的某派别曾主张,“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此 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 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该派别的活动A.促使罗马公民法向万民法逐步转变B.冲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神学统治C.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D.以理性阳光驱散了西欧社会的黑暗24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 力的时代呐喊。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A.普罗泰格哥拉一一人的
38、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25 薄伽丘一一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C.伏尔泰一一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康德一一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25.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 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观点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26. 14201436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时,匠心独 具的设计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大胆突破传统的完全封闭风格,在上面 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下图)
39、。该设计反映出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着人们前进B.欧洲已告别迎来新的曙光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27.有一位英国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 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C. “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28.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的信仰,是因为他树 立了信仰的”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树立信仰本身为只要虔诚信
40、仰,灵魂即可得救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29 .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 德,不宣传神怪,是超越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 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法国推崇孔子的主要原因 是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教神学思想B.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C.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一致D.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30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
41、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 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A._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第H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5分,34题 12分,共55分。)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 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即使是的人也难免在执政 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
42、影响的理智的体现。摘自历史资料汇编材料二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 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 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 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 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 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 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
43、正义,法治精神贯 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 异的原因。(12分)3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经济学家、经济史专家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一一比较经济史研究中, 把封建社会分为两种不同的体制。一种是刚性体制,这个社会中等级制和身份制严 格,社会流动不易,看似稳固,但应变能力很差,所以一击即溃;另一种是弹性体制, 该社会中缺乏严格的等级制和身份制,纵向和横向上社会流动都可以进行,权力结构 可以变化,权力的行使方式也灵活多样,所以这种
44、社会的应变能力很强,遇到危机可 以自我调整,从而长期存活下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刚性体制转变为弹性体制的时间, 并说明你的理由。(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3.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元杂剧以后,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戏剧一直是城市人民最主要的共同 审美对象。这种情形在明代表现得非常充分。明代戏曲在元杂剧后取得了极大的繁 荣。首先是种类繁多其次是大作家、大作品和名演员不断涌现第三是不断有 创新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牡丹亭是一部“以情格理”的杰作。汤显 祖最佩服的是晚明卓越的思想家李贽(卓吾)。李卓吾主张重视功利,提出“吃饭穿
45、衣 即是人伦物理”,对汤显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强调“情”字,反对封建 道德中的“义”和“理”。汤显祖牡丹亭题词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 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 者,皆非情之至也。”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摘自黄建华、任丽青明代的城市文化材料二他(莎士比亚)剧本的背景都设在意大利、法国、苏格兰或者希腊,但是实质 上这些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莎士比亚所了解的狭小世界,即伦敦、斯特拉特福以及二 者之间的地区他的很多重要剧本都隐含着这样的意义。詹姆斯一世的腐朽王朝在 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埃及朝廷中得以用反讽的手法再现
46、,仲夏夜之梦 中的波特姆、彼得奎斯和他们的同类都是英国的乡下人,而几乎不像雅典人在第十二夜中,我发现马尔沃利就是讽刺版的本琼森,李尔王中的埃德蒙就是 莎士比亚心目中另一位对手一一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最终版。【注:本琼森和克里斯 托弗马洛都是莎士比亚以后不久英国的人文主义剧作家】自莎士比亚之后,伦敦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伦敦小说家查尔 斯狄更斯也没能例外如莎士比亚再现世界一样,狄更斯再现了伦敦。摘自哈罗德布鲁姆伦敦文学地图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戏剧繁荣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汤显祖戏剧 的思想内涵。(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结
47、合材料指 出1617世纪中西方戏剧的共同特点。(8分)3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论道:”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 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汲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 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就愈多,信息交 流关系到社会群体是否能够与世界发展保持同步。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 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 处。”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两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 实准确、逻辑清晰。)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参考答案1 .【答案】B【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都是“家天下”;C项是现象不是实质;D项君主并没有 消除宗法制的影响,故答案选B。2 .【答案】C【解析】礼记中记述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反映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通过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进行规范,来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故选C项。3 .【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亲亲相隐”的特点是“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 而不负刑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