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巢八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庐巢八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中练习2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 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提倡“三因制宜” “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地制宜、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 导“大医精诚” “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在实践层面,中医药学强调养生“治 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
2、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 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 德养生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的科学并不 等同于西方的科学,西方科学采用的方法也不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科学 的唯一标准。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中医药就是中国传统科学最具代
3、表性的门类之一。与其他中国本土 科学一样,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逐渐构建了阴阳五行、 五运六气、辨证论治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 和统一,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疗效确切、覆盖人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 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与疫病斗争中产生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著作, 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屠呦呦研究员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发 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
4、的生命,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病毒性呼吸道传 染病频发流行,中医药在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为 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经验、独特理论、技术体系和经典方药。而发祥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在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之,以为将军,将兵杆燕晋之师。穰苴日:“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 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日:“旦日日中会
5、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 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 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日:“何后期为? ”贾谢日:“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 日:“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枪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 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日:“军法期而后至者云 何? ”对日:“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 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造使者持节救贾,驰入军中。粮苴日:“将在军,君令有
6、所不受。”问军正日:“驰 三军法何? ”正日:“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日:“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 骏,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 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 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 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
7、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 监军/乃可/B.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 监军/乃可/C.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 监军/乃可/D.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 军/乃可/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庶孽:姬妾所生的孩子,与嫡长子相对而言,这些人无继承爵位之权,政治地位亦甚低。B.闾伍:闾,闾里,里巷,管理平民的
8、基层编制。伍,里巷中的居民五家为一组,称为一 “伍”。同时, “伍”又是军队里的基层编制,一 “伍”五个人。C.亲戚: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文中的亲戚是指父母兄弟,有别于现在的亲戚。D.日中:表时间,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中太阳正中时,相当于现在时间的1213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穰苴出身卑贱,却深受皇帝赏识。在齐国连遭败绩时,晏婴识才举荐穰苴,他认为自己出身卑贱,请求 君王派大臣来做监军,齐王最终答应了。B.穰苴治军严厉。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时,穰苴逆君命将他斩首于三军之前,君王的使者驾车驰 入军中,使者的仆人也被处置。C.穰苴体
9、恤士卒,得到士卒的拥护。穰苴深入士卒军舍,对体弱者关怀有加,穰苴率兵抗敌,士卒都争先 出战。D.穰苴威震敌军。穰苴起兵后,晋国知道了,就把军队撤了回去;燕国军队知道后,也渡过黄河向北撤退。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14.穰苴做将军后,为什么斩杀景公宠臣庄贾?请简要说明。【答案】10.A11. D 12. B13. (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 西了。(2) 士兵们安营扎寨,据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穰苴都亲自过
10、问并抚慰他们。14.庄贾身为监军,却迟迟未到,耽误了军队的行程,违反了军纪。司马穰苴试图通过此举,达到严明军纪,树立权威的目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 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结构一致,中间断开,排除D。“百姓不信”是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应在“信”后断开,排除BD。“人微权轻”是并列的四字句式,“人微”是主谓结构,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D。“宠臣”是一个词语,“宠”作定语,修饰
11、“臣”,指君王宠信的大臣,做“得”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 排除C。故选A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 “相当于现在时间的1213时”错误,应该是相当于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穰苴逆君命将他斩首于三军之前”说法错误,原文为“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 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是在君命还未到达之前就将庄贾斩首了,所以不能说“逆君命将他斩首”。 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谨”,形容词动用,认真地兴办;“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以孝悌之义申之”
12、;“孝 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颁,通“斑,斑白,花白;“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句,“于道路 负戴”。(2) “次舍井灶”,安营扎寨,据井立灶;“饮食”,饮水吃饭;“问疾”,探问疾病;“医药”,安排 医药;“拊循”,过问并抚慰。【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分析,司马穰苴处死庄贾是因为庄贾身 为监军,却迟迟未到,耽误了军队的行程,违反军纪。根据“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分析,司马穰苴为了威震三军,让其他人明白军纪严明, 不容违反。参考译文: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
13、,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 的领土。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 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这人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 于是齐景公召见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 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 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 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
14、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 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庄贾一贯骄傲自大,以为统率的是自己的军队,而自己又是监军,所 以不急不忙;庄贾的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 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部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 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 ”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 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 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
15、人侵略已经 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杳甜,全国百姓的 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 的人是怎么说的? ”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 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 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 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 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
16、:“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 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自 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进行 特别照顾,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 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便渡过黄河向北撤退,而围困 解除。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还没到国都,就解除
17、了战 备,取消了战时规定号令,宣誓立盟而后才进入国都。齐景公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来迎接,按照礼仪慰劳 将士后,才回到寝宫。齐景公接见了田穰苴,敬重、推崇地任命他做大司马。从此,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就 一天天地显贵起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使次安陆寄友人注刘长卿新年草色远萎萎,久客将归失路蹊。暮雨不知溃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中的“海口”“穆陵”都在安陆。三户:语出史记 项羽本 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安陆本楚地,故以“三户”言百姓稀少。15.下列对这首诗的
18、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交代了诗人因公事而在外漂泊,并点明了本诗的写作地点和目的。B. “暮雨”与“春风”,语意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暗指朝廷的恩泽。C.倒数第二句表面上是询问友人是否思念自己,实际上却是诗人思念友人。D. “空花落”与“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皆有悲叹年华易逝之意。16 .全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伤时”之情,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答案】15.D 16.双关(象征、比喻)。颈联中“暮雨”“春风”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指朝 廷的恩泽,表达对偏远之地的百姓仍受兵扰之苦的忧虑与同情。寓情于景。颈联“空花落” “自鸟啼”, 描写萧瑟凄清之景,表现安史之乱
19、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诗人的沉痛心情。用典。颔联借“三 户”的典故,反映了战乱之地百姓离乱、成为孤城的社会现状,表达诗人的痛惜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 “皆有悲叹年华易逝之意”错。“无可奈何花落去”有悲叹年华易逝之意,而“空花落”意在表现因战 乱而造成的孤城荒凉之景。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手法的能力。“暮雨不知陨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暮雨好像忘掉了溃口这个地方,春风也只吹到穆陵的西面。正是 安史之乱期间,所用“春风”一词,妙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指政治气候,暗喻朝廷的恩泽只及于穆 陵以西。暮雨与春风是同
20、义,这两句诗说的是同一个意思,皇上的恩泽到不了安陆这个偏僻的地方。表达 对偏远之地的百姓仍受兵扰之苦的忧虑与同情。运用了双关(象征、比喻)。“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孤寂的城池只有花儿整日地空自飘落,家家户户空无一人只有鸟 儿孤自在鸣叫,寓情于景。“空花落”“自鸟啼”写出了一片凄清之景,表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给人民 带来的灾难。表达诗人的沉痛心情。结合注释内容“三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安陆本楚地,故以“三户” 言百姓稀少”分析,运用典故,颔联借“三户”的典故,写出战乱后,百姓人数稀少,突出战争带来的灾 难,诗人对此非常痛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
2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先发言,说明自己能够治理一个处于危难之中的中等国家,并用“, ”两句描画出预期的治理效果。(2)在静女一诗中,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男主人公不见女主人公时焦急神态的句子是(3)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答案】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爱而不见 .搔首知蹦.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勇、且、爱、搔首、咖蹦、阙、利、唯、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22、完成下面小题。20世纪80年代的读书记忆是温馨的。那个时代百废待兴,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由的。我们正当年轻,_,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 沛的时雨。当时,陈景润因为徐迟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而李泽厚则是 许多大学文科生的崇拜对象。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 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这也是思想解放运 动思潮中的一朵浪花。那时,李泽厚还是一位年轻学者。许多大学生 地常读、讨论这本书,给人 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
23、,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 的春天。那种兴奋和激动, 实在难以言传。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示例:如饥似渴 如痴如醉 姓紫嫣红19.比喻的本体为“对书籍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通过比喻,让抽象 的现象得以具象化,借助常见的景象使读者对当时人们“对书籍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的旺盛有了更充 分的了解。20.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
24、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根据空后“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可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我们 急需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对书籍和知识要求非常迫切,所以可用“如饥似渴”。“如饥似渴”,比 喻要求很迫切,如同饿了渴了急需饮食那样。处根据空前“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和空后“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 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可知,当时许多大学生对美的历程这本书极为迷恋,以至时刻都赏读、讨论 这本书,甚至达到了不能自制的程度所以可用“如痴如醉”。“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处根据空前的“鲜花怒
25、放”和空后的“春天”可知,此空指观察春天各种色彩艳丽的花,所以可用“姓 紫嫣红”。“娓紫嫣红”,指各种色彩艳丽的花。【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根据句意和“像”这个比喻词可知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 体为“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此处作者想说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青年对知识渴求的迫切性,这是一个抽象的现象,通过用常见的景象“大 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作比喻,让抽象的现象得以具象化,让读者对当时人们“对知 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的旺盛有了更充分的了解。【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句存在的语病是语序不当
26、:“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错,根据语境,主语应是“美的历程”,应改为“1981年初版的美 的历程”;“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语序不当,应先说“学术现象”,再说“社会现象”, 改为“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谈到药物,就避不开靶点。任何药物都必须和体内特定目标(靶点)结合,对靶点介导的生物过程加 以调节,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想了解药物疗效,就必须 。药物没有直中靶点的功夫,想改变靶点的生物功能,就必须和靶点“亲密无间”地结合。靶点是分子, 因此绝大多数药物也是分子级别的,分
27、为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两类。药物一般通过两个方法改变靶点功能:改变靶点的催化功能,或者改变靶点和其他分子的相互结合。对于具有催化功能的酶来说, ,反应在此进行。这个“活性中心”常常具有小而深的特点,很适合,塞,一个小分子进去。因此,在改变酶的活性这方面,小分子药物得天独厚。但是和酶的“活性中心” 相反,靶点和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往往又大又浅,“浅”让小分子无处着手,“大”让小分子力不从心。因此,在干涉分子间相互作用这方面,(3)o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 们
28、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C.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D.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答案】21.C22.先要了解靶点它们拥有“活性中心”大分子药物更加有效【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强调。A.表不引用。B.表不否定。C.表示突出强调。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C O【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
29、补写的能力。第处,首先提到药物和靶点的关系,强调靶点的重要性,因此此处由上一句“想了解药物”可知,此处 可填“先要了解靶点”这样的内容。第处,由后文“反应在此进行”及“这个活性中心常常具有小而深的特点”可知中心词是“活性中 心”,又根据后文“酶的活性中心”的内容可知,这里主要说的是酶拥有“活性中心”,故此处可填“它们拥有活性中心”。第处,由前文“在改变酶的活性这方面,小分子药物得天独厚”和“但是和酶的活性中心相反,靶 点和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往往又大又浅,浅让小分子无处着手,大让小分子力不从心”可以 得出结论“在干涉分子间相互作用这方面,大分子药物更加有效”,故此处可填“大分子药物更加有效”
30、。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个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 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 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 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又来敲他的房门。牧师看到约 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 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牧师微笑起来,
31、给了他的儿子2角5分钱。“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 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答案】例文:做一个“正确”的人,拥抱美好的世界小约翰的睿智不仅给了他父亲讲道的启示,也应该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 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就让我们学习做一个“正确”的人,拥抱美好的世界吧。做一个“正确”的人,要拥有正确的三观。对世界、对自己、对他人有正确的看法,才不会陷入狭隘 偏执的泥潭,才不会挑剔抱怨处处不满。三
32、观不同,世界不同。有人把获得钱财名利看作人生的目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人则更看重内心 的情感需求,把自由和感性当做人生的真谛。有人秉持个人主义信条,扫净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有人为了让别人获得幸福,不畏艰难不惧牺牲。有人唯恐世界不乱,借着网络的遮掩大放厥词,混淆视听; 有人则忧心整个社会的安宁,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但不是每个人的三观都正确。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处于一个价值多元的世界,种种繁杂信息将我们裹挟,我们更要借助一双慧眼,以正 确的三观武装自己,做一个“正确”的人,才能拥抱美好的未来。做一个“正确”的人,要以善良为底色。做人不一定会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我
33、们可以善良真诚, 以点点微光照亮自己,也感染他人。善良遇见善良,能开出世间最美的花。一位环卫阿姨将自己带的鸡蛋给盲人乞讨者吃,还贴心地把鸡 蛋剥了皮,乞讨者流着泪拥抱她;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 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千里驰援的灭火英雄们离开那天,重庆当地群众夹道送别,硬核投喂、敬 礼致意。列夫托尔斯泰说: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而我想说:有了善良做底色,你一定 不会长歪,你的世界一定会开出五彩缤纷的美丽花朵。做一个“正确”的人,少不了书籍的帮助和榜样的指引。书籍无声,却可以纠正三观,改变人生;榜 样有形,潜移默化中指引人生道路,抵达“正
34、确”人生。优秀的巾籍是一股不朽的力量,传递出强大的能量。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懂得了 “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读岳阳楼记,我们懂得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责任。 从诗经到红楼梦,从荷马史诗到战争与和平,读这些精品,我们可以升华精神,提高修养, 感悟人生,寻找真理。榜样是时代的最美使者,是社会的精神坐标。焦裕禄、雷锋、袁隆平、张桂梅时代不同,榜样的 精神内涵不同。我们应该读懂榜样背后的“精神密码”,做到见贤思齐,把精神洗礼化作前行动力。“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在书籍的引导和榜样的指 引下,以善良为底色,以正确的三观为支柱
35、,做一个“正确”的人,拥抱美好的世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讲述了一个生活小故事。审读材料可知故事的核心意义在于儿子的那句不经意的话及其给牧师的启示: 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我们 的国度,是一个多元开放、日新月异的国度;生活中难免遭遇挫折与不顺。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 何化解无所不在的矛盾,如何应对无法回避的挑战,进而立足社会,化解矛盾,赢得机遇,是每个人都曾 经、正在或必将面临的重大课题。而这正是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所在。如果忽视材料给我们的这点启发,将 写作重心放在父母如
36、何教育子女、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等话题上,则显然偏离了材料中心。写作时要注意抓住“人”和“世界”的关系,明确“人”才是影响、改变“世界”的核心要素。你想要一 个什么样的“世界”,就请你先变成那样的“人”;或者要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你自己。另外注意“正确” 一词的含义,什么样的“人”是“正确”?当然是乐观阳光、积极进取、诚信友善的人,如 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对于人类健康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和先进性。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
37、好,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摘编自王国强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材料二: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 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 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 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 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 了 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
38、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 与文献记录相悖。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 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提,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 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 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
39、疗 效的突破口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 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 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 的一种临床用药。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 斗争中,中医药学将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哲学思
40、想和中华民族健康养生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讲,只有大力发展中 果你变成了这样的人,那么你的“世界”也一定是美好而五彩斑斓的。写作时可以由牧师儿子的话引出观点,然后分析如何让“人”正确,即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生活或工作, 此处可以举正面例子,如焦裕禄、雷锋、钱学森、于敏等,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因而他们的“世 界”就是正确的;接着可以举反面事例,如“躺平者” “摆烂者”,供奉战犯者,出国后诋毁祖国者,他 们的“人”不正确,因此他们的“世界”也是错位的,这样的人必将受到命运的严惩;最后告诫青年,要 修炼自我,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让自己的世界五彩斑斓。立意:2 .改变自己
41、,进而改变世界。3 .人是自己世界的主宰。4 .人积极阳光,世界五彩斑斓医药学,才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中医药学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融合统一了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独树 一帜的医学科学。C.在疟疾重新开始肆虐的背景下,1969年,屠呦呦开始带领团队,从青蒿素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 效的成分。D.肘后备急方让屠呦呦研究团队意识到,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他们 考虑改为低温提取。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医药学具有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不仅将健康与人们的饮食起居相关联,还点明了培养自身良好品行 和身体健康的直接联系
42、。B.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经典著作,形成的系统、独特的防病治病的方法,为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提 供灵感和方法指导。C.居呦呦及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成功获得了安全性高的中性青蒿提取物,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 突破口。D.中医药的智慧果实显示出了独特的价值和先进性,在应对病毒性传染病、白血病及老年性精神障碍等方 面都有明显成效。3 .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各地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患者的体质而施以不同的治方。B.广西巴马长寿村的形成与村民热爱生活、甘于平淡、乐于付出的人生境界有密切关系。C.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
43、治疗,是我国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大亮点之一。D.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 .在2022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继续提出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提案。中医药博物馆不纯粹 是一个文化设施,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意义。【答案】1.B2. A 3,C6 .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中医药学的内涵,及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接着针对 李约瑟的疑问,进一步阐述中医药学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多方融合统一的医学科学。然后从对内和 对外两个角度具体阐释中医药学的贡献。最后强调当前我们应如何
44、大力发展中医药学。7 .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可以充分展示中医药学的成果。可以彰显中 医药的价值。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医药学的认识,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 “只有才能”错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表示必耍条件,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不止有一 条;C. “1969年,屠呦呦开始带领团队,从青蒿素中寻找并提取错误。原文为“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 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 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1969年其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D. “破
45、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错误。表述绝对,原文为“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 青蒿的活性成分”,是也许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故选B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还点明了培养自身良好品行和身体健康的直接联系”错误。无中生有,文中说“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 密切相关强调养德养生等等”,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养德养生之间有联系,没有说直接联系。 故选A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C.“中西医结合治疗”错误。材料一主要强调中医药学对内对外的价值和意义,并未提及中西医结合。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46、材料一共有六段。第一段,结合“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 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分析可知,指出中医药学的重要性。第二段,结合“ 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在实践层 面,中医药学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 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分析可知,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中医药学 的内涵,及其对弘扬中华优秀
47、传统文化的意义。一、二两段合并同类项,具体可概括为:首先从理论和实 践两个层面阐述中医药学的内涵,及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第三段,结合“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 的中国发生? ” “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中医药就是中 国传统科学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与其他中国本土科学一样,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汇道、气、 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逐渐构建了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辨证论治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 独具特色的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 疗效确切、覆盖人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分析可知,针对李约瑟的疑问,进一步阐述中医药学是具有完 整的理论体系,多方融合统一的医学科学。第四、五段,结合“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 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 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分析可知,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具体阐释中医药学的贡献。第六段,结合“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