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岳阳市2023年高二教学质量监测语文本试卷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士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士气, 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2、。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 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 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 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 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 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 地域上的限制,
3、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 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 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 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 “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 们平素所
4、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 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 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 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22 . “我们可以通过早期汉字的形态,尝试触碰那些文字最原始的含义,管窥先民们的精神世界。”试 根据下图所示推断“引”字的词义。(4分)1.引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汉字“引”的演变说文弓部:“引
5、,开弓也。从弓、I。”根据“引”字的演变,推测其本义是 例如:“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可引申为,如::(举例可填成语 或课内古文)。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火爆全网,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ChatGPT拥有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自 然语言处理能力,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能根据要求进行聊天、撰写论文、创作诗歌,就 连生成游戏剧本、编写程序代码等都不在话下。对ChatGPT的出现,大家看法不一:网友一:媒体编辑、律师助理、会计师等行业有可能被AI取代。网友二:无论时代怎么变换,人类始终是科技的主宰
6、者。网友三:ChatGPT可以提升很多行业的效率,使人类的生活有很大改善。对于ChatGPT的出现,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触?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岳阳市2023年高二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选A。解析:B项,强加因果,根据文意,“所以”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C项,曲解文意,“正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依赖熟人间的人情来维系,因此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错误, 材料一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D项,扩大程度。“熟人社会
7、的亲情关 系已不可能延续下去了”错误。材料二“把完整的个体的人的存在抽象化为经济人,使人只认识金钱和 利益得失,时时处于计算与算计的行为谋划中,这对农业社会的亲情是一个极大的冲击。故选A。2 .选Co解析:C项,无中生有,似是而非。“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于文无据。原文 为“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故 选C。3 .选B。解析:B项,“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一无此观点。故选B。4 .解析:开篇提出观点,开门见山,旗帜鲜明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性强综合运用 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
8、法、对比等论证语言通俗自然,深入浅出。(答对一点1分,四点4分)5 .解析:在当今的社会中,市场经济活动打破了血缘、地缘社会的界限,大多数人的生存、生活半 径早已越过了本乡本土,社会进入了 “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即社会流动性增大,绝大多数的社 会交往行为发生在彼此互不相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之间。社会分化加剧,陌生人世界形成,人际关系由 以伦理关系为主向以金钱关系为主转变,由熟人社会的规则,向陌生人社会的规则转变。所以,现代社会是 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答对一点1分,三点4分)6 .选Co解析:A项,开篇句子没有比喻。B项,借列举李白衬托自己。D项,有侧面描写,但没有 “对比衬
9、托”。7 .选A。解析:三叔三婶首先是“看他可怜,天又冷”才让他留宿,之后才知道他会木匠手艺活。8 .解析:第一次:三叔三婶看他可怜,留他过夜,他被三叔三婶的善良所感动,却无法用言语表达感 激之情。第二次:大先生给学生讲李白的静夜思,讲“思归之辞”,不觉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 浊”是想到自己客居在外,思归而不得的感伤。第三次: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给大先生补 上每月3000块的退休待遇,大先生心有不安,却被村支书告知这是国家政策,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内心深深感动。(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9.解析:示例一:真实。细节真实,凌先生要饭时以及上课时的神情、动作等细致生动,真实细腻地体现了
10、人 物的心理状态。背景真实,“农村撤点并校”,“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等时代背景强化了小 说的真实性。形象真实,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多角度刻画形象,展现大先生的优点,也不回避大 先生的缺点,形象不单一,不脸谱化。示例二:不真实。形象不合逻辑。逃荒来村里几十年,没有家人,思归却不回乡。有学问,手艺好, 在村里定居儿十年却未成家。情节前后矛盾。瞧不上文人,“只佩服半个李白”,却有一肚子学问。对教 育充满热情,上课却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 ”(答对一点3分,答对任意两点6分)10 .选C。解析: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 分
11、寸,却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浅陋啊!11 .选A。解析:奏疏,如答司马谏议45”错误,答司马谏议七是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不 是奏疏。12 .选A。解析:“却不为项羽为君的气量考虑,可谓见识浅陋”错误,原文为“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 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浅陋”指的是范增弄不清去留的分寸,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13 .解析:(1)汉王采用陈平的计策,离间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与汉王有密谋之事,渐渐削减他的 权力。(“间疏”“有私” “稍”各1分,句意1分)(2)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兆”“本”省略句式各1分,
12、句意1分)14 .解析:义帝心存善念,关爱人民,派遣刘邦率兵入关而没有派遣残暴的项羽;义帝知人善用, 慧眼识珠,赏识并提拔卿子冠军做上将军。(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15 .选D。解析:曲解诗意,应该是诗人被招引,立即乘舟奔赴白频洲I。16 .解析:本诗用辞虽简洁,但思想情感却丰富,颇有“语淡而味不薄”之意。从语言角度看,本 诗语言清新自然,少用生僻词、晦涩词,如“一阳生” “锦绣成”“长来狎” “独有名”,写景叙事都是惯 常用语,不讲究雕琢,晓畅自然,但意味深长。从思想情感角度看,本诗颔联借白雪消融,溪水清澈、梅 花绽放的清幽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恬淡惬意自然生活的向往。首联、颈联突出李牧才华横
13、溢、清正廉洁及治理有方,表现诗人对内外兼修品性的钦佩。诗人面对邀请,感到非常惭愧,并且立即 抛田舍棹去赴约,表明了诗人的感谢之情以及相见的迫切之意。(整体把握特点1分;语言“自然”角度分析2分;思想情感“向往”“钦佩”“感谢及迫切”分析3分,其中每种情感各1分。意思 对即可。)17 .解析:(1)(考手法的使用)譬如为山,未成一簧。(2)(考内容的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3)(考意象的运用)梦: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李凭箜篌 引: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其它: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
14、边;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醉里挑灯看 剑,梦回吹角连营18 .解析:大有裨益;别出心裁;闻名遐迩。19 .选A。解析:A: “披挂上阵”一一特殊含义;”最大公约数”一一特殊含义,属于词语的移用。用 法相同。B: “网红局长”一一特定称谓;“秩序”“文明”一一讽刺。用法不同。C: “分一杯羹”一一特 殊含义;“瓦片儿”一一特定称谓。用法不同。D: “臧在深山人未识”一一直接引用;“早”一一强调。 用法不同。20 .解析:据统计,贺娇龙“火出圈” 一年后,当地助农直播销售额达1.4亿元,带动2830人直接就业;“网红局长”刘洪所在的甘孜,春节假期共接待游客45. 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
15、收入 50224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6.33%和107.42%。【说明】原句两处语病:成分残缺,“当地助农直播销售达1.4亿元”主语中心语残缺,应改为“销售额达L4亿元”;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接待游客45. 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0224万元”的是“甘孜”,而不是“网红局长”,应改为“网红局长刘洪所在的甘孜”。(两处语病改正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 .解析:“字”最初为什么表示生育那么“育”与“字”又有什么区别呢“字”还能表示抚 养、抚育(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可酌情给分。)2
16、1 .解析:第一空:把弓拉开。第二、三空,示例: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 表)。延长;伸长。“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招出;牵连。“虞常果引张 胜。”(苏武传)。拿;举。“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承认,承担。“引咎辞 职”。(第一空、第二空各1分,第三空2分。)【参考译文】汉王采用陈平的计策,离间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与汉王有密谋之事,渐渐削减他的权力。范增大 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您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他)回乡还没到彭城, 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我)只遗憾他没有早早 离开而已。
17、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最终因 此失去天下。(那么范增)应当在此时离开项羽吗?(苏子)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 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因此离去呢?易经说:知道事情将要发生 的预兆,大概是大神人吧! 诗经说:就像下雪,在此之前会降下小雪珠。”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 卿子冠军的时候。陈涉能够得民心,是凭借楚将项燕、扶苏的旗号。项氏的兴盛,是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而 诸候背叛他,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是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 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
18、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 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然后才能生 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哪里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 呢?我曾经评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他)只派遣沛公入关,却不派遣项羽,在众人之中赏识卿子冠 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若不是贤明之君能这样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 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 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
19、。其实何止不是他的主意,(他)必 然力争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拥立的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项羽和范增共同侍奉义帝,君臣的名分没有确定。如果替范增考虑,(应当)有 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难道不是坚韧果断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 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 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顾忌,(如果)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 呀!(答案仅供参考,阅卷可据实灵活处理)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
20、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 -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 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 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 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 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
21、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 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 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 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 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提出了 “熟人社 会”这一概念。费先生对于熟人社会是这样定义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费 孝通先生
22、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由于中国人生活范围狭窄、封闭且缺乏社会流动性,所以人 们大多在某一地方“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这就形成了人与人相互熟悉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在熟 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私人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我们 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什么?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 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天天生 活在熟人的生活圈中,很少与陌生人打交道。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其行为规范都被打上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烙 印,人们之间讲的是亲情、交情。人
23、们的行为主要靠道德伦理来调节和规范,人际关系依赖熟人间的人情来 维系,是一种伦理型的人际关系。在熟人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活动束缚于血缘、地缘。而在当今的社会中,市场经济活动打破了血缘、地 缘社会的界限,大多数人的生存、生活半径早已越过了村、镇、县、省,跨出国界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平 常,社会进入了 “陌生人社会”。首先提出“陌生人社会”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著名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 曼。他以这样的画面来描述现代社会的陌生性:“我们打开包装和罐子吃下陌生人在遥远的地方制造和加工 的食品;我们不知道这些加工者的名字或者他们的任何情况。我们搬进陌生人的、我们希望是精致的、建造 的房子。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时间是被“
24、锁”在危险的、飞快运转的机器里面,如小汽车、公交车、火车、电 梯、飞机等里面度过因此我们的生活也掌握在那些制造和运转机器的陌生人手中。”“陌生人社会”即社会流动性增大,绝大多数的社会交往行为发生在彼此互不相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之间。这恰好与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传统中国“人们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哭于斯”的熟人社会形成鲜明 对比。“工业社会以及它的市场经济,把完整的个体的人的存在抽象化为“经济人”,使人只认识金钱和利 益得失,时时处于计算与算计的行为谋划中,这对农业社会的“亲情”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社会分化加 剧,陌生人世界形成,人际关系由以伦理关系为主向以金钱关系为主转变,由熟人社会的规则向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湖南省 岳阳市 高二下 学期 期末 教学质量 监测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