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普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普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 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 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 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 启示意义。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 典籍中也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 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 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
2、,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 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 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 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 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 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12)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
3、,都带着很浓厚的 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 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 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 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 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 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 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 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 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
4、 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 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 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13)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 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茄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 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河之与白千,稀饭之与馍馍,妒站 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14)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6.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 者最下,对之理
5、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 法。B.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 当地传达了了作者的情感。C.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 好处。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 花还是蛮不错的。7.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 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 音那
6、时那地确实有。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 得单调而乏味。D.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北国秋天的“清、静、 悲凉”。8 .题目是故都的秋,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宕开一笔先写江南之秋?试分析。9 .本文是写景散文,为什么在第(12)段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夷,高祖朝 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伴。精裁 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 蓝田尉。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7、,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 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 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 崎岖堰厄蕴骚之人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 凄恻。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 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 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挚友,胡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 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
8、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 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 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B.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C.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 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D.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
9、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B.河东,即黄河以东,在文言文中河一般特指黄河。C.元和,唐朝年号,同琵琶行中“元和十年的元和。D.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可指京城的军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小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当 时同窗都推崇他。B.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入禁宫之 中,一起商议大事。C.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柳宗元担心刘禹锡不方
10、便去蛮地做官,请求与刘禹锡互换任地。D.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一些学子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在他门下学习 的人,都会成为名土。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挚友,胡忍见其若是?(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14 .文章用简练的语言叙写了柳宗元的一生,写出了柳宗元哪些方面的 特点,试析之。四、古代诗歌阅读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书怀示友十首(其一)陈与义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城东陈孟公,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似闻有老眼,能作荐鹑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
11、扫除。【注】陈孟公:西汉王侯陈遵,字孟公。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有 老眼:杜甫闻惠二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荐鹦:指 推荐贤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 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读的契阔, 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 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D.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 两句)等修辞手法。(2)本诗抒发了
12、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 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2)李煜虞美人中, 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 的感慨。(3)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 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 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 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 疏,愈近愈密。现代社会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生不相见,动如参
13、与商”。于是应了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 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 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的边界,必须依赖 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律。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斯隆领导 下的早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久盛不衰,要诀之一即平衡与部下的关系。 后人忆述:”要想和他成为真正意义的朋友,那前提就是你先离开通用。” 同事中难免有兴趣契合者,但他严格自律,跟所有部属等距离交往,其 理由是: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极深的交情,自然会有好恶之分,就会影 响我决策的客观性。
14、”硬件变,软件也须变。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里,作为乡土 社会、血缘社会遗迹的圈子情结还有什么立足之地?17 .请解释什么是“熟悉社会?18 .依据文本,说说如何理解涟漪效应。19 .文中运用“斯隆的例子有什么作用?七、选择简答砚台是用来研墨的器具,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作为“文 房四宝”之一砚的历史悠久,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 砚为“陶泓”;唐朝文嵩作即墨侯石虚中传,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 墨侯,如王迈诗云:”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苏轼为产 于婺源龙尾“万石君”的名字亦流传开来。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 ,逐渐演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古人常以砚比德,俗谚也有“砚田有谷
15、,耕之有福”的说法。民间常把祖传的砚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 象征。人们还认为砚是文人秀士或达官显贵的宝器,有驱邪避妖,镇恶 扬善的功能。()。砚虽小,却承载着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 化,历千载不衰,传万代不朽,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20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将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托于方寸 之砚台上B.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被人们寄托于方 寸之砚台上C.方寸之砚台,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 民情民趣D.方寸之砚台,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寓着人们
16、美好的心愿 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 人和者,谓之人乐” “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 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 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 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 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 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 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
17、极矣。” “尽伦”就是 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 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 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 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 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 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担当责任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 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
18、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 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八、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4月23 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逝世纪念日。 1996年开始为第一个世界读书日。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 量的养料。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 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
19、到感染。一篇 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 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 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 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我 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你有过怎样的阅读体验?对读书的意义有过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一段关于阅读的故事,可以写自己阅读时的领悟,也可以写自己 对读物的认识,也可以分享阅读的氛围与乐趣。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 袭。参考答案:1. D2. D 3. B 4.采用引证法。本文谈的是“从优
20、秀传统文化中 探寻幸福真谛,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文中引用了先秦诸子(老子、孔子、 孟子、荀子、庄子、墨子)和礼记大学中的很多名言警句,来证明 自己的观点,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也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论述层次清楚。文章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 神快乐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以坚守志向为 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层层深入,论述很有条理。5.不沉溺于 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敢于担当,奉献社会;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尽自己所能消除不幸福因素,努力营造公平、自由的社会环境。【解析】1.
2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A.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并不是幸福的重要内容错,因为材料一说先 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B.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无中生有。材料一原文说的是礼记大学 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 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C.”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理解有误,原文并没有将二者进行比 较。故选D。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o 要想真正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就必须把幸福感的提升纳入政府 的施政目标,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评比说法错误,材料三说评判幸福 固然很难,因此说
22、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评比并不现实。故选D。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 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 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ACD三项谈的都是对资源的占有, 不是真正的幸福,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故选Bo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通读材料一,明确本部分的论点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 谛,然后找出论证方法,材料一大量运用了例证法,先后列举了先秦诸 子中的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荀子等名言,用确凿、典型的事 实来证明观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3、。最后,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文章提出观点后,又设置了三个小分论点: 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从物质享受和精神快乐两个方 面来审视幸福,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精神快乐这一方面;将自身幸福 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 担当为幸福”。对于幸福真谛的探寻,文章先从先秦诸子的典籍中列举了幸福有着的内 涵,再到结合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的关系,最后得到这种为 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的结 论,层层深入,论述很有条理。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谈对幸福的看法,要依据文本中对幸福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普宁市 2022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