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 场景和空间。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 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这些文学作 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或是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 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诗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 干,诗中写道:“如践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
2、垂斯飞,君子攸跻。”意思是 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那样高峻,有的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 如飞鸟展翅,像鸟那样飞翔。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 x,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 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 记、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 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红楼梦可以称之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而同时也呈现了
3、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 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 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 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 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 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处,建筑及建筑空间、构件、家具等共155种,门30余种。(摘编自郑时龄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凡尔赛宫的园林设计)材料二:曹雪芹一生主要生活在北京、江浙一带,红楼梦中的建筑创作素材也主要取自 言是也。”
4、皆劳而遗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先王惟恐不闻A其过B陛下C既使之D上封事E止得恣F其陈述G苟其言H可取。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终苟免而不怀仁”与“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齐桓晋文之事)两 句中的“苟,字含义相同。B. “宜思隋之所以失与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谏逐客书)两句中 的“所以”含义不同。C. “奈何欲效之乎”与“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两句中 的效”字含义不同。D. “去奢从约
5、,亲忠远佞”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从” 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帝王的使命重大,他们为国家深切忧虑,治理成效显著;但大功告成 之后,国君品德就开始衰微。B.魏征反对唐太宗营造飞山宫,并以隋炀帝穷奢极欲,最终民穷国亡、身死人手 为例劝谏,希望唐太宗深思。C.唐太宗巡幸洛阳宫,有人对此不满,魏征劝谏唐太宗不要忘记出行的本意,以 隋炀帝为鉴,使唐太宗警醒。D.唐太宗不认可上封事者的意见,认为自己游猎是为了武备,也没有烦扰百姓; 魏征的谏言使他改变了看法。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
6、者盖寡。(2)此则以乱易乱,殃咎必至,难得易失,可不念哉!14 .魏征认为“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10. BEG 11. A 12. C 13. (1)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 坚持到底的却很少。(2)这便是以暴虐代替暴虐,灾祸必然到来,江山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能不好好考 虑吗! 14.在于民心,忧患中竭诚待下能结成一体,得志后傲慢待人会离心离德。【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先王惟恐听不到有人谈论其过错。陛下既然让大臣们上书奏事,就应该听他们无 拘束地陈述意见。如果他们的话可取。先王“恐”的是“不闻其过”,故“先王惟恐不闻其过”
7、主谓宾结构完整,应在“过”后断开,“陛 下”做下一句的主语,故B处要停顿;“陛下既使之上封事”属于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结构完整,在E处停顿;根据后面的“若其无取,亦无所损可知,前面的句子也是一种假设,“苟”表示“如果苟 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为对称句,无取与“可取”对应,故“苟” 前断开,应在G处停顿。故BEG三处要停顿。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两个“苟”含义不同,苟且/如果。句意: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 感念(皇上的)仁德。/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B.正确。原因/用来的方法。句意:应当深思隋
8、朝灭亡和我大唐得天下的原因。/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C.正确。效法(动词)/功效,效果(名词)。句意:为什么又要效法呢? /所以燕国虽然 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功效。D.正确。遵从/率领,使跟从。句意:去除奢侈遵从节约,亲近思良远离邪佞。/刘 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故选Ao12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有人对此不满”说法错误,原文“有被谴者中“谴是指因罪降级,调往边远地方”, 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善始”,开头做得好;“繁”,多;“克终”,能够坚持到底;“寡”,
9、少。(2) “易”,代替;“殃咎”,灾祸;“念”,考虑。14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中魏征首先提出问题“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然后接下来揭示原 因,即“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 则骨肉为行路”,意思是: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 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对 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从中可总结出:在于民心,忧患中竭诚待下能结成一体, 得志后傲慢待人会离心离德。参考译文:材料一: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
10、,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 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夺取天 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 是为什么呢?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 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对人就是骨肉亲 属也能行同陌路。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 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有多 大,值得尊敬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材料二:贞观
11、十一年春正月,唐太宗营造洛阳的飞山宫。庚子(十四日),特进魏征上疏, 认为:“隋炀帝依仗国库富足,国力强大,不考虑后患,穷奢极欲,使老百姓处于穷困 之中,以致于自己被人杀死,国家也成为废墟。陛下拨乱反正,应当深思隋朝灭亡和我 大唐得天下的原因,撤掉高大的殿宇,安居低矮的宫殿;假如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增修 扩建,承袭旧的宫殿又加以华丽的装饰,这便是以暴虐代替暴虐,灾祸必然到来,江山 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能不好好考虑吗! 二月甲子(初九),太宗出巡到洛阳宫,有 官员被降职。魏征劝谏道:“这并非陛下巡幸各地的本意。从前隋炀帝暗示各地郡县进 献食品,视其进献多少做为赏罚的根据,所以天下百姓叛离。这是陛下
12、亲眼所见,为什 么又要效法呢? ”太宗惊叹地说:“没有你,我听不到这类话。”五月壬申日,魏征上 奏疏,认为:“陛下从善如流的心志不如以前,闻过必改的方面比过去少,谴责惩罚渐 多,逞威发怒越来越严厉了。而且当年隋朝府库仓康的充实与户口甲兵的强盛,今日如 何比得上!然而隋朝自恃富强频繁劳作以至国家危亡,我们自知贫弱与民清静而使天下 安定;安定与危亡的道理,昭然若揭。希望陛下从隋朝吸取借鉴,去除奢侈遵从节约, 亲近思良远离邪佞,施行过去的恭谨勤俭。”八月,甲子(十二日),太宗对侍臣说:“上书奏事的人都说朕游猎太频繁。如今天下无事,武备的事不能忘记,朕时常与身边 的人到后苑射猎,没有一件事烦扰了百姓,
13、这有什么害处呢? ”麹征说:“先王惟恐听 不到有人谈论其过错。陛下既然让大臣们上书奏事,就应该听他们无拘束地陈述意见。 如果他们的话可取,自然会对国家有利;如果不可取,也没有损害。”太宗说:“你说 得很对。”对上书奏事的人均予慰问,并打发他们回去。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四首(其一)王安石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泰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注】二江:是宋代的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 辖区域。黍离:见诗经王风,旧说为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尽 为禾黍,因
14、眷怀故国而作。麦秀:见史记宋微子世家,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 悯伤故国而作。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不仅概括了历史上金陵政权短命的原因,还揭示了其福祸相依的规律。8. 一、二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前代创业者的艰辛,而后世子孙却“视之不甚惜C.第六句与桂枝香金陵怀占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表意相似。D.后四句虚实结合,以怀古的诗情述说南朝旧事,也印证了前四句揭示的道理。 16.有人说这首诗的结尾两句寄寓深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A 16.最后两句用典,写当年东周的大夫和殷朝的旧臣悯伤故国, 卷怀旧都,因而作了黍离麦秀之歌;表面上是怀古吊今
15、的嗟叹,人们对兴亡更替无能为力,只好置之不论,一切付之酒杯, 以免徒然的伤感;实则隐含着更深层的意思,即历史上的朝代兴衰,都不是偶然的,骄奢淫逸,是取败 之道,要重人事而非顺天命。【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A.“不仅概括了历史上金陵政权短命的原因,还揭示了其福祸相依的规律”理解错误,应 该是:前四句不仅概括了历史上金陵政权盛衰兴亡的原因,还揭示了其盛衰兴亡的规律。 故选A。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结合注释可知,黍离,诗经篇名,即国风王 风黍离,旧说为东周大夫行经西周故都,见宗庙宫室尽为禾
16、黍,因眷怀故国而作。麦 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最后两句用典,诗人感慨 地说:当年东周的大夫和殷朝的旧臣悯伤故国,眷怀旧都,因而作了黍离麦秀 之歌,然而千百年来,兴亡更替,人们对此既无能为力,那还是置之不论,一切付之酒 杯,以免徒然的伤感吧。末两句表面上是怀古吊今的嗟叹,但联系前四句来看,却隐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即历 史上的朝代兴衰,都不是偶然的,骄奢淫逸,是取败之道,该灭亡的就应该让它灭亡, 不必惋惜,隐含着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具有必然性的思想。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为了鼓励弟子们畅所欲言,孔子亲切 地
17、说道:“, (2)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斥责秦朝统治者搜刮百姓时亳无限度,挥霍浪费时亳不怜惜。(3)古诗词中经常描写洞庭湖,其中表现出洞庭湖水面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有【答案】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奈何取之尽锚铢 用之如泥沙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毋、以、锚铢、拆。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A)的中华文化中,历来重视人心民意,并由此认识到o 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了 “为政以德”的观念。“道之 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指出:行政刑
18、 法等治理手段,只能从外在规范层面约束百姓的(B),而,则可以 令百姓在内心为之感化而归服。孔子之后,。孟子讲“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在孟子看来,道德具有(C) 的特点,能无形影响人,因此如果一个政权能够居仁行义、以王政待民,那么“民之归 仁也,犹水之就下”,百姓归顺这一政权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势不可挡。与孟子相近, 荀子提出“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的观点,认为只有符合道义的政权才能收获 民意、称王天下,而单纯以武力为基础的政权都不得不仰仗外在条件,因此是不稳固的。 此后,在中国的历史语境中,符合道义成为衡量一个政权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18 .请在
19、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8. A博大精深B言谈举止C潜移默化19.道义对于民心作用巨大道德礼仪代表的教化方式孟子、荀子继承了德政思想【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修饰的是“中华文化”,可填“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形容理论、学识、思 想等广博深奥。第二空,此处强调通过行政刑法等治理手段约束百姓的每句话,每个行动,故可填“言 谈举止”。言谈举止:指人的言语举动、行为。第三空,此处修饰“道德”能无形影响人的教化特点,故可填“潜移默化工潜移默化: 指人
20、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19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被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为政以德的观念“符合道 义成为衡量个政权具有合法性的根本依据”等可知,整个文段的叙述中心就是道义对 民众教化的重要作用。故可填”道义对于民心作用巨大第二空,根据前后文的对比“行政刑法等治理手段,只能从外在规范层面约束百姓的言 谈举止卬则可以令百姓在内心为之感化而归服”可知,这里论述的对象是道、德、礼等 内在的教化手段,故可填“道德礼仪代表的教化方式”。第三空,根据后文“孟子讲在孟子看来与孟子相近,荀子提出”可知,作者 这里是承上启下,指出孔子之后的两位提倡德
21、政思想的儒家代表,故可填“孟子、荀子 继承了德政思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马克思的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 的思想指导。资本论是一本最彻底地救人认识社会的巨著,全书160万字,马克思 为它耗费了 40年的心血,为了写这本巨著,前后研究书箝1500多种。在这之前,谁也 没有讲清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发现 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除此之外,马克思还发 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不只是这本 书教人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实质,还教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2、有利于组织经济, 发展经济。资本论是一个海,人类社会的全部知识,经过了在历史河床上的长途奔流,又 经过了在各种学科山林间的吸收过滤,最后都汇到了这本大书里。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可改变原意。21 .文中最后一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2 .语言文字运用I和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一样,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百姓归顺这一政权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势不可挡。(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答案】20.这本书不只是教人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实质,还教人认识了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有利于组织经济,发
23、展经济。 21.把资本论的形成过程比喻成 大海的不断汇流过程,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出资本论汲取历史上知识精华和集众多学科之长。22.参考答案:(1)句中“像一样是打比方,说明德政对百姓的巨大吸引力。(2)句中“像一样”是作比较,突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贡献巨大 和重要价值。【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和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主语相同,关联词“不只是”应放在“这本书”后面;二是成分残缺,“还教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缺谓语动词,在“生产力”前加“认识了2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资本论是一个海把资本论比作海,“人类社会的全部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商丘市 名校 联考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