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练-2023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x
《第06练-2023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6练-2023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06练每日范文必背尊严是人格的彰显,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为了尊严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朱自清“宁 可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他们用尊严挺直了自己的脊梁。尊严是国家、民族的立身之 本,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始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强则个人强,国家弱则个人弱。热 爱祖国、维护祖国的尊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评卷人得分下面是某校一则邀请函,其中有五处需要修改,请找出其中四处并改正。邀请函亲爱的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将在东北师大附中举办,主题为“长白之约述志以笔, 相期于诗,诚邀您抽空莅临,共襄盛典。兹
2、定于2022年8月21日在东北师大附中图书馆报 告厅举行开幕式。如蒙光临,不胜感激!承办方:东北师大附中主办方: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组委会 2022年7月20日 【答案】“亲爱的”改为“尊敬的”;“抽空”改为“拨冗”;开幕式缺少具体时间, 如“上午9时”;“感激”改为“荣幸”;把“承办方”和“主办方”两部分调换位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亲爱的”一般指亲近喜爱的人,使用较为口 语化,这是写给校长的邀请函,应用较为庄重的称呼,可改为“尊敬的”。“抽空”一般是 口语使用,希望领导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应用“拨冗”。“2020年11月21日”“举行开幕 式”时间不够具体,应具体
3、到几时,如“上午9时”。“感激”指对于施恩者怀有热烈友好 的感情,促使人去报答恩情,校长参加校园诗会,主办方和承办方谈不上“感激应是荣 幸”。“主办方”是主办这次活动的单位,落款时应在前,“承办方”是具体办理本次活动 的单位,落款时应在“主办方”之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3月6日,我国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农忙季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事活动,田间地头呈现一片 的景象。立不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春耕备耕的主战场, 醉腾腾,十分慵懒。再次,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写帘影无 风、花影移动等
4、,以静寂之景衬托主人公的孤寂。此外还有虚实结合。“忆得前春,有个人 人共”,从前有人相伴,是回忆,是虚;当今无人相陪,是实况,两相比照,更显今之孤寂。 最后采用了借事抒情。“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借黄莺惊扰相思梦这件事, 来表达主人公的思念、孤寂之意。新农机、新技术扎根田间,科技感十足,从(1) “汗滴禾下土”到(2) “无接触式播种模 式”,智慧农业给传统农业装上了高科技的(3) “顺风耳”、“千里眼”,希望的田野上 正发生着&_的变化。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扎实农业 现代化,要把农业生产进行全流程改造,提高粮食稳产增收,改变粗放经营模式。同时,农
5、业科技创新要围绕产业急需、农民急需,立足市场需求、着眼消费趋势,才能让更多“好种 子”长出“好果子”,让更多“农把式”挑起(4) “金扁担”。1 .下列对文中四处引号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1)(2)不同,(3) (4)相同B.(1)(4)不同,(2) (3)相同C.(2)(4)不同,(1) (3)相同D.(1)(2) (3) (4)都不相同2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四处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规定处。可以改变语序, 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 A2 .热火朝天(生机勃勃)五谷丰登天翻地覆(翻天覆地)3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要
6、对农业生产进行全流程改造,改变粗放经营模式,促进(实现) 粮食稳产增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1) “汗滴禾下土”引号作用是直接 引用;(2) “无接触式播种模式”引号作用是着重强调;(3) “顺风耳”“千里眼”和(4)“金扁担”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故选A。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根据空前句“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分地区进 入春耕农忙季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事活动”可知,这里指农民种地的情绪热烈,田 地里生命力旺盛,所以可用“热火朝天”或“生机勃勃”。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 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
7、盛的样子。 处,根据空后内容“不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可知,这 里指粮食丰收不仅需要风调雨顺,更离不开先进的农业科技,所以可用“五谷丰登”。五谷 丰登: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处,根据空前句“从汗滴禾下土到无接触式播种 模式,智慧农业给传统农业装上了高科技的顺风耳、千里眼”可知,这里指农民 春耕备耕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可用“天翻地覆”或“翻天覆地” O天翻地覆:形容 变化巨大。翻天覆地:使天地换了位置。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四处语病:第一个分句“扎实农业现代 化”,成分残缺,“农业现代化”前缺少谓语动词,可改为“扎
8、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二 个分句“要把农业生产进行全流程改造”,介宾搭配不当,可把“把”改为“对”;第三个分句“提高粮食稳产增收”动宾搭配不当,把“提高”改为“促进”或“实现”;第四个分 句与第三个分句语序不当,应调换位置。即原句可改为: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对农业生 产进行全流程改造,改变粗放经营模式,促进(实现)粮食稳产增收。评卷人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现代我阅读(议论性散文)端午的阳光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 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
9、经决 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 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 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 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 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
10、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 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 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 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 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 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 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
11、 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 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 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 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 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 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 大夫叩谢。对
12、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 舌津。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荡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 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 轰轰烈烈。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 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 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 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 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
13、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 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 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 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 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 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 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
14、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证明了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苏轼 之于赤壁,表明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B.作者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 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感到不满。C.屈原为了拯救楚国自沉汨罗江。一个诗人的陨落,成就了一种文化,没有屈原就没有今 天的端午节。D.时空的距离让历史变得缥缈混沌,因此我们在分享传统文化时,不仅要关注它所带来的 结果,更要探究它所蕴含的真谛。2 .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 .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答案】1. D2 . (1)内容:写
15、了屈原在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这一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 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2)作用: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照应题目,引发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3 .它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照进后人的 内心【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A. “证明了名家名作对于 名胜的重要意义”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的关系,而是展现山河与文 化之间血肉相连这一主题。B.“惭愧
16、”和“不满”错,根据“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 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 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可知,文 中并无此意。C. “屈原为了拯救楚国自沉汨罗江”错,屈原自沉汨罗江不是为了“拯救楚国”, 是为了殉国难。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本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概括前三段的内容, 考生需要分别梳理三段的内容,最后进行总括。首段点明屈原沉江的时间及屈原得知楚国灭 亡倍感失意;第二段写屈原决意沉江;第三段写屈原怀石自沉汨罗江,汨罗江永远被后人铭 记,端午节由此而来。综上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6 2023 年高 语文 暑假 作业 统编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