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阅读).docx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阅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第八单元 (知识梳理+精选阅读)知识点: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本单元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 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三篇课文有选自世说新语的杨 氏之子;有著名作家丰子恺的手指;还有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费奥 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 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 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阅读方法1 .有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风趣一一借助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要感受语言的风趣,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
2、思。如读孔君平的话“此是君家果“,联系上文可知“果”指的是杨 梅,意思是“这杨梅是你杨家的水果”。“杨梅”有“杨”字,杨氏子 姓杨,这让孔君平想到了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所以才会说出这句话。感受语言的风趣一一分析理解人物,感受人物语言的魅力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 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 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岂是 我家的水果”这个意思。这个回答反映出杨氏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 幽默的特点。答题步骤第一步:读一读,找出语言幽默
3、生动的句子。第二步;想一想,这个句子是怎样做到语言幽默生动的。语言有 趣,有的是因为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有的是因为活用词 语,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仔细品味,感受这样写的好处。第三步:用精练的话概括出自己的理解。2 .把握漫画的特点,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 一遍与他分享。那个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 佐证。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 长,里面的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 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 才感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 进入暗
4、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 险了”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 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 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10 . “盲人提灯笼”是歇后语,其下句是:11 .下面词语中的字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下来。(1)借花献佛花:o佛: O(2)为善至乐善:O乐:O12 .点明全文主题的一句是:13 .文中盲人的故事对“盲人提灯笼”做了怎样的诠释?请简要 回答。14 .根据全文的写作目的,想想文章的深刻含义,下面三项中适 合做本
5、文标题的一项是()A.照亮别人B.盲人提灯笼C.保护自己,方便他人【答案】15 .多此一举16 .盲人提灯笼的故事作者的朋友帮助和关怀别人自己得到帮助和帮助别人的快乐17 .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 是这个意思吧18 .盲人的故事,说明“盲人提灯笼”不再是多此一举的笑话, 而是对人对己都有帮助的好事。19 . C【分析】10 .考查惯用语歇后语的积累与识记。盲人提灯笼一一白费力气;盲人提灯笼一一没用;盲人提灯笼一一多此一举11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这 样类型的题目时,要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解释词语的文中义。借花献佛: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
6、人情。阅读全文由“有一次,我 搭另一个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 可知,就是作者把“盲人提灯”新的诠释讲给自己的朋友听。为善至乐:能做好事是人间最快乐的事。由文中“时时帮助和关 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可知, 帮助关怀别人即为善,自己得到帮助和帮助别人都能感到快乐。12 .本题主要考查找中心句。“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二中心句的特点: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7、和结尾。“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 这个意思吧。”是对全文的归纳总结。13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先回到 相应的段落中去概括和理解,平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言之有理, 语句通顺即可,答案不唯一。“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但在朋友讲来却是“我提灯笼并 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 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显而易见盲人的故事说明了 “盲人提灯笼”不再是多此一举的笑话,而是利人利己的好事。14 .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要求按照主旨提炼出题目,即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重新诠释了盲人提灯这个
8、故事,盲人的 作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既保护了自己又帮助了别人。所 以答案是C项。四、(2021春全国五年级专题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郑板桥送贼诗清代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尽管他的画很好,却卖不出好 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 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法人人影,他想:一定是小偷来了,可是我家 有什么值得拿呢?于是,他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 劳君子登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吟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 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到 了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追
9、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 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 诵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J郑板桥吟蟹诗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 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是买官的钱,就 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因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 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不 如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 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指着河蟹说:“此物横行河中,目中 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
10、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 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知府自讨没趣,十分尴 尬。15 .两则故事分别表现了郑板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16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1) “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是告诉小偷自己家里 没钱。()(2) “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是告诉小偷他跑不掉 了,有黄狗追他。()(3) “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的意思是没让小偷偷 到钱,他心中有愧。()(4) “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 取姜醋伴酒吟”
11、是讽刺知府横行霸道,却无真才实学。()17 .理解文中画“”的两部分的意思,并填空。(1)“此物横行河中,目中无人”中的“此物”表面上指, 实际上暗指(2) “郑板桥已知其意”中的“其”指,“其意”指18 .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A.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是因为他的画不好,没人购买。B.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扶起跌倒的小偷,是体恤小偷, 希望他能重新做人。C.郑板桥没有出城迎接知府是因为知府太横行霸道,郑板桥不 喜欢他。【答案】15 .第一个故事表现了郑板桥心胸宽广,风趣幽默的特点;第二 个故事表现了郑板桥清正廉洁、不媚权贵的性格特点。16 . V X X V17 .河蟹郑板桥 知府知府让
12、郑板桥即席当众赋诗是想当众羞辱郑板桥,出心中闷气。18 . B【解析】15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一个故事讲了郑板桥面对小偷时 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根据当时的场景写了一首诗,表现了郑板桥心胸 宽广,风趣幽默的特点;第二个故事讲了知府让郑板桥即席当众赋诗 是想当众羞辱郑板桥,出心中闷气,郑板桥反而写了诗句反讽了回去, 表现了郑板桥清正廉洁、不媚权贵的性格特点。16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 盆。”这是告诉小偷:从我屋里出去的时候,小心别惊动了院子里的 狗。翻墙时别打破了我的花盆。(2)说法错误。“夜深费我披衣送, 收拾雄心重作人。”大意就是夜深了,我就不送你了,你
13、以后还是重 新做人吧。是为了劝解偷盗者。(3)说法错误。17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诗句含义并结 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通过文中“于是用筷子指着河蟹说”可知“此 物”表面上指“螃蟹”。而实际是为了郑板桥,说郑板桥目中无人。 而“郑板桥已知其意”中的“其”指知府。18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尽管他的画很好,却卖不 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可知选项A错误,郑板桥 的画很好。从文中“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是买官的钱,就足够 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可知 选项C错误。五、(2022春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幽默感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
14、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 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跟他开玩笑:“请问迈克尔乔 丹的电话是多少? ”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 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我大笑了起来,惊讶地发现, 儿子居然有了幽默感。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 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 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 巧妙解决问题的法宝。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 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 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
15、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 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 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 的处境。譬如优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 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出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 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 的反击。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 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 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我曾经看过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他当场变了 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
16、了他,更可能是因为 他原本为秃头而感到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 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 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 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所以,越是开放而富裕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看来,一个 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满健全的人格。19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不露声色:聪明透顶:20 .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21 .读文章,回答问题。(1)作者在阐述“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这个观点 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2)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
17、信” 这一观点时,运用的( )手法,写了两个人对待()这种现象 的不同态度。22 .下列事例中能体现语言幽默感的有()(多选)A.批评家不给歌德让路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说: “我恰好相反B.牛顿请朋友吃饭时去工作,回来时朋友已经吃完,他看到骨 头说:“原来我已经吃过了。”C.陈毅看书的时候,母亲送来馒头,他看书入神竟然蘸着墨水 吃起来,被母亲发现后笑称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太少。D.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我指 给您看看。”【答案】19 .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说话和表情流露出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聪明,文中指报纸主编说自己非常聪明。20 .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
18、,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 你知道吗?快告诉我!”21 .议长的一句话不但解决了拐杖的放置问题,也化解了尴尬。 伏尔泰笑谈自己被批评的问题,既化解了尴尬,又做了有力回击。 对比 秃头22 . ABC【解析】19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不露声色,意思是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结合 “幽默的语言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 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理解即可。聪明透顶,意思为词语意思是有着无人能及的聪明才智。结合“相 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 “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理解即可。20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
19、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文章关 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 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可从文中 第一段找出答案,爸爸不知道迈克尔乔丹的电话,但是儿子顺着爸 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号码,体现出了儿子的幽默。故答案是: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 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因为乔丹的电话爸爸并不知道,但 儿子顺着爸爸的话,向爸爸要乔丹的电话。21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以及对比手法的 识记、理解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 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
20、概括。(1)结合文中第三、四段议长让提议者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 的处境和伏尔泰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的事情 进行概括即可。(2) “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 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这句话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幽 默与讽刺进行对比,写了两个人对待秃头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22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短文通过真实的论证了生活中幽默感的重要性,论证了幽默者与 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ABC都机智回应对方的话语,体现了幽默感;D项只是阐述,没 有体现幽默感。故选ABCo六、(2021春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晏子使楚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
21、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 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 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 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 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 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 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 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阅读 统编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主题 阅读 理解 第八 知识 梳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