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咸阳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
2、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 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土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 写之写”。“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 “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 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 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 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
3、的。至于“不写”,则 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 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 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 “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 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
4、知道, 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 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 迫地位。她“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经历丧夫丧子打击仍千辛万苦积钱捐门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 “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可见爱姑刚见七大人时心存幻想”错误。爱姑说“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 时,还未见到七大人。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B. “可见她们对爱姑的同情、关心”错误。两个老女人应是一种“看客”心理,“同情、关心”体现不
5、明 显。故选B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一处:结合“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小畜生,出轨了小寡妇,就不要我,事情有这么容易的?老畜 生,只知道帮儿子,也不要我,好容易呀!七大人怎样?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了么? 我倒要对他说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八三被说服了,再开不得口”可知,爱姑严词 控诉,大家意见不同,导致对话难以为继而“静寂”,凸显人物形象;第二处:结合“那不碍事。船上一人说,酒席能塞得人发昏么?酒席如果能塞得人发昏,送大菜又 怎样?他们知书识理的人是专替人家讲公道话的,譬如,一个人受众人欺侮,他们就出来讲公道话,倒不 在乎有没
6、有酒喝”可知,船上人安慰爱姑说那不碍事,爱姑对七大人抱着很大的希望;结合“想到这里, 过去的情景便在眼前展开,一到惩治他亲家这一局,他向来是耍冷冷地微笑的,但这回却不,不知怎的忽 而横梗着一个胖胖的七大人,将他脑里的局面挤得摆不整齐了”可知,这回不知怎的忽而横梗着一个胖胖 的七大人,将他脑里的局面挤得摆不整齐了,庄木三感到了不安。“静寂”反衬出人物心理的不平静; 第三处:结合“独有念佛声却宏大起来;此外一切,都似乎陪着木叔和爱姑一同浸在沉思里”可知,“宏 大的念佛声”和船行的“静寂”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爱姑最后的失败,与夫家激烈的矛盾归于平和。【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相
7、同点:都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都以失败告终。结合“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小畜生,出轨了小寡妇,就不要我,事情有这么容易的?老畜生,只知 道帮儿子,也不要我,好容易呀!七大人怎样?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了么?他不能像慰老 爷似的不通,我倒要对他说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爱姑知道意外的事情就要 到来,那事情是万料不到,也防不了的。她这时才又知道七大人实在威严,她非常后悔,说:我本来是 专听七大人吩咐”可知,面对不忠的丈夫和不公正的判决,爱姑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讨个公 道,但最终又迫于威势,选择妥协。祥林嫂死了当家人后,不堪忍受婆婆的严厉,从婆家逃了出来,逃到了鲁镇四叔家
8、做女工,这是祥林嫂的 反抗,三十六计走为上,惹不起躲得起。尽管抗争得有点消极,对一个弱女子来说却也难能可贵。改嫁时 她出格地闹,以至于“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祥林嫂在丈夫死后被迫改嫁时反抗了,但还是 被她的婆婆压倒。不同点:爱姑性格中还有泼辣、强悍、粗鲁的一面,结合“我知道那是有缘故的。这也逃不出七大人的明鉴,知书 识理的人什么都知道。他就是着了那小寡妇的迷,要赶我出去。我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呵!那 么容易吗?我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颜色看,就是打官司也不要紧。县里不行,还有府里呢”“她偷空向四处 一看望,只见她后面,紧挨着门旁的墙壁,正站着老畜生和小畜生”可知,她宣称要“闹得他们
9、 家败人亡”,直接称呼丈夫、公公为“小畜生” “老畜生”。祥林嫂则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勤劳、质朴、坚强的品性,处于受剥削、压迫地位。结合“幸亏有儿子,她 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可知,她“打柴摘茶 养蚕都来得”,体现她勤劳、质朴、坚强的品性;人们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 了 “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经历丧夫丧子打击仍千辛万苦积钱捐门槛,体现她处于 受剥削、压迫地位。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之初即位也,尝与群臣语及教化,上日:“今承大乱
10、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日:“不然。 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深然之。封德彝非之日:“魏征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征日:“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若谓古人淳 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 ”上卒从征言。贞观二年六月戊子,上 谓侍臣日:“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魏征对日:“人 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 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日:“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贞观六年
11、三月,长乐 公主将出降,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信于永嘉长公主。魏征谏日:“昔汉明帝欲封皇 子,日: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信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 ”上 然其言,人告皇后。后叹日:“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 稷之臣也。陛下不可不从也。”因请遣中使赍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以赐征,且语之曰:“闻公正直,乃今 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 ”后问为谁,上日: “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
12、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注】浇讹:浮薄诈伪。出降:此处指帝王之女出嫁。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魏A征B书C生D未E识F时G务H若I信J其K虚L论M必N败O国P家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与谏太宗十思疏“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的“深”字含义不同。B.戊子,文中是指一种干支纪日法,古时还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时。C.矜,文中意为骄傲,与促织“虫翘然矜鸣”的“矜”字含义相同。D.故,意为原因,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13、.唐太宗和大臣们谈论百姓教化时,魏征认为经历过战乱的百姓容易接受教化,如同饥渴之人容易对饮食 满足,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B.长乐公主将要出嫁时,唐太宗下令她的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进谏阻止,唐太宗并不同意, 将这件事转告皇后,由她决定。C.皇后知道魏征在长乐公主出嫁之事上的谏言后,就请求派宫中的宦官赏赐魏征财物,并勉励魏征要始终 保持正直之心不要改变。D.魏征在朝廷上的直言进谏曾触怒过唐太宗,唐太宗下朝后也曾生气地表示要杀掉魏征,而皇后却巧妙地 化解了唐太宗心中的怒气。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2)今观其引礼
14、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14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魏征在向唐太宗 进谏时,每每引用历史,请结合材料概述他引用了哪些史实。【答案】10.DHM11. D 12. B15 .(1)君主即使是圣明聪慧的人,仍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 人就会竭尽他的力量。(2)现在看到他援引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才知道魏征是真正的国家重臣啊。16 .论及百姓教化时,援引五帝、三王不更换百姓面达到教化目的;论及隋炀帝时,他指出隋炀帝说尧 舜之话,而行桀纣之事缺乏自知之明,最终国家灭亡;在长乐公主嫁妆之事上,他援引汉
15、明帝分封自己 儿子的历史故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征是一个书生,不了解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虚论,一定会使国家败坏。“魏征书生”为主谓结构,语意完整,“生”的后面应加句读,故选D;“若”表假设的连词,故在“若”的前面应加句读,故选H;“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为表假设的句子,“若信其虚论”为假设的条件,“必败国家”为假设所引起的 结果,故“若信其虚论”与“必败国家”中间应加句读,故选M。故选DHM。【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深”,表程度,很/与“浅”相对。句意:太宗认为他说得很对/源
16、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B.正确。C.正确。“矜”,均指骄傲、得意之意。句意: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蟋蟀昂首挺立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 着。D. “含义相同”错。“故”,原因/交情。句意:太宗惊奇地问她缘故/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唐太宗并不同意,将这件事转告皇后,由她决定”错。原文“上然其言,入告皇后”意思是太宗认为 魏征说得对,入宫告诉了皇后。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虽”,即使;“受”,接受;“竭”,竭尽。(2) “引”,援引;“抑”,抑制;“乃”,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
17、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 而治之!”可知,论及百姓教化时,他援引五帝、三王不更换百姓面达到教化目的。由原文“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 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可知,论及隋炀帝时,他指出隋炀帝说尧舜 之话,而行桀纣之事缺乏自知之明,最终国家灭亡。由原文“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 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 ”可知,在长乐公主嫁妆之事上,他援引汉明帝分封自己儿子的历史故事。参考译文:唐
18、太宗刚继位时,曾经和群臣谈到民众的教化问题,太宗说:“现在天下刚遭受大乱,我担心百姓不 好教化。”魏征说:“不是这样。长期享受安定生活的百姓容易骄横安逸,骄横安逸的人就难以教化,经 过战乱的百姓忧愁困苦,忧愁困苦就容易教化。就像饥饿的人容易对吃的东西满足,口渴的人容易对喝的 东西满足。”太宗认为他说得很对。封德彝反对说:“魏征是一个书生,不了解时务,如果相信他的虚论, 一定会使国家败坏。”魏征说:“五帝、三王都不更换百姓却能达到教化他们的目的。如果说上古人淳朴, 后世渐渐变得浮薄狡诈,那么到现在,应该都成了鬼怪了,君主怎么能统治他们!”太宗最终听从了魏征 的话。唐太宗贞观二年六月戊子(十三日)
19、,唐太宗对诗臣们说:“我翻阅隋炀帝集,看到这本书文辞深 奥渊博,隋炀帝也知道肯定尧、舜,否定桀、纣,然而他做事为什么就相反了? ”魏征回答说:“君主即 使是圣明聪慧的人,仍应当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会竭尽 他的力量。隋炀帝依仗他出众的才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所以他嘴里说的是尧、舜说的话,而做的是 桀、纣所做的事。又没有自知之明,以致国家灭亡。”太宗说:前事不远,我们要以此为鉴。“贞观六 年三月,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因为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特别怜爱她,命令有关部门给公主的 嫁妆要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劝谏说:“过去汉明帝想要封皇子采邑。说:我的
20、儿子怎么能与先帝 的儿子相比。令封给他儿子的领地比分给楚王、淮阳王的封地少一半。现在陛下给长乐公主的嫁妆比永 嘉长公主的多一倍,这和汉明帝的想法不同了吧? ”太宗认为魏征说得对,入宫告诉了皇后。皇后感叹道: “妾屡次听到陛下赘赏魏征,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现在看到他援引礼义来抑制君主的私情,才知道魏征是 真正的国家重臣啊,陛下不可以不听从。”于是请求派遣宫中宦官赏赐魏征四百缗钱,四百匹绢,并且对 他说:“听说您很正直,今天终于见到了,所以赏赐这些财物。希望场你始终保持这份忠心,不要改变。” 太宗有一次罢朝回宫,愤怒地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征常在朝堂 上让我难堪。”皇
21、后听了退进内室,穿好朝服立于厅堂,太宗惊奇地问她缘故,皇后说:“妾听说君主贤 明臣子就正直,现在魏征忠直,是由于隆下的贤明,妾怎能不祝贺。”太宗才高兴起来。(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北宋)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本词是作者在宋神宗元丰六年因讥议边事被贬南方,途经岳阳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两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天景象,渲染了浩渺凄迷的
22、意境。B.楼内词人正在把酒,因即将离别远行,侍酒的女子满斟酒杯,显出庄重的颜容。C.词人安慰友人不必吟唱阳关曲来送别自己,表现了词人对离别的洒脱态度。D.词人凭栏远望,遥想南行的艰辛,字里行间也蕴含了人生之路充满艰危的感慨。16.本词和杜甫的登岳阳楼同为登楼名篇,两个作品分别提到“长安”和“关山北”两地,请简要分析 这两地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5.C 16.长安是汉唐旧都,这里借指北宋京城。词人借回望长安,表达被贬南方的悲伤与怨 愤,和对京都的思念、对朝廷的期待之情。关山北指北方边境,是当时战火燃烧之地。诗人借遥望北方, 表达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解析】
23、【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 “表现了词人对离别的洒脱态度”错。“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这两句是词人联系王维送元二 使安西一诗,告诉友人不必如古人那样吟唱阳关曲来送别自己。因为自己是南下,并非西行,且元 二是出使,而自己则是被贬,此处有自嘲的意味。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卖花声中的“长安”是汉唐古都,这里借指北宋京城汴京。词人被贬南方,前途可畏,故频频回首, 遥望京城,内心矛盾,虽然对自己蒙冤遭贬心有怨愤,可还是期待皇帝能早日召还自己,有对朝廷的一片 眷恋和期待。登岳阳楼中的“关山北”指北方边境,当时吐蕃入侵,战争不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22 2023 学年 陕西省 咸阳市 一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