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练04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回顾(2022 新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答案】1. A2. (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 “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 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 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 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
3、,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 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 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 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苦” 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其次, 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 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南宋】
4、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寒事,且教儿诵花 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猿臂故将军:指李广。李广长年征战匈奴, 却终身未能封侯。榆塞:指边关、边塞。1 .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甲雕戈”句写出了词人当年在军中披坚执锐、雄姿英发的形象。B. “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突出了拟写檄文之快,可见词人才思敏捷。C. “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诗句,意在表达对艰苦环境的
5、慨叹。D. “有谁怜”句以李广自况,写自己虽一心想抗金却不被任用的悲愤。2 .下阕”且教儿诵花间集”句为词人故作旷达之语。根据相关诗歌知识推断,以下各组诗句最不可能 选自花间集的一项是()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C.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D.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答案】1. C2. 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C. “意在表达对艰苦环境的慨叹” 错。“铁马”两句化用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 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抒发了词人征战沙场的豪情。故选C。2.本题
6、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体裁的能力。A.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出自唐代温庭筠的酒 泉子花映柳条,温庭筠是花间词派词人。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百无聊赖,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 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B. “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出自酒泉子其二唐末宋初张泌,张泌 是花间词派词人,词风香软缠绵,符合花间派的特点。C.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出自唐代 杜甫的登楼这首诗。意思是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 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与花间词派的“艳丽香软的词风”不符。D. “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出
7、自唐代诗词名家毛文锡的西溪子,描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生活情态,符合花间派的特点。故选C。七、(2022 江苏靖江市刘国钧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匡山【注】李白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依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注】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市)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B.颔联中诗人描写了一幅极具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读后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C.颈联中诗人听猿
8、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美好的景致。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有所不同。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 C 2.示例一:同意。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让诗人无比留恋,表现出诗人的隐逸情怀;诗人想把自己的文才武艺奉 献给清明的时代,体现出诗人入世的志向。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示例二:不同意。虽然匡山风景优美,生活闲适,但作者已无心留恋,决心离开匡山施展抱负,在隐逸和入世之间作出了 选择。写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是为了衬托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入世的决心。因此这首诗没有表现出李白隐
9、逸与入世的矛盾。【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 “以静衬动”分析错误,此处是以猿 啼的声音以及洗钵的动作来衬托此地的宁静,应为以动衬静,写出山中生活的宁静闲适。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如果同意:首联“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天色初晓,作者走出门外远望匡山,只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画,山色斑斓,不禁心情舒畅。近处,藤蔓从树 上垂下,随风摇曳,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颔联“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这一富有浓 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
10、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颈联“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读书读累了, 作者常倚树休息,没看云卷云舒,聆听猿啼阵阵。有时候还会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出来清洗钵盂,他们洗 钵的那个池塘曾有白鹤飞来,如今却不知飞到那里去了。短短几句诗,描绘出匡山的美好景致,也表达出 作者对这里所怀有的深沉感情。最后两句描绘出一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 图。匡山虽美,我却要离开了。不是我不喜爱这里的美景,而是我已经决心走出大山,凭自己的文武才艺, 开创一番伟大事业。此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匡山的自然美景,雄奇、秀丽、清幽,可见其对家乡的深情与依 恋。尾联则抒发了他欲为大唐盛世奉献出文才武艺的宏伟抱负
11、。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 如认为此诗中作者并无此矛盾,可以分析毕竟身处大唐盛世,男儿志在四方,立志报国,所以最终“无心 恋清境”,离开家乡,“已将书剑许明时”,展现出作者入世的决心。八、(2022 江苏苏州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流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注】郴州:位于湖南与广东、江西交界处。五两轻:“五两”是古时测定风力的器具,用鸡毛五两 系桅杆顶上而成。“五两轻”指风大。青草瘴:据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夏口、 溢城:二均在郴
12、州以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首送别诗,诗中有哀婉伤感的情绪,但基调并不凄怆,尤其是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豁达。B.首联写与杨少府共看洞庭山水,秋色萧索,冷月猿啼,渲染了与杨少府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C.颔联运用心理描写,通过忧愁三湘水远,厌恶南风大,将杨少府不愿前行的情感写得细致人微、生动感 人。D.颈联设想在明年春天瘴气起、江水涨之时,杨少府可经夏口、滥城而北归,为尾联做铺垫。2.赵殿成评点此诗的最后两句:“送人迁谪,用贾谊事者多矣,然俱代为悲忿之词。右丞此篇结句,得忠 厚和平之旨。”请结合点评,简要分析尾联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答案】1. B2.作者以贾
13、谊拟杨少府,表达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夸赞。以长沙不久留,表达作者对友人不久就 可返回的祝愿。劝慰友人不须学贾谊吊怀屈原,表达作者对友人被贬谪的宽慰。本诗的忠厚平和就体 现在反用贾谊典故,表现出一种乐观豁达之气。【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写与杨少府共看洞庭山水,秋色萧索,冷月猿啼” 错,首联是作者想象之景,写友人走后来到洞庭湖所见之景,不是实写眼前所见。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回答时要注意诗题中的“贬”字,作者为被贬的朋友 送行,安慰、鼓励朋友乃人之常情。作答时也可先进行联想,然后从具体的诗句中找出依据。尾联意思是: 你此去好比贾谊贬
14、长沙,不会久留,你也不必过于自伤,而去效仿贾谊哀悼屈原的举动。尾联借用典故抒 情,上句运用贾谊做长沙王太傅的典故,将友人与贾谊类比,忠贞爱国、品行高洁却受冤被贬,肯定了友 人的才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遭遇的愤愤不平。下句写贾谊作吊屈原赋之事,“何须”二字为昂扬语, 劝慰友人不须学贾谊吊怀屈原,以此安慰朋友,认为朋友不会始终处在被贬的境遇中。同时肯定友人的才 德,表示友人将不会久居郴州,不必效仿贾谊去凭吊屈原,表达作者对友人不久就可返回的祝愿。尾联借 用典故,将杨少府比作贾谊,又反用贾谊典故,用贾谊的典故宽慰朋友,作为受到赏识的才子,远谪郴州 的日子并不会太久。表现出一种乐观豁达之气,这正是本诗的
15、忠厚平和所在。九、(2022 江苏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家山好刘述挂冠归去旧烟萝。闲身健,养天和。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这歧路、足风波。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晴溪短棹,时时醉唱里棱罗。天公奈我何。【注】刘述:字孝叔,湖州(别称“水晶官”)人。举进土,神宗时累官刑部郎中。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词牌名与词的情感、内容已大多没有关联,本词也是如此。B. “挂冠”用典,指辞官归隐。“旧烟萝”代指故乡,透露出故乡风景之美。C. “水晶宫”与“晴溪短棹”暗相呼应,写出江南水乡特色,点出人物活动。D.这首词不避口语,语言直白,直接表露词人的
16、情感。2. “挂冠”之后,词人感慨颇多。词中抒发了哪些人生感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 A2. (1)由“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可以看出词人对功名富贵的厌弃;(2)由“闲身健,养天和”“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可以看出对悠闲自得生活的喜爱;(3)由“天公奈我何”可以看出词人摆脱世俗功名羁绊的豪放洒脱。【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 “本词也是如此”错误,依据“水晶宫里家山好” 可知,“家山好”表达对家乡的赞美之情,本首词的词牌与词的情感有很大关联。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挂冠”是指辞去官职,考生需要找出词人辞去官职 之后
17、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概括人生感慨。如“功名富贵非由我,莫贪他。这歧路、足风波”是说功名富 贵不由人掌控,不要贪恋,并用“歧路”来指之前的为官之路,认为这条道路“足风波”,由此可以看出 词人对功名利禄以及仕途的厌弃。如“闲身健,养天和” “水晶宫里家山好,物外胜游多。晴溪短棹,时 时醉唱里棱罗”是说挂冠归乡后,悠闲自得,内心平和,家乡风景优美,可以快意游览,可以时时“醉唱”, 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归乡后生活的悠闲之态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如“天公奈我何”是说天公能奈我何, 摆脱了世俗的功名富贵,再也不必受庶务的干扰,可以看出词人摆脱这一切的豪放和洒脱。十、(2022 福建福州三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
18、唐诗,回答问题。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苻,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1寻已矣。【注】言:发语词,无义。趣:通“趋”。垂钓:指严子陵隐居富春江。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山将万转”,写出了青溪山水无碍流淌的气势,这样的青溪水,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B.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运用了对偶,“声”对“色”,“喧”对“静”,“乱石中”对“深松 里”,语言凝练,句式整齐,富有音乐美。C. “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一动一静,极为传神。两个叠词的运用,使该句音韵和
19、谐。 D.这首诗的风格自然、清淡、素雅,诗人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 厚、平淡而有思致。2 .王维在诗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 A2.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一条名不见经传的青溪,表达自己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直抒胸臆,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我的心平素已习惯娴静,青溪更让人忘忧。诗人借青溪来印证自己的夙愿。用典。“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A. “写出了青溪山水无碍流淌的气势”错 误,“随山将万转”是说溪流随山势蜿
20、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并不是“无碍流淌”。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借景抒情。本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 笔,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 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人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 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表达了诗人甘于隐逸、寄情山水的志趣。 直抒胸臆。“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 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用典。“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诗
21、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 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 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祈麦祈蚕”,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 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 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 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 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
22、幸福的实践 活动。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 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 极为重视。【命题规律】古代诗歌阅读,从题型上看,是对全国卷的继承,总分值9分,涉及诗词的考查。高考要求鉴赏古代 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古代 诗歌鉴赏四大考点:形象、语文、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不论高考涉及哪一考点,都需要把握诗歌的情感。 本专题重点从以上考点出发,对古诗的进行练习。典型示例(2022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
23、首宋词,完成小题。临江仙送王缄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注王缄是苏轼亡妻王弗的弟弟,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王缄到钱塘看望作者,作者作此词相送。传 舍: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忘却”句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不思量,自难忘”表达的情感相似。B.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一句,承上启下,由思妻之情转到对自身孤独处境的感叹。C. “坐上别愁君未见”中的“君”是指作者亡妻王弗,意指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04 古代 诗歌 阅读 2023 年高 语文 二轮 专项 复习 新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