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古文示例解析与提分练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高中衔接古文示例解析与提分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衔接古文示例解析与提分练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文示例解析与提分练习考点:1 .晋书李熹传一一断句2 .魏书李安世传一一文化常识3 .明史张玮传一一断句4 .吕氏春秋骄恣一一加点词的解释【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L断句5 .加点词的解释6 .文化常识【考点示例】一、晋书李熹传一一断句【考点解读】1 .断句2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4 .翻译文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熹字季和,上党铜粗人也。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 不就。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汝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 论者嘉其志节。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
2、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日:“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孤命君而君至,何也? 对日:“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寻迁 大司马,以公事免。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 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 人比之汉朝冯、甘焉。拜冀州刺史,累迁可隶校尉。及魏帝告禅于晋,熹以本官行司徒事。泰始初, 封祁侯。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
3、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 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以年老逊位。初,熹为仆射时,速 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土谓出兵不易,虏未墨为患,竞不从之。后虏果大纵选,凉州覆没.朝 廷深悔焉。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及卒,追赠太保,谥日成。 (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问题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解析本题画框句子是李熹的话,其中,“见待”是“对待我”的意思,“熹”是人名,指李熹,是李熹自称, 因此“见待”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进退”指进仕或退身,中间不应断开;“明公”是对对方的尊
4、称,在句中做主语,故D项断句错误,答案为C项。问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试用考 核后再任命官职。B. “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让位于晋。C. “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文中指李熹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D. “太子太傅”,古代“二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结合文意可知, 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答案D解析从当时的局势及后文“二傅并摄众事”可知,李意被起用为太子太傅时,制度、官员废缺已久,太子
5、 太傅和太子少傅一起管理政事,可见得到重用,太子太傅并非虚衔。问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后来又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 仕,世人都称赞他的志气节操。B.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他举荐有德行的孙璞, 也为世人所称赞。C.李熹治车有方,颇有政绩。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展现了他的车事才能。D.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极。答案A解析“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错,李熹是以自己有病为借口推辞宣帝的征召。问题4把文
6、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D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2)凉州虏寇边,意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答案(1)李意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2)凉州的敌人人侵边境,李意倡导大义派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或不能轻易兵),敌 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意的提议。译文李熹字季和,上党铜粗人。李熹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他广博地学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管宁 因贤良被征召,不去。他几次被征入三府,不去就任。宣帝又征召李熹为太傅属,他以有病为借口, 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熹母亲病重,李熹于是偷偷
7、翻越汝氏城墙徒步回家,于是赶上 母亲的丧事,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景帝辅政时,任命李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李熹到任,被引见,景帝对李熹说:“过去先公征用你 而你不答应,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李熹回答说:“先君以礼对待我,我得以依照礼决 定进仕或退身。明公用法律来约束我,我害怕法律就来了。”景帝很器重他。他转任司马,不久官 拜右长吏,升任御史中丞。他居官正直,不畏强权,百官因慑于其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他举荐的乐 安人孙璞,也因为有道德而显扬,当时的人称赞他能识别人才。不久他迁任大司马,因公事被免官。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守邺地,以李熹为军司。不久,李熹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加任扬威将
8、军、 假节,兼任护羌校尉,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很有声望业绩。羌人进犯边塞,李熹趁着这个机会,来不 及奏报,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因为功劳大免遭责罚,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朝的冯奉 世、甘延寿。他被授予冀州刺史,逐渐升迁至司隶校尉。等到魏帝向晋禅让时,李熹以司隶校尉的 官职代理司徒的职务。泰始初年,他被封为祁侯。立皇太子后,任命李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太子之位长久空置,制度荒废缺损,官员不 完备,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等官职都没设置,太傅、少傅共同代理众事。李熹在位多年,训1 诫道义尽心谋划。因年老退位。当初,李熹任仆射时,凉州的敌人入侵边境,李熹倡导大义派兵讨伐 他们。朝廷官
9、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熹的提议。后来敌人果然极端放 肆,凉州覆没,朝廷很后悔。李熹自从做官,家中没有积蓄,亲朋好友甚至共享衣食,未曾利用朝廷官 员身份谋私。等到他死后,被追赠为太保,谥号成。二、魏书李安世传一一文化常识【考点解读】L断句2.文化常识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4.翻译文本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卜面小题。李安世,幼而聪悟。兴安二年,高宗引见侍郎、博士之子,简其秀俊者欲为中书学生。安世年 十一,高宗见其尚小,引问之。安世陈说祖父,甚有次第,即以为学生。高宗每幸国学,恒独被 引问。诏曰:“汝但守此,至大不虑不富贵。”居父忧以孝闻。天安初,拜中散,以温敏敬慎,
10、 高宗亲爱之。累迁主客令。萧啧使刘皴朝贡。安世美容貌,善举止,绩自相谓曰:“不有君子, 其能国乎? ”绩等呼安世为典客。安世曰:“三代不共礼,五帝各异乐。安足以亡秦之官,称于 上国? ”曰:“世异之号,凡有几也? ”安世曰:“周谓掌客,秦改典客,汉名鸿胪,今曰主客。 君等不欲影响文武,而殷勤亡秦。”国家有江南使至,多出藏内珍物,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货之, 令使任情交易。使至金玉肆问价,曰:“北方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 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贱同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时民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曰:“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今分艺
11、有准,力业 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如阜如山,司有积于比户 矣。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属今主。然后虚妄之民,绝望于视,守分之士,永免 于凌夺矣。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出为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敦劝农桑,禁 断淫祀。初,广平人李波,宗族强盛,残掠生民。前刺史薛道柳亲往讨之,波率其宗族拒战,大 破例军。遂为逋逃之薮,公私成患。安世设方略波及诸子三十余人,斩于邺市,境内肃然。以病 免,太和十七年卒于家。安世妻博陵崔氏,生一子场。崔氏以妒悍见出,又尚沧水公主。(选自魏书李安世传)问题1下列对文中国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本题
12、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是:安世说:“圣朝不重视金玉,所以价低如瓦砾。又因皇上仁 德通于神明,山不吝惜珍宝,因此没有河流不出金,没有山岭不产玉。”刘绩开始想大买金玉, 听到安世的话,羞惭作罢。“金玉”是“贵”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神明”是一个 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问题2下歹J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词依字数多少来划分,分为小令、中调、长调。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 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
13、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国别体史书”错,左传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故选C。问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安世自幼聪明颖悟,深受高宗喜爱。在接受高宗召问时,年龄尚小的他应答很有条理,被选 为中书学生,后常常被高宗单独召见。B.李安世不但外表俊美,而且博学能言。萧陨的使者刘称他为典客,他旁征博引,进行批驳,不仅指出其错误,还讽刺其弃善从恶C.李安世关心民生疾苦,主动为民请命。针对百姓困苦流离豪强侵占掠夺的现实,他疏言不分贵 贱平均分配田地,开了均田制先河。D.李安世颇有治理才干,能保一方平安。任相州刺史时他鼓励农桑,禁绝淫祀,
14、设计诱捕并处决 广平豪强李波等人,从此境内安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c项,“他疏言不分贵贱平均分配田地”不正确。原文为“宜更 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即重新丈量田 地,确定周密的分配标准,让百姓也能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不分贵贱平均分配田地之意。 故选C。问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至金玉肆问价,曰:“北方金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答案使者到金玉店铺询问价格,刘绩说:“北方金玉非常便宜,应当是山上和河中出产的? ”越过其他的国家把远方的国家作为自己的边邑,你知道这样很难
15、,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给邻国 增加土地呢?译文李安世,幼时聪敏有悟性。兴安一年,高宗召见侍郎、博士的子弟,想选拔其中才学优秀者为 中书学生。安世这时十一岁,高宗见他尚小,亲自召问。安世陈述家族情况,很有条理,即被取 为学生。高宗每次巡幸国子学,常单独召见。诏示说:“你只要保持这种态度,不愁不富贵。” 为父守丧以孝敬著名。天安初年,被任命为中散大夫,因温和敏捷恭敬谨慎,显祖信任喜爱他。 渐升至主客令。萧啧派刘绩朝贡,安世容貌端美,举止优雅,刘绩等人相互之间谈论说:“没有 君子,难道能立国吗?”刘绩等称呼安世为典客,安世说:“三代不同礼,五帝不同乐,怎么能 用亡秦的职官,称呼中原帝国。”刘绩问:“世
16、代变化而名号不同,共有几次? ”安世说:“周 称掌客,秦改为典客,汉名鸿胪,现在叫主客。君等不想仿效周文王、周武王,却关注亡秦。” 国家遇有江南使者来,拿出很多收藏在宫内的宝物,让京城爱好仪容服饰的富户买走,让使者任 意买卖。使者到金玉店铺询问价格,刘绩说:“北方金玉非常便宜,应当是山上和河中出产的? ” 安世说:“圣朝不重视金玉,所以价低如瓦砾。又因皇上仁德通于神明,山不吝惜珍宝,因此没 有河流不出金,没有山岭不产玉。”刘绩开始想大买金玉,听到安世的话,羞惭作罢。当时民众 贫困饥荒流离失所,豪强巨族大量占有土地,安世于是上疏说:“我认为现今尽管井田制度难以 恢复,但应重新调节测量,采用周密的
17、方法,使分田耕种有标准,能力与产业相称,小民能够获 得赖以生存的土地,豪强没有多余土地取盈利。那么,皇上无私的恩泽,就能平均播洒给广大百 姓;如山一样的粮食,可以堆积在家家户户。另外被争抢的田,应限定年限,事久难明产权的, 一律归属现在的主人。然后虚伪诈妄的奸民,才会断绝觊觎的念头,安分守己的人,可永远免受 欺凌侵夺。”高祖很赞同此议,后代的均田制由此产生。出朝任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鼓励 引导农业生产,禁止不合礼法的祭祀。当初,广平人李波,家族势力强大,残害侵夺百姓。前刺 史薛道例亲自去讨伐,李波率他的宗族迎击,大败薛道柳军队。于是李波处成为罪犯逃奔的地方, 于公于私都成为祸患。李安世设计
18、谋诱捕李波及其子侄二十多人,在邺城街市斩首,境内安定。 因病免职。太和十七年去世于家中。李安世娶博陵崔氏,生了一个儿子李场。崔氏因嫉妒凶悍被 休,又娶了沧水公主。【考题对接】一、明史张玮传一一断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张玮,字席之,武进人。少孤贫,取糠枇自给,不轻受人一饭,为同里薛】:教所知。讲学东林书院,师孙慎行。其学以慎独研几为宗。万历四十年举应天乡试第一。越七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兵部职 方,历郎中,出为广东提学佥事。粤俗奢丽,督学至,宫室供张舆马饰牵之奉甲他省,象犀文石,名花珠 贝,磊砌璀璨,玮悉屏去弗视也。大吏建魏忠贤祠,乞上梁文于玮,玮即日引去。玮廉,归而布袍草履, 授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衔接 古文 示例 解析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