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综合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综合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综合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对所学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在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上,与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的思想一致,即“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工B.杜甫登岳阳楼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虚实交错,今昔对比,表现了 诗人暮年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C.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一句以声写声:箜篌时而众弦齐鸣,仿佛 玉碎山崩;时而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则是写音响效果: 悲抑的琴声使芙蓉哭泣,欢快的琴声使
2、兰花张口笑。D.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愁思”就是柳宗元登柳 州城楼寄漳汀封连一诗的诗眼。诗人如海如天的“愁思”既来自被贬柳州的政治上 的失意,又有前路迷茫的惆怅,既有对望而不见的好友的牵挂,又有音书阻隔的孤 独。2 .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 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 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C.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
3、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 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D.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 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3 .下列对诗句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C.剑阁/峥噪/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4 .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 “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
4、,无法向千里之 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C. “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 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D.下片全部记述梦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字字 血泪,情调凄凉哀婉。32 .请赏析本词最主要的艺术手法。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注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注】泽:亲肤的内衣。3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首诗语言简练,用整齐的四言,节奏铿锵,读来给人激昂慷慨的振奋之感。B.诗中“同”“偕”二字反复出现,表现了同仇敌性的决心和共赴疆场的团结。C.临战才修理戈矛、甲兵,说明战前的准备不足,这是一场王仓促发动的战争。D.从“同仇”到“偕行。诗从战前统一思想写到战斗逐步展开,运用了赋的写法。34 .这首诗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有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江潮水连海平,
6、江流宛转绕芳甸, 江天一色无纤尘, 人生代代无穷已, 白云一片去悠悠, 可怜楼上月裴回,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照花林皆似霰;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月年年望相似。 青枫浦上不胜愁。 应照离人妆镜台。能能随波千万里,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江畔何人初见月? 不知江月待何人, 谁家今夜扁舟子? 玉户帘中卷不去,何处春江无月明!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月何年初照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何处相思明月楼? 捣衣砧上拂还来。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35 .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 作
7、,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 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C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 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36 .春江花月夜中“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诗情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诗 人突出这轮明月传递的情感分别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阅读下面的
8、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37 .阅读春江花月夜,完成问题。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可怜楼上月徘徊”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思妇对离人的思念 之情。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 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话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C.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
9、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D.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往 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38 .月”这一意象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三、语言表达39 .请根据诗歌内容,完成下面的结构导图。纯净/无垠40 .按要求对下面这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要求:以“儒家学者”为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
10、意,但语序可变动。41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热的乡思。参考答案1. D2. C3. D4. D5. D6. C7. B8. D9. C10. A11. D12. C13. C 14.层层递进。第一句“两茫茫”是纲,以下层层推进,虽茫茫而难忘,进而千 里相隔,无法对话。进而相逢也不相识。层层推进,把别恨提到无法再高的境地。;虚实 结合,上阕写实,下阕从虚处设想,写梦中相逢,惊喜忧痛之情,万语千言无法表达,只有 相顾泪流不
11、止。接着写梦醒后回到现实,柔肠寸断。细节描写。“小轩窗,正梳妆”回忆当 年妻子坐在窗台前梳妆的细节,记录两人过去美好的生活,真挚的情感,表达对亡妻的念念 不忘。15. C 16.拟人。作者将月拟人化,赋予月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如“裴回”二字非常传 神,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一直陪伴着她,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用典。诗人借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的典故,寄托相思之情。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 雁,如今也不能传音讯,又该平添多少愁苦。巧用动词。多情的月要与思妇为伴,把清辉洒在“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上,这里用“卷” 和“拂”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惆怅和迷惘。互文。“谁家何处两
12、句互文见义,诗人以此说明此情不止一家一处,更加突出了思念情 感的深度与广度。17. C 18. A19.情感变化:悲一欢一愤(愤激)一狂(狂放)。开头四句写悲。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 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人生”以下六句写欢。朋友聚 会是人生中快事,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 “一饮三百杯”,尽显欢乐豪放。“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愤激)。“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 慨。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借以宣泄心中的不平。“主人”以下六 句 写狂(狂放),充分展现了诗人
13、洒脱豪迈之情。20. (1)A无衣表达的是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诗歌以一位战士的口吻叙说 大敌当前之际,应以大局为重,不计其余,奔赴前线,共同杀敌,表现了积极昂扬的爱国主 义精神;出关表达的是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感情。“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 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士卒“回头”的动作,表现出即将出关、 远离故土时对家乡的眷恋。21. (1)A诗起止的线索。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本诗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 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22. A 23.选用典型意象。明月”为圆月,“明月夜”是团圆之夜,而“松冈”是种
14、植松 树的逝者安葬之处,使用典型意象形成反差表达愁情。虚实结合。“料得”写出由梦境回到现实,而“明月”“松冈”是想象之景,两者结合,虚实相 生更显愁情。以景结情。全诗最后在明月松冈所营造的凄清幽深之境中,以景结情,使愁情更显得 意蕴深长。采用点染手法。先以“肠断”写明诗歌的情感,然后借助“明月”“松冈”来展现诗人的愁情。24. 风 雅 颂 赋 25. (1)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 无衣。似自责,似反问,表现了战士们慷慨赴敌,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 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体现了军民的团结,强调 同甘共苦之情;(2)语言富有强
15、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 ”“修我甲兵! ”使人想像到战士们 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同仇敌性的热烈场面。(3) “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情感逐层递进,体现了英勇无畏、共赴国难的决 心。(4)采用“赋”的手法,铺陈排比,增强了战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陶的豪情。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虽然自己生活艰辛,却仍然欣赏生活中的翠竹轻摇,雨 润荷花,始终用一种倔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李白的狂是一种自信的豪放。一方面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对自己充满自信;一方面在 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27. B 28.直抒胸臆。“钟鼓馔玉不足
16、贵”“古来圣贤皆寂寞”“与尔同销万古愁”直接抒 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郁、激愤之情,并表达了渴望建立功业的强烈意愿。用典。诗人借陈王曹植于丕、取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并化用其名都篇诗句传达 出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借议论抒情。诗人开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从空间和时间上写出人生易老,生命短促、 渺小;又以“莫使”“空”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等语 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用世渴望和自信。借叙事抒情。四组三字短句叙写酒席上劝酒情境,生逢知己、酒逢对手,诗人的积极乐观 跃然纸上。又转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引出下文对自我的豪迈自信、怀才不遇 的激愤与积极
17、用世的渴望的书写,情感深沉,诗歌节奏富于变化。29. D 30.无衣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性的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 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岁暮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里懦弱无能的大臣们的谴责;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31. D 32.虚实结合。“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 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感情深 沉悲痛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白描。“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 忽然回到了想念的故乡,回到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用白描手 法写出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
18、,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作者以这样一个常 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怀念。33. C 34.这首诗三章,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形成重章叠唱,加强了反问的语气,一唱 三叹,强化了与子同袍的同甘共苦之情和同仇敌性、同赴国难的决心和勇气。35. C 36. (1)生命短暂,但却“代代无穷”,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 废与绝望,而是对人生充满了追求与热爱。(2)思妇与游子两地相思,天各一方,望月思人。37. A 38. (1)诗起止的线索。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本诗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 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2)本诗描绘 出了一幅美妙的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诵读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古诗词 诵读 单元 综合 练习题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