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无衣》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古诗词诵读《无衣》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无衣》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诵读诗经秦风无衣学案一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无衣1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2。王于兴师3 ,修4我戈矛5 ,与子同仇,岂日无衣?与子同泽7。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8。岂曰无衣?与子同裳9。王于兴师,修我甲兵10 ,与子偕行,【1】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秦风,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诗经秦风无衣(选自程俊英、蒋建元著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356358页)2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3】王于兴师周王出兵打仗。王,秦人对秦君的称呼。于,句中助词。4修整治。5戈矛二者都是古代长柄兵器。6同仇指共同对付敌人。7泽同 僻(ze
2、)H,贴身穿的衣服。8偕作一同起来,指共同行动。作,起。【9】裳下衣,战裙。10甲兵铠甲和兵器。11偕行(遵奉君王的命令)共同出征。怎么说没有衣服可穿?我与你共用长衣。君王起兵,我整治我的戈与矛,和你一起应敌。怎么说没有衣服可穿?甥口你共用贴身的衣物。君王起兵,我整治我的矛和戟,和你一起行动。怎么说没有衣服可穿?我与你共用战裙。君王起兵,我整治我的铠甲和兵器,和你一起行进。诗经秦风无衣:秦地士卒的慷慨军歌周代秦地崇尚骁勇重武之风,朱熹诗集传在评秦风无衣篇时便道:秦人之 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1秦本是生活在甘肃天水一带 的古老部落,商时因有战功而被封为诸侯。西周灭商之
3、后,秦沦为周的奴隶,到周孝王时 才上升为周的附庸。加之秦地地处西北,时常受到西戎侵犯,生存的艰难造就了秦地尚武 重勇的风气2。朱熹在诗集传中也分析了秦地地理条件对民风的影响:雍州土厚水 深,其民厚重质直以猛驱之,则其强毅果敢之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成富强之业, 非山东诸国所及也。nr秦风无衣全篇洋溢着团结一心、英勇乐观的战斗精神,正是 秦地刚毅民风的写照。王夫之诗经稗疏有这样一条记录:春秋申包胥乞师,秦哀公为之赋无衣。认 为无衣是秦哀公出兵救楚抗吴而作。但结合诗篇内容来看,无衣并不似出于秦王 语气,而有较大可能是流传于民间的战歌。根据诗篇内容与史书记载,这首诗歌可能创作 于周平王时期。据王先谦诗
4、三家义集疏曰: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山西天 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风流犹存耳。 可见秦地尚武以御外的民俗流传之长远。王先谦又言:王于兴师。于,往也。泰自襄公 以来,受平王命以伐戎。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为不共戴天之仇,奏民敌王所后, 故日同仇也。西戎杀害幽王,周据此与西戎不共戴天,故而在周平王的命令下,秦军出 战,君民一心,共克仇敌,符合诗歌的语境。诗歌的解读重点之一在于无衣”的真正内涵。对此比较通行的一种理解是:无衣 是实指,指战士衣物不足。军情紧急,军队来不及备足物资,导致兵士衣物匮乏,足见作 战条件之艰苦。由此,作战后备物资短缺的现实状况更与
5、士兵之间与子同衣与子同 泽与子同裳”的铿锵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彰显出士兵们团结友爱的温暖人情和直面战 争的英勇乐观的战斗精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除此之外,对岂曰无衣?还有另 一种解释:这是一句反诘.反问岂日无衣实为肯定有衣,即战衣数量满足现实作战需 要。从同的词义看,同的常见义为相同,故而与子同袍也可以解释为士 兵们穿同样的衣服”。毛传将仇解释为仇,匹也,而匹有同类,同辈 的含义(如诗经大雅假乐:无怨无恶,率由群匹),于是同仇便可以视作共同形成队伍之意。这样诗篇中同仇、偕作、偕行即为共同形成队伍、共同振 作奋起、共同出征赴战,在语义逻辑上能够前后承接3。艺术手法方面,秦风无衣运用了诗经经典的
6、重章叠句手法,在反复的吟唱咏 叹中营造出战争广阔的时空场景。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三句,勾勒出 士兵们的不同活动场景:在战场上,他们身着战袍奋力拼杀,在营帐里,他们共享内衫和 下裳。士兵们同尝冷暖、互相关爰,亲密的战友之情跃然纸上。诗歌着笔于士兵修缮戈矛、 矛戟和甲兵的备战细节,营造出兵马众多、武器充足、士兵积极备战的恢弘场面。战斗与 生活的空间场景交织穿插,形成一幅生动的战事画卷。诗歌本就用于歌唱,重叠复沓的形 式不仅深化了气氛,突出了主题,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与节奏感,强化了情感的抒发。 在诗歌的反复咏叹中,士兵们的情绪层层递进、逐渐高涨。与子同仇”是刚刚形成队伍 或刚涌起同仇敌忤的情
7、绪,与子偕作”是共同奋起,振作备战,与子偕行是整装出 发,奔赴战场,这三句在时间上逐步推进,渲染出战争渐近的紧张而严肃的气氛,又充满 军士们亲密团结、坚定无畏的乐观情绪,洋溢着军队保家卫国、力取战争荣誉的必胜信心。 澎湃热血的国家情怀与 厌战恋乡的个体情感从诗经战争诗看周人对战争的双面态度战争是诗经诗篇的重要题材来源,诗经中的战争诗反映了周人对战争的双面 态度:既歌颂征战军队的威仪和赫赫战功,表达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战争胜利的荣誉感;又 注重抒发战争之下个体朴素真挚的私人情感,展现人的基本精神需求和战争给人带来的心 灵创伤。可以说,诗经中的战争诗融合了周人集体的国家情怀和个体的深层情感,折 射出周
8、人面对战争的复杂心理。诗经记录或反映的战争,根据性质,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经营或开拓领土的 征战,二是抵御蛮族侵犯的保卫战争。西周自昭王末年到宣王时期,持续经营东南地区, 因而与东南人群(东夷、淮夷)冲突频频,战争不断,这些战争就反映在诗经的部分 战争诗中。此外,诗经还有表现周初周公东征的诗篇,这些诗篇创作的时间较晚。到 了西周后期厉王和宣王时,又有周王朝与西北藕猊的激烈争斗。频繁的战事,汇成了诗 经战争诗的创作源泉。周人的战争观念,重德化,轻用兵。国语周语上记载:“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 父谏日: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不震。左 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日:非尔所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衣 古诗词 诵读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