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故都的秋是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 然风物,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是“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本课作为散文鉴赏的起始课, 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指导性。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学会散文鉴 赏的方法,培养人文意识,进而阅读名家名篇,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 规律之门。文章题目就大有深意。“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不 说“北平”,而说“故都”,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别有一种文化意 味暗含其中;“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 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2、相融合的一种境界。文章开头就以一句感叹句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抒发 了作者对于秋的总体感觉,也为全文奠定了基调。然而作者并没有沿 着这个感觉往下写,而是宕开一笔,将江南的秋拿来与北方的秋作比 较,突显了北国之秋的浓烈、酣畅。最有代表性的秋景在文章的3-11 段,对故都的秋进行了细致描写,这些描写也是最能体现作家审美情 趣的地方。他不写故都的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 的自然风光,顶多就是一笔带过:“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 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 钟声。”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日常生活很
3、遥 远。他关注的,更多是北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在结构上, 本文也非常精巧。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 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细腻描绘故都的清秋景 色,突出了 “清”“静”“悲凉”的特点。最后以议论和抒情收尾,进 一步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构思巧妙。本文在语言上也特别见功 力。文中有许多整齐的语句,排比句也很多,具有工整、雅致之美, 抒情味很浓厚,朗读起来又具有音韵之美,显示出作者很强的语言驾 驭能力。【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2、分析作者观察、表现景物的角度,体会情景交融、情理结合 的手法。3、体会民族审美心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
4、认识和了解。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分析作者观察、表现 景物的角度,体会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体会民族审美心理,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说文解字:心里担忧秋天禾谷成熟的情况就是愁。有文字以来, 愁这个字就和秋天紧密相关。吴文英的词里面说:“何处合成愁,离 人心上秋。”秋天,是一个草木摇落,万物凋零的季节,而自然之秋 又常常引发我们对生命之秋的感慨。所以,自古以来中国的许多文人 墨客写诗文来抒发这种感慨。今天我们走进这其中的一篇佳作一一郁 达夫故都的秋。二、预习检测: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有怎样的特点?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故都 教学 设计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