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目标的起伏地表组合震源延时参数计算方法.docx
《面向目标的起伏地表组合震源延时参数计算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目标的起伏地表组合震源延时参数计算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计方向的反方向作为震源组合的聚焦方向来激发组合震源,则组合震源的主波束传播至 目的层时为垂直入射(或近似垂直入射),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目的层的照明能 量,同时提高野外采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如图1所示,在目的层界面上均匀布置炮点进行波场上传,当地震波经过上覆地层透射传 播至地表时,将其坡印廷矢量记为P(X).为了更加直观的显示地表方向统计结果,将P (x)与x方向的夹角a (x)作为地表方向统计结果的另一种形式进行记录.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中Px (x)代表坡印廷矢量在x方向上的分量.1.2组合震源定向地震波场的计算起伏地表条件下,组合震源的各个子震源位置高低起伏,并不能保证震源布置在同一
2、条直 线上.此时组合震源的延迟时间参数是非线性的,传统的归一化方向因子公式也就不再适 用了.为此,本文从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指出“行进中的波阵面上任一点都可看作是新的次波源,而从波阵面上各点发出的许多次波所 形成的包络面,就是原波面在一定时间内所传播到的新波面”.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提供了 组合震源定向地震波场的计算思路,即若原始波前为定向的地震波场,其新波前仍为同方 向的定向地震波场(将水平方向依次排列的炮点集合设为s通过计算各炮点向量在组合震源聚焦方向上的投影确定各震源间的延迟激发时间.在构造 较复杂的地区,组合震源各个子震源位置的地表方向统计结果可能
3、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初 至波的平均出射方向作为组合震源的聚焦方向,从而提高聚焦方向的可靠性:炮点向量可根据各炮点所在坐标位置来确定:根据余弦定理可以计算出炮点向量与组合震源聚焦方向夹角的余弦值:炮点向量在组合震源聚焦方向上的投影可表示为将公式(5)代入公式(6)中,可得进而计算出各炮点相对于第一个炮点的延迟激发时间:然而,计算出的延迟激发时间为相对于第一个炮点(即s2数值模拟2. 1地表出射角特征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面向目标的起伏地表组合震源延迟激发时间确定方法的正确性,设计 了如图3所示的起伏地表模型进行测试,模型宽度为800叫 最大深度为800m,起伏地表最 大高低落差达102m,三套地层层速
4、度由浅至深分别为2500 m s在目的层顶界面上均匀布置炮点进行面炮激发,当激发产生的平面波经过上覆地层透射到 达地表时,通过坡印廷矢量进行地表方向统计.由于目的层界面左右两侧基本对称并且呈 轻微“凹”状,在不考虑上覆地层界面透射对传播角度影响的情况下,地表出射角统计结 果应该成中心对称;目的层左侧倾斜界面产生的平面波在地表的出射角应该为锐角,右侧 倾斜界面产生的平面波在地表的出射角应该为钝角;目的层左右两端及目的层中部近似为 水平界面,产生的平面波在地表的出射角应该在90。附近.通过公式(2)将传播方向转化 为出射角进行显示,如图4,与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因此,利用坡印廷矢量进行地表方向统 计
5、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根据地表方向统计结果和炮点向量,可以计算出任意起伏地表组合震源的延迟激发时间. 我们分别选择了 “凸”型,“凹”型和倾斜地表布置了三个包含七个子震源的组合震源, 各子震源在水平方向等间隔排列,水平方向组内距为10m.三个组合震源的水平中心位置分 别在320叫410m和600nl处(几何放大图中五角星代表各个子震源点),单个组合震源内 最大高低落差达62m,最大延迟激发时间为19. 74ms.根据地表方向统计结果和炮点向量计 算出三个组合震源的延迟激发时间如表1所示.根据计算得到的各子震源的延迟时间参数设计组合震源,可以得到如图5所示的三个组合 震源在225nls时的波场快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向 目标 起伏 地表 组合 震源 延时 参数 计算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