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教学设计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教学设计23.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材分析】苏武传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4中的经典文章,是历史散文中的典范之作,选自中国 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学习这篇课文要重点了解汉书传记体作品的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培养翻译能力。文章篇幅较长,故事主要叙写了苏武被匈奴囚禁,与其贵族官宦的尖锐斗争,体现了苏武坚 强不屈,重义守节,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情操。教学时,要把握住故事的情节,双方斗争的 手段与流程,以展现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落实情感教育。【学情分析】1 .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对汉书和班固不是很了解,从文学常识角度要做强调。针对课文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对文言实、虚词有一定的积累,这
2、些有利 于他们更好地走入文本语境。但是,由于受到心智水平和认知经验的限制,在理解文意、深 透解读文本方面还存在问题。2 .学习本课,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文章涉及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学生不甚了解,教师要简要介绍。有部分晦涩专有名词,学 生识读起来有困难。双方的斗争策略和人物复杂的内心,需要教师引领分析。【教学目标】L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掌握课文中出现的 相关文言文知识。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 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3 .德育目标: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
3、伟大民族精神。【教学方法】1.多媒体ppt课件展示,提高课堂效率。2课文较长,要充分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3 .引导自学,强调语言知识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4 .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语感,激发阅读兴趣。校对字音,落实语言知识点。5,合作探讨,回答问题,把时间教给学生,注重互动;教师引领点拨,或强调补充。6.重视课堂与课后双落实,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练习与作业要少而精。【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落实文学常识、文言知识点,校准字音,疏通文意。【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都是十七八岁的姑娘小伙了,自己体会一下十七八年的光景,这是七八年我们有
4、多少 的幸福时光,有多少成长与收获。这十七八年太珍贵了。而有一个人居然用十九年的时间, 甘心忍受匈奴的囚禁与压迫,也不愿意投降,于是书写了一曲高亢的民族气节之歌,这一壮 举也被载入史册,被后人广为流传,这个人就是汉代的苏武,今天我们就一起翻开历史的卷 轴,来品阅一下苏武的传奇故事。二、文学常识(ppt展示,学生齐读,教师重点解释、强调划线的语句。)1 .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 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
5、成,叙 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 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 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 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2 .关于汉书(ppt展示,学生齐读之后,回忆史记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对比记忆。)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 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 志”
6、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 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 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3 .故事背景(ppt展示,学生朗读)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 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 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 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三、初读课文,疏通字音,把握文言知识点,理解文章内容梗概1.疏通字音(ppt展示疑难字
7、音如下,文章涉及了大量的关于少数民族的专有名词,注意结合书下注释 校准字音。)稍迁至移中厩(jiu)监; 数(shu6)通使相窥(kul )观;以状语(yu)武;既至匈奴,置币遗(w4i)单于;后随淀野侯没(m。)胡中; 拥众数万,马畜(chCi)弥山;故使陵来说(shui)足下;武复穷厄(。)何以汝为(w4i)见;子卿尚复谁为(wi)乎。2 .学生们出声分段朗读课文,校对字音,同时结合书下注释找出文章的通假字:畔、旃、去、 无、见、雕、霭、衿、决。以及古今异义词。3 .点拨、强调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1)通假字:(见书下注释,做上标记)(2)古今异义词:(ppt展示,请同学说出今义,在思考文
8、中的古义。)汉亦留之以相当 皆为陛下所成就 兄弟亲近 我丈人行也 欲因此时降武 且陛下春秋高 武等实在古义:相抵偿。古义:提拔。古义:亲近的侍臣 古义:老人,长辈 古义:趁这时。 古义:年纪。古义:确实存在。今义:副词,表程度。今义:业绩。今义:动词,靠近。今义:岳父。今义:相当于所以。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今义:诚实、老实。4.找出下列句子所在位置,讨论后请同学翻译。(ppt展示如下)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 维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意动,名词作状语)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状语后置,宾语前
9、置)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省略句,状语后置) 空以身膏草野。(使动)切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罐,效死于前!(使动,状语后置)4,点拨重点实词。(ppt展示,请同学们回答加点词的意义) 发:方欲发使送武等(动词,打发)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动词,起事,动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出动)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动词,揭露,暴露) 及还,须发尽白(名词,头发)会:会武等至匈奴(副词,适逢,恰巧)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动词,会同) 单于召会武官属(动词,聚集)及:及卫律所将降者(连词,以及) 事如此,
10、此必及我(动词,牵连) 及还,须发尽白(动词,等到) 当:汉亦留之以相当(动词,抵押) 副有罪,当相坐(动词,应当) 始: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动词,开始)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副词,刚刚) 始以强壮出(副词,当初)5,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还理解不了的词句,教师点拨。四、作业1 .熟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第一题。2翻译3、4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文章层次,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人物之间的斗争语言及策略,以此来品析人物形 象。【教学步骤】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汉书和班固,了解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还积累了一些重点文言 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教师提问相关知识,考察学生掌握情况,及时
11、订正错误。)二、划分课文层次1 ,请同学复述文章内容,每个自然段都叙述了些什么内容。(学生小组讨论,由一组回答,ppt逐个展示情节过程的小标题)初使匈奴,单于受礼一一纸王谋反,祸及汉使一一舍生取义,以死明志一一 卫律劝降,威武不屈一一饮雪吞毡,此志不渝一一李陵劝降,忠贞不二一一 汉匈和亲,请还苏武一一历尽艰难,发白归汉。2 .请学生快速划分层次(ppt展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层次:第一部分(1 )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2-8 )段:记述了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倍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9、10)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三、分析课文,合作与探究(学习小
12、组合作讨论。教师ppt展示每部分的问题,留一些时间交给学生,每组代表举手回 答,教师做必要的补充)1 .苏武一共自杀了几次?为什么自杀?是否成功?从中可以看出苏武怎样的品质?讨论明确:两次。第一次是张胜告诉苏武自己参与谋反的事实,苏武敏感地认识到自己定会受到牵连, 因为不想国家尊严受辱,所以自杀。第二次是面对卫律的讯问,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引刀自 刺。不想自己受到屈辱,更不想因为自己而侮辱国家。第一次是被张胜和常惠阻拦下来,第二次是被卫律请医生救活。从救治的繁琐的程序可以看 出苏武是真想自杀,但都没成功。苏武的举动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忠于国家,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2 .难道只有咱们关注到苏武的精
13、神品质了吗?明确:不是,还有匈奴的单于。“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J单于对待苏武和对待张胜是截然不同的。朝夕候问,一来是怕苏武再出事,而来体现自己对 苏武的关怀,试图收降苏武。这是对苏武人格的肯定。3,说服苏武是事情首先落在了卫律身上,因为他就是降将飞卫律是怎样来说服苏武的?苏武 有何表现?讨论明确:剑斩虞常:震慑苏武威逼:吓降张胜:有人带头 强加死罪:寻找理由不动大骂卫律以自己的地位与财富做例子利诱:封官加爵:拥众数万不应荣华富贵:马畜弥山总结卫律的劝降策略一一威逼利诱。威逼不动摇,利诱不应许。于是卫律按捺不住自己的情 绪,发出最后通牒“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
14、复见我,尚可得乎? ”这 番话也激怒了苏武,苏武大骂卫律。于是有了第6段的“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J 苏武越是坚决,单于越是喜欢。于是用尽办法来折磨、摧残苏武,企图动摇他的意志。幽禁 地窖,断绝饮食;放逐北海,不至縻食。幽禁地窖,断绝饮食一一啮雪吞毡,数日不死放逐北海,不至縻食一一掘鼠食草,杖节牧羊苏武这一去已然近十年了。短暂的抗拒固然可贵,但时间是检验一切意志的试金石。十年的 艰辛与苦涩,是否会动摇苏武的信念呢?我们再往下分析。4.李陵,匈奴的又一位降将,他来到北海,试图以自己曾与苏武同僚的身份来说服苏武。他 有事怎样劝降的呢?卫律的“威逼利诱”策略已然失效,李陵又是什么样策略呢?(请同学们
15、细读一下李陵对苏武说的话,其中表达了几层意思?)讨论明确:是什么支撑着苏武艰苦地走了十年?(换位思考,人共同的生命体验)苏武认为 自己可以回到大汉朝,回到自己亲人身边。他心中还有对“国”对“家”的念想,还有对团 聚的期待。这就是李陵的突破口。从李陵的言辞中体察李陵的策略家一一母丧兄亡,妻离子散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前长君伏剑自刎;弟孺卿饮药而死;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 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国一一郡主昏庸,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李陵老母被系保宫;苏武两兄弟畏罪自杀,侧面可以看出皇帝的统 治严酷。得出结论:“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
16、“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 乎?“苏武的回应:“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 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镶,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 勿复再言J心甘情愿李陵走后,在没有人来劝降过,这一过又是近九年。小结:“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能为信念坚持如此,却 实令人佩服!幸而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气节,作者的欣慰之 感和赞美之情显而易见。十九年的年华就这样过去了,如果这十九年苏武在自己的国家,也 许会有更高的爵位或官职,自己也许不会妻离子散。如果苏武投降了,也许也享受到不尽的 荣华富贵
17、,有了自己新的家庭。但是那样的话,历史不会记载他,人们也会忘记他。十九年 是磨难,他诠释了什么才是坚守气节,什么才是忠心耿耿。苏武用一身肝胆照耀了史册。四、板书设计副将阻拦,未遂两次自杀围炉救活,重伤出使匈奴北海牧羊卫律:威逼一不动利诱一不应两次劝降李陵:国一一统治无道,皇帝昏庸家一一家破人亡,妻离子撒十九年(须发近白)五、作业L思考“研讨与练习”第三题。2翻译7、8自然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苏武的形象,体会苏武精神的现实意义,处理相关习题。【教学步骤】一、导入简要回顾文章思路,卫律和李陵的两次劝降。二、整体把握1 .一起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谈谈对苏武的认识。讨论明确:(
18、这是开放性的讨论题,可以着重谈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赞颂他将个人恩怨与利益服从于 国家利益,也可以谈封建时代君王对臣下的刻薄寡恩。反映出自己的心得即可。)2 .说到“忠义”,我们还会想起谁?(同学们讨论并发言,要求用心组织语言,精炼流畅,注重口语的表达)引导: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3 总结一下苏武有哪些优秀的品格。苏武是一个感动古今的人物,他的“忠信”千古流传。我们国家近些年,每年都会举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一个个来自民间的道德 模范,用自己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请同学们仿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为苏武也写一份
19、颁奖词。小组讨论完成之后 请代表发言。(ppt展示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部分颁奖词)(1)朱邦月:一根拐杖撑起的家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 笑,这位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40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 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2)阿里帕阿力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 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3)沈浩:践行信念好村官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
20、里道路工厂和农 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 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4)翟墨:中国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 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一一到海上去! 一个人, 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范例:例一:呼呼的北风,诉说着他的忠贞;漫天的雪花,显示了他的坚韧。他他在冰天雪地中, 苦忍十九年,旄节脱落,心如磐石。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面对匈奴的劝降、禁闭、流放, 他威武不屈;面对地位、财富的引诱,他“富贵不能淫”;面
21、对山珍海味,重权在握的引诱, 他掘鼠食草,可谓“贫贱不能移二他用自己的忠贞回答了是么是心存汉庭,他用自己的行 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他的心,与日月争辉。他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例二:渴饮雪,饥吞毡,被困匈奴十九载。白发娘,念儿泪,孤独牧羊北海边。在他的忠贞 面前,金银财宝化为了乌有;在他的坚持面前,荣华富贵变成了虚无。贝加尔湖畔,一座丰 碑耸立不倒,乌拉尔山脉,一种精神万古长存。例三:十九年的忠心等待,十九年的海枯石烂。苏武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民族气节。他历经 渴饮雪,饥吞毡的重重磨难,但他的一颗忠贞之心却坚如磐石,始终不从动摇过!他的民族 气节终教匈奴心惊胆颤,共服汉德威!中华五千年历史因他的忠贞而更精彩。例四:婀娜秀丽的乌拉尔山,留下了牧羊人憔悴的身影,碧波荡漾的贝加尔湖,倒映了守节 人坚定的信念。十九年的艰辛,十九年的守望,十九年的漫长岁月动摇不了他炙热的爱国之 心。他留胡节不辱,书写了流传千古的壮丽诗篇。他的气节,让人敬佩万分。四、作业1 .再读苏武传,品味平凡人的不凡人生。2 .翻译课文第9、10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