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案一、新课导入东方有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西方有卢梭说怜悯是人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 关于人性的底色的探讨,历来为哲学家、思想家们所热议。今天我们来学习卢梭的怜悯是 人的天性,领略卢梭的思想智慧。二、教学目标1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体会逻辑思维的严密性2 .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把握作者的核心观点教学重点:掌握文章论述思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教学难点:体会并学习作者驳论逻辑思维三、作者名片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
2、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 等。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 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 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土、英国,1778 年在巴黎逝世。他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 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 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
3、主张教育目的 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 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 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名言: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四、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该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 院的征文而写的。在性质上,这是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著的 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可视为社会契约 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本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和所包 含的内在矛盾
4、。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 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基础上的。五、题目解读”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文体知识扩展一一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 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 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目的: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方法: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代表作:拿来主义六、阅读提示【抽象的哲
5、理性文本的阅读】这是一篇极为抽象的哲理性强的经典理论文章,作者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卢 梭,出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如何读懂这篇文章呢?1、这类文章往往具有概念抽象、道理深奥、理性思辨的特点。一2、从概念的理解入手,理清作者的说理思维。3、了解作者立场与历史背景,把握作者的核心观点。4、探究文章选用材料的特点和论证风格。5、联系自我与现实,体会文章所呈现出的理性探索精神与深刻人生智慧(二)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整体感知该书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 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
6、象;揣测到了矛盾斗 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 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首先,卢梭考察了人类从原始原自然状态到文明社会的理智状态的发展过程。他 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是和平而善良的一群“动物”,是“野蛮“人群。他们对于他的同类没 有任何损人利己的欲望,“很难看不平等的现象“,他们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其次,卢梭在分析社会不平等的发展的时候,用辩证的观点来论述从自然状态的平 等到文明社会的不平等,又到社会契约的平等的发展过程。他认为,由于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文明社会的出现是
7、一种进 步,但是,文明每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前进一步。这是因为,文明社会带来了人间的罪恶 和痛苦,这对野蛮状态的平等来说,则又是倒退一步。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从平等到不平等 既是进步又是退步。七、初读文本,整体把握(一)、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并概括大意第1段:第2段:阐述自然状态中的人原始的品性,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提出了怎样才能更幸福的话题。在批驳霍布斯的“人天生是恶人”的错误观点基础上,引出人天生拥有“怜悯心”的认识,提出中心论点:怜悯是人的天性。第3段:分析人和动物拥有怜悯心的本质,第4段:列举怜悯心的表现,对比野蛮人与文明人的行为。对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展开论证。第5段:借助对比,深度阐
8、释怜悯心的意义,论证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二)、行文脉络文章脉络效果1、辨析美德与邪恶2、批驳霍布斯,引出“怜悯心3、“怜悯心”的表现4、“怜悯心”的意义。先破后立,由概念到表现到本质再到意义,符合人们的认 知规律,比较容易接受。(三)、跳读课文,找出与,怜悯心自爱心心自然状态理智状态,有关的语句,体会“怜悯心”“自爱心”“自然状态”“理智状态”的内涵、表现和本质,完成下表。提示:从概念解读入手,有助于理解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观解读概念要以课文为本,搜集文中有 关语句、信息,然后按以下列步骤解读:首先,清晰概念的内涵;其次,探究概念的本质;第三,分析概念的作用;第四,比较概念 的差别;
9、第五,梳理概念的意义。1、怜悯心维度关键词原文举例定义 内涵美德、 禀性、 感情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2)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2)怜悯心真的只不过是使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受苦的人着想的 种感情。(4)本质天性、先 于思维、 合乎自然这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活动。这种天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即使 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3)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 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2)表现奔赴现场 挺身而出 伤心流泪 不惜牺牲 感同身受在社会动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怜悯是人的天性 4.2 怜悯 天性 教学 设计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