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4课《故都的秋》导学案.docx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4课《故都的秋》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4课《故都的秋》导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4课故都的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荷1 .掌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梳理文章结构脉络。2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合作探究,培养朗读品味语言的能力。3 .体会作者对故都深深的眷恋之情。2.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故都的秋的特点。学习以情显景、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课文,领略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了解作者在描写故都风物时为何要突 出“清”、“静”、“悲凉”的特点,从而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自然风物的客观色彩和作者内心世界的主观 色彩巧妙融合的艺术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及 文
2、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品的感情色彩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 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重点难点1、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故都的秋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学习过程文学常识一、作者档案【简历】郁达夫(18961945),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 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 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并在北 京大学、武昌帅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 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
3、抗日救亡运 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 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作品】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 上薄奠,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 子等;作品集达夫全集(七卷)、达夫散 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集和郁达夫 选集【评价】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 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二、人物颂歌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 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 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
4、,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 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 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 更美丽得多?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 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 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 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 享受江南
5、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去郊外闲步逍遥 的机会自然也多。喜欢徒步旅行的日本人、德国人,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 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有删改)8 .下列对文本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散文从多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出了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 水墨国09 .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象,用色状物写景,浓淡适宜,为读者描绘了一幅 悠闲情调的水
6、墨画,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C.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景,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D.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通俗幽默,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10 文章题为“江南的冬景”,开篇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分)答:11 .作者运用一系列对比,描写了江南的冬景,请简要概括。(6分)答:参考答案1.角星析:选C。分清主客关系,应是“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眷恋”“向往”有先后逻辑 关系,先“向往”,再“眷恋”;“抒发”和“愿望”搭配不当。2魂军析:选D。补写时一定要注意和下文中“苦涩的心境”相呼应。“复杂而无奈的烦恼”表述笼 统,且没有和
7、“心境”呼应。3 .角翠析:选A。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受:接受(多 指接受好意)。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颓败:衰落,破败;腐败。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 的事物。体悟:体会,领悟。落寞:冷落,寂寞,有失落之感。寂寞:侧重表现孤独之感。4 .答案: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5 .解析:这道题考查仿写能力。所给这段写景状物的文字,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充分调 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进行描绘。仿写时,也要注意以上要求。答案:(示例)早晨醒来,披一件薄衫,到湖边一走,你也能看得到柔枝轻垂的翠色的杨柳,听得 见湖
8、面上鱼跃时的水声。在绿草地上,伸手轻触一缕迎面吹来的微风,或在旧墙角下,默视着像静女 似的无名花儿的细茎,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几分春意。6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段话讲的是阴阳之 间的相互关系。第空是提出问题,即“阴阳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第空根据“其次” 后面一个过渡句“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可知此处填写“阴阳两者关系是对立的”这一类的话。 第空要和前句在句式上用“但”相呼应,内容上联系下文可知,此处是从阴阳相互依存的角度 来说两者的关系的。答案: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7 .答案:作者从听
9、觉角度通过对比写蝉鸣,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8 魂军析:选A。B项“表达了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错。C项“实写”错。D项“通俗幽默” 应为“清新、纯朴二9 .答案:本文以写北国的冬天开篇,通过对北国冬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概括叙述,为下文 写江南的冬景做铺垫,以突出江南冬天与北国冬天的不同特点,表达对江南冬景的赞美、热爱之情。10 .答案:北国冬天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 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的冬天与秋天的比较,突出冬日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 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将作者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做了更明确的
10、区域界定。至诚赤子郁达夫您深沉,孤寂,坚韧!您对故都的秋情有独钟。在颠沛流离中,在饱受迫害时,您向往闲散安逸的生活。您开始不断地 游历,借助山水来排遣现实带给您的苦闷,消解离群索居带来的寂寞。故都的秋就像是一碗醇香的陈年老酒,漂泊的您的心 中,总是弥漫着对故都浓得化不开的眷恋。再次饱尝故都的秋,您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归宿。站在故都的土地上,您感到全身充满了力量,您不再害怕孤寂,不再恐惧前途,故都给了您勇往直前的勇气。看到破壁 腰中的朵朵牵牛花,开得那么深沉、淡泊,您知道了自己的方向,知道了整个民族的方向,您早已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国家。作为一位五四时期的前沿作家,您的一生中充满了忧郁,充
11、满了离愁,充满了对明天的恐惧和对昨天的不堪回首。在您 浓重深沉的笔法之下,流露出的是一颗赤忱爱国忧民之心;在您远离家乡的凄苦生活之下,隐藏着生活情感的压抑,这是您 遁逃现实带来的深重压力,蛰居在诗歌和死亡的帐下。然而,您“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最终您的生命如一朵 奇葩绽放,为了这片您爱得深沉的土地,您的爱永远激荡在国人心中。您,就是至诚赤子郁达夫!三、背景链接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于1934年创作的散文。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 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他在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 他过
12、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 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四、文化常识创造社创造社,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组建。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 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后期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2月,创造社被国民党政府封 闭。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
13、要有创 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 是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基础梳理一、认读字音(一)单音字(1)潭柘寺(zh6) *(3)房微限)*(5)细腻(nl)嘶叫(si) *(9)歧韵(q。(11)颓废(tu。(13)譬如(pl)(15)普陀山(tu6)*(二)多音字(2)一椽(chuAn)(4)驯鸽(xiin) *(6)潜意识(qiAn)平仄(z6) *(10)橄榄(g 汕)(Mn) (12)萧索(xi配)(14)廿四桥(niAn) *(16)妒鱼(加) 夹袄(jia) *夹缝
14、(jia) *、夹肢窝(ga)细数着(shu) 数目(shii)、数见不鲜(shud)渊渐渐(jian) *渐染(jian) *(中间(jian)间离间(jian)二、辨识字形la (喇)叭(1Y咳sou (嗽)Jchuan (椽)子 )yu宜n (掾)吏diao (凋)谢 (5)1diao (雕)刻三、积累词语1 .一叶知秋:2 .不能自已:3 .息列索落: 四、辨析词义1.十足,点zhul (缀)(2)1Ichud (辍)学落rui (蕊)(4)1灯xln (芯)fti (啼)唱dl (谛)听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指无法控制自己,不能使自己激动的情绪平
15、静下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动作声或风雨声。实足课本原句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巧辨巧析二者读音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十足:成色纯,如“十足的黄金”; 十分充足,如“神气十足”。实足:指确实足数的,如“实足年龄”。萧条2.萧索(秋景)萧索萧条课本原句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巧辨巧析二者都有凄凉冷落、没有生机的意思。但侧重点和适用对象不同:“萧索” 更突出单调和凄清,“萧条”侧重于形容凄冷、万物凋敝的氛围;“萧索” 多用于自然环境,“萧条”多用于政治、经济的不景气。一、整体把握1.请在第一段中找出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秋
16、味总的感受的语句(用原文语句回答),并分析这句 话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明确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是本文的文眼,下文都是围绕“清、静、悲凉” 来写故都的秋的,本句在全文中起到了统领全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作用。2 .行文图解p (1)存恋故都之秋-R送一L (2)江南的秋天-故都的秋L记叙-分写一(3)庭院秋景(4)秋槐荒盘(5)秋蝉成声(6)-(10)秋雨话原 一(11)秋果奇景1-议论:(12)费北国之秋(13)南国之秋比不上北国之秋匚(14)也抒胸臆抒并恋 之情寄冷貉 之感二、自主探究1 .“故都”就是北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标题写成“北平的秋”?答:明确“故。有历史悠久、年
17、代久远之感,也有思念故乡、怀念故乡之情,同时也有一种繁华 褪尽、荒凉落寞的情绪。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就包含一种对故乡深切的眷恋以 及悲凉之感。2 .作者在第二段写了 “江南之秋”的什么特点?给人的感受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的标 题是“故都的秋”,为何要写“江南之秋”呢?答:明确(1)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2)总看不饱, 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3)写江南之秋与故都的秋形成对比,以江南之秋反衬北国之秋的特色,突出 北国之秋更有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也表达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热爱与向往之情。衬托考点解读1.含义: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都的秋 部编版高一 语文 上册 14 故都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