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本试卷由选择题和材料题两部分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 .周初受封的几个大诸侯国,如齐、鲁、晋、燕等,在夏商时期皆为蛮、夷、戎、狄各族 所居,长期徘徊于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分封制推行后,这些封国所在地区无例外地 建立起奴隶制政权。由此可见分封制()A.使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B.初创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C.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建立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2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 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
2、诸侯为天子斩衰(五种丧服中的一种)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初期()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国家对地方政权控制趋向严密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3 .商朝中期以前,兄弟之名先后骈列,并无上下贵贱之别。但到了商朝晚期,有“少子辛, 辛母正后,故立辛为洞”的记载。(见史记殷本纪)这种变化可说明()A. “家天下”局面形成B.外戚势力开始萌发C.嫡长子继承制确立D.父死子继成为定制4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 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土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 这表明殷
3、周时期()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B.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C.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D.世袭和选贤同时并存5 .商王征用吴属下的人民时必须通过吴本人供给、致送;周武王征召国族的属民时,也须 通过这些国族的首领,而不能直接征用。据此可知,当时()A.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B.地方割据势力十分强大C.中央集权制度遭遇挑战D.血缘贵族政治逐渐确立6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了西周共王时期的一件名叫“三年卫益”的青铜器,高29厘 米,盖内铸铭文132字,完整记录了裘卫和矩伯交易土地的事情。以此为例证,可以说明当时()A. 土地兼并严重B.井田制遭破坏C.均田制盛行D. 土地私有制确立7.战
4、国时期,国君普遍采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派遣 使者,官吏任免以玺为凭,任命时发给,免职时收回,军队调动都要用兵符。战国时期玺 符制度的推行()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B.推动了行政权力的集中C.成为官僚政治的开端D.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中国农民的主要型态是以小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其出现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哪一政策最有助于小农阶层的形成()A.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第1页共5页C.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D.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9.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当时()著作内容国语深耕
5、而疾穆(平整土地)之,以待时雨庄子深其耕而熟穆之,其禾繁以滋孟子深耕易褥(锄草)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耕作理念比较先进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10 .吕氏春秋审分记载:“公则作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这一 现象从本质上反映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11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出现了像范蠡、吕不韦这样“资累巨万”的大商人,而且农民和城 市平民也参与工商业活动。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B.商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地位C.社会变革新兴阶级崛起D.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
6、打破12 .荀子王制中记载:“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 不绝其长也。”中庸中则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J这些材料()A.说明统治者应提高道德修养B.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C.体现了鲜明的以民为本思想D.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13 .法家代表人物吴起先后拜大儒曾子和子夏为师,在楚国实行变法期间,他以身作则,忠 实履行“信” “义”二字;荀子则认同法家加强君权的主张,其弟子李斯和韩非在理论和 实践上促进了法家思想的发展。这种现象说明()A.法家思想源自于儒家B.战国时期儒法相互借鉴吸收C.儒家和法家本质相同D.尊崇“信” “义”成为时代主流14
7、.春秋时期,儒者讲究从家族仪礼之“礼”,到社会道德伦理之“礼”,再到国家制度之“礼” 的一整套严格仪式。这表明当时儒者意在()A.整顿社会秩序B.推崇仁的观念 C.强调社会和谐D.倡导隆礼重法15 .墨子尚贤中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反映了墨子()A.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尚贤B.反对宗法世卿世禄制度C.代表下层手工业者利益D.强调构建政治和谐社会16 . 一月古时本又叫“政月”。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避皇帝嬴政的名讳,就把“政月” 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 了。中国古代的这种避讳文化说明皇帝制度
8、的 主要特征是()A.皇帝独尊、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中央集权17 .先秦时期,卿多指爵位;及至秦汉,卿在保留爵位内涵的同时又渐向官职靠拢,逐渐形 成了包括九卿制度在内的三公九卿制。这一变化体现出()A.政治模式的演进B.等级体制的强化C.爵位制度的成熟D.贵族政治的发展18.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务的博士也可进言。据 此可知,朝议制度()A.对政治事务的决策实行民主协商B.保证了中央机构的至上权力C.有利于减少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D.表明秦代中央官制发展完善19 .秦朝以郡县制为基础,建立了一统帝国的层级体系。由于没有大众传媒的存在,使官僚
9、 系统垄断信息成为可能,层级体制的设置,其目的是层层汇集信息,使处于权力最高层的 皇帝能够成为信息的集大成者。然而在实际政治行为中,层级体制上的官僚有向上传递信 息的义务,却没有相应的动机,使真实信息的向上传递不是层层递增,而是层层递减。与 层级官吏递减信息的动机无关的是()A.为使自己的不当行为以至违法行为得到保护B.为了维持层级体系与监察体系的稳定与发展C.适度的信息遮蔽是为了保持行政弹性D.为便于官员自己对下属及社会的管理20 .汉代,皇帝的敕令上升为法律,有严格的立法程序。未经立法程序制定的敕令,通常没 有法律效力,只是单纯的行政命令,适用一次即宣告失效。这体现出汉代()A.奉行依法治
10、国的原则B.敕令缺乏法律效力C.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D.存在形式主义倾向21 .汉代,政府选官时的选举或考试,都实行分区定额。无论经济文化先进或落后的地区, 都照人口比例来考选,同时郡县长官,例须避用本郡本县人。这些举措()A.目的在于维系王朝统治B.使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趋向平衡C.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矛盾D.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22 .在汉代选官制度中,有一定的试职规定。汉桓帝本初元年诏云:“孝廉、廉吏皆当典城 牧民,禁奸举善,兴化之本,恒必由之。其令秩满百石,十岁以上,有殊才异行,乃 得参选。”材料表明汉代选官制度()A.强调以孝悌为选官唯一标准B.重视考察官吏实际治理能力C.注重选拔人
11、才的公平与开放D.控制录取比例阻止贵族入仕23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献文字记录史记秦始皇本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芾十二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 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24 .钱穆认为: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虽封建遗形尚未全 绝,然终不能再兴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
12、,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这 说明秦汉()A.结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B.开创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C.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D.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二.材料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秦在中央设立了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其长官是御史大夫。在御史大夫之下设御史中丞、 侍御史、监察吏等各级监察官员,而以监察史负责地方各郡的监察事务。汉承秦制,以御史 大夫为全国最高长官,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亦称御史府,又称御史大夫寺,别号“宪台二汉代 在御史大夫之下设有御史中丞和中丞,其具体的职务是内掌图书秘籍,外督十三部刺史,举 劾案章,居殿中察举非法。御史中丞之下设御史、侍御史,其具体职
13、责是监察违法、举劾违 失、受理中央诸公卿奏事,典法度、掌律令、督察部刺史等。汉代在完善中央御史府机构的 基础上,还先后设立了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司直系丞相,司隶则直属皇帝。从秦到明清监察朝度的变迁材 料二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设置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为视察区;一年之后文帝又将其用做监察区域,派遣官员分州“出刺诸郡”,九州视察区由 此与监察区合而为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即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另外有朔方、交 趾二郡,称朔方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共称十三刺史部,或“十三州”。每区
14、由朝廷派遣刺 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东汉灵帝中平五 年(188年),改刺更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 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大权。东汉 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更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 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 大权。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承秦制在监察制度中的表现及其创新,并归纳秦汉 监察体系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15、,概括汉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并说明其影响。(15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秦统一六国后先后采取的重大措施统一六国(前221年)称皇帝(前221年)建郡县(前221年)统一度量衡(前221年)统一文字(约前221年)徙天下豪富12万于成阳(前221年)大规模修建通向东方各国的驰道(前220年始)开始并总共六次外出巡视各地(前220年一前210年)征岭南并修灵渠(约前219年一前214年)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廓及提防(前215年)北击匈奴(前215年一前213年)修长城(约前213年)焚诗、书、百家语(前213年)坑方土、术士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前212年)修秦直道
16、(前212年)统一货币(前210年)摘自苏力大国宪制根据材料,从中汲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 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战国初期,楚国领土最大。但是,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楚悼王即位后, 遭到魏、赵、韩等国进攻,无力抵挡。公元前400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今河南南阳) 守,把守北部边境,防御韩、赵、魏进犯。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 法。 吴起根据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状况进行改革。他规定:凡是封君传到第三代 的就收回其爵禄,废除公族中疏远者的特殊待遇,把一些旧贵族迁移
17、到荒凉的地区;精简无 关紧要的官职,削减过高的官吏俸禄,集中经费用来训练战士;整顿吏治,要求官吏“私不 害公”,“行义”而不计毁誉。公元前381年,楚国派兵攻魏救赵,大败魏军,引起各诸侯国 的震惊。但就在这年,楚悼王病逝了。楚国旧贵族乘机作乱,乱箭射杀了吴起。摘编自米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起变法的背景条件。(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吴起变法。(9分)绵阳南山中学2021年春季高2019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分封制推行后,这些封国所在地区元例外地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可以 看出中原文化逐渐推广到少数民族地区,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绵阳市 南山 中学 历史 下学 月月 考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