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考点解透》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原卷版)(全国).docx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考点解透》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原卷版)(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考点解透》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原卷版)(全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11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命题趋金、文化常识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考核的内容较为广泛,要注重日常的积累, 重点注意教材中文化常识的积累,今年又注重教材的考查,因此更要重视教材中出现的相 关文化常识的积累。试题多采用选择题的方式命制,指向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以及文化的 理解与传承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课内文化常识【典例引领】(2021 .新高考全国I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
2、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方法技巧】注重积累,分类记忆。1 .根据教材注释积累,对教材注释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分类记忆。如教材对特定时 间的称谓的注释: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如“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o望,农 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晦,农历每月 的最后一天。如“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黄昏,十二时辰之一, 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如“奄奄黄昏后”(孔雀东南飞并序)。人定, 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也指夜深人静的时候。如“寂寂人定初”(
3、孔雀东 南飞并序)。2 .根据备考资料、文化知识图书积累,进一步扩大积累范围。3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子卿不欲降”中,“子卿”是称呼苏武的字,这是李陵出于对苏武的礼貌和尊敬。 古人称谓有很多种,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分别称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爵名、籍贯、 郡望等,“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就是白居易以爵名称呼自己。B. “天汉元年”,“天汉”是汉武帝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雍正皇帝等。如皇帝在年中去世,继位者仍使用
4、当前年号, 新年后改元。C. “爵通侯”中,“通侯”是爵位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 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并存,一直延续到清代。D. “为降虏于蛮夷”中的“蛮夷”,古代指边远地区的民族。“蛮”指南方的少数民族,东夷是 中国古代对东方的少数民族的称谓,古代东方部族善于使用弓箭,也以“夷”代指东方民族。3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字 在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 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B. “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译
5、为“您C. “汤镌”,古代的一种酷刑,是把人投入到滚汤中煮死。D. “以始元六年”中的“始元”是汉武帝的年号,这是帝王年号纪年。38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 史”。B. “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C. “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耗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 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D.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39 .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蛮夷,古代泛指华
6、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之称。B. “郎”,官名。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 议,备顾问差遣等。C.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 “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指匈奴。40 .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敲扑,鞭打犯人的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亦指敲打鞭笞。B.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 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C.没,通“殁”,古代君王去世称“崩”,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
7、则称“殁二礼记中有, 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的说法。D.合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 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前者是张仪提出的,后者是苏秦提出的。41 .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伶官”是指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B. “庄宗”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常 用“祖”字或“宗”字。C.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诸侯祭祀用太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D. “季父”是指最
8、小的叔叔。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 最后的。42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号,如汉高祖、唐太宗、元世祖 等。B. “年号”是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如“贞观”就是李世民的年号。“洪 武”就是朱元璋的年号。C.新皇帝即后,一般都要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不可以改元。D. “尊号”即“徽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43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专门用于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在写作风格上以议论为主,侧
9、重于“陈情”,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B.古代表示官职变迁的词汇比较丰富,如“拜” “授” “封”等表示授官,“升” “拔” “擢”等表示升职,“贬” “谪”等表示降职,“罢” “免” “除”等表示 罢官。C.古代常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按旧制,凡为长辈如祖父母、伯叔父母、未嫁的姑母等,平辈如兄弟、姐妹、妻子等服丧,均穿期服。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44 .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
10、功服(五个月)的亲族。B.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 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c.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D.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太子指封建时 代君主的嫡长子。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45.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 “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B. “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 即丁卯三月十五。C. “象笏”,
11、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 于上,以备忘。D. “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 谦称。4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和,皇帝的年号,用于纪年,开始于秦始皇,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一 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B.癸丑,干支纪年法,由是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既可以用于纪年,也可以用于纪月, 不用于纪日。C.暮春,孟仲季与每一季中的三个月相配,在表示月份时,孟表示每一季的第一个月,仲 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C.后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兰亭集序“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12、被誉为“天下第一楷 书”。47.对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辞,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一般与“赋” 并称。B.仲秋,指农历八月。我国古代常用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仲秋即秋天的第 二月。C.乙巳,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称为“干支纪年法”,此外还有帝号纪年法,如义熙 元年。D.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我国古代人都有名,字,号和 、工口 麻节。48.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B.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
13、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 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C.“序” 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 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 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 于议论文。D.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49.下列对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传”既可以指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如春秋左氏传;也可以指传记。传记大体分两 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
14、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 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B. “待字闺中”是指女子可以出嫁又尚未出嫁。在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举行笄礼,笄 礼俗称上头、上头礼,即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从此代表成年了。“字”指取别名, 借指许配,古时女子成年许嫁才取别名。C.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因祖籍是河东郡,所以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又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 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D. “饕飨飨食”,古代指一日之餐。朝食称飨,请人用餐称飨,晚饭称饕或食。今天人 们常用“一日三餐”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
15、惜时者的感慨。50.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北宋眉山人。苏轼堪称全才,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苏”,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工B.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元丰七年六月” 是皇帝年号纪年法,“元丰”即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8年。C.十二律,又简称“律吕”。“无射”为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意律,故用 无射作为钟名。周景王造无射钟,耗费大量民力物力,因而失败。D.郦道元,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他以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 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
16、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课外文化常识【典例引领】(2020 全国n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方法技巧】文化常识包括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 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此题主要涉及科举制度、庙号、 王位继承、政府机构
17、等知识。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 .诣:到,去。2 .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3 .课:考核、督促、征收。4 .风、化:教育感化。5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 .游:游玩,游览;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7 .趣、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通“促”,催促。8 .劾:,检举,揭发。9 .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 .短:进谗言,说坏话。11 .害:嫉妒。12 .闻:听说,听见;使知道,报告给知
18、道。对于义项要特别注意。其中 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一一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 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 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二13 .折:指斥,指责,驳斥。14 .让:责备,责怪;谦让,辞让。15 .党:偏袒,伙同,包庇。16 .矫:假托,假传。17 .质:作人质;抵押。18 .次:临时驻扎(用于军队);住宿,停留(用于个人)。19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一一由“输送、运输”引申。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21 .坐:因犯罪或错误,触犯;牵连,定罪。22 .多:
19、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23 .少:批评,轻视,看不起。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 价三个层面来掌握。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开I、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脑。(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20、。(13)太史:记史,管文收。(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2.表官职变化的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 “襄公三年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
21、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J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
22、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维、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细、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 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力口: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
23、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 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 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解透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之文化常识-考点解透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原卷版全国 考点 11 文言文 阅读 文化 常识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必备 原卷版 全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