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技术标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技术标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土木建筑学会标准P22T/SDCEAS 1000X-2022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技术标准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ep hole dynamic compaction of combination hammer (征求意见稿)202X-XX-XX 发布202X-XX-XX 实施4.2 施工参数设计4.2.1 夯击能冲击成孔的夯击能量不宜低于3000kN-m,锤重不宜低于16.03处 理深度不宜大于16.0m;钻机成孔的处理深度不宜大于20.0m,钻孔直 径应比夯锤直径大200mmo当对孔底回填粗骨料复夯时,其成孔的深度可以小于加固深度,深 度差应通过试夯确
2、定。4.2.2 夯击次数夯击次数分为夯击成孔次数和孔内填料夯击次数。夯击成孔的锤击 次数不受限制,孔内填料的高度一般为2d,夯击次数为3击5击;对 于钻机成孔,当需要进一步扩大挤密范围时,可采取全复打措施。夯击 次数应通过试夯确定。4.2.3 夯击遍数挤密地基分为点夯两遍、满夯一遍。第一遍孔内深层强夯,第二遍 普通点夯,最后满夯;置换地基分为点夯两遍、满夯一遍。第一遍孔内 深层强夯置换,第二遍浅部桩墩置换,最后满夯;对于超深的填土地基, 可按主夯孔和插夯孔分别布置,采取分序夯击方式。主夯孔的深度达填 土的全深,而插夯孔布置在主夯孔的中间,深度应超过持力层厚度。4.2.4 夯点的布置对于办公、住
3、宅等建筑可根据承重墙位置布置,应在承重墙以及纵 墙和横墙交叉处布有夯点;工业厂房可按柱网来设置夯击点;路基、堆 可取夯锤直径的1.1倍1.2倍,当对填料采取全复打方法时,可取夯 锤直径的1.4倍;钻机成孔的布点间距可按2.0倍2.5倍的夯锤直径取值。桩墩直径 可取钻孔直径1.05倍1.1倍,当采用全复打方法时,可取钻孔直径的 1.25 倍。4.2.6 时间间隔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 水压力的消散状况。当缺少实测条件时,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地基, 间隔时间不宜少于14d285对一般非饱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遍间隔 时间不宜少于7d;渗透性较好的粗颗粒土等,可连
4、续夯击。4.2.7 处理范围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对于正常固结的地基土,每边超 出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宜小于3.0m。回填厚度较大的填土,每边超出基 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处理深度的1/21/3。4.3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复合地基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4.3-1)II L式中:-;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咦:置换桩墩承载力特征值(kPa);角形布桩&=L05s,正方形布桩de=l.13s,矩形面桩,切口(s、si、S2分别为桩中心距、纵向桩中心距和横向桩中心距;当计算浅墩以下加固土层的强度及变形时,应用加,替代加。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复合土
5、层的压缩模量可按下式计算:MM-(4.3-2)_I_L_i_l II式中:Esp复合土层压缩模量(MPa);Es桩间土压缩模量(MPa),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亦可 取夯前天然地基土压缩模量;n桩土应力比,应通过检测试验确定。当无实测数据时,对 粘性土可取24,对粉土可取1.53,原状土强度低时取 大值,原状土强度高时取小值;当采用灰土、水泥土、水 泥粉煤灰等有胶结强度的材料时,值应由试验确定。当计算浅墩以下加固土层的压缩模量时,应用出替代小5施工5.1 一般规定5.1.1 施工前,应详细研读工程地质报告、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结合 工程实际情况了解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5.1.2
6、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和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应查明场地内、外的 地上、地下建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埋深等,并采取必要的保 护措施。当周边环境对 振动有严格限制时,应采取挖隔振沟等降振措 施,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5.1.3 按设计高程对场区进行挖方或填方作业,落实“三通一平”工作。5.1.4 按有关规程和设计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应向施工人员 进行技术、质量交底。5.1.5 施工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直径,采用钻孔时应检查钻头直径。应 对夯孔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发现偏差应及时纠正。施工前应对设备机 具进行安全检查。5.2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5.2.1 夯锤由锤体和伸缩杆两个部分组成。夯锤部分采
7、用铸钢制造,截 面应为圆形,整体为“橄榄”状、外表面宜留有通气竖槽。夯锤直径为 0.8m1.5m,质量为16t323静接地压力值200kPa-300kPa;夯锤上端的俑皴十工八队。节Q 并 痂侏知俑皴珏曲立R人的有吉匚后方田 力应满足施工要求。强夯机应配置龙门架。5.2.3 采用的脱钩装置必须可靠、灵活,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脱钩 时不允许发生锤与钩不脱离现象。5.2.4 应根据工程规模,配备相应型号与数量的推土机、装载机。5.2.5 当采用钻机成孔施工时,应采用旋挖或长螺旋钻机成孔,其直径 孔深应满足要求。5.3 施工方法5.3.1 施工按下列步骤进行: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至起夯面高程,标出
8、夯点位置;2设备就位,夯击成孔时应连续夯击,使夯孔达到预定深度,用 钻机成孔时应钻至预定深度;3向夯孔内填入2d厚的填料,然后在孔底夯击,将填料夯实;4重复前述步骤,反复夯填至距地表面约3.0m时停止夯击,完 成单个夯点的孔内夯击;5对于挤密地基用现场土方填满夯孔,按普通强夯工艺在原点点 夯一遍;对于置换地基用粗颗粒填料将夯孔填满,在原夯点用大直径柱 锤进行浅墩置换,夯击时应控制最终两击的平均贯入度达到要求。重复 前述步骤完成点夯;6整平场地,用普通夯锤进行低能量满夯,测量夯后场地高程。5.3.2 当对孔底进行复夯时,孔底夯扩次数一般为23次。 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施工安全。5.3.5 冬、
9、雨期施工1冬期施工,应及时清理作业面和回填料上的积雪,回填土中不 得含有较大的冻土块,平整场地后应及时进行满夯,且满夯能量和击数 应适当提高;2雨季施工,应在基坑或强夯区域四周设置挡水土坝或土填,施 工面应做成一定的排水坡度,并设排水沟和集水井,下雨时应及时抽排 水,待充分晾晒后再施工下道工序。5.3.6 成品保护1挤密地基竣工后的场地可保留20cm30cm厚的保护层;冬期夯 后地基暂时不施工时,应铺填一定厚度的虚土防冻或覆盖草垫。2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地基,夯后严禁轮式车辆碾压;3雨期夯后地基不得发生“泡槽”情况。6施工质量检测验收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地基施工质量检查标准应符合表的 规定。表组
10、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地基质量检查标准项目序 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2处理深度500mm测量孔深3桩墩直径200mm开挖量恻一般项目1夯锤落距mm300钢索设标志2锤重kg100称重3夯击次数(分成孔/成 桩)设计要求计数法4夯点间距m200用钢尺量5夯击范围设计要求用钢尺量6间歇时间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进行详细检查、记录。应检查记录每个 夯点的成孔深度、成孔夯击次数、成墩夯击次数、复打夯击次数和夯孔 填料量、夯坑周边地面隆起量、夯击范围等。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应在间隔一定 时间后方可进行。采用碎石土
11、、建筑殖土等粗颗粒土填料的地基、非饱夯后地基应进行承载力、加固深度和加固均匀性检验。地基承载 力应根据静载荷试验并结合其它验方法综合确定;地基加固深度及均匀 性,可采用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检测,以及 室内土工试验进行检验。检测深度应大于成孔深度。检测方法不应少于 两种。夯后地基土承载力和加固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当不满足设计 要求时应采取补夯措施或采取其它方法进行处理。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地基静载荷试验检测点的数量,应根据场 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特征综合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 建筑物,每个建筑地基每400m2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且检验点总数 不应少于3点;对于
12、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每300m2 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且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3点。原位检测数量可与 静载荷试验点合并计算。非建筑物强夯地基的检测数量应遵照相关规范 执行。检测点位置应结合建筑物基础均匀、对称布置。单桩墩和墩间土的静载荷试验数量均不应少于桩墩点数的1%, 且不应少于3点。当墩间土的间隔时间满足要求,亦可采用夯前天然地 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施工结束后应按有关要求整理上报以下 竣工资料:开工通知单或开工报告; 技术、质量、安全交底记录;测量放线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设计变更记录表;工程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文件;工程质量评定表;竣工平面图;工程竣
13、工验收证明单;竣工报告。6.0.8 建筑工程资料应符合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资料 管理规程DB37/T 5072-2016有关规定;市政工程资料应符合山东省 工程建设标准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DB37/T5118有关规定。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
14、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 规定”或“应按执行”。1 总则32术语、符号42.1 术语42.2 符号63 基本规定74设计91.1 一般规定91.2 施工参数设计101.3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115 施工135.1 一般规定135.2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135.3 施工方法146 施工质量检测验收16本标准用词说明19引用标准名录20附:条文说明21引用标准名录1建筑地基与基础通用规范GB 5500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3 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 50868 2013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15、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26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8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9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 279批注管9GB5500310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 197:2006 11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B/T5136-2019山东土木建筑学会组合辘孔内深层强夯技术标准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ep hole dynamiccompaction of combination hammer条文说明2022济南3 基本规定234施工设计304.1 一般规定304.2 施工参数设计304.
16、3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335 施工335.1 一般规定335.2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345.3 施工方法356施工质量检测验收401总则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深填土建筑场地越来越多,在工程实践 中经常会遇到超深的填土。当采用超高能量强夯时,施工振动对周边环 境影响很大,常遭到居民的强烈抵制,迫使很多工程采用工期长、造价 高的其他处理方法。因此降低强夯施工对周边环境振动影响的同时,达 到加固深填土的处理目的,对于降低工程造价,体现绿色施工理念具有 重大意义。强夯的加固深度是以起夯面高程计算的,如果先在地面通过夯锤或 钻机形成深孔,然后向孔内填料,在深孔内实施夯击,可人为地降低起 夯面。由于夯锤
17、直径小、静压力大,夯击时的聚能作用导致贯入效应比 较大,振动强度大大降低。通过多次夯填工艺,形成深部小直径、浅部 大直径的置换体。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在夯击成孔或预钻成孔在深孔内进行填料夯击,人为地降 低了起夯面高程,采用相对较小的单击能量,可达到增加处理深度的目 的;2由于采用小直径的橄榄锤或柱型锤,极大地降低了对周围环境 的振动影响;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可处理各种填土、非饱和粘性土、粉土、砂 土、湿陷性黄土等。夯击成孔法特别适用于深厚的填土地基处理。根据 目前施工设备、工艺水平,夯击成孔加固深度可达16m左右,钻机成 孔加固深度可达20mo本标准涉及到的技术内容包括:置换桩墩的最佳直
18、径比、单击夯击 能量、单点夯击次数、布点间距及布点形式、停锤标准、遍间隔时间等。 并根据不同地基土性质、加固设计要求、环境因素等,提出不同成孔方 式及夯击参数组合方案,提出施工检测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标准。当前我省深填土地基处理工程越来越多,环境对地基施工的限制越 来越严格,解决传统强夯振动大、加固深度小的问题非常迫切。该项技 术于1997年开始研发,至今在我省已施工了数十项工程,已形成组合 锤法孔内深层强夯成套施工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组合锤法孔内聚能深层强夯技术与普通强夯施工相比较,从技术层 面解决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传统强夯工艺无法实施的技术难题,可用较 小的夯击能量达到处理深
19、填土的效果,同时可大大降低施工振动对周边 环境的影响,扩展了强夯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节约了地基处理费用, 具备很强的工程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 推广应用前景。是一项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的好技术。图1-1组合锤法孔内深层强夯置换体形式注:d为下部置换体,。为浅部置换体,s为墩间距,L为置换体总长度, 用为浅部置换体深度。3基本规定成孔方法应根据土层条件和试夯来确定。夯击成孔的工艺简便、 对地基土有较强的挤密效果,布孔间距大,对于塌孔和缩径现象可采取 随填随夯的护壁措施,特别适用于较松散的超深填土地基。但通过实践 表明,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土层,由于夯击过程的挤土效应,会发生较
20、严 重的缩径现象。夯锤外径与孔壁的摩擦力极大地消耗了冲击能量,使成 应,且施工成本偏高,在工程中应用的较少。因此应尽量采用夯击成孔 法。通过试夯可以验证施工工艺和设计参数是否符合现场地质条件, 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依据。当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与已有工程类同时,可 参照成熟经验施工,不再进行专门试夯。考虑到“边界效应”,要求试 夯区的面积不宜太小,且夯点不宜少于4x4排。当地表土软弱,不能保证强夯机正常安全运行时,可铺填一定厚 度的粗颗粒垫层材料,在地表形成硬壳能改善强夯机的运行条件并相对 降低地下水位。对于置换地基,由于大量地填料地面会隆起,应通过试 夯或根据经验控制其夯后场地高程。满夯前铺设5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合 锤法孔内 深层 技术标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