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26.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设计 18;15;16;2;16;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 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与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地球自 转的地理意义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 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随时间(季节)发生变化,就形成了四季。同一时间(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随纬度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五带。因此这节课又是前边所讲内容的继续。它可以帮助学生 在学习新
2、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 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思想意识。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原因(2)知道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及相应的地理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3学情分析前面学生已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这就为这节 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3、。但还存在空间感和动态感不强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4重点难点1、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成因2、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成因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0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理问题,比如以下地理问题:L你观察过自己在太阳下的影子吗? 一天之内他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2 .放暑假和放寒假时,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吗?3 .我国南极科考队为什么选在我国冬半年前往南极考察?(二)教授新课【板书】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讲解】昼夜长短反应了日照时间的长短,它可以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
4、表示。【投影】地球侧视图和俯视图(让学生了解昼弧和夜弧)【投影】依次展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图【讲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昼夜平分。 北极圈内有极昼,南极圈内有极夜。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昼夜平分。南极圈 内有极昼,北极圈内有极夜。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都是12小时,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投影】Flash展示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讲解】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北极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太阳直射南
5、半球,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周围 出现极夜现象。【小结】(1)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2)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3)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4)直射点的纬度与刚好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互余。【投影】昼长(小时)二昼弧度数/15。 夜长二夜弧度数/15。昼长二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昼长二2X (12-日出时间)=2X (日落时间-12)夜长=24-昼长【课堂练习】【板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投影】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结合图讲解太阳高度的
6、概念。投影展示: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也是当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动图演示“一天内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讲解】日出时分,太阳刚好位于地平面桑,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0。,所以这时候 的太阳高度为0。太阳慢慢升起冬至日,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到了中午时分,太阳高度达 到最大值,这也就是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下午,太阳下山,太阳高度慢慢变小,到了日 落时分,又回到了地平面上,太阳高度又变成0。当太阳直射当地是,太阳位于头顶上, 正午太阳高度为90。【过渡】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任何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呢?【投影】: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高度角1k90。一两地纬度差纬度差
7、: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距(同减异加原则:两地位于同一半球时纬度值相减,不同半球时纬度值相加)结合两地位于同侧和异侧两幅图来讲解同减异加的原则。【投影】3、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直射点上为90。,晨昏圈 上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结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立体图和平面图”分析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让学生比较 点A、B、C上太阳高度的大小。得出结果:HAHBHC投影展示:(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展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在数轴上画出夏至日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规律折线图。得出结论:夏至
8、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展示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在数轴上画出冬至日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规律折线图。得出结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展示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在数轴上画出二分日各纬度的正午太阳 高度分布规律折线图。得出结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 极递减。【投影】总结: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空间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二分二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图”讲解。a、同一日期,同一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b、同一
9、日期,距离太阳直射点距离相等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结合某天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分析讲解。动图演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投影】(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图”,得出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 冬至日达到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 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两次直射,回归线上一次,当太阳直射某地,该地正午太 阳高度为最大值90。总结: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分布规律(时间分布规律)同一地点,离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所处日期越近,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课堂练习】(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下节 课我们接着学习地球公转的最后一个地理意义四季和五带。本节重点难点偏多,希望 同学们多复习记忆。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