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高考》考点25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docx
《《点亮高考》考点25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亮高考》考点25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25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膜揪缄3(-)概括诗歌内容一、(2022 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
2、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 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2022 江苏淮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发金堤驿王建虫声四野合,月色满城白。家家闭户眠,行人发孤驿。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络。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人睡落堑辙,马惊入芦荻。慰远时问程,惊昏忽摇策。从军岂云乐,忧患常萦积。 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离家尚苦热,衣服唯轻绍。时节忽复迁,秋风彻经脉。”通过对比,以时序变化表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舍”字
3、有割舍之意,其实诗人是难以割舍的,连邻居都为之呜咽,何况是做父亲的 呢?B.五、六句写诗人无法面对孩子饿死的现实,“愧为人父”体现了诗人悔恨和悲愤的心 情。C.七,八句写今年的秋收还不错,“登”即丰登,但是穷苦之人宁愿应征去做戍边的士 卒。D.这首诗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诗人把个人遭遇和时代风云融入诗 中。2.有评论说,“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呢?请结合这 首诗简要分析。三、(2022 广东潮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渡白沟刘因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四海知名半
4、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注】白沟:宋辽签订澧渊之盟,以之为国界。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 国。知名:抗元名士。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C.颈联写诗人骑在马上远望孤城,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D.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4.后人评价本诗“联联含情,一联一愁”,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一联一愁”?参考答案(三)评价观点【答案】LC2.上阙“月华”“晨霜” “云山”“朝露”等意象所描
5、写的自然景物,意境明朗开 阔,其阔大的境界与苏轼豪放词的风格一致。下阙“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的 不如意自我宽慰、优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下阙“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表现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 远大抱负,豪迈自信,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写照。整首词多用铺叙的手法表现早行的情景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兼用二陆等典故,体现 了苏轼“以诗为词”甚至“以文为词”的特点。【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表达了词人出世退避意念”错误。“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意思 是“其实重用与否在
6、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抚今追昔, 作者深感他们兄弟俩现实社会中都碰了壁,为了相互宽慰,作者将论语“用之则行,舍 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中的诗句化入词中,并加以改造、发挥,以自开解。“用舍由时, 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由往事回到现实,表明作者已从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摆脱出来, 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慰安。在议论中发表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抒写了沉郁惆怅的心 境。可见,“出世退避意念”曲解文意。故选Co2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思考创新性解读、个性化理解的能力。上阕“月华”四句意思是“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 云白如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
7、辉映。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 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描写的自然景物明朗开阔,其阔大的境界与 苏轼豪放词的风格一致。下阕“用舍由时,行臧在我” “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意思是“幸有妙笔在手,文 思敏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铺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其实重 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淡定。 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悠闲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表现出作者自我宽慰、优 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下阕“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意思是“幸有妙笔在
8、手文思敏 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从而可以 看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豪迈自信,这也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写照。上阕一开篇,作者便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渐月华收练,晨霜耿 耿;云山摘锦,朝露溥溥”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早行中,眼前月光、 山色、晨霜、朝露,别具一番景象。下阕作者追忆:他们兄弟俩,“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 初来俱少年”,运用了铺叙的手法表现早行的情景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兼用二陆等典故, 体现了苏轼“以诗为词”甚至“以文为词”的特点。二、【答案】1.C2.节选部分描绘了一幅幼子饿死、举家痛哭、四邻皆悲
9、的凄惨图景。作为父亲,诗人 强忍悲痛,感到自责和悔恨。诗人并未沉湎于一己之痛,他推己及人,想到了远不如自己 的那些失去土地的平民和应征戍边的士卒。诗人从万民的哀乐而想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体 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C. “但是穷苦之人宁愿应征去做戍边的士卒”错误,“贫篓有仓卒”诗意为“穷苦人家 仍然弄不到饭吃而导致意外的不幸”。“仓卒”意为意料之外的。故选Co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开篇六句,写一进门,就听见家人在号啕大哭,这是非常戏剧化的。“幼子饿已卒”,“无 食致夭折,景况是凄惨的。“吾宁舍一哀这里的意思是:“我能够勉
10、强达观自遣,但邻 里且为之呜咽,况做父亲的人让儿子生生的饿死,岂不惭愧。节选部分描绘了一幅幼子饿死、 举家痛哭、四邻皆悲的凄惨图景。作为父亲,诗人强忍悲痛,感到自责和悔恨。后十句,时节过了秋收,粮食原不该缺乏,穷人可还不免有仓皇挨饿的。像自己这样, 总算很苦的了。”诗人当时不一定非常困苦,因为他大小总是个官儿,照例可以免租税和兵 役的,但他尚且狼狈得如此,那么一般平民扰乱不安的情况,就要远远胜过他了。诗人想起 世上有很多失业之徒,久役不归的兵士,那些武行脚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场锣响,便要 真杀真砍,大乱的来临已迫在眉睫,他的忧愁从中而来,不可断绝,犹如与终南山齐高,与 大海一样茫茫无际。诗人
11、并未沉湎于一己之痛,他推己及人,想到了远不如自己的那些失去 土地的平民和应征戍边的士卒。诗人“推己及人”,他结合自己的生活,推想到社会群体;从万民的哀乐,来推定一 国的兴衰,句句都是真知灼见,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三、【答案】3.D4.首联表达了羁旅独行之愁。诗人单人匹马,冒着寒冷渡过宋辽分野的白沟河。颔联表达了怀念故国之愁。眼前已是异域他乡的风景,由辽金故地想到了宋朝的灭亡。颈联表达了触景悲秋之愁。诗人通过描写黄云弥漫、孤零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 秋雁孤飞,生发了悲秋之愁。尾联表达了知音难觅之愁。四海之内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知己,却已半数亡故, 自己也不知道将要投奔何处。【解析】3
12、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 “以景结情”错。天涯孤剑独谁投”我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 愤无处倾诉,无人知晓自己的心声。这句不是写景句,是抒情,并非“以景结情”。故选Do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渡过白沟,正 值寒冷的落霜季节。“蓟门”、“白沟”、“霜落”、“水天愁”、“匹马”等意象,构成了一种苍 凉肃杀的境界、凝重压抑的氛围,更加突出诗人的羁旅独行之愁。颔联,“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上镇”,今易县一带,战国时燕、赵疆域 以此界分;“中州
13、”,中原,今黄河中、下游一带。战国时燕、赵疆域以此界分,自宋代与辽 金对峙,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这两句极为含蓄,但又高度概 括地透露出“水天愁”的原因所在:这里从战国时的燕赵,到唐宋盛世,一直是北方军事重 镇。可现在,华夏沦丧,蒙古入主中原,这里已成为元朝的畿辅腹地,华夷之大防不复存在 了,令诗人感到“水天愁”。面对此景,诗人顿生怀念故国之愁。颈联,“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 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面对此景,诗人难免不产生悲秋之愁。尾联,“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诗的尾联写的是,与自己相知
14、及交游的朋 友,或逝或隐,多已离去,自己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 无人知晓自己的心曲了。“凋落”、“孤独”尽发悲凉凄怆之情、知音难觅之愁。真题缔T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题许道宁画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 (2019全国I, 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
15、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A项,本诗首联、颈联写景,颔联、 尾联抒情。语言浅显直白,没有华丽辞藻。“苍然何郡山? ”用疑问句式化虚为实,比正面 直接说画中的山似真山婉曲有味,更见新奇,A项正确。B项,由第一句“满眼长江水”可 知,画作的主体是江水,“满眼”说明它占据了画作的大部分篇幅;第二句“苍然何郡山” 表明山也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之一,B项正确。C项,“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 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全然入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画框中。这句并非是说“诗 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
16、离欣赏这幅画作,C项错误。D项,“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的 意思是树木带有夕阳晚照之意,云彩本来朝出暮归,画中的孤云却静止不动,不知归还。这 是诗人欣赏画中景色的主观感受,D项正确。故答案为C项。2. (2019全国I , 6分)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 评价?答案: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3分)诗人认为这幅画意境深远,韵 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3分)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本题,应先答出尾联的含 意,再根据其含意去分析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这幅画景色辽阔,意 蕴颇丰,意境悠远,文人墨客可以据此生
17、发感慨写出名篇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就算 把所有的佳句都说尽了,也无法全然道尽这幅画的妙处和意境。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 画作意境幽远,以致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可见诗人给予了这幅画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 深远、韵致悠长,值得不断琢磨。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34题。【双调】大德歌冬景关汉卿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 斜缆着钓鱼鹿。【注】此曲写于元朝大德年间。元朝推行重武轻文的政策,科举中断,读书人地位极 低,不得不远游谋生,过着漂泊的生活。鹿(chi):小船。3.(2023新编,3分)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运
18、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的颜色和形态。B.第三句意在表现雪下得很大,遮住了村庄稀稀落落的四五人家。C.全曲色彩明快,画面生机勃勃,饱含了作者对雪景的无限热爱之情。D.全曲描绘了傍晚郊野的雪景,表达了作者对安宁、稳定生活的向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A项是对“雪粉华,舞 梨花”的解读,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梨花,描写出雪花的“粉华”颜 色和“舞梨花”般的形态,A项正确。B项是对“再不见烟村四五家”的解读,人烟稀少的 村庄在雪中隐没不见,体现雪大,B项正确。C项,在大雪与乌鸦这一黑白画面中,黄色的 芦花为画面增加了色彩,但荒凉
19、沉寂仍是主要的意境特点,再结合注释中作者的处境可知 “色彩明快” “生机勃勃”理解错误,C项错误。D项,“烟村四五家”,归巢的“晚鸦” 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腥”都象征安宁、稳定的生活,再结合注释给出的时代背景,可 知作者是借傍晚郊野雪景表达对安宁、稳定生活的向往,D项正确。故答案为C项。4. (2023新编,6分)作者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冬景?请任选两种,结合具体内容 简要分析。答案:比喻。雪粉华,舞梨花”,把雪花比作飘舞的梨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 的颜色和形态。动静结合。雪花飞舞,晚鸦鸣叫,是动景;烟村四五家,黄芦、清江、钓 鱼腥,是静景。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安宁、稳定的生活图景。渲染
20、。皑皑白雪、归巢晚 鸦、江岸边的黄芦,色彩对比鲜明,渲染了空寂的意境。远近结合。大雪漫天飞舞,村庄 依稀难辨,是远景;晚鸦、黄芦、钓鱼腥,是近景。远近视角的变化让画面层次分明、生动 立体。(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时要注意表述规范,即分点作答,每点依次 指出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是如何使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首元曲中描写冬景的手法 很多,如“雪粉华,舞梨花”是比喻。雪花飞舞,晚鸦鸣叫是动景;烟村四五家,黄芦、清 江、钓鱼腥是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大雪漫天飞舞,村庄依稀难辨是远景;晚鸦、 黄芦、钓鱼腥是近景,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皑皑白雪、归巢晚鸦、
21、江岸边的黄芦,色彩 对比鲜明,是渲染。选择其中的两种手法作答即可,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寄和州刘使君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5. (2018江苏,5分)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 因。答案:表现:把酒当春,(1分)绕道送客,(1分)常去赏花。(1分)原因:长期得不到升 迁,怀才不遇;(1分)喜欢自然山水。(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
22、容。理解诗的内容,可以从诗题和注释入手,获得相关 信息,进而把握整体内容。本诗诗题为“寄和州刘使君”,表明本诗由身在外地的诗人张籍, 写给身在和州的刘禹锡。诗的前三联所写之景都是诗人想象的画面,属于虚景。注释中有“沙 堰、水心亭,均在和州。因此前两联中无论是“送客”还是“看花”,主语均为刘禹锡。 前两联的意思为刘禹锡与我分离多年,依旧在和州为官。此次和州任职,空闲之时他面对着 春风,欣赏着春景,痛快地饮酒。即使送客,也一定会特意绕道沙口堰、水心亭去看花。第 一问要求分析“闲”的表现,抓住首联中的“闲”字,概括二、三、四句的诗意,紧紧围绕 “饮酒”“绕道送客”“看花”三件事,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
23、要求分析刘禹锡如此表现的原 因,可联系刘禹锡的生平,再结合诗句分析。第一个原因可根据第一句得出,“别离已久犹 为郡”点出了刘禹锡官职不得升迁,长期在外漂泊为官的现实。另一个原因需要从第二、三、 四句中挖掘,这三句诗中的“特过”表现出刘禹锡热爱自然山水的本性。6. (2018江苏,6分)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2分)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2分) 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写出了和 州的美景,联系颈联“到此诗情应更远”意思为到这美丽的和州,你所写的诗将会更好,一 个“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点亮高考 点亮 高考 考点 25 诗歌 内容 情感 检测 解析 语文 一轮 单元 复习 全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