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澎湃的学习动力--谈学习动机及其培养策略.docx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澎湃的学习动力--谈学习动机及其培养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澎湃的学习动力--谈学习动机及其培养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澎湃的学习动力-谈学习动机及其培 养策略作为教师,你是否曾为学生们不认真听课、不能及时按质按量完 成作业而苦恼、生气,甚至牢骚抱怨?你是否曾为自己感天动地的心 灵鸡汤在学生那里没有任何反应而无奈、而神伤?你是否曾为某些教 师教学水平似乎一般般,天天就知道和学生打成一片,然而每次考试 成绩却名列前茅而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我的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去 学习?为什么有些教师却能神奇地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在其学科上多 下功夫?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众多且复杂,而学习动机无疑是其中一 个重要的因素。作为教师,我们都渴望自己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甚至于如饥似 渴、废寝忘食地投身于学习。然而现实环境
2、中这样的学生似乎如凤毛 麟角,多数的学生只是为学习而学习,认为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就 万事大吉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视学习为畏途,极力逃避、排斥学 习。面对这种状况,许多教师(包括家长)束手无策一一自以为精心 准备的精彩授课学生们却心不在焉,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学生们却置 若罔闻。他们不明白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习?怎么样才能够激发学生 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主动学习?万般无奈之下,不少教师只好“顺 其自然”、“听天由命”一一“反正该讲的(知识)我都讲了,他们不 听,我有什么办法? ”难道学生真的不渴望学业上的成功?难道教师的职责只在于把知识讲解清楚?难道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真的无能为力?视并努
3、力克服。事实绝非如此!首先,在中小学阶段,教师的任务是综合性的而非单一的,每一 位教师都承担着培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职责。其中在六大核心的 “自主发展”素养中,明确提到学生要“乐学善学”,具体包括:能 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 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而没有教师的积极干预和指导,学生很 难自发形成“乐学善学”这一素养。因此,教师绝对不能只以讲授知 识为鹄的,而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学习动机的培养并非什么高深晦涩、神秘莫测的东西。现 当代大批中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动机问题进行了
4、大量的研究,不 仅从不同角度揭示出了动机的规律,而且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培养 策略,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并积极运用这些理论于具体教学 实践中,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更佳的教学成 果。因为,“从学习动机方面来看,教师教学的成败决定于学生的学 习”。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中领悟并升 华我们学习到的相关动机理论。比如,有些教师善于对学生进行各种 奖励,这实际上是行为主义动机理论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有些教 师特别注意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这实际上是人本主义动机理论 自觉或不自觉的的运用。总之,只要用心,我们一定能给学生的学习 注入澎湃的学习动力。那么,
5、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究竟有哪些作用? 我们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 动走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或者说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 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这里我们要首先厘清与动机相关的几个概念:1 .需要与动机。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 表现为人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但仅 有需要不一定产生相应的动机。比如,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取得好的 学业成绩和拥有更高社会地位的强烈需要,但是这种需要并没有在所 有学生那里都转化成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喋喋不休
6、 地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意义,实际上没有任何作用。如何把他们的学 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即学习行为,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2 .诱因与动机。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 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与需要紧密相联,是动机产 生的外部条件。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正诱因一一各种形式的精神或 物质奖励以使学生热爱学习;或者采用负诱因一一各种形式的惩罚以 使学生回归学习。但是单纯重视诱因,既只注重给学生各种形式的奖 惩,不可能从根本上激发学习动机,甚至可能会带来种种不利的影响。 这个在以后再做进一步的分析。3 .兴趣与动机。兴趣是指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 向。兴趣是动机的
7、定向,积极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较高的学习动机。 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必须有某些条件的支持,如帮助学生树 立自我效能感,引导其对学习过程中的成败正确归因等。否则,兴趣 将只能停留在“学习意向”阶段,甚至会逐渐消失。在教学实践中我 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课堂上讲述的内容丰富形象,语言风趣幽默, 学生听课兴趣很高,但愿意在课下主动地付出更大努力,把该科目学 得更好的却并不多。这一现象说明,学习兴趣不一定产生相应的学习 动机。二、学习动机的作用动机与学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 式促进学习,另一方面,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首先,总体而言,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8、:1 .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在学习前做好准备,集中精力在某些 内容的学习上,从而更好地启动学习行为。2 .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增强对学习内容的注意,使学习朝 向特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要让学生 懂得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才会产生学习的力量。3 .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对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意或无意的 调节和监控,排除来自内外因素的干扰,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作出不 懈的努力,直到实现目标。4 .有了学习动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 果越佳。“有研究发现,成就动机强的被试较之成就动机弱的被试更 能坚持学习,学习更有成效。”尤其是对于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
9、,如 掌握某一门学科的教材,更加需要个体不断的积极努力(对于短期的、 没有组织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来说,动机的作用可能并不太大)。 一般而言,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加强 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犹如“催化剂”产生间接的增强与促进的效果。当然,学习动机只是影响 学习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充分条件,学生的智力、知识基础、人格特 征等都对学习有重要影响。其次,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即,有时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学习效果 反而会下降。如有些学生对于在考试中得到高分的动机过强,结果导 致注意力和知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首要 任务 激发 学生 澎湃 学习 动力 动机 及其 培养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