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鲁教版七下(21).docx
《第19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鲁教版七下(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鲁教版七下(21).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案例背景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践者、课程的改革者、更应该是带领学生做 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者。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 要特别强烈。”让我们给学生多一些参与机会;多一点参与的空间;更多一次实现需要 的满足!教材分析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初中语文八年级第四单元说明文单元中,这一单元明确要求学 生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要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注重观察、讲究科学精神和科 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情景一、 教学目标:1、知
2、识目标: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能力目标: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 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 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 容要点。2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
3、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三、教学难点1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 .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 .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 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2 .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 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3 .竞赛激
4、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 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 .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5 .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 转化为能力。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五、教学设想: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 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 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
5、,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 点。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导语: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 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板书文题和作者)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学生读(学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 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准 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 大自然 语言 教案 鲁教版七下 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