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四川省射洪县射洪高二语文《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2)》教案.docx
《名校联盟四川省射洪县射洪高二语文《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2)》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联盟四川省射洪县射洪高二语文《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2)》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背诵。二、学习杜陵叟1 .写作背景简介:此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 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 “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 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里少陵原上,秦代为杜县之地,汉代宣帝葬于此处,故称杜 陵。2 .基本解读:这首诗写农夫之苦,并对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表示强烈的,愦慨之情。(主 旨)1)开头七句“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 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写出灾情之严
2、重。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 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2)接下来四句“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 “考课”,不仅不奏报 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3)再四句“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难抑 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 百姓死活的“长吏“明知”农民受灾却偏偏“不申破”,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皇帝的高兴, 这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具有相当典型意义的。4)最后八句“
3、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 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 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无论是官员 们的“求考课”,还是“里胥”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都是统治者们惯演的把戏而已:“帝 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3 .鉴赏要点:1)对封建统治者用“双簧戏方式剥削农民暴行的深刻揭露。“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 然强征暴敛;一个小小的“里胥” 一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 “德音”,背后明
4、显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 闻不问,装作不知,虚假伪善。这种“双簧戏”的演出,封建统治者演起来驾轻就熟,时机 控制得恰适其时,可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样的把戏不止一次上演,诗的讽刺力度可见 一斑。2)人称的变化写出诗人愤激的情感。如对“长吏”的控诉时,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 变成直抒胸臆:“剥我身上帛”,而诗中这一 “我”的形象,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代 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不屈反抗精神,具有相当的审美价值。4、小结:本诗的社会批判性。白居易用极其悲愤的情感,写出了农夫之苦,揭露和控诉和 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极为精练的概括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2 名校 联盟 四川省 射洪县 射洪 语文 课白居易诗四首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