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模板.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模板.docx(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基础步骤 -2-13 21:45阅读(0)转载自維.喇 赞(12)赞(12)赞(12)赞(12) 转载(756) 分享(73) 评论 复制地址 举报 编辑上一篇|下一篇:中国古建筑屋顶.相对于其它行业设计,植物景观配置,不管是从艺术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来看,全部是一个发展上比较滞后领域:从艺术角度来说,它缺乏完整系统设计理论指导;从技术角度来说,它缺乏明确设计标准和结果评判标准。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技术。 相对于其它行业设计,植物景观配置,不管是从艺术角度还是从技术角度来看,全部是一个发展上比较滞后领域:从艺术角度来说,它缺乏完整系统设计理论指导;从技术
2、角度来说,它缺乏明确设计标准和结果评判标准。再加上植物景观配置特有生态问题和时空改变等特征。它们无疑全部将增加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存在部分基础设计步骤乃至设计程序,它们能够用来降低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工作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增加设计结果可判定性。同时还可一定程度地增加设计工作系统性,有序性;提升工作效率,提升系统质量保障能力。 植物景观配置最终止果是要处理下面多个问题: 1、选什么样植物? 2、选多大植物? 3、选多少植物? 4、怎样搭配并部署到地面上? 5、组成什么样植物景观? 1-4 包含到以植物个体为元素来选择和布局问
3、题;5则包含以植物配置后群体为元素来选择和布局问题。 植物景观配置操作基础步骤就是怎样有序地有规范地处理上述问题步骤过程。从结果来说,是根据上面1-5次序进行;但从设计实施过程来说,确是倒着来,先处理第5个问题,然后处理1-4个问题!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景观配置在设计阶段基础步骤大致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1、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和布局, 2、各植物景观类型中植物个体选择和布局, 3、系统地检验审评,即质量确保过程。 需要说明是:这个三个步骤次序并非一成不变, 在设计过程中,三个步骤会互有穿插,有时还互为前提。 (一)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和布局 简单说,植物景观类型就是植物群体配置在一起显现出来外在
4、表象类型。比如说:密林,线状行道林,孤立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花镜等等。 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和布局设计就是把诸如密林,线状行道林,孤立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等等植物景观类型而不是植物个体作为设计元素进行空间配置,设计师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什么地方该部署什么样植物景观类型。 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和布局首先是源于整体景观结构布局,即通常上所说结构性景观布局。结构性景观布局关键确定设计区域总体景观框架。它关键基于用户总体景观意向需要和整体美学标准需要来构筑景观框架。结构性景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景观框架区划。 其次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和布局源于功效需要,即通常上所说功效性景观布局。功效需要,
5、比如说某个地方需要遮荫,某个地方需要用密林阻挡外部视线或隔离噪音,林荫道路,广场遮荫等等,是景观类型选择和布局基础考究。 再次源于景观美化设计上需要,比如说整体上布局安排景观线,景见解,某个视角需要软化,一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或层次改变等等。有时也会源于其它特殊或景观布局过渡需要。 作为设计元素,植物景观类型一样含有诸如颜色、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要素特征,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和布局工作即是基于植物景观类型这些要素特征而不是组成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要素特征,并遵照植物配置理论所述设计标准和创作手法来设计创作。植物景观类型是由多个植物组成,她们要素特征虽和个体要素特征高度相关,但绝不等同于某个个
6、体植物要素特征或多个个体植物要素特征简单叠加。有时会表现出和个体植物要素特征完全不一样要素特征。需要注意是:植物景观类型要素特征不仅和植物景观类型内部植物组成相关,而且和内部植物个体结构排列方法有很大关系。另外,同一植物景观类型能够有完全不一样植物结构组合。 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和布局是总体景观方案设计关键组成部分,更多地带有美学创作原因,相对来说,是一项习惯性,发挥性多于程序性工作。该步骤工作完成后通常会产生以下图表资料: 1、植物景观类型计划布局图(包含部分节点立面图) 2、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 3、植物景观类型组成份析表 植物配置好比文章写作,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和布局问题类似文章写作中文章构思和
7、文章纲要草拟阶段。文章写作时候,我们首先考虑是写什么样内容,什么风格,段落结构怎样编排布局,中心专题怎样展开表示等等问题,而不是首先考虑用什么字、词或语句等问题。一样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首先考虑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和布局,而不是植物个体选择和布局。 (二)植物个体选择和布局 整体植物景观类型布局选择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各个植物景观类型组成设计,即处理植物个体选择和布局问题。植物个体选择和布局问题关键要处理以下多个问题: 1、植物品种选择, 2、植物大小确实定, 3、植物数量确实定, 4、植物个体在结构中位置定位等。 植物个体选择和布局更多是一个技术性问题,除了在结构中位置定位过程中需要较多关注美
8、学设计知识外,其它更多是趋向处理生态技术问题。所以处理植物个体选择和布局问题往往是一个程序化地工作。 1、植物品种选择 植物品种选择通常程序以下: 1)依据植物景观类型布局图、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和植物景观类型组成份析表等资料,综合分析各景观类型结构,确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制订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 2)分析确定配置场地气候耐寒区,和关键环境限制因子。 3)依据场地气候耐寒区、关键环境限制因子、和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来和植物库数据配对搜寻,确定粗选植物品种。 4)据景观功效和美学要求,深入筛选植物品种。 5)确定各植物类型关键品种 关键品种是用于保持统一性品种,是一个植物景观类型主体构架品种。通常
9、来说,关键品种品种数量要少(比如说20%),相同程度高,但植株数量多(比如说80%)。关键植物品种耐寒等级一定要比场地气候耐寒区等级高一个等级,同时能够对场地关键限制因子有足够耐性。 关键品种分各景观类型关键品种和设计区域关键品种,设计区域关键品种是指设计区域内占主导地位(面积或空间)景观类型关键品种。 6)确定各植物类型次要品种 次要品种是用于增加改变性品种,品种数量要多(80%),但植株数量要少(20%)。如尤其需要,次要植物品种耐寒等级能够不高于场地气候耐寒区等级。有条件或成本不高情况小,能够选择部分对场地关键限制因子耐性不足植物。 主次要品种比率按各景观类型分别计算分配。 7)确定植物
10、品种数量 标准上提倡多植物群落标准,但并非植物品种越多越好,杜绝拼凑。 通常小区来说,15-20个乔木品种,15-20灌木品种,15-20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种已足够满足生态方面要求。当然,国家有尤其要求,按相关要求办理。 2、植物初植大小确实定 在中国,对种植植物初植大小规格没有具体标准要求。更多地是依据用户喜好和设计者习惯来确定。 有经验设计者能够巧妙地利用部分美学生态手法来综合确定。 以乔木为例,国外比较通行乔木层尺寸通常也就在径阶6-8公分完整植株。考虑到中国习惯,提议乔木层尺寸径阶以10-12公分左右完整植株较为适宜,通常不要超出14-15公分。为了满足立即效果需要,能够采取部分技巧性方
11、法,如增加大灌木数量(高度100厘米-250厘米),增加覆盖对比等等。在树体百分比尺度处理方面,尽可能缩短最大规格和最小规格植物大小差距。 3、植物数量确实定 正确地说植物数量确定问题是一个跟栽植间距高度相关问题。通常说来,植物种植间距由植株成熟大小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依据植物生长速度快慢合适调整,但决不能随意加大栽植密度。任何时候,采取加大栽植密度来获取立即效果方法全部是最愚蠢方法。 相关植物初植大小规格和栽植间距,国外有部分习惯性数据可供参考。 4、在植物景观类型结构中位置定位 依据各景观类型组成和各组成植物本身特征将她们部署到适宜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会较多包含到基于植物个体美学
12、设计问题。 从个体到构建植物景观类型群体组合,其实是一项十分繁杂工作,在这个阶段假如能够借用部分景观类型组成模块,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模块能够经过模拟自然、调查分析以前设计或设计建模等方法取得。模块在入库使用前必需是经过美学或生态检验论证过。模块如同工业品中经过系统检验有质量保障部件或半成品。 (三)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 因为交织着生态、美学乃至经济和其它等多个原因,植物景观配置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遗漏和纰漏是难免。所以一件设计作品完全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进行系统审评复检是很有必需,它是设计质量确保体系关键组成部分,。 通常来说,审评关键进行两大方面审评:美学标准审评和生
13、态标准审评。审评程序关键由审评内容,审评方法和结果评定标准三个方面组成。比如说平衡标准审评程序大致以下: 1、审评内容 设计是否符合平衡标准 2、审评方法 1)找出设计区域或分区中心点 2)以中心点为交点绘出两条正交轴线 3)比较两条轴线两侧配置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和数量等 3、评定标准 两条轴线两侧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数量基础一致。 需要说明是: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即可作为是设计者自检之用也可作为甲方和第三方对设计结果评审之用。而且不仅需要在整个设计完全结束后进行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而且需要在植物景观类型选择和布局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 阶段性审评。
14、植物在景观表现中质感和美感植物质感在景观表现中有不可忽略作用,在景观营造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植物纯粹材料自然质感美感和人工质感审美美感之间关系。 摘要:植物质感在景观表现中有不可忽略作用,在景观营造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植物纯粹材料自然质感美感和人工质感审美美感之间关系。 关键词:自然质感 人工质感 景观表现 伴随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应用范围扩大和应用形式增加,大家对植物关注度也和日俱增,而且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简单类别、图案、色彩等方面,越来越多人也开始关注并研究植物质感。总体来说,质感是是指视觉或触觉对不一样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如特质感觉。包含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其中,天然质感是指物质表面自然特质,如
15、水、岩石、竹木等;而人工质感是指经过人工处理表现感觉,如砖、陶瓷、玻璃等。不一样质感给人不一样感觉,如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和浑浊等。对于自然界群落中植物而言其质感无疑只是天然质感,不过,伴随植物生产日趋产业化发展,和因为迎合审美要求而对植物所作一系列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植物质感已经不仅仅再只是单纯天然质感,或多或少全部会沾染上部分人工痕迹。另外,质感是人视觉和触觉感受,是一个心理反应,这就决定了植物质感主观性和相对性。总而言之,植物质感不是单一不变,伴随植物本身生长发育和周围环境改变,或观赏者和观赏者心境改变,植物质感也随之改变。正是植物质感这种不确定性,却能促进景观表现愈加丰富、
16、多样。所以,在景观表现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植物纯粹材料自然质感美感和人工质感审美美感之间关系。 1 植物质感影响原因及分类不一样植物有各自不一样形态特征,其株型、花果稠密度、颜色等全部会影响植物整体质感。如榆树、木槿、毛白杨、玉簪等比较粗放;银杏、铺地柏、黄杨、菊花则属于中等;而柽柳、桂香柳、黄栌、棣棠等则比较精细。另外,植物单独某个部分如树皮、叶、花、果等因为其不一样形状和质地,其质感也有差异。如重瓣榆叶梅树皮黑褐色而且反卷比较粗放,而三球悬铃木树皮薄片状剥落以后灰褐色斑块则显得光滑细腻;另外,构树叶片大而粗糙,小叶黄杨叶片则厚实有光泽更显精细。除了植物材料本身质感特征外,观赏距离、人工修剪、
17、环境光线和其它景观材料质感特征等也会影响植物材料质感。2 植物质感在景观表现中应用植物质感不是一成不变,不一样质感植物在不一样景观中含有不一样特征。在景观表现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植物纯粹材料自然质感美感和人工质感审美美感之间关系。2.1 合理使用不一样自然质感植物植物质感不一样,决定了其景观效果不一样。粗质型植物有较大明暗改变,看起来强壮、坚固、刚健,外观上也比细质登植物更空旷疏松,当将其植于中粗型及细质型植物丛中时,便会跳跃而出,首先为人所见。所以,粗质型植物可在景观中作为焦点,以吸引观赏者注意力。也正因为如此,粗质型植物不宜使用过多,避免喧宾夺主,反而使景观显得零乱无特色。而细质型植物比较柔
18、和,没有太大明暗改变,外观上常有大量小叶片和稠密枝条,看起来柔软纤细。所以,可大面积利用细质型植物来加大空间伸缩感,也可作背景材料,显示出整齐、清楚、规则气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景观设计是在一个特定空间完成。而在一个特定范围内,质感种类太少,轻易给人单调乏味感觉;但假如质感种类过多,其布局又会显得杂乱。有意识将不一样质感植物搭配在一起,能够起到相互补充和相互映衬作用,使景观愈加丰富耐看。大空间中可稍增加粗质感植物类型,小空间则可多用些细质型材料。粗质型植物有使景物趋向赏景者动感,使空间显得拥挤,而细质感植物有使景物远离赏景者动感,会产生一个大于实际空间幻觉。图1所表示,为中国人名大学一处景观,
19、其中,主景是粗质感白蜡,在阳光照射下,略微纸质膜质叶片呈半透明状,有光影闪烁感觉,配合其明亮色彩,让人有一个热烈奔放之感。而作为背景绦柳,其质感细柔,轮廓清楚,有一个远离赏景者倾向,让观赏者产生一个和植物间可视距大于实际距离错觉。2.2 合适利用植物质感可变性因为植物本身生长发育,和观赏距离、人工修剪、环境光线或其它景观材料质感特征等全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材料质感,所以,植物质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确定。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足利用植物质感这种可变性,综合把握整体环境和非植物材料质感,营造符合专题且具特色景观。近距离能够观察单株植物质感细部改变,较远则只能看到植物整体质感印象,更远距离则只能
20、看到不一样植物群落质感重合、交织。环境中光线强弱和光线角度不一样也会产生不一样质感效果。强烈光线使得植物明暗对比加强,从而使得质感趋于粗糙;相反,柔和光线使得植物明暗对比减弱,质感趋于精细。另外,经过修剪、整形等操作手段能够改变植物轮廓和表面特征,进而使人产生不一样视觉和触觉感受,也能够大大改变植物本身质感。比如,绿篱质感在修剪后由柔和变得硬朗,草坪质感在修剪后由粗糙变得精细而富有弹性,盆景摘叶后叶片变得细小轻盈。而同种植物和不一样材料对比也会产生不一样质感效果,比如书带草栽植于毛石砌作种植池中显得精细,而栽植于抛光花岗岩种植池中则显得粗糙。如上图1所表示,水池周围配以白色卵石,尽管柔美恬静,
21、质感精细,却稍有冰凉感,恰好能够凸现粗质感白蜡欣欣向荣气象,也能和质感细柔绦柳形成一个呼应。而图2所表示,桥面地板采取了抛光效果木材,给整个景观空间带来洁净简练之美,同时也和地板左侧草坪形成对比,原本质地细软草坪在地板精细纹理映衬下显得粗糙很多。整个景观地面均配置草坪,阴天背景和绿色草坪相映成趣,让这里空间通透而又宽大,中间规则地群植细质型红桃绿柳,不仅丰富了景观深度空间感,也增加了层次感,整个画面有一个朦胧淡雅感。3 总结利用植物质感表现景观时,不仅需要合适搭配植物自然质感,或合适表现其人工质感,同时也要充足考虑植物色彩、姿态等其它原因,从整体出发,营造特点鲜明且丰富多样景观。植物造景初探合
22、适反复和改变就会产生节奏和韵律。没有反复和改变便没有节奏韵律。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重视反复和改变巧妙利用。如利用适当,置身其中就如同置身于一个音乐世界,能使人充足感受其节奏和韵律。作为园林工作者,一直以来,笔者全部在苦苦思索,到底什么样植物景观才能够给人以美享受?植物素材要怎么样配置,其形成景观才能让人身心身愉悦?最近几年,经过很多实例比较,对这些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在此我想谈谈部分自己见解。一、 平面设计要有造型在绿化隔离带,道路分隔带或绿地等较大面积绿化设计过程中,在做平面设计时要考虑怎么样去造型,因为假如没有造型,绿地往往显得过于单调和呆板。当然这种造型既能够是规则式几何造型,如环形、圆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景观 配置 设计 基本 流程 模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