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春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会读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有感情朗读春望。2 .会赏诗:通过掌握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鉴赏诗歌情感。3 .会悟诗:通过思考家与国之间的关系,树立家国情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有感情朗读春望。2 .掌握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3 .培养家国情怀教学难点:1 .理解颔联、尾联的情感。2 .培养家国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古日:诗言志。于很多诗人而言,诗歌只是传情达意的载体。有一位诗人, 声言“诗是吾家事”,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 不惊人死不休”。毕生的追求、千年的经典成就了他诗歌史上至高无上的美誉一一 诗圣。他就是一一杜甫。最是诗中家国情。这节
2、课,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千古绝 唱一一春望。二、读准字音,读好节奏1 .学生结合注释,给抵、搔、簪注音,字正腔圆朗读诗歌。2 .学生结合句意,划分每一句诗的节奏。3 .学生读诗歌:读准节奏;将韵脚深、心、金、簪读得响亮、突出 三、理解首联情感,掌握鉴赏方法。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 .学生根据注释、结合句意,按照以下句式,思考首联情感。首联意思是:,我体会到诗人 情感。2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 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杜甫闻讯, 只身投奔肃宗朝廷,结果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7
3、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 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3 .赏析“破”(1)链接资料: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杜甫悲陈陶(2)学生根据悲陈陶联想“破”的景象及情感。(3)小结:宋人论诗,把诗句中突出的、不平凡的字称为“诗眼”,好比人 的眼睛,眼睛明亮方显精神。一个“破”字,既写出了长安城陷落后的惨状,又 表现了诗人的愤怒。破,就是这一句的句眼。(4)学生赏析句眼“深”,批注于诗句旁。(5)教师示范朗读首联(愤怒与悲痛之情)。(6)学生归纳总结: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和步骤。明确:知人论世、理解句意、品析句眼、有感情朗
4、读四、学以致用,理解颔联、颈联、尾联情感1 .学生根据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分析诗歌颔联、颈联、尾联的情感,将相关内 容填写在学习任务单上,并进行朗读。写作背景: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该联的意思是:根据句眼,我能想象到 的场景,体会到诗人 情感。2 .教师点拨指导A.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两种解读第一种:看到花,诗人落泪;看到鸟,诗人心惊第二种:感伤时局,花落泪;痛恨别离,鸟惊心(1)律诗讲究起承转合,学生结合首联,思考讨论:哪一种理解更能表现长安 城的景象和诗人彼时的心境?(2)教师小结:第一种,乐景衬哀情,更显诗人之悲痛;第二种,拟人化表达, 不仅人深受安史之乱的摧残,连无辜的花、鸟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五首春望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6 诗词 春望 教学 设计 统编 语文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