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 答案)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材料一:所谓“移情作用”,指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对象自然或艺术 作曲时,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 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 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最明显的事例是观照自然景物以 及由此产生的文艺作品。我国诗词里咏物警句大半都显出移情作用。例如下列名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2、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都是把物写成人,静的写成动的,无情写成有情,于是山可以看 人而不厌,柳絮可以颠狂,桃花可以轻薄,山峰可以清苦,领略黄昏 雨的滋味。从此可见,诗中的“比”和“兴”大半起于移情作用,上 例有些是显喻,有些是隐喻。上举各例也说明移情作用和形象思维也 有密切关系。移情说的一个重要代表立普斯反对从生理学观点来解释移情现 象,主张要专用心理学观点,运用英国经验主义派的“观念联想”特 别是其中的“类似联想”来解释。他举希腊建筑中的道芮式石柱为例。 这种石柱支持上面的沉重的平顶,本应使人感到它受重压而
3、下垂,而 我们实际看到的是它仿佛在耸立上腾,出力抵抗。立普斯把这种印象 叫做“空间意象”,认为它起于类似联想,石柱的姿态引起人在类似 情况中耸立上腾、出力抵抗的观念或意象,在聚精会神中就把这种意 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 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 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 而立,拊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也。天 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4、的一项是() (3分)A.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土民/废王道/立 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B.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土民/废王道/立 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土/民废王道/立 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土/民废王道/立 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万乘,指一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
5、里,能出兵车万乘,以 “万乘指天子、帝王。B振孤独穷困之士 中“振”是救助的意思,与“振长策而御宇 内”中的“振”意思不同。C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与孔雀东南飞)“六合正相 应”中“六合”意义相同。D. “修甲兵”中的“兵”是兵器的意思,与“六国破灭,非兵不 利”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把秦与大国、秦与陈涉、陈涉与山东诸国进行对比,指出双方 实力悬殊,为抒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了有力的铺垫。B.假设秦王够考虑古代的情况,比较商,周兴亡的往事,来控制 治理国家,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枫 想C.秦朝吞
6、并了流过诸侯以后,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 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缺所 向无敌。D.因为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又选取了中等以下的 辅佐之臣,所以虽然有险固的工事,沃野千里的观众之地,也难免秦 朝的败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 为戮没矣。(4分)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黎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4分)14 .贾谊在过秦论下篇中为什么说秦“亡,不亦宜乎”请 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病起书怀陆游病
7、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注】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在被免去 参议官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 写了此诗。和銮: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 称“和”,挂在轲首或车架上称“銮”。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叙事、点题,“病骨”“纱帽宽”“孤臣”生动地塑造出了 一个病体瘦弱、客居江边的诗人形象。B.颔联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C.颈
8、联中“庙社”和“和銮”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庙社” 指宗庙和社稷,喻国家,“和銮”喻南宋皇帝。D.本诗和书愤)均作于陆游闲居之时,本诗从衰病起笔,书 愤紧扣“愤”字,抒发自身感怀。16 .本诗和书愤尾联都化用了出师表的典故,但借以表 达的意思和情感均有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用“ ,”细致描摹了行人步履艰难、神情惶悚的状态。(2)高适燕歌行中,“ , ”两句一实 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 思念之情。(3)离骚中屈原借佩戴香花美草来表示保持自己高洁品质的 句子是“
9、, 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酷夏,心不静,气不顺, 之余,除了听听柴可夫斯基、 拉赫玛尼诺夫以外,唯靠读书静心。鲁迅的故事新编共八篇小说,是鲁迅辗转京、厦、广、沪四 地而做。用时竟达十四年。在给友人的信中,他一再强调自己不太爱 惜身体在我看来,他并非厌世,而是身不由己。一个读透古书的人,写起拟古之作,可谓。巧妙的架构,灵气飞溅的对话体,每读一遍,便激赏一次,让人O故事新编的脉络,分明是鲁迅的心迹。他写补天,契合 着欲补苍天的志向:写大禹的理水篇他精神的务实趋真得以践行; 表现“隐”与“退”的是采藏:对于威权铸剑则是轻蔑与挑 战;
10、非攻篇,借墨子这潭深水,倒映出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再 然后,以出关起死,涂抹出人生与社会的苍凉。调皮的文笔、始终蓬勃着的少年气及沉浸式的浪漫,让这个故去 八十六年的、也曾壮怀激烈过的人,依然是我们的恩师和益友。如今, 我们读他的书,就当是吹一吹空调,仰仗他的冷峻和深远,让酷热笼 罩的心头又一次享受清凉。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着结构混乱、语句不通、标点不妥 等问题,请加以修改,变成结构整齐、表达流畅的整句,可以改变语 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 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
11、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n(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众人都道:“好个所在! ”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阶下 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 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 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 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 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 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
12、 一个道是“淇水遣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进二贾政道:“也俗。” 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 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 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 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选自红楼梦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21.贾政说:“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如果在 此种环境中为你建一间书房,请依照画横线内容,拟写楹联的下联。 (3分)蕉带梨香窗前绿, 22 .文段括号处是宝玉题拟的匾额,你认为“蓼汀花淑
13、”“有风来 仪“梨花春雨”哪个才是宝玉拟定的,请说明理由。(6分)匾额: 理由: 四、材料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礼记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 之J其中“慎思”“明辨”的意思是谨慎周密地思考、清晰明确地分 辨,它们强调了理性思考在治学中的重要性。其实不只是治学,我们 在学习、生活中,也都离不开“慎思”“明辨”这样的理性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
14、答案1. AA项可见材料二最后一段,错在“是一种神秘主义。”无中生有, B项可见材料二第一段结尾和第二段开头,C项可见材料一第三段,D 项可见材料二最后一句。2. BB项可见材料二三四段“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 的,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 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 A 项可见材料一、错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审美对象的客 观性应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审美对象的客观性。” C项前半句可见材料二第三节,后半句错误,材料二原文为:“而美 感经却常含有移情作用。”材料三原文为:“达到这样深入的美感,发 现这
15、样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并不能 推断出移情作用是产生美感经验的必要条件。D项可见材料一,立普 斯认为移情作用产生的原因是由我及物,这一点与朱光潜一致,朱光 潜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提出移情还包括由物及人,物我合一。3. DD项出自王充论衡明零篇人不能用行为感动天,天也不会 随从人的行为来感召人。与材料移情说观点不一致。A项出自庄子啾 水,庄子将自己游玩时的快乐心情移置到鱼的身上,觉得它们也是 快乐的、这是在审美欣赏中典型的移情现象。B项和C项出自王国维 人间词话,都是移情于物。(具体可见朱光潜诗的隐与显)。4. 李白饱尝世态炎凉,深受排挤打击,他把由此产生的寂寞孤 独移注到
16、敬亭山上去。鸟飞了,云去了,只有山不离去,敬亭山好像懂得诗人的孤寂, 诗人也懂得山的孤寂。山似乎就是诗人,诗人似乎就是山,物我合一。5. 人在观照外物时,把人的生命和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使物 具有人情,由人及物。把物的姿态吸收于人,人受到物的影响,模 仿物的姿态,由物及人。人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物我合一。 需要人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改造。6. A (A. “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说法错误。愧疚之情是在 向王芳询问小刘的情况,得知他等了自己几个月后)7.B (B.原文未体现出王芳的坚韧顽强,也没有用王芳衬托小刘 的形象)8. 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 睹
17、,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 强;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 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 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9. 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 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 诉诸读者,体现了 “把心文给读者”;小说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体现 了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10. 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王怀着贪婪 卑鄙之
18、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 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典籍,施行严刑酷法,以诈力为先, 以仁义为后,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不信功臣”“不亲士 民”结构对称,各自断开,排除ACD; “废王道”“立私权”结构对称, 各自断开;“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结构对称,各自断 开。)11. CA.正确:B.正确。“振狐独穷困之士”句意;以救助孤独穷困的士人。“振 长策而御宇内”中“振”,挥动、抖动:句意:以武力来统治各国。C.个“六合”意义相同错误。“然后以六合为家”句意:这之后 把天下作为家业。“六合正相应”中“六台”,子与丑合,寅与亥合, 卯与戌合,辰
19、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句意:年、月、日的干 支都相适合。两个六合意思不同。D,正确,句意:修治武器。/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 武器不锋利。12. D本题考直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的能力。D. “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又选取了中等以下的辅佐 之臣”错误。原文“籍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是作者假设的 情况。13 .然而他们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的原因,就是秦朝 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假使拿东方诸国(靖山以东的诸侯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 大小,比比权势,衡量实力,则不可以相提并论了。14 .秦王自满,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
20、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危弱而没有人辅佐。三位君主昏惑而终身不觉 悟。参考译文:【甲】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峭山和函谷关的险固, 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尊贵于齐国、楚国、燕国、赵 国、韩国、魏国、宋国、卫国、中山的国君;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 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 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 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 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 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
21、辖全国,使 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崎 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 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 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乙】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 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焚烧典籍,施行严刑酷 法,以诈力为先,以仁义为后,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 行兼并,要重视欺诈和武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应形势,这就是说 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结束战国纷争统一天下,它的 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
22、不 同。秦王集权力于一身而占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到来了。假 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比较商、周兴亡的往事,来控制治理国 家,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 所以夏禹、商汤、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 的政策的。挨冻的人穿上粗布衣服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 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的资本。这就是说 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 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沈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 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施礼于天下,
23、把牢狱里的犯 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 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救助 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 律,减轻刑罚,给犯人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改正过失, 有新的追求,改进修整自己的立身准则和行为,各自修德向善,满足 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如果天下到 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 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 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丙】秦朝兼并了诸侯,山东有三十多个郡,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徐州市 铜山 区高二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