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曾都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2、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 题卷上无效。一、文学作品阅读。(28分)(一)阅读去看一棵大树,完成14题。(12分)去看一棵大树(节选)贺捷生回到张家界,无论时间多么仓促,无论要走多么远,多么跌宕起伏的路,我都要去看那棵长在旷野中的 大树。它形单影只,顶天立地,孤独地站在一片开阔的河滩上,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身边的那片广阔的坪地,那 条
2、亘古以来便环绕着坪地静静流淌的河流。远远望去,那几根粗大的如同赤裸的手臂伸向天空的树枝,既像大 地竖起的一根根旗杆,又像河水高举的一簇簇波浪。父亲是1934年11月到达溪口的,在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着重开辟大庸革命根据地。强调这 一点,是因为在这年的10月中下旬,父亲刚率领他在湘鄂西创建的红二军团和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在贵州 印江的木黄胜利会师,组成强大的红二、六军团。两军会师后,中央命令担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的父亲率部 进军湘鄂西,把几十万“围剿”中央红军的国民党部队拖进湘鄂西的崇山峻岭,让正在遭受重重围困的中央红 军得以突围,实施日后被称为“长征”的战略大转移。那些日子的溪口,热热闹
3、闹,如火如荼。村子里家家住着红军,夜夜燃烧着哗剥作响的火把。祠堂的柱 子上,村前村后的大树上,村民们纳凉的巷子口,贴满红红绿绿的告示。用白石灰和繁体字刷在屋檐下的大标 语,惊天动地,让人热血沸腾。一队队红军和赤卫队,在大路上和村庄里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土改工作队更 是积极发动群众,斗地主,分浮财,重新丈量土地。妇女们则忙着为红军缝冬衣,做军鞋。无数双脚踩在道路 上,咚咚作响,就像在敲鼓。父亲站在王公馆军团指挥部向远处眺望,旷野上旗帜翻飞,杀声震天,战前操练的队伍欢蹦乱跳,生龙 活虎。当休息号吹响,战士们簇拥在古樟树下的绿荫里,聊天、唱歌、听老兵讲战斗经历。擦得程亮的枪,一 排排架在一起,在阳光
4、下闪闪发亮。到了傍晚,红彤彤的霞光从高高的棉花山射过来,把静静流淌的澧水照得 分外灿烂,如同一河流动的金子。收操号吹响了,指挥员解散的口令刚下达,在汗水里泡了一天的士兵们纷纷 脱去外衣,扑通扑通跳进河里。一时间河面上浪花四溅,众声喧哗,如同跳跃着千条万条鳞片闪烁的金鲤鱼。每当夜幕降临,繁星满天,父亲总会带上萧克、王震、贺炳炎和卢冬生等一干爱将,有时候也会带上我 母亲,来到大树下聊天,或商谈军机大事。警卫员早摆好了一张小方桌,四五把竹椅,一壶沏得酷酷的茶,或 一坛部队在打土豪时缴获的米酒。几个人坐在那儿谈天说地,对酒当歌,纵论天下大势,情绪高涨得彻夜难眠。几天后,就在这棵古樟下,父亲不费一枪一弹
5、,收编了李吉儒的一支上千人的地方武装,从此传为美谈。就因见识了父亲的高大伟岸,溪口的这棵古樟,从此深受群众爱惜。红二、六军团离开湘西后,在天长 日久的盼望中,他们逐渐把对父亲和红军的思念转移到这棵树上。在老百姓看来,这棵古樟就是红军的化身, 我父亲贺龙的化身。看见它就像看见了我父亲和红军。清明节回到张家界,上天子山为父亲扫过墓,我自然要继续往前走,再次回到我母亲的那片土地,去溪 口看看那棵远近闻名的大树,看看以另一种形象继续站立在旷野中的父亲。车驶近怀抱溪口的王家坪,迎面扑来一片干干净净的白,轻轻盈盈的白,像刚下过一场大雪,天地间一 尘不染。渐渐走进那片白,那片漂浮着奇异香味的白,才发现,那是
6、铺天盖地开着的梨花。那棵古樟就在这时从坦荡空阔的坪地上,从洁白的梨花中,脱颖而出,在眼前渐渐高大起来,巍峨和峥 噪起来。树顶上那几根枯枝,还像从前那么苍劲,那么孜孜不倦地托着瓦蓝的天空。那种雷打不动的气势,让 人想到,即使黑云翻滚,即使头顶的天空在电闪雷鸣中轰隆隆倒塌,它也能伸手顶住,把坍塌的天空重新举起 来。而在大树主干的枝的间大团大团绽放的新绿,竟比前些年我看到的更蓬勃,更稠密,也更欣欣向荣,仿佛 汹涌的潮水势不可挡地往上漫。看见这么广阔的一片梨花,看见这些梨花素面朝天她簇拥着拔地而起的大树,我的心在颤抖,泪水禁不 住喷薄而出。我想,正是清明时节,难道这片土地,这千树万树洁白如雪的梨花,也
7、知道今天是个怀想的日子, 追忆的日子?车走在半路我还懊悔,来看这棵古樟,来大树下遥望父亲,我竟没有带上一束花,一件寄托思念 的信物,谁想这漫山遍野的梨花,在天地之间,早早她为我布置了一场盛大的祭奠。我想对这棵大树,对父亲附在树上的英魂说:父亲,你还记得吗?在你站在这棵大树下的时候,我也差 不多在母亲的肚子里开始了十月怀胎。你看,我和你,我们和这片深沉又肥沃的土地,这棵死而复生的树,彼 此命运相连,已经难舍难分了。我还想说,父亲,我只要活着,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会继续回来看这棵树。(文章节选自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一书)1 .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追忆了父亲的革命生活,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些
8、场景,两个即可。(2分)2 .这篇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文中有好几处直接点明了树和人之间的联系,请任找一句写在横线上。 (3分)3 .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个,从修辞手法或者化静为动的角度,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3分) (1)远远望去,那几根粗大的如同赤裸的手臂伸向天空的树枝,既像大地竖起的一根根旗杆,又像河水高举 的一簇簇波浪。(2)而在大树主干的枝梗间大团大团绽放的新绿,竟比前些年我看到的更蓬勃,更稠密,也更欣欣向荣,仿 佛汹涌的潮水势不可挡地往上漫。4 .作者在文章中还用了大段的篇幅描写梨花,有何作用?(4分)(二)阅读立夏,完成59小题。(16分)立夏徐杰在我的印象里,小时候,
9、二十四个节气中,我最喜欢的是三个:立夏、清明和立秋。都与吃有关。在我老家的风俗里,立秋要吃瓜,啃瓜,所以立秋也叫“啃秋”或“咬秋”,在立秋这天吃瓜,据说可 使整个春天不生病,并可免除冬天和来年春天的腹泻。这是尤其让人兴奋的,是立秋这天夜里,可以冠冕堂皇地,趁着夜色,到别人家的田里去“摸瓜” 不能叫“偷”的,摸一个瓜回去吃,想想多刺激。当然,有时候心急慌忙的,摸了一个瓜,回去一切:生的。 这多少有点扫兴。清明,去坟头烧纸啊,磕头啊,挖坟帽啊,都没意思。但祭祖之后,老祖宗们享用过的红烧肉,红烧鲫 鱼,油煎鸡蛋,甚至gang (四声)豆腐,回回锅,都是我们儿时极盼望的美味。三个节气中,最最喜欢的,还
10、是立夏。立夏有煮鸡蛋吃啊。在今天,煮鸡蛋不算啥,但40年前,鸡蛋,可是农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呢。我家平 时是舍不得吃鸡蛋的,只有来了亲戚,母亲才拿出两个鸡蛋,做炖蛋,碗大,蛋少,怎办呢?母亲就把馒头干 泡软,掰成小块,跟鸡蛋一起炖。我还记得,我读小学时,常常握一个鸡蛋,很小心地握着,去界牌镇唯一的一个代销店里,换白纸。一 只鸡蛋7分钱,正好换一张白纸可以裁成32张小白纸,借人家的订书机订了,做作业本。后来我出书, 责任编辑跟我说,32开本啦,16开本啦,我是一听就明白的。立夏吃蛋,很有仪式感。吃鸡蛋,剥好,先咬一小口,然后用筷子蘸一点酱油,滴在蛋黄上,眼见它慢 慢渗下去,再咬一口,这一口,比之前咬
11、的那一口,要更有滋味。吃鸭蛋,需挑靛青色外壳,一头略尖,另一 头略圆,模样俊俊的那种,煮好后,到河边去,一人在河堤高处,把鸭蛋滚下来;一人在水桥边,把蛋接住, 然后把蛋在青石板上一敲,剥壳,吃掉。据说,这样能防止小孩子落水,可保一岁平安。到明年,再煮,再滚, 再吃。女孩子们喜欢拿了红头绳,织蛋兜,蛋兜有短小的,只容得下一只蛋;也有长的,可以放三五只蛋。蛋 兜的一头,一般都连着长长的线,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挂在家里的帐钩上,很好看的。男孩子们喜欢拿着蛋,四处找寻对手,“斗蛋”。所谓的“斗蛋”,就是一人一只蛋,摆好阵势,喊一二 三,互相撞击,蛋破者输。胜者固然高兴,败者也不难过,因为,这样正好有
12、了吃掉“坏蛋”的理由。我记得 有一年,我的一只鸡蛋,斗遍半个生产队,未逢对手,一直把那只“蛋王”留到第二天才舍得吃。我还记得, 我当时拿那只“硬”蛋,在门口青石板上,只轻轻一磕,蛋壳就碎了我也终于知道了,鸡蛋再硬,也是碰 不得石头的。立夏去了,又来了;来了,又去了。很多个立夏,我都怀念着儿时,村子里随处可见的“斗蛋”的场景。 这种过节一般的欢快,渐渐远去,再也寻它不着;甚至鸡蛋那特有的鲜香,也都渐渐逝去了。鸡说,这能怪我咯?5 .这篇文章十分有趣,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场景,它让你想到了什么?(3分)6 .文章第、两段与立夏吃蛋的习俗似乎并无联系,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7 .把下面句子中的“摸
13、”换成“摘”好不好?为什么?(3分)尤其让人兴奋的,是立秋这天夜里,可以冠冕堂皇地,趁着夜色,到别人家的田里去“摸瓜”这是不 能叫“偷”的,摸一个瓜回去吃,想想多刺激。8 .“吃鸡蛋,剥好,先咬一小口,然后用筷子蘸一点酱油,滴在蛋黄上,眼见它慢慢渗下去,再咬一口,这一 口,比之前咬的那一口,要更有滋味。”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吃鸡蛋的过程,极富画面感。但剥 蛋他只用了一个词,请你也仿照作者的笔法,用至少3个不同的动词描写“剥好”这只鸡蛋的过程。(4分) 9.在这篇朴素简练又妙趣横生的文章之中,蕴含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请说说从文章中你读出了哪些情感?(3 分)二、古诗文阅读(26分)(一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6分)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0.下列对诗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登幽州台歌的感情基调是苍凉忧愤,登飞来峰的感情基调是豪迈乐观。B.登幽州台歌和登飞来峰都是登高抒怀之作,都是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议论。C.登幽州台歌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营造意境,“前”与“后”、“古人”与“来者”、“天地悠悠”与“独” 形成对比。D.登飞来峰首句用“千寻”直接描写塔的高峻,第二句用“闻说”侧面烘托塔的高峻。1L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