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范围一四单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考古工作者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右图)的主要依据是()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2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围栏。据此推断半坡原 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3 .我国尧、舜时代曾流行一首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说明()A.至少在尧、舜时期,人们就已凿井而饮,习以为常B.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C.远古
2、居民已经完全依靠农耕生活D.远古时期百姓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4 .“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夏、商、周君王中不是亡国之君的是()A.周文王B.商纣王C.周幽王D.夏王桀5 .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某部落的首领,曾带兵帮助周军进攻商纣B.乙是某地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曾带兵攻打商纣,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 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勇于创 新、善于创新的民族。下列历史人物的事迹中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有()大禹周幽王商鞅李冰A.B.C.D.7
3、.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二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A.鼓励耕织B.按军功授爵C.推行县制D.抑制商业贸易8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味木】9 .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 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10 .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B.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n.陈胜、吴广起
4、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沉重秦朝统一度量衡秦朝的刑罚残酷A.B.C.D.12 .近年来热播诸多古装影视剧,因许多剧情与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诟病。热播剧美人心计的部分情节,其时代背 景是西汉初期,以下不符合西汉初期史实的是()A.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社会安定中二B.出现了早期的纸出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13 .某同学在学习“东汉的兴衰” 一课时,做了如下课堂笔记,其中错误的是()A.开始建立刘秀在公元前25年称帝B.兴盛局面“光武中兴”C.走向衰亡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
5、.沉重打击“黄巾起义”14 .近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尼也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发现反映了汉代 开辟了()A.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C.通往西域的道路D,通往漠北的道路15 .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是()A.春秋B.汉书C.史记D.资治通鉴.16 .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局面结束的事件是不 容,()A.西晋灭蜀B.司马炎称帝C.东吴灭亡D.永嘉南渡17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未能武力收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 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6、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泗水之战D.八王之乱1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氏族羌族鲜卑族羯族A.B.C.D.19 .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材料反映了()A.三国时洛阳商业盛极一时B.南朝统治下洛阳经济得到恢复C.北魏迁都洛阳后,洛阳繁荣兴盛D.东晋时洛阳商业兴旺中林20 .下列内容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祖冲之一圆周率B.贾思勰齐民要术C.华佗伤寒杂病论D.顾恺之洛神赋图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 .(16分悯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匡天下论语材料二
7、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 名册)史记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日: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1)依次写出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三次著名改革。(6分)(2)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内容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此次改革有什么影响。(6分)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改革举措?(4分)22 .(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在全国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就把巩固政权,尤其是对广大东方地区的军事占领作为首要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上册 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