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梧田南村小学 陈晓洁【教材分析】本文讲解并描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 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 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了比萨斜塔,用事试验证了真理。课文赞 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文章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详细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 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说明伽利略在双方力气对比极为 悬殊的状况下,他在冒着多么大的风险。【设计意图】通过自读
2、自悟沟通中理解详细事例,并通过品尝语言、拓展阅读等多种方式 感受当时人文背景,进而体会人物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同时发展 逻辑思维实力,养成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相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依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 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理解时代背景,体会伽利略不迷信 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体会其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2、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3、、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了解伽利略提出质疑的思索过程,理解时代背景,初步体会其不迷信权 威,敢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 么?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课件出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确定 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强调什么?(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铁球的重 量有关)板书3、这句话是谁说的?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 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
4、的贡献。4、可是早在400多年前,人们都是这么想的,但只有一个人,他并不是这 样想的。他是一位宏大的科学家,他就是伽利略。 (指名读“伽利略”。 指导书写“略”。)3、今日我们学的课文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就是伽利略的故事。(齐 读课题。)(简介伽利略:他是17世纪意大利宏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 了数学教授。他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人。详细说,是物理学家,天 文学家。他是利用望远镜视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觉月球表面凹凸 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多数恒星组成的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伽利略是怎么发觉这个真理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
5、课文, 留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完成这个填空。(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宏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 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 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证明白(铁球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 没有关系)。2、检查自学状况: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辩论信奉违反拖住说明宣布固执十磅 比萨城伽利略 胆大妄为指导“释、辩”的字形。沟通填空题。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 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我们一起来渐渐品读。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6、: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2、学生说,师总结:两个铁球着地(板书)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书)过渡:谁对谁错呢?四、质疑探讨,精讲探讨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状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 么?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怪)“信奉”是什么意思?(信任的程度深,信仰、崇奉)“责怪”在什么状况下责怪?(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状况下。) 句子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人们的信奉?“不容更改”、“真理”;“两千多年”让你读懂什么?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怪的语气:“你是什么意思?莫非要违反人类的真
7、理吗? ”还可以说?为什么这样说? (这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4) 你能想象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无名小卒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会有什 么后果吗?伽利略知道吗?2、人们这么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话,你能学着科学家的语气宣布这一结果,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有疑问吗?面对这一结论伽利略是怎样思索的?用 “一一”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演示两个结论,探讨后总结。(板书 一慢一快)说说假如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那么假如,那么。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冲突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 不仅敢怀疑,自己还英勇地进行试验。最终,还在比萨城的
8、斜塔上进行公开试验, 这样的宣布是须要有多大的志气啊!这也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啊。3、正是在人们这样的指责中,在人们这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状况下,伽利 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要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我们且不说公开的试验能否胜 利,就凭他这样的做法,你想对他说什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写一写。旁观者说:“支持者说:“亲戚挚友说:“反对者说:“ 自己写,老师巡察指导。集体沟通。四、小结伽利略又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他胜利了吗?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宏大)=真理?一慢一快教学反思:我在教小学课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常常激励学生像伽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 铁球 同时 着地 第一 课时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