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机械连接关键技术作业规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钢筋机械连接关键技术作业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机械连接关键技术作业规程.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原则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施行日期:2 0 10 年 10 月 1 日 关于发布行业原则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公示现批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为行业原则,编号为JGJ 107,自10月1日起实行。其中第3.0.5、7.0.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要严格执行。原行业原则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范JGT 108-96和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TG 109-96同事作废。本规程由我部原则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10 年 2 月
2、 10 日目 次前 言.1 总 则。12 术语、符号.。1 2.1 术 语。1 2.2 符 号。23 接头设计原则和性能级别.。24 接头应用.。35 接头型式检查.。46 施工现场接头加工与安装.。47 施工现场接头检查与验收。5附录A 接头试件实验办法。6附录B 接头试件形式检查报告。9本规程用词阐明.。10引用原则名录.。10附:条文阐明.。101 总则1.0.1 为在混凝土构造中使用钢筋机械连接,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合用、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合用于房屋建筑与普通构筑物中各类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如下简称接头)设计、应用与验收。1.0.3 用于机械连接钢筋应符合现
3、行国标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某些热压带肋钢筋GB 1499.2 4规定。1.0.4 钢筋机械连接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关于原则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 语2.1.1 钢筋机械连接 rebar mechanical splicing通过钢筋与连接件机械咬合伙用或钢筋端面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连接办法。2.1.2 接头抗拉强度 tensile strength of splice 接头试件在拉伸实验过程中所达到最大拉应力值。2.1.3 接头残存变形 residual deformation of splice 接头试件按规定加载制度加载并卸载后,在规定标距内所测得变
4、形。2.1.4 接头试件最大力总伸长率 total elongation of splice sample at maximum 接头试件在最大力下在规定标距内测得总伸长率。2.15 机械连接接头长度 threaded sector 接头连接件长度加连接件两端钢筋横截面变化区段长度2.16 丝头钢筋端部螺纹区段。2.2 符号Asgt接头试件最大力总伸长率。d钢筋公称直径。f yk钢筋屈服强度原则值。f stk 钢筋抗拉强度原则值。fmst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0接头试件加载至0.6fyk并卸载后在规定标距内残存变形;u20接头试件按本规程附录A加载制度经高应力重复拉压20次后残存变形。u4接头
5、试件按本规程附录A加载制度经大变形重复拉压4次后残存变形。u8接头试件按本规程附录A加载制度经大变形重复拉压8次后残存变形。yk 钢筋应力为屈服强度原则值时应变。3、接头设计原则和性能级别3.01、接头设计应满足强度及变形性能规定。3.02、接头连接件屈服承载力和受拉承载力原则值应不不大于被连接钢筋屈服承载力和受拉承载力原则值110倍。3.03、接头应依照其级别和应用场合,对单向拉伸性能、高应力重复拉压、大变形重复拉压、抗疲劳、耐低温等各项性能拟定相应检查项目。3.04、接头应依照抗拉强度、残存变形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重复拉压性能差别,分为下列三个级别:I级:接头抗拉强度等于被连接钢筋实际
6、抗拉强度或不不大于110倍钢筋抗拉强度原则值,残存变形小并具备高延性及重复拉压性能。级:接头抗拉强度不不大于被连接钢筋抗拉强度原则值,残存变形较小并具备高延性及重复拉压性能。级:接头抗拉强度不不大于被连接钢筋屈服强度原则值125倍,残存变形较小并具备延性及重复拉压性能。3.05、I级、级、级接头抗拉强度应符合表3.05规定。3.06、I级、级、级接头应能经受规定高应力和大变形重复拉压循环,且在经历拉压循环后,其抗拉强度仍应符合表3.05规定。3.07、I级、级、级接头变形性能应符合表3.07规定。表3.05 接头抗拉强度接头级别I级级级抗拉强度fmstfmst 断于钢筋或1.10 fstk 断
7、于接头fmst fstk fmst t1.25 fstk 注:fmst接头试件实际抗拉强度;fmst接头试件中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fstk 钢筋抗拉强度原则值;表3.07 接头变形性能接头级别I级级级单向拉伸残存变形(mm)0010(d32)0014(d32)0014(d32)0016(d32)0014(d32)0016(d32)最大力总伸长率()Asgt6.0Asgt6.0Asgt3.0高应力重复拉压残存变形(mm)200.3200.3200.3大变形重复拉压残存变形(mm)40.3且80.640.3且80.640.6注:当频遇荷载组合下,构件中钢筋应力明显高于0.6fyk时,设计部门可对单
8、向拉伸残存变形0加载峰值提出调节规定。3.08、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造构件,设计应依照钢筋应力变化幅度提出接头抗疲劳性能规定。当无专门规定期,接头抗疲应力幅限值不应不大于国标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50010-中表4.25-1普通钢筋疲劳应力幅限值80%。4、接头应用4.01、构造设计图纸中应列出设计选用钢筋接头级别和应用部位。接头级别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构造中规定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规定高部位,应优先选用级接头;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必要实行100%钢筋接头连接时,应采用I级接头。2、混凝土构造中钢筋应力较高但对接头延性规定不高部位,可采用级接头。4.02、钢筋连接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9、宜符合现行国标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50010-中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规定,且不得少于15mm。连接件之间横向净距不适当不大于25mm。4.03、构造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宜互相错开,钢筋机械连接连接区段长度应按35d计算(d为被连接钢筋中较大直径)。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如下简称接头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宜设立在构造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立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级接头接头百分率不应不不大于25;级接头接头百分率不应不不大于50;I级接头接头百分率除下面b条款所列状况外可不受限制。2、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
10、规定框架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级接头或I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不不大于50。3、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4、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造构件,接头百分率不应不不大于50。4.04、当对具备钢筋接头构件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高数据时,接头应用范畴可依照工程实际状况进行调节。5、接头型式检查5.01、在下列状况时应进行型式检查:1、拟定接头性能级别时;2、材料、工艺、规格进行改动时;3、型式检查报告超过4年时。5.02、用于型式检查钢筋应符合关于原则规定。5.03、对每种型式、级别、规格、材料、工艺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型式检查试件不应少于9个:其中单向拉伸
11、试件不应少于3个,高应力重复拉压试件不应少于3个,大变形重复拉压试件不应少于3个。同步应另取3根钢筋试件做抗拉强度实验。所有试件均应在同一根钢筋上截取。5.04、用于型式检查直螺纹或锥螺纹接头试件应散件送达检查单位,由型式检查单位或在其监督下由接头技术提供单位按表6.21或表6.22规定拧紧扭矩进行装配,拧紧扭矩值应记录在检查报告中,型式检查试件必要采用未通过预拉试件。5.05、型式检查实验办法应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附录A规定进行,当实验成果符合下列规定期评为合格。a、强度检查:每个接头试件强度实测值均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表3.0.5中相应接
12、头级别强度规定。b、变形检查:对残存变形和最大力总伸长率,3个试件平均实测值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表3.0.7规定。F、型式检查应由国家、省部级主管部门承认检测机构进行,并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 附录B格式出具检查报告和评估结论。6、施工现场接头加工与安装61 接头加工611 在施工现场加工钢筋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工钢筋接头操作工人,应经专业人员培训合格后才干上岗,人员应相对稳定;2钢筋接头加工应经工艺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612 直螺纹接头现场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端部应切平或镦平后加再工螺纹;2墩粗头不得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横向裂纹;
13、3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公司原则中产品设计规定,公差应为020p(p为螺距):4钢筋丝头宜满足6f级精度规定,应用专用直螺纹量规检查,通规能顺利旋入并达到规定拧入长度,止规旋入不得超过3p。抽检数量10%,检查合格率不应不大于95。613锥螺纹接头现场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端部不得有影响螺纹加工局部弯曲;2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设计规定,使拧紧后钢筋丝头不得互相接触,丝头加工长度公差应为05p15p;3钢筋丝头锥度和螺距应使用专用锥螺纹量规检查;抽检数量10%,检查合格率不应不大于95。62 接头安装621 直螺纹钢筋接头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接头时可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
14、央位置互相顶紧。原则型接头安装后外露螺纹不适当超过2p。2、安装后应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扭矩,拧紧扭矩值应符合本规程表621规定:表6.21 直螺纹接头安装时最小拧紧扭矩值钢筋直径mm161820222528323640拧紧扭矩N.m1002002603203603、校核用扭力扳手精确度级别可选用10级。622 锥银螺纹钢筋接头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安装时应严格保证钢筋与连接套筒规格相致:2、接头安装时应用扭力扳手拧紧,拧紧扭矩值应符合本规程表622规定:表6.22 锥螺纹接头安装时最小拧紧扭矩值钢筋直径mm161820222528323640拧紧扭矩N.m10018024030036
15、03校核用扭力扳手与安装用扭力扳手应区别使用,校核用扭力扳手应每年校核1次,精确度级别应选用5级。6.23 套筒挤压钢筋接头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端部不得有局部弯曲,不得有严重锈蚀和附着物;2、钢筋端部应有检查插入套筒深度明显标记,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心点不适当超过10mm;3、挤压应从套筒中央开始,依次向两端挤压,压痕直径波动范畴应控制在供应商认定容许波动范畴内, 并提供专用量规进行检查。4、挤压后套筒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纹。 、7、施工现场接头检查与验收70.l 、工程中应用钢筋机械接头时,应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型式检查报告。7.02、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应对不同钢筋生产厂进场钢
16、筋进行接头工艺检查;施工过程中,更换钢筋生产厂时,应补允进行工艺检查。工艺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种规格钢筋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2、每根试件抗拉强度和3根接头试件残存变形平均值均应符合本规程表3.05和表3.07规定;3接头试件在测量残存变形后可再进行抗拉强度实验,并宜按按本规程附录A表A1.3中单向拉伸加载制度进行实验;4、第一次工艺检查中1根试件抗拉强度或3根试件残存变形平均值不合格时,容许再抽3根试件进行复验,复验仍不合格时判为工艺检查不合格。7.03、接头安装前应检查连接件产品合格证及套筒表面生产批号标记;产品合格证应涉及合用钢筋直径和接头性能级别、套筒类型、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以及
17、可追溯产品原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质量生产批号。7.04、现场检查应按本规程进行接头抗拉强度实验,加工和安装质量检查;对接头有特殊规定构造,应在设计图纸中另行注明相应检查项目;7.05、接头现场检查应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同级别、同型式、同规格接头,应500个为 一种验收批进行检查与验收,局限性500个也应作为一种验收批。7,06 螺纹接头安装后应按本规程第705条验收批,抽取其中10接头进行拧紧扭矩校核,拧紧扭矩值不合格数超过被校核接头数5时,应重新拧紧所有接头,直到合格为止。7.07、对接头每一验收批,必要在工程构造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实验,按设计规定接头级别进
18、行评估。当3个接头试件抗拉强度均符合本规程表305中相应级别强度规定期,该验收批应评为合格。如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不符合规定,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仍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不符合规定,则该验收批应评为不合格。708 现场检查持续10个验收批抽样试件抗拉强度实验一次合格率为100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1倍。709 现场截取抽样试件后,原接头位置钢筋可采用同等规格钢筋进行搭接连接,或采用焊接及机械连接办法补接。7.0.10 对抽检不合格接头验收批,应由建设方会同设计等关于方面研究后提出解决方案。附录A 接头试件实验办法A.1 形式检查实验办法A.1.1 形式检查试件仪表布置和形变测量标距应符
19、合下列规定: 1.单向拉伸和重复拉压实验时形变测量仪表应在钢筋两侧对称布置(图A.1.1),取钢筋两侧仪表读数平均值计算残存变形值。 2.变形测量标距 L1=L+4d式中:L1 变形测量标距; L机械连接长度; d钢筋公称直径。图A.1.1 接头试件变形测量标距和仪表布置A.1.2 形式检查试件最大力总伸长率Asgt测量办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件加载前,应在其套筒两侧钢筋表面(图A.1.2)分别用细划线A、B和C、D标出测量标距为L01标记线,L01不应不大于100mm,标距长度应用最小刻度值不不不大于0.1mm量具测量。 2、试件应按表A.1.3单向拉伸制度加载并卸载,再次测量A、B和C
20、、D间标距长度为L02。并应按下式计算试件最大总伸长率Asgt:Asgt= (L01-L02)/L01+fmst/E 100 (A.1.2)式中:fmst、E分别是试件达到最大力时钢筋应力和钢筋理论弹性模量; L01加载前A、B或C、D间实测长度; L02卸载后A、B或C、D间实测长度。 应用上式计算时,当试件颈缩发生在套筒一侧钢筋母材时,L01和 L02应取另一侧标记间加载前和卸载后长度。当破坏发生在接头长度范畴内时,L01和 L02应取套筒两侧各自读数平均值。A.0.1 接头试件型式检查应按表A.1.3和图A.1.3-1、图A.1.3-3所示加载制度进行实验。表A.1.3接头试件型式检查加
21、载制度注:1.S线表达钢筋拉、压刚度;F钢筋所受力,等于钢筋应力f于钢筋理论横截面积AS乘积;A.1.4测量接头试件残存变形时加载时应力速度宜采用2N/mm2S-1,最高不超过10 N/mm2S-1;测量接头试件最大力总伸长率或抗拉强度时,实验机夹头分离速率宜采用0.05Lc/min,Lc为实验机夹头间距离。A.2接头试件现场抽检实验办法A.2.1现场工艺检查接头残存变形仪表布置、测量标距和加载速度应符合本规程A.1.1条和A.1.4条规定。现场工艺检查中,按本规程第A.1.3条加载制度进行接头残存变形检查时,可采用不不不大于0.012ASFStk拉力作为名义上零荷载。A.2.2施工现场随机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筋 机械 连接 关键技术 作业 规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