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讥时咏史散曲二首学案(广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选修讥时咏史散曲二首学案(广东).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h温馨晨读 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哲思品悟明天的树叶我家因为经营林场,爸爸规定我们每天早上出门上学之前,要先把家后面的树叶扫干净。 爸爸看我们扫得辛苦,跟我说:“爸教你们一个简单的方法。扫树叶之前,先把明天要落下 来的树叶摇下来。两天扫一次就好了。”这个方法不错。第二天早上比平时起得更早,扫地 之前先去摇树,摇到一半,就发现摇树比扫地还累。好不容易把树都摇过一遍,地扫干净, 自己坐在院子里,带着神秘的微笑:“明天就不用扫了。”正开心时,一阵风吹来,树叶又 掉下来。“这样的事怎么会发生呢? ”接下来起得比前一天更早,天还没亮就起来了。昨天 一个人摇树,今天两个人摇,把明天
2、的树叶摇下来最好连后天的也摇下来,如果能把7天的 都摇下来就好了。摇到后来,摇死好几棵树。但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就是,即使你把树摇死 了,明天树叶也不会在今天掉下来。明天的树叶一定会在明天掉下来。微感言:佳句咀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赏读: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雄心壮志。此联至今仍意义重大: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 下之事,多用心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赏读: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 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 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由此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人 们就比较重视文章的表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赏读: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 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F自主积累 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一、作者视窗周德清(约1280 约1351),字挺斋,一生未仕。元代文学家。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另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31首,套数3套。二 写作背景元朝社会黑暗腐朽,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疾苦深重,生灵涂炭,黑
4、白颠倒,是非不辨。元朝 大部分时间停止科举考试制度,大批读书人仕进无门,沉沦下位而满怀愤懑。于是,产生了 一批讥时讽世的文学作品。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庙宇()(2)载青史()(3)旌节() (4)銮舆()(5)恁忒()(6)运蹇() (7)闵骞() 答案y。(2)zai (3)jTng (4)luanyu (5)nentei (6)jian (7)minqian2 .词语释义披文握武: (2)建中兴庙宇: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 越聪明越运蹇: 答案(1)指岳飞兼有文武之才。披文,披阅文章。握武,掌握武略(2)宗庙社稷,代指国 家(3)朝廷使臣所持的有生杀大权的符节,此代指军队(4)运气不
5、好3.名句背诵(1)披文握武,。钱塘路,(3),不晓事倒有人夸荐。(4),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答案(1)建中兴庙宇 载青史图书(2)愁风怨雨 长是洒西湖(3)不读书有权 不识字有 钱(4)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F合作探究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本感知1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这是一篇以歌颂和悼念历史英雄人物岳飞为主题的咏史之作,批判了秦桧等权奸欺君误 国、暗害忠良的罪行,指出南宋王朝误杀忠臣所招致的严重后果,表达了对民族英雄岳飞的 悼念和歌颂之情。2 .【中吕朝天子】志感本文以简洁的文字,运用对比、典故等艺术手法,愤怒地控诉了元代政治对知识分子的 压抑。直言不讳地谴责那个是非颠倒、贤愚不分
6、的时代,特别是对摧残民族文化价值的社会 进行控诉,强调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把这一 “倒”再颠倒过来。结构图示“叙事:功勋业绩一妒忌被杀【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lJ先直抒胸臆抒情i【后借景抒情悖情谬理、【中吕朝天子】志感 贤愚难辨,讽刺时世、是非不分,师生探究一、看岳王传是作者读岳飞传有感而发的咏史曲。旨在歌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批 判杀害忠良的卖国君臣,体现强烈的爱国意识。从结构看,此曲可分几个层次?从表现手法 看,前半与后半有什么不同?提示 分为两个层次。表现手法上,前半部分开头至“正落奸谋”,叙述岳飞的英雄业 绩和被杀,后半部分重在抒情,先直抒胸臆,后借景抒情。二、无名氏志感嬉笑怒骂、直言不讳地
7、谴责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恶俗。请细读作品, 说明作品的表现手法。提示1 .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不读书识字、不晓事理的人与聪明志高、德高守本分的人 对比,揭露了当道者的愚昧无知。2.运用借代手法,用老天代指统治者。名句品评(1)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品评 这三句旨在对岳飞作总括性的评价。说他文武双全,掌握兵权,为宋朝中兴建立 了显赫功勋,事迹载入史册,永垂不朽。这三句从素养、功业、地位总论岳飞。(2)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品评钱塘路上,愁恨风雨,长久地泪洒西湖。这三句以西湖上风愁雨怨绵绵不断,青 天也在为岳飞的屈死而悲伤,酝酿浓重的哀悼气氛,化悲愤为哀婉,体现岳飞英灵不朽,以
8、及人民对英雄的长久悼念。景中含情,余韵无穷。(3)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品评 英雄受挫折,善良的人意志消沉,越聪明的人运气越不好。作者直接对这一是非 不分、贤愚颠倒的社会进行揭露。语言质朴却感情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4)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品评 这最后三句,以实例证明“越聪明越运蹇”的结论。结论是:有的人节操高洁像 鲁仲连,有的人品德可敬如闵子骞,可是循规蹈矩,不走歪门邪道,结果不但不受人尊敬, 反而被人轻视,看成是无出息的下贱人。【考点链接】咏史诗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而成的诗歌。一、咏史诗特点1 .咏史诗借题
9、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 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2 .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二、咏史诗常用写作方法1 .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如李白的越中 览古。2 .融情入景。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如杜甫的蜀相。3 .拟人。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为 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如刘禹锡的石头城。4 .讽刺。诗人在怀古咏史中,往往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 诗人的人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的,由此构成讽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
10、性,用了 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5 .衬托。指诗人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如苏 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6 .用典。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如辛弃疾的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连用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借古讽今。7 .虚实。古诗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结构更紧凑。如姜夔的 扬州慢中想象杜牧要是再来,面对荒凉破败的扬州城,恐怕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 出“豆蔻词” 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情。三、咏史诗常见主题借古讽今,体现了批评时政的意义;表达自己对政治和社会的卓越见解;以怀
11、古为名, 对XX进行了大胆、深刻的揭露;融诗人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慨于怀古之中;借怀古抒情, 表达对现实的忧虑,对古代某人某事独到、崭新的见解。声文本拓展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一、延伸阅读快乐的兰花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 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 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 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和憔悴不堪的兰花,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 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
12、那样平静安详。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 种兰花的。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却在肃然起敬之余,更如醍醐灌顶, 顿时大彻大悟记得初次读到这句话时,我也是怦然心动,眼前顿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在现实生活中,现代人时常心为物役,患得患失,让过多的欲望占据心灵。正因如此, 本可以很快乐很幸福的我们,在心态浮躁之中,错过了多少快乐和幸福!“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这看似平淡的偈语里,暗藏了多少佛门玄机,又蕴含 了多少人生智慧。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失意时,不要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想想事已如此,生气又何益?大可用兰花的启示来为自己宽心: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
13、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往的;我又何尝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我又何尝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从此,我们将那棵快乐的兰花栽种于心田,拥有了兰心蕙质,我们的心境一定会盈满幸 福与快乐、宁静与安详。二、写作迁移【角度一情歌鉴赏题目:选取文中一首诗歌,对其进行鉴赏。角度自定,题目自拟。150字左右。【示例】【中吕朝天子反感本曲直言不讳地谴责了那个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时代,特别是对摧残民族文化价值的 社会进行控诉。语言质朴却感情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元代是一个重吏轻儒的社会,知识分子远离政权,官和吏素质低下,胸无点墨,有的官 员连签时期的数字都不会写。这不仅造成了官场风气的腐败,贪婪无忌,不知羞耻为何物; 而且造成法制粗疏、吏治黑暗。这是一个是非不分、贤愚颠倒的社会。这首小曲便是对这不 合理社会的揭露和控诉。讽刺的依据是正义感。作者对不读书有权依本分只落得人轻贱的丑恶现实,实抱有 无比的轻蔑,暗含莫大的嘲弄。但这并不是玩世不恭,而是直面黑暗的真正讽刺。作者的态 度,不是遁世,而是愤世。他的精神所本,仍是当时已被践踏的文化传统。在当时历史条件 下,如果没有这一种基于自己信仰的正义感,也就不会产生震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