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5《边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5《边城》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边城教学设计一、本篇目所涉及到的知识、方法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边城(节选)是一篇散发着魅力的小说。这篇小说叙述的是湘西小镇一 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历程中的一小段。读者要慢慢欣赏,欣赏什 么?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波澜曲折的情节, 要欣赏的是作者想展示给读者的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的人物。在设计教学时,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小说环境描写的细致体会便成为把握的重 点。在解读边城时,我们就要把目光投注到人物上,投注到环境上。人物各 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都是怎么展现的,他们处的环境是怎样的,环境的设置为 人物性格的展现起什么作用,那样的环境、那样的人物又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怎
2、样的联系,这些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的体现出来。在解决这些问题时, 体验小说的环境美又成为重中之重。都说环境是为人物服务的,在这篇小说中, 人物又何尝不是为环境服务呢?这可以在教学中点到。二、教学目标:1.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认识翠翠,爷 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2、通过环境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3.欣赏作者将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抒情因素导入小说之中的表达方式,学习鉴 赏散文化的语言、优美的环境描写及其表达效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通过小说的语言、心理、环境描写,重点把握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2 .鉴赏散文化的语言和优美的环境
3、描写及其表达效果。四、教学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2、自学法3、合作交流法4、激疑释疑法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流程预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概括边城节选章节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一、导入由端午节的赛龙舟习俗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 族。因少年时长期生活在旧军队行伍中(沈的父兄,全列身军籍)。耳闻目睹了 湘兵的雄武和各种压迫杀戮的黑暗,形成了他性格中追求美好人生的善良德性的 沉忧隐痛,向往于沅水流域人民的鲜明生活样式和淳朴的乡俗民风,对民间的一 切具备特殊的审美敏感,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1922年离开湘江只身来到
4、北京。后来到北大当图书馆馆员,边拼命读书, 边拼命写作。1934年发表边城,成为“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沈从文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很受关注,海外对其作品评价很高。是一位由国 外而红及国内的作家。他的作品表现的是文学最本质的东西,即“情”,这也是 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 城茶帽,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一一大老天保,二老公傩送兄 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即边地的小城,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 念。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作品
5、,边城是一 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 八早。三、情节概述1、概括边城节选章节的故事情节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节选部分的情节内容。内容包括为以下几点:第三章:湘西过端午的风俗。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第四章:翠翠与傩送的相遇。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 遇二老傩送。第五章:翠翠与天保的见面。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 大老天保。第六章:老船夫对翠翠的试探。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拔着翠翠 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明确:这四章小说,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 伏
6、,引人入胜。2、精读探究第四章:(1)提名学生叙述翠翠和傩送初次相见的故事情节。要求:简述时,紧扣“误会”来展开,着重突出傩送俊美风趣的性格特点, 突出翠翠由“我是翠翠”到“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的微妙心理变化。提示:二老的出现,对翠翠来说,是心灵深处的一大冲击。一开始尽管有误 解,但从伙计口中了解实情后,翠翠“心里又吃惊又害羞”,英俊勇敢又关心体 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她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 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和翠翠的关系。(2)、“大鱼咬你”这句话反复出现的作用: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中促动故事情节发展,翠
7、翠的情感倾向愈加明朗化。在天意和人为的错综中展示人物性格,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充满了含蓄 美。四、分析人物形象要求:请分别用一词概括翠翠、傩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征,并说出理由。明确:翠翠:美、真、可爱、淳朴、善良、纯洁、明慧、温柔、矜持。傩送:淳朴、英俊、幽默。祖父:善良、淳朴、狡猾。对翠翠亲情无限,疼爱有加。为孙女的亲事操心担忧。善良、淳朴、工作尽职。(解说理由是要结合文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加以阐 述。持之有据,自圆其说即可。)总结:这样优美、淳朴的人体现的是整个湘西民风的淳厚,不仅仅是主要人 物翠翠、老船夫、傩送等,还有土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他们的物质条件 并不相同,
8、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 始的可爱。他们表现的是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 人性的人生形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环境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 美以及小说的主题思想。一、分析环境描写,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要素。小说的环境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情 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研读文章,鉴赏作品的环境美。1、边城中的人们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明。明确:开篇写道“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 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9、。一一生活环境的太平。“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 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 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一一环境的僻远使得边城的人民不关心或者说不 用关心他们生活以外的事情,体现边城之“边”。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 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旧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一一生 活环境的相对隔离,也是民风淳朴的原因。写端午节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写每到端午,家家锁门闭户 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龙舟竞赛;写中秋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 边城节选之外写
10、到的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等等一一民 风淳朴。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极具地域风俗特色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如桃源深处的 优美而又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2、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风俗、人情如何?明确: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安静活泼、生机盎然)风俗美:a、青年男女用对歌的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b、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子 龙舟竞赛;c、端午节在河中捉鸭子;d、中秋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龙灯。(祥和、和睦、和谐)人情美:湘西民风古朴而淳厚。各类人,尽管物值条件并不相同,但质 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 表现了一
11、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a.翠翠与傩送:(爱情)b.翠翠与爷爷:(亲情)c.爷爷与“老熟人”过渡人:(友情)概括:这里的一切,没有受到都市物质文明的污染,单纯寂寞,如梦一般 宁静美好。二、写作特色作者采用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对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 与人情美作了理想化的表现。小说灵气四溢,宛如一支优美的田园牧歌,一段古 老人性的绝响。三、拓展深入: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和主题1 .边城中的环境那么美,其中的人物都那么善良,读这篇作品给你什么样 的感受?明确:湘西的景致那么美,温柔的河流、清冷的山风、满眼的翠竹;湘西的 人情那么美,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
12、,给人淡淡的温暖。人物最终的 悲剧命运又给人淡淡的忧愁。虽没有激烈的起起伏伏的情节,但始终牵引着读者 的心。2 .既然边城是一个给人温暖的作品,又为什么要处理成悲剧?结合文本后 的资料,谈谈你的理解。明确:那么美的人,他们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娇柔做作, 毫不急功近利,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可等待他们的都是非正常死亡、离家 出走、爱情破灭等不好的结局,在这样一个充满善和美的“世外桃源”里,发生 的却是一场以悲剧告终的爱情。这是什么?这就是人生,若都是大团圆结局就过 于粉饰了。人生就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有谁能预料到天保的丧命?人是高尚的,必然也是龌龊的,一些无法解释的祸患总能与
13、人的言行生硬联 系。船总虽性格豪爽,可不愿意间接把大儿子弄死让船夫的女儿来作二儿子的媳 妇。傩送也同样。船还送了老船夫的命。沈从文想要表达的就是这种自然、美好 而又杂有“沙子”的人生形式,也即他所说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 性的人生形式”。3、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总结主题)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 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 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 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 的现实而言的。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主题是: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六、作业七、反思总结小说如何通过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