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4_T 0365-2024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docx
《DB54_T 0365-2024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4_T 0365-2024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20 CCS B 1054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54/T 03652024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2024-04-21 发布 2024-05-21 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54/T 03652024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基本原则 45 工作程序 56 调查方式和内容 77 调查范围和边界确定 98 调查单元设置 99 调查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及制备保存 910 监测项目及分析测试方法 1111 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价 1212 调查报告 12附录 A(资料性)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 13附录 B(资
2、料性)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15IDB54/T 03652024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西藏昌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师荣光、蔡彦明、杨琰瑛、尼玛扎西、马田田、邱城、韩明海、刘青海、管秀 静、格桑顿珠、张龙飞、赵玉杰、刘国一、彭君
3、、邹雨婷、叶正荣、白玛普加。IIDB54/T 03652024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调查方式和内容、调查范围和边界确 定、调查单元设置、调查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及制备保存、监测项目及分析测试方法、数据分析与结果 评价和调查报告。本文件适用于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T 50
4、09 食品卫生检测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T 14550 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的气相色谱法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7136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2105.1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GB/T 22105.2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491
5、 土壤和沉积物 铜、锌、铅、镍、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80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 766 固体废物 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80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HJ 784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HJ 803 土壤和沉积物 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805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 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5 土壤和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
6、J 921 土壤和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 923 土壤和沉积物 总汞的测定 催化热解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962 土壤pH值的测定 电位法HJ 1315 土壤和沉积物 19种金属元素总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1121.2 土壤检测 第2部分: 土壤pH的测定3DB54/T 03652024NY/T 1121.3 土壤检测 第3部分: 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NY/T 1121.5 土壤检测 第5部分: 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 1377 土
7、壤pH的测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块 cultivated land patch按照自然资源局提供的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分结果图斑显示的最小耕地单元。 3.2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由地表向下垂直至成土母质的土壤纵切面。 3.3土壤污染 soil pollution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某种污染物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 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3.4耕地土壤污染风险 soil contamination risk of cultivated land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8、农作物生长或土壤生态环境受到不利影响。4 基本原则4.1 针对性原则针对耕地面积、分布特征及污染物特征, 进行调查点位布设和污染物含量分析,为耕地土壤环境保 护和管理提供依据。4.2 科学性原则调查监测点位布设应考虑点位设置的科学性、代表性,综合考虑耕地面积、地理位置、土壤类型、 地力水平、种植制度、施肥水平、污染源分布等。4.3 规范性原则采用标准化、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过程,保证调查全过程的科学性、4DB54/T 03652024规范性和客观性。4.4 可操作性原则综合考虑耕地面积、耕地分布、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 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 使调查过程
9、经济、适用,切实可行。4.5 差异性原则综合考虑耕地类型、耕地分布连片程度、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人为活动强度和已有地 球化学资料等,差异化布设监测点。5 工作程序5.1 调查程序5DB54/T 03652024第一阶段调查资料收集人员访谈调查工作启动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了解调查区域和范围现场踏勘第二阶段调查确定调查区域边界确定监测项目监测点位布设信息整理与分析制定调查方案细化调查区域和范围划定区域调查单元第三阶段调查质量控制样品保存、运输、交接管理样品采集样品分析样品制备检测结果整理第四阶段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评价调查报告编写调查工作结束图1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程序图5.2
10、 调查阶段5.2.1 第一阶段调查在第一阶段工作中,应制定工作计划,完成调查队伍、人员、分工及调查区域等的确定, 开展调查6DB54/T 03652024培训,并在对收集的区域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的基础上,开展现场踏勘及人员访谈,完善调查区域的资料 收集。5.2.2 第二阶段调查对第一阶段已有和现场踏勘访谈收集的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加工和分析, 根据调查目标和调查区域 的基础底图、遥感影像等资料初步明确调查区域的边界, 并进一步细化调查区域和范围,明确调查区域 耕地地块分布、区域污染的成因、来源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等, 确定监测项目,以此为依据划定 区域调查单元,布设监测点位。5.2.3 第三阶
11、段调查在划定的调查单元上,依据布设的监测点位,完成样品采集、样品保存、运输和交接, 按照监测项 目的检测要求,进行样品制备和样品化验分析。在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归档。 调查结果不能满足分析要求的,则应当补充调查,直至满足要求。5.2.4 第四阶段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与报告编制阶段,汇总调查结果,编制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报告。6 调查方式和内容6.1 调查准备由具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确定调查组长及成员,开展调查培训,组织学习有关技术文件, 掌握监测技术规范,制定工作计划。6.2 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及边界依据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边界。6.3 基础资料收集
12、6.3.1 区域自然地理和环境特征a) 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情况;b) 区域的主要气候特性、主导风向和常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 气候与气象情况;c) 区域的水系、流域、水文特征、水资源以及农业灌溉等水文水质情况;d) 区域内的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背景值、土地利用、耕地面积等土地资源情况;e) 区域内旱、涝、风灾、冰雹、低温、病虫草鼠害等。6.3.2 农业生产情况收集区域内农业生产结构、农作物种类、布局、面积、产量及耕作制度等。7DB54/T 036520246.3.3 区域耕地土壤肥力状况收集区域耕地土壤 pH、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全氮、全磷等土壤肥力
13、监测数据。6.3.4 区域耕地土壤污染源收集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排放量、农业灌溉水污染状况、大气污 染状况、固体废弃物堆存和污染状况、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物质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状况、农产品污染 状况等。6.3.5 相关资料和图件收集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生产布局、行政区划、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图、土壤环境质 量图、地质图、水系图和工矿企业布局图等相关资料和图件。6.4 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6.4.1 现场探勘调查区域内耕地分布、地形地貌、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现状等情况,对已有资料中存 疑和不完善处进行现场核实和补充。6.4.2 现场踏勘、观察和记录区域内耕地土壤污染
14、源情况,主要包括:a) 依据重点行业企业调查确定的工业、企业点源污染及其污染排放情况;b) 固体废弃物堆存情况;c)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处置情况;d) 灌溉水及灌溉设施情况。6.4.3 踏勘方式6.4.3.1 大气降尘污染型,以污染尘源为中心,考虑风向和污染物扩散和落地路径进行踏勘调查。6.4.3.2 灌溉水污染型,在纳污灌溉水体两侧,按水流方向采用带状区域边界踏勘调查。6.4.3.3 固体废物堆污染型,结合地表径流和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按照放射性、带状区域边界踏勘调 查。6.4.3.4 综合污染型,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途径为主,按其影响范围边界探勘调查。6.4.4 信息整理与分析对调查区域内耕地承
15、包经营者,工矿企业生产经营人员,当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行 政主管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进一步佐证资料收集和现场探勘所涉及的疑问、补充信息和考 证已有资料。对调查区域的基础资料、现场探勘及人员访谈等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和汇总, 明确调查区域耕地地块 分布,分析区域污染的成因、来源和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等。7 调查范围和边界确定8DB54/T 036520247.1 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基于行政区域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以行政区域边界确定调查 范围和调查边界。国界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国界线标准样图中确定的国界线。县级及县级以 上行政区域界线采用全国陆地行政区域勘界成果确定的界
16、线。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采用各县(市、 区)最新确定的界线。行政界线仅用于耕地面积统计汇总,与之不相符的权属界线予以保留。7.2 优先保护类耕地、安全利用类耕地、严格管控类耕地等任务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的,以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划分和动态调整后的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边界为调查 边界。7.3 耕地土壤和农产品超标点位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范围和边界应根据污染的可能成因和来源, 综合考虑污染源影响范围、污染途径、污染物特点、耕地分布等情况确定调查范围和边界。7.4 污染事故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应考虑污染事故类型、影响范围、污染物种类、污染途径、 地形地貌和风向等影响因素,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4_T 0365-2024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技术规范 0365 2024 耕地 土壤环境 质量 调查 技术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