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_T 1233-2024 芦笋栽培技术规程.docx





《DB53_T 1233-2024 芦笋栽培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3_T 1233-2024 芦笋栽培技术规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20.20 CCS B3153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DB53/T 12332024芦笋栽培技术规程2024 - 03 - 01 发布 2024 - 06 - 01 实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53/T 12332024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农业大学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 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春、刘正杰、苏友波、毛自朝、董玉梅、董
2、陈文华、黄玲、杨燕、李兴玉、 叶鹏盛、韦树谷、盛玉珍、陈高川、李云祥。IDB53/T 12332024芦笋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芦笋(Asparagus oficinalis L.)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及设施、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及档案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设施条件下芦笋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3、 51057 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母茎 Asparagus fern指在芦笋生长过程中,幼株期生长的地上部分或芦笋采收期采收后保留的茎秆。4 环境条件及设施4.1 环境条件4.1.1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吸热性能强、透水性好、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壤 土地块。4.1.2 海拔 1000m2000m,最适合芦笋生长的区域为 1 400 m1700 m 的区域,棚内气温宜15 。4.1.3 1 700 m2 000 m 区域冬季应设置双层膜保温。4.1.4 灌溉水的水质符合 GB 508
4、4 的规定。4.2 设施4.2.1 单体或连体棚4.2.1.1 应符合 GB/T 51057 规定的要求。4.2.1.2 脊高 3.0 m3.3 m、肩高 1.7 m 1.8 m、棚长度 40.0 m 60.0 m 的棚宽 6.0 m8.0 m。4.2.1.3 大棚侧面应开设通风口并配置卷膜器和防虫网,棚间距 80.0 cm。1DB53/T 123320244.2.2 育苗设施宜采用6 cm6 cm 10 cm10 cm的营养袋,或采用40孔的穴盘。4.2.3 滴灌设施滴灌带直径16.0 mm,壁厚0.2 mm,滴孔间距25.0 cm,滴孔的位置与芦笋定植的位置一致,滴孔距 离芦笋幼苗5.0
5、cm 10.0 cm。5 栽培技术5.1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耐热、耐低温、商品性好、优质丰产的杂交一代种子。高海拔(1600m1800m)适宜 选择耐寒品种,低海拔( 1 000 m1 400 m)适宜选择耐热品种。5.2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5.3 育苗5.3.1 播种时期春播或秋播。气温宜15 时播种。5.3.2 种子处理5.3.2.1 用 1%表面活性剂兑 40 50 清水清洗 30 min 后用杀菌剂浸种 2 h。5.3.2.2 冲洗种子后用 20 28 温水浸种 1 d3 d,每天每间隔 6 h8 h 换水一次,换水时将种 子反复轻轻搓洗。5.3.2.3 当所有种
6、子的体积比原来总体积增大 1/6 时即完成种子处理。5.3.3 催芽5.3.3.1 将浸泡后的种子放置于铺有湿毛巾的容器中,常温条件下铺种厚 2 cm 3 cm 催芽。5.3.3.2 每天用清水冲洗 1 次 2 次,待 10%的种子露白后宜立即播种。5.3.4 基质配制选中等肥力的、应未种过同科作物、无病虫源的消毒后的土壤与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肥按 1:1 配制 营养基质。5.3.5 播种装满基质的营养袋(穴盘)在播种前一天浇透水,单粒点播,点播深度为3 cm4 cm,播种后用透 光率25%50%的遮阳网遮阴防晒,并保持基质湿润。5.3.6 苗期管理5.3.6.1 适时除草。5.3.6.2 肥料的
7、使用符合 NY/T 496 的要求。5.3.6.3 出苗后每半个月喷施 0.3%的磷酸二氢钾和尿素( 1 :1)水溶肥溶液。2DB53/T 123320245.3.6.4 生长至 4 枝 6 枝母茎和 7 条根 8 条根时可以移栽定植。5.4 定植5.4.1 整地灭茬、翻耕、松耕、镇压、平整土地。5.4.2 开挖定植沟5.4.2.1 宜南北向开挖为宜,边沟中线距大棚两侧棚边距 75 cm,沟宽 40 cm,沟深 40 cm。5.4.2.2 中间沟中线距边沟中线 150 cm 开沟, 沟宽 80 cm,沟深 40 cm。5.4.2.3 挖沟时上层 20 cm 的土与下层土分开放置。5.4.3 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3_T 1233-2024 芦笋栽培技术规程 1233 2024 芦笋 栽培技术 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