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26.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新课标的指导下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的能力、 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 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包括两部 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 一的整体。本节课安排学习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 有挑战性。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 的教
2、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 解。(三)学情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 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从年 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 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 习的主动性。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 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及直观教 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3、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四)重、难点分析1 .重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2 .难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这两个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涉及气体体积 变化、压力等物理学问题,学生缺少有关的知识储备,因此,这是本节课的 教学重难点。五、教学策略本节课内容较多且较为抽象,特别是膈肌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容积与压 强变化的关系学生更是难以理解,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是我要重点解决 的问题。一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二是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用丰富的图片建构学生直观
4、知识。如教材 中没有胸腔以及胸廓的相关知识,我就用了图片来让学生理解。三我为小组 准备了演示装置,让学生通过活动、演示理解胸廓扩大,肺扩大;胸廓缩小、 肺缩小;然后我还准备了注射器,让学生体验气体压力与体积的关系,帮助 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转变为理性认识突破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肺的位置与结构”的图片能说出肺的位置及其结构。(2)通过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针管打气的实验,使学生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 进行交换的过程。2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2)学会用简单的模拟实验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
5、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实验的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 学的情感。二,教法与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实 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学的次要方面,学生的学是教学的主要方面。坚持 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组织教学,运用探究、学习小组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三、教学准备1、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图课前预热情景导入 图片观察活动一:体验呼吸自学膈肌的运动活动二:模拟探究活动三:感知气压 联系实际、分析问题 课后小结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II-意图
6、课前预热同学们,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呼 吸,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你一分钟内呼 吸多少次呢?那现在老师现在给你们计 时,请你们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的记 下你的呼吸次数。学生在音乐声中记下自己一分钟的呼吸次数缓解学生与老 师的紧张情绪, 也为讲人每分 钟呼吸16次做 铺垫情景导入过渡:刚才我们记录了自己的呼吸次数, 现在我们来看看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 体有什么区别?请分析书P46想一想,议一议的表格,发 现呼出的气体成分中氧气含量减少,二 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可见气体在肺 中进行了交换,那含量增多的气体是哪 里来的,含量减少的成分去哪里去了? 要了解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 解第二节发生在
7、肺内的气体交换学生分析表格,知道呼出 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 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肺是呼吸 系统的主 要器官1、观察图片确定肺的位置、结构。2、知道胸腔、胸廓的结构生根据图片说出肺的位置 和结构通过教师的讲授了解胸腔、 胸廓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及表达 能力过渡:呼吸时,胸廓有什么变化呢?肺与外界活动一:体验呼吸让学生对胸廓的气体交换自我体验呼吸,呼吸时胸廓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体验呼吸运动并描述变化有感性认 识、激发学生学教师小结:吸气时,胸廓变大;呼气时,其中的变化习兴趣胸廓变小。过渡:胸廓的变化和什么结构有关?教师讲授: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 间的肌
8、肉即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过渡:呼吸时,胸廓仅仅在横向方面扩 大和缩小吗?播放呼吸时,胸廓变化的动画请学生观察P46中膈肌的运动的图片,了 解膈肌收缩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 化。师生小结:胸廓容积的变化是肋间肌、 膈肌收缩、舒张的结果。质疑: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 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 的模拟实验来探究学生观察并能描述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活动二:演示膈肌的运动小组活动知道模型各个部分代表的结构 并通过演示完成书上的讨论。师生小结:胸廓扩大,肺扩张,气体进 肺;胸廓缩小,肺收缩,气体出肺。设问: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为什么会导 致吸气和呼气?活动三:感知气压组织学生
9、先用注射器感知容积变化时 气压的变化,教师再演示注射器加以解 释,并且联系人的胸廓扩大时,肺扩张, 容积增大,气压降低,空气被压进肺; 胸廓缩小时,肺缩小,容积减小,气压 增大,空气被挤出肺,这就是肺与外界 气体交换的过程。提问:看来呼吸与胸廓的变化有密切 的关系。哪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还是因为吸气后时胸廓扩大呢?生推测,胸廓变化与肺变化 的关系。小组讨论模型装置的结构, 并动手完成书上的讨论学生动手感知气压与体积 的关系总结出:容积增大,气体压 力降低;容积减小,气体压力 增大.生根据所学,说出胸廓扩大 导致吸气。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合作 精神以及分析 实验结果的能 力。动手体会容积
10、 的变化会导致 压强的变化,从 而解决学生没 有学过物理知 识,不理解压强 这个难点。联系实 际,分析 问题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分析利用所学,分析问题,并理 解青春期要多穿宽松衣服 的原理课后小结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小组讨 论说出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授 内容概括、梳 理,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 化,能起到强 化、巩固新知识 的作用。结束语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 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 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 一步,那么进入肺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 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节课我们将一起 来探究:肺泡
11、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谢谢 同学们的参与,下课!留下悬念,为下 节课的学习内 容埋下伏笔。八、板书设计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胸骨膈肌胸廓 肋骨肌肉脊柱肋间肌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内气压增大 肺内气压降低胸腔容积扩大胸腔容积缩小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吸气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缩小呼气九、课后反思(一)教学设计的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设定为:通过活动,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因此将本节 课设置为主讲四大块,一是肺、胸腔以及胸廓的知识,由于教材中没有胸腔以及胸 廓的相关知识,我自己准备了这方面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挂图和结合老师的讲解了解相关
12、的知识。二肌肉与胸腔容积变化的关系,这一块我是通过让学生自我体 验、观察教材插图、阅读相关知识来了解。三是胸腔容积与肺容积变化的关系,这 一块相对较难,我为小组准备了演示装置,让学生通过活动、演示理解胸廓扩大, 肺扩大;胸廓缩小、肺缩小。四是肺容积与气压变化的关系,由于此处涉及到的大 气压力的相关知识,初一的学生没有物理这方面的知识为基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 困难,所以我准备了注射器,让学生体验压力与体积的关系,帮助学生通过感性认 识进一步转变为理性认识突破难点,基本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目标。最后利用流 程图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完整的理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本节课的能力目标设定
13、为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 及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模拟实验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二)教学过程反思感觉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而且在上课时,我老怕学生听不懂,就将很多知识点重复,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学 生越听越懵。在活动环节,学生之间的合作效果也不太乐观,这主要是平时的教学 中培养的不够。(三)存在的问题1 .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导入及介绍肺、胸廓、胸腔等基本结构时,稍显拖拉,浪 费了时间,导致后面的学习及活动完成的有些紧促,对知识的梳理及整合也没 有时间进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今后的课堂中还应该在备课时就估计好 每个内容所占用的时间,为更好的控制课堂速度做好准备。2 .教师自身的不足。在这次授课中,我也看出了我自身的很多不足。如设计课、 掌握教材重难点方面很欠缺,对教材的内容把握的不够: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也是接下来需要努力和纠正的地方;再有就是板书不够规范。对于以上的不足, 更加坚定了我接下来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的决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不但要 认真备好课,更要关注在课堂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争取尽全力不断完善我的课 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