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高考》考点15文言断句(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docx
《《点亮高考》考点15文言断句(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亮高考》考点15文言断句(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15文言断句膜揪纸7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题。五年,高祖为雍州刺史,景宗深自结附,数请高祖临其宅。时天下方乱,高祖亦厚加 意焉。永元初,表为冠军将军、竟陵太守。及义姬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恩冲劝先迎南康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参考译文:建武五年,高祖担任雍州刺史,曹景宗用心结交亲附他,多次邀请高祖到他家去。当 时天下正处于动乱时期,高祖也情意深厚地对待他。永元初年,上表(让曹景宗)做冠军将 军、竟陵太守。等到高祖的义军起兵,曹景宗聚集了很多人,派遣亲信杜思冲劝说(高祖) 先迎接南康王在襄阳即帝位,然后再出兵,(把这)当作万全之计。1 .掌握实词数、方、表(1)(2023新编,3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数请高祖临其宅数:时天下方乱方:表为冠军将军、竟陵太守 表:答案:多次 正,当 上奏章(每题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句,“数”在动词“请”前,因此“数”应为 副词,意为“多次”;句,“乱”是动词,“方”修饰动词“乱”,应为副词,意为“ 正,当”;句,“为冠军将军、竟陵太守”的是前文提到的“景宗”,即“表景宗为冠 军将军、竟陵太守”,“表”在这里应为动词“上表”,前面省略了主语“高祖”。2 .利用语法断句,掌握客观断句题分析思路(2)(2023新编,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
3、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 为万全计/B.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判断句的标志词“者也”等进行断句。名词性短语“进言者”作曰”的主语,二者 中间不能断开。曰是对话标志词,可在其后断开。“天下”是主语,“安”“治”是 并列谓语,“矣”是句末语气词,表达肯定语气,应在“矣”后断开。“臣独以为未也” 中的“也”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语气,“也”后应断开。第二个曰后不能断开,它 同后面的“安且治”构成动宾短语,再跟“者”连用,相当于“(那些)说的人”,所 以应该在“者”后断开。“非愚则谀”表判断,后面应断开。“皆非者也”是一个否 定判断句,应在“也”后断开。“夫”
4、是句首发语词,“抱火”“厝之积薪之下” “寝其 上”是三个连续的动作,主语相同,用连词“而”连接。“厝”和“而”前若断开,会影 响动作的连续性,一般不断,但“上”后应断开。“火未”主语变成“火”,其前应 断开,“未及燃”是其谓语,构成主谓结构的完整句子,后面应断开。“因”是句首关联 词,“方”是句首虚词,前面应分别断开。“今之势”,名词性结构作主语,其后断开有 强调主语的作用,故在“势”后断开。3.(经典题,20分)将下面的文言选段翻译成现代汉语。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 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今
5、天下之 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哉曰莫若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 贵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使不知辩德行之厚若 禹汤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亲蹩瘩聋暴为桀纣不加失也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 若此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节选自墨子尚贤下) 答案:现在的王公大臣们,他们所使富裕的、所使显贵的,都是他们的骨肉亲人、无缘无故 富贵和相貌美丽的人。如今王公大臣的这些骨肉亲人、无缘无故富贵和相貌美丽的人,难 道一定有智慧吗?如果是没有智慧的,让他们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混乱就是可想而知 的了。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都想富裕显贵而厌恶贫贱,然
6、而你要怎样做才能得到富贵 ,避开贫贱呢?答道:不如做王公大臣的骨肉亲人、无缘无故富贵以及相貌美丽的人。然 而王公大臣的骨肉亲人、无缘无故富贵以及相貌美丽的人,却并不是可以通过学习就能做 到的。如果不会分辨,即使德行敦厚如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那样,也不会得到富 贵;而王公大臣们的骨肉亲人,即使是跛子、哑巴、聋子,甚至残暴得像夏桀、商纣那样 ,也不会失掉富贵。所以,奖赏的不是贤才,惩罚的不是暴徒都像这样,那么饥饿的 人就不会得到食物,寒冷的人就不会得到衣物,社会混乱的状况就不能得到治理。 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言语段。在解答此类题目时,需先准确断句,然后才能正确翻 译。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
7、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 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等),找虚词(如句首发语词 、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 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是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文段加标 点应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 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 家之乱可得而知也。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哉 ?曰:莫若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
8、。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使不知辩,德行之厚若禹汤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 骨肉之亲,壁、瘠、聋,暴为桀、纣,不加失也。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若此, 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设 置的采分点。“所富”“所贵”,即“使富裕、显贵的人;“故”,缘故;“焉”,什 么;“知”,同“智”,有智慧;“治”,治理;“女”,同“汝”,你;“何为”,“ 为何”的倒装,做什么;“辟”,同“避,躲避、避开;“辩”,同“辨”,辨别;“ 壁”,跛脚;“瘩”,同“喑”,哑;“是故”,因此,所以;“得治”
9、,得到治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回疆壬(王鼎山遗画功加太壬太保绘像紫光阁二zr至夏河决桂符命偕侍郎慧成往迨之昱署河督议者以水势方涨,不宜遽塞,请迁省城以避其冲,鼎持不可,疏言:“河 灌归德、陈州及安徽亳、颍,合淮东注洪泽湖,湖底日受淤。万一宣泄不及,高堰危,淮、扬成巨浸,民其鱼矣!无论舍旧址、筑新堤数千里,工费不赞,且自古无任黄水横流之 理。”(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五十)参考译文:道光八年,平定回疆,(王鼎)因为辅佐、谋划有功,加封太子太保,并画了他的画像 挂在紫光阁。道光二十一年夏天,祥符一带的黄河决堤,皇帝命令王鼎和侍郎慧成一起去 治理。不久,(王鼎)代理了河督的职务。言
10、官认为黄河水势正在上涨,不适合马上重筑河 堤,请求迁走省城来躲避洪峰,王鼎坚持认为不可行,上疏说:“洪水流入德州、陈州和 安徽的亳州、颍州,在淮东汇合流入洪泽湖,湖底天天都会有淤泥流入。万一来不及流 走,高高的围堰就有危险,淮河、扬州一带就会大面积地被洪水淹没,老百姓都要成为游 鱼了!更不用说要在旧址上重建屋舍,修筑几千里的新堤岸,工程费用不是一笔小数目, 况且自古以来就没有任由黄河水泛滥的道理。”1. (2023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议者以水势方涨,不宜遽塞 方:正在B.鼎持不可,疏言 疏:劝导C.淮、扬成巨浸,民其鱼矣 鱼:成为游鱼D.无论舍旧址、筑新堤
11、数千里数:几,表示约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方”作“涨”的状语,修饰“涨”的时 态,表示“正在”,即水势正在上涨。A项正确。B项,可联系谏太宗十思疏,“疏 ”为一种文体,此处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上疏”,而非“劝导”。(提示:不要理解 为“疏导”。汨项错误。C项,说的是水势成灾,百姓受难,主语“民”后没有谓语,故“鱼”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译为“成为游鱼”。C项正确。D项,“数 ”,表约数,“数千里”在句中作宾语“新堤”的数量补语,补充说明新堤修筑的长度。 D项正确,故答案为B项。2. (2023新编,3分)下列句中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完全
12、相同的一项是()例:请迁省城以避其冲 A.王好战,请以战喻*8.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何可废也,以羊易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中的“以”为连词,表目的, 译为“来”,即“避其冲”是“迁省城”的目的。而B项的“以”也表目的,译为“来”,“阙秦”的目的是“利晋”,故B项“以”的意义*口用法与例句相同。A项,“以”作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工具,译为“用”,即“用战争作比喻”。C项,“以”为 介词,作状语,表原因,即“我因为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了不幸”。D项,“以”为介 词,意为“用”,“以羊易之”即“用羊来换它”。故答案为B项。3.(2023
13、新编,3分)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八年回疆平(王鼎)以赞画功加太子太保绘像紫光阁二十一年夏河决祥符命偕侍郎慧成 往治之寻署河督答案:八年/回疆平/ (王鼎)以赞画功/加太子太保/绘像紫光阁/二十一年夏/河决祥符/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寻署河督/(每三处1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在通读原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先借助标 志词断句,再根据动词及语法推断。“八年”和“二十一年夏”是时间状语,前后均应停 顿。“以赞画功”是“加太子太保”的原因,应在其前后停顿。“河决祥符”结构意思完 整,是一个单句,前后断,内部不断。“命”是动词,据“命令某人做某事”可知,代词 “之”后应断开。
14、“寻署河督”省略了主语,但语意完整,前后均应断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45题。今天下理平,主上亟下求士之诏,娄君智可以任职用事,文可以宣风歌德,行于世, 必有合其道而进荐之者。遽而为处士,吾以为非时。将日老而就休耶?则甚少且锐;羸而 自养耶?则甚硕且武。问其所以处,咸无名焉。若苟焉以图寿为道,又非吾之所谓道也。 夫形躯之寓于土,非吾能私之。幸而好求尧、舜、孔子之志,唯恐不得;幸而遇行尧、舜*、孔子之道,唯恐不愫,若是而寿可也。求之而得,行之而愫,虽天其谁悲?金将以啜嘘(节选自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参考译文:现在天下被治理得很太平,皇上多次颁布寻访贤能的诏书,娄先生论智慧可以
15、担任职 位管理大事,论才学可以宣扬风尚、歌颂德政,思想推行于世,一定会有和他意见相合并 愿意推举他的人。娄先生这么着急地去做隐士,我觉得不合时宜。难道是觉得一天天衰老 就要到达生命尽头了吗?其实还很年轻,还有从政的锐气;难道是因为身体疲弱想要调养 自己吗?其实身体高大且勇猛。问和他一起相处的人,都是些无名之辈。隐居不仕的原 因,他没有给我一个很好的答案。假使真的只是把谋求长寿当作“道”,又不是我所讲的“道”。人的肉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左右的。幸亏喜欢探求尧、 舜、孔子的主张,唯恐自己探求不到;幸亏生在施行尧、舜、孔子之道的时代,唯恐不能 够彻底地将其施行,如果是这样,长寿是可
16、以做到了。寻求圣人之道能够获得,推行圣人 之道能够达成,即使寿命短暂,又有谁会悲伤呢?现在,娄先生把呼吸的阴阳之气作为食 物,把咀嚼药饵作为精神,把无所事事称为清闲,把生命不死称为生存,那么深山中的树 木石头、大湖中的乌龟和蛇,年岁都很高且生命持久,它们对于“道”的推行又怎么样 呢?4.(2023新编,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将日老而就休耶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咸无名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若苟焉以图寿为道 寿毕,请以剑舞D.夫形躯之寓于土躬耕于南阳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第 二个“而
17、”是连词,表转折。两者意义不同。A项不符合要求。B项,第一个“焉”为句 末语气词,无实义,可不译;第二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此”。两者意义和用法不 同。B项不符合要求。C项,第一个“以”与后面的“为”连用,意为“把当作 ”,故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是介词,意为“用,拿”。两者意义 不同。C项不符合要求。D项,“寓”是动词,意为“寄居”,“土”是名词,“于”位 于两者之间,作介词,与“土”构成介宾短语,意为“寄居在泥土中”,由此可推知第一 个“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土”,意为“在”;第二个“于”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南阳”,意为“在”。两者意义和用法相同。D项符合要
18、求。故答案为D项。5.(2023新编,4分)用“尸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今将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则深山之木石大泽之龟蛇皆老而久其于道 何如也答案:今将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则深山之木石/大泽之龟蛇/皆老而久/其 于道何如也/(每两处1分,全对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在通读原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借助重点 虚词和句式等断句。句中“为”字出现了四次,且“呼嘘为食” “咀嚼为神” “无事为闲 ”“不死为生”这四个句子结构相同、意思完整,构成排比句,因此可在“食”“神” “ 闲,“生”后断开;“之”字出现两次,且“深山之木石”和“大泽之龟
19、蛇”这两个句子 结构相同、意思完整,为对偶句,因此可在“石” “蛇”后断开;“其”为主语,“何如 ”是谓语,句子结构完整,因此可以在“其”前断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周昌者,沛人也。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楚破 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 ”项羽怒,亨周苛。于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 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昌仰曰:“陛下 即桀、纣之主也。”壬是上
20、笑之然尤懊囿昌及登欲废太壬直立戚姬王如意为太壬大臣固金之票能得上以留候第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 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 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日:“微君,太子几废。”(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参考译文:周昌是沛县人。他的堂兄叫周苛,秦朝时他们都是泗水郡的卒史。沛公刘邦被封为汉 王,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担任中尉。汉王四年,楚军在荥阳将汉王包围,情况紧 急,汉王逃出重围离开,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楚军攻破荥阳城后,(项羽)想任命周苛担 任将领。周苛痛斥道:“你赶快投降汉王!不这样的话,你们很快就会被俘
21、虏!”项羽听 罢十分生气,烹杀了周苛。因此,汉王任命周昌担任御史大夫。周昌为人强悍有力,敢于 直言进谏,像萧何、曹参这些人都敬畏他。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帝休息时进宫报告事情, 高帝正抱着戚夫人,周昌见状转身便跑,高帝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 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君主? ”周昌挺直了脖子,昂着头说:“陛下就是夏桀、商 纣一样的君主。”高帝听了之后哈哈大笑,但还是敬畏周昌。等到高帝想要废掉太子,立 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没能制止这件事。(后来)皇 上因为留侯的计策打消了这个念头。周昌在朝廷上极力争辩,高帝问他理由,周昌本来就 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非
22、常气愤,他说:“我口吃说不好话,但是我期期知道这 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即使要废掉太子,我是期期不能接受诏令的。”高帝高兴 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房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着感谢说:“没有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险些就要被废掉了。”1. (2023新编,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王遁出去去:离开*B.曹等皆卑下之下:地位低下C.高帝方拥戚姬方:正在D.然臣期期知其不可期期:拟声词,形容口吃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结合语境,汉王是从楚军的围困中逃出来 的,“遁”有“逃跑”的意思,“去”在此处译为“离开”,符合语境。A项正确。B
23、项 ,“曹等”为主语;“卑下”为形容词,此处活用作动词,作谓语;“之”为代词,指周 昌,作宾语。“下”在此处应译为“在之下”。选项中解释为“地位低下”错误。B 项错误。C项,“高帝”为主语,“拥”为谓语,“戚姬”为宾语,“方”位于谓语动词 “拥”之前,应为状语,解释为“正在,符合语法,句意通顺,C项正确。D项,结合 前文“昌为人吃”“臣口不能言”可知周昌有口吃的毛病,说话不利索,选项中的句子是 周昌说的话,再结合语境,可验证“期期”是周昌口吃时发出的声音,为拟声词,D项正 确。故答案为B项。2.(2023新编,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周苛为御史大夫项伯亦拔剑起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点亮高考 点亮高考考点15 文言断句检测解析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 点亮 高考 考点 15 文言 断句 检测 解析 语文 一轮 单元 复习 全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