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市邛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 析)江苏省扬州市邢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 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经过广大市民的踊跃投票,人们翘首qi盼的扬州“运河十二景” 终于尘埃落定。据报道,这次评选吸引了三十多万人次热情投票,五 万多名网友争献良策。在入选的景点中,既有生态佳境,甲 ;既有历史名胜,乙 ;既有浪漫情怀,丙 。这“十二景”是扬州大运河段最精彩、最典型也最有魅力的窗口。“运河十二景”并非只是空头衔,它不但是时代的造势、公众的 选择,而且是扬州运河风情的高度浓缩。作为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 流经南北,水
2、域广袤,内涵深奥,景点繁多。要让一般人在尽短时间 内领1U0其精华,最好的办法是择其精粹,还其真容,灵活推介, 以少胜多。“运河十二景”是扬州运河的招牌,必将为越来越多的游客所熟 悉、喜爱、了解。同时,在着重打造“运河十二景”的同时,统筹兼 顾运河的其他景点,也是扬州未来旅游发展的新课题。(1)给加点字注音。头衔() 精粹()(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q 1 ()盼领 1 U。()(3)依次填入语段中甲、乙、丙处横线上的语句,最合适的一项 是()也有当代新景也有务实精神也有人文高地A.B.C.D.(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写出修改意见。“运河十二景”是扬州运河的招牌,必将为越来越多的游客
3、所熟 幕。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厝:同“措二 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 肩舆:乘坐轿子。10 .解释下列加点词。(1)俄而雪骤下()(2)安大悦()(3)道镉遣婢()(4)乃被虏()11 .请用“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2)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13.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分别用三个字概括二、三两段中 有关谢道镉的事件。谢道福,能吟咏,, O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答案】io.急 高兴 派遣 才 n.恩
4、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12. (1)王凝之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 谈论(诗文),将要理屈词穷了。(2)她的外孙刘涛当时年龄几岁,孙恩又想要杀害他。13. 巧论辩 勇杀敌(勇护孙)(字数符合,意思对即可)1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2 1)句意为:忽然间,雪下得急了。骤:急。3 2)句意为:谢安非常高兴。悦:高兴。4 3)句意为:谢道温派遣婢女。遣:派遣。5 4)句意为:才被俘虏。乃:才。1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福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变了 态度,竟没杀刘涛。“恩虽毒虐”与“为之改容”为转折关系,“乃不 害涛”是结果;故断为: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5、1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1)尝:曾经;屈:理亏,被折服。(2)时:当时;数:几;欲:想要;害:伤害。1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根据第二段“乃施青绫步郭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可知, 谢道福能言善辩,可填“巧论辩”。根据第三段“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事在王门,何关 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可知,谢道镉英勇杀敌,大义护孙,可 填“勇杀敌二【点睛】参考译文:王凝之的妻子姓谢,字道粗,是安西大将军谢奕的女儿。她聪明, 有见识有才华,能言善辩。一次叔父谢安曾经把家人聚会在一起,忽 然间,雪下得急了,谢安问:“这大雪像什么呢? 谢安哥哥的儿子 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
6、多。”谢道银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 而飞舞。”谢安非常高兴。王凝之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谈论诗文,将要理屈词穷了,谢道 温派遣婢女告诉王献之说:“想替小弟弟解围。”于是放置青绫屏障把 自己遮挡起来,申述王献之前面的议论,客人不能使她理屈。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举动自如,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 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 上来,谢道福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 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福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 有什么关系? 一定要这么做的话,我宁可先被杀。”孙恩虽然歹毒残 暴,也因谢道福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变了态度,竟没杀刘涛。
7、九、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对“朋友”的历史解释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易兑:“君 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 道义。明代士大夫对儒学生员之称。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 “今早有个柬帖来,说邹朋友要相访,不免启扉等候呀。”醒世恒 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那时的新得进身,这几个朋友,好不高兴,带了五六个家人上路。”儒林外史第二回:“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 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朋友别语: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刘宏毅千字文讲记: 在上古人类主要活动于黄河流域,见不到大海,贝壳很稀有,故此以 贝壳作为流通的货币。贝壳上打洞,用绳子穿起来,五个叫一系,二
8、 系叫一朋。老友来了,在脖子上挂两串贝壳去喝酒,就叫“朋”友。 百度百科材料二:一、倾听朋友的诉说作为朋友,你要学会倾听。当你的朋友遇到挫折、碰上烦恼, 他便要找一个发泄情感的对象,而你作为朋友,能够真诚、耐心地倾 听对方的诉说,就是为朋友开了一个情感的发泄口。朋友在向你诉说 的过程中,你不仅耐心地倾听,而且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富有情感的 安慰话,亦或为朋友出出点子想想法子,朋友的情感就会因此而步出 沼泽,他会觉得有你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依靠,朋友的情感会更加 深,友谊更会与日俱增。二、朋友之间也要说“不”朋友之间常常有事相托相求,这是正当的,也有的人相托相求 的事常常超出原则范围和客观现实。比
9、如:有的朋友托你办的事超出 了你的主承受能力,是你无能为力的;还有的朋友托办的事是违资助 你的主观意愿的等等。如果遇到此类情况,作为朋友,你应该果断地 说一声“不二首先,违反原则的事,你若干了,一旦东窗事发,你 与朋友都将沦为阶下囚或违纪者;其次,超越你承受能力的事,你无 能为力,如果不说明情况予以拒绝,反而会因为事不办成而伤害彼此 友谊;再次,有违你意愿的事你不拒绝,会影响你与其交往的情绪, 也会妨碍你与朋友之托。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不可态度生硬,冒冒失 失。常用的方法:一是可耐心劝阻,言明利害关系;二是可扎实说明 情况,让朋友理解你的难处;三是迂回发婉转处置,巧借其它方法帮 助完成朋友委托之
10、事。 百度百科材料三: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它是世界上的任 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 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 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恩格斯)是第二提 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 结晶。资本论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国汉堡出版,这是整个国 际工人运动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大事,也是两位巨人友谊的结晶。这种理解的友谊是那样深厚,甚至一直延续到马克思逝世之后。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 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点什么”来
11、。当然,即 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去做的。从1883马克思逝世时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 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 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相继问世。 百度百科14 .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中符合上古时代的“朋”字字 形的一项是()A. B. C. D.15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说说你对“朋友”的认识。16 .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巨人之间的友谊,你觉得他们的友谊 具备哪些特点?17 .为了引导同学们“择善而从”,班主任王老师准备开展一次 以“交友”为主题的班会课,邀请你在班会课上向同学们做一次演讲,
12、 请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拟写演讲的思路。【答案】14. C 15.可以是同学,是与你志同道合、交谊 深厚的人。明代的时候称儒学生员的称呼。也可以指自己选择的 家人。我们朋友相处要学会倾听,也要不失原则,要讲究方法。 16.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首先彼此的欣赏和敬佩;其次他们 有共同事业和目标,做到了志同道合,且成果卓著。第三,有彼此心 照不宣的默契和信任。17.首先,解释“朋友”这个名词的内涵; 其次,讲讲交友的方法和原则。最后,分享名人的故事,讲讲生活中 交友的实例。(可以有个性化的设想,能体现三则材料的内容就好。) 【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中第段“贝壳上打洞,
13、用绳子穿起来,五个叫一系, 二系叫一朋。老友来了,在脖子上挂两串贝壳去喝酒,就叫朋友 可知,上古时代,人们将五个贝壳穿成一系,两系并在一起叫作“朋”, 根据该解释,可以看出C项是两串并在一起的贝壳。故选C。18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材料一中第段“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 人”以及“同门日朋,同志日友”可以概括出:朋友可以是同学,是 与你志同道合、交谊深厚的人;根据材料一中第段“明代士大夫对 儒学生员之称”可以概括出:朋友是明代的时候称儒学生员的称呼; 根据材料一第段“朋友别语: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可以概括 出:朋友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家人;根据材料二第段中“作为朋友, 你
14、要学会倾听“、第段中“首先,违反原则的事,你若干了,一旦 东窗事发,你与朋友都将沦为阶下囚或违纪者;其次,超越你承受能 力的事,你无能为力,如果不说明情况予以拒绝,反而会因为事不办 成而伤害彼此友谊;再次,有违你意愿的事你不拒绝,会影响你与其 交往的情绪,也会妨碍你与朋友之托。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可以概括 出:朋友相处应该学会倾听,也要不失原则,要讲究方法。19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材料三第段中“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 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 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恩格斯)是 第二提琴手”可以看出两人
15、彼此欣赏和敬佩;根据材料三第段中 “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可以看出,两人有着共同的伟大的事业和目标,做到了志同道合,且 成果卓著;根据材料三第段中“马克思在病重期间,曾告诉女儿爱 琳娜说,希望恩格斯能为他尚未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做 出点什么来。当然,即使马克思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恩格斯也会 去做的”可以看出,两个人有着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信任。20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拓展。根据材料一中标题“对朋友的历史解释”可知,材料一主要 介绍“朋友”一词的内涵及由来;根据材料二中两则小标题“一、倾 听朋友的诉说”和“二、朋友之间也要说不可知,材料二主要 介绍作
16、为朋友,交友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根据材料三中“马克思和恩 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它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 可知,材料三主要介绍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根据三则材料即可整理出演讲思路:首先,应该向同学们介绍“朋 友”一词的内涵及由来;其次介绍作为朋友,交友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最后,分享自己收集的名人友谊故事。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 一,言之有理即可。采春乔忠延冬季日短夜长。农人说:“十月里天碗里转,好婆姨做不熟三 顿保。”是呀,刚刚日头还在当顶,扫了扫院子,喂了喂鸡,出溜一 下便滑到西山梁上去了。白日真短,短得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气 喘喘。城里人也不例外,上个班两头不见
17、太阳。早晨起床屋里黑,晚 上下班外头黑,回到家里倒是亮堂,可那不是阳光,却是灯光,忙忙 碌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没有,丝毫也没有。非但 没有觉得冬日短暂,一个个都感到缓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 漫长的冬季呢!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不,是人们煎熬出来 的。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 伸出手,手冻得疼。走几步路,脚冻得疼。手脚冻木了,不疼了,鼻 尖却辣辣地疼。疼得眼睛直想流泪,却强忍着不敢流,怕流出来把冰 喳子挂在脸上。这日子还能说是过吗?不,是在熬,在煎熬。一煎熬 日子就长,唉,好漫长,好漫长的冬天呀!好不容易熬到立春了,可春
18、天只在日历上露脸,天地间还是冬 天的鬼样子。寒寒的,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就盼惊蛰,一天一天 盼,盼来了惊蛰,似乎也没啥改观。寒还在寒,秃还在秃,要摧毁冬日根深蒂固的营盘不那么容易。没有耐心,没有韧劲,还真不行,那 就打消脾气,耐下性子,慢慢熬吧!忽一日,地皮软了。踏上去不再像往日那样硬梆梆,倒似是踩 在了海绵上,软软的,柔柔的。抬起头,高高的杨树梢垂挂起絮穗穗, 萧疏的柳树条参(zha )开了黄翅翅。哈呀,河边沿,垄堰根,一色 的绿气正在蔓延。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春天悄无声息地来了。好啊,春来了!春来了,哪里还能在屋里憋得住?憋屈了一冬天的肢体早该展 放了,憋闷了一冬天的浊气早该释放了。街市上
19、不行,挤窄;村巷里 不行,弯折。只有阔野,只有山梁,才是展放肢体、释放浊气的理想 地方。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出了城,出了村,原野里,山梁上到处 是人。小路上是人的溪流,大路上是人的河流,平地上是人的海洋, 山巅上是人的峰峦。随便拦住一个打问,这是干什么?回答简练干脆: 采春。采春!采春?怎么个采法?采法不复杂。满地是春气,走一走浑身是 春情;小溪流春水,洗一洗满脸是春意;山壑荡春风,爬一爬萦怀是 春温。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 翡翠;更别说,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 女的笑腐。有人手痒,折一节松枝带回去,往花瓶里一插,满屋子清 香,春天的气息
20、驱走了冬日的萎靡。有人心痒了,掐一朵粉桃花簪在 乌黑的头发上,走到哪儿,都是笑笑的,笑开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春温 时令。采春,采出的是欢乐,采出的是笑颜!还有人比他们,比她们更贪婪,见到春色手也痒,心也痒。手 痒没动手,心痒大动心,把那春意、春情、春光,甚而春枝春叶,春 蕾春花,装满一肚子,塞满一脑子。回到家里放不下,躺在床上推不 开,睡在梦里仍是春水流淌,春鸟啼鸣,春条喷绿,春花怒放梦 醒了,人未醒,反而醉得迷迷离离,痴痴幻幻。迷离中展开纸,痴幻 中拿起笔,于是,世人看见:“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是杨巨源采回来 的春天;“二月初惊见草芽”,那是韩愈采回来的春天;“昨日春如十 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
21、瘦”,那是辛弃疾采回来的春天;“离离原上 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是白居易采回来的 春天O凡人采回的青枝绿叶,香着香着淡了,散了;凡人采回的蒋蕾 花朵,开着开着败了,干了。而诗人采回的春天,却永恒地绿着,香 着。白居易的春草,从唐朝绿满书卷,绿到了今天:辛弃疾的春花, 从宋代香满庭堂,香到了今天。(选自2022语文报)21 .“采春。”“采春!”“采春? ”文中连续出现三个“采春”,分 别赋予不同的标点符号,说说这三个标点依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用意。2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别说,枯树丛里的松树叶柏树叶早变绿了,绿得像是点缀的翡 翠;更别说,
22、崖壁岩角的连翘花山桃花早已开了,粉嘟嘟的像是仙女 的笑僭。23 .开篇没有直接写“采春”,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冬天的煎 熬和漫长,这样写有没有偏离正题?说说你的判断和理由。24 .读这篇文章不禁联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春,两篇文章展示 了相似的春色,但是两篇文章描写的侧重点和主题有所不同,请具体 分析。【答案】18.句号,陈述语气,写出了春天来了,人们都出城、 出村的欣喜,体现回答语气的简练干脆。感叹号,表达作者听到“采 春”时的好奇、激动(兴奋)。问号,自然引出下文“怎么个采法” 的设问,引出下文不同的采春方法。19.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树叶和柏树叶比作翡翠,把连翘花山桃花当作人来写,
23、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松树叶和柏树叶的翠绿和连翘花山桃花的可爱,表 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20.没有偏离正题。先大篇幅写冬天的煎熬和漫长,与春天形成对比,突出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使 行文富于变化;为下文写春天来了人们采春时的欢快欣喜作铺垫。 21.朱自清先生的春着重表现春天的景色,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 爱和对时光的珍惜。这篇文章侧重表现人们的活动,人们以不同的方 式感受春天,表现人们对春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作者 对诗人将春意幻化成为诗歌、幻化成一种文化,一种经典传承后人的 赞美之情。【解析】18.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第段末尾的“采春”后边用的是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